房地产蓝皮书:中国房地产发展报告No.15(2018) 李春华 王业强 著 社科文献

房地产蓝皮书:中国房地产发展报告No.15(2018) 李春华 王业强 著 社科文献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春华 王业强 编
图书标签:
  • 房地产
  • 中国房地产
  • 行业报告
  • 经济
  • 社科文献
  • 2018
  • 李春华
  • 王业强
  • 蓝皮书
  • 政策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墨轩书屋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20126182
商品编码:28316321444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房地产蓝皮书
开本:16
用纸:胶版纸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国房地产发展报告.15(2018)》继续秉承客观公正、科学中立的宗旨和原则,追踪中国房地产市场新动态,深度剖析市场热点,展望2018年发展趋势,积极谋划应对策略。全书分为总报告、土地篇、金融篇、市场篇、管理篇、区域篇、国际借鉴篇、热点篇。总报告对2017年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态势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其余各篇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房地产次级市场发展和热点问题进行深度分析。

作者简介


李春华 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党委书记,研究员。兼任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国家生态文明智库副理事长、中国社会情报学会副理事长等职务。曾任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西藏自治区文化体制改革与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近年来致力于城市发展与人文环境等领域的研究,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重大项目等多项研究,编著出版《智慧城市概论》、《智慧城市建设与城市转型发展——以江西为案例的调查研究》、《世界和平发展思考》、《竞争方略》、《红路梦》等著作。

王业强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土地经济与不动产研究室主任,国家生态文明研究智库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研究部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与区域经济、房地产经济,在《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财贸经济》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5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中国社科院重点项目1项,中国社科院国情调研项目3项,主持多项地方城市(城市群)发展规划及产业规划项目,曾参与国务院“东北地区振兴规划”(综合组)研究工作。

目录

Ⅰ 总报告
1 2017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形势分析及2018年展望
  【中国社会科学院房地产蓝皮书编写组】/001
  一 2017年房地产市场运行特点/001
  二 2017年主要城市房地产指标比较/010
  三 2017年房地产市场的突出问题/023
  四 2018年房地产市场展望/029
  五 政策建议/038
  附录:2018年中国房地产市场主要指标预测/041

Ⅱ 土地篇
2 2017年全国主要监测城市地价动态监测报告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全国城市地价监测组】/059
3 2017年南京市土地市场分析及2018年预测【李永乐】/079

Ⅲ 金融篇
4 2017年中国个人住房信贷业务现状分析及2018年展望【林 东】/089
5 2017年房地产投融资现状及2018年趋势分析【黄旭平 黄晶晶】/096

Ⅳ 市场篇
6 2017年住宅市场形势分析及2018年预测【刘 琳 任荣荣】/112
7 2017年中国商业地产市场分析及2018年预测【杨泽轩 彭 辉】/128
8 2017年中国重点城市住房市场价格监测及2018年展望【邹琳华】/153

Ⅴ 管理篇
9 2017年中国房地产估价行业现状与2018年走势分析【王 欢 程敏敏】/171
10 2017年中国房地产经纪行业现状与2018年发展趋势【赵庆祥 程敏敏】/181
11 2017年物业管理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展望【刘寅坤】/189

Ⅵ 区域篇
12 2017年北京存量房市场分析及2018年展望【靳瑞欣】/200
13 2017年广州市房地产市场分析与2018年展望【廖俊平 徐 斌 伦嘉升】/209
14 2017年重庆房地产市场分析及2018年展望【陈德强 杨宇雯 傅 鑫 陈 欢】/227
15 2017年深圳市房地产市场解析与2018年展望
  【宋博通 古 祺 程 勇 杨玉竹 曾 琴 黄秀梅 赖如意 胡荣平】/248

Ⅶ 国际篇
16 韩国活用空置房的公共租赁房供给政策
  【白城浚(Baek, SungJoon) 朴寅星(Park, InSung)】/279
17 美国房子是用来住的还是用来炒的
  ——对“晾衣绳禁令”的考察及其对中国的启示【陈 北】/293

Ⅷ 热点篇
18 新时代住房制度面临的多重约束与改革【赵奉军】/304
19 农村“三块地”改革试点进展【黄征学】/320
20 从收入职能看中国房地产税改革【胥 玲】/341
21 住房公积金流动性风险现状、特征与管控路径【王先柱 吴义东 乔 贝】/353

Abstract/379
Contents/383

城市化进程中的住房转型与市场调适:一本聚焦中国房地产新范式的深度洞察 本书并非聚焦于某一特定年份的年度报告,而是立足于中国经济社会整体转型的大背景下,对房地产行业所经历的结构性变革、政策演进及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一次宏大而深入的梳理与前瞻。它旨在提供一个多维度、跨学科的分析框架,用以理解在“房住不炒”主基调下,住房的居住属性与金融属性之间持续博弈的复杂图景。 第一部分:宏观经济背景下的土地要素重构与城市群发展逻辑 本卷将首先探讨土地制度改革对房地产供给侧产生的深刻影响。在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驱动下,土地要素的市场化配置效率成为制约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瓶颈。我们将详细剖析集体建设用地入市的试点经验与面临的制度性障碍,考察其如何影响土地成本结构,并进而传导至商品房价格体系。 重点章节将分析国家级城市群规划(如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对区域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差异。不同城市群在人口净流入速度、产业结构承载力以及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上的差异,决定了其房地产市场的冷热不均。例如,在核心城市群中,高能级城市面临的是结构性短缺与高价锁定问题,而在都市圈外围城市,则可能出现人口流失引发的去库存压力与资产价值重估的风险。本书将引入空间经济学模型,量化土地利用效率与城市韧性之间的关系。 第二部分:住房制度改革的深水区:保障体系与租赁市场的重塑 住房的社会属性回归是当前政策的核心目标。本书将系统梳理中国多层次、多主体供应的住房制度建设的最新进展。这不仅包括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建设规模与配建比例,更关注其在筹资机制、运营管理以及退出机制上的创新实践。 特别是关于“职住平衡”背景下的租赁市场发展,本书将深入分析长租公寓市场在经历野蛮生长后的监管介入与规范化发展。我们将对比分析长租房与商品房在税收优惠、金融支持以及企业运营模式上的差异化政策,探讨如何构建一个稳定、可负担且高质量的专业化租赁体系,以满足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需求。这部分将包含对《住房租赁条例》草案的专业解读及其对市场预期的影响评估。 第三部分:房地产金融审慎监管与风险的穿透式管理 随着金融“去杠杆”成为常态,房地产金融的审慎性管理成为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关键。本书将详细阐述“三道红线”政策出台的逻辑、传导机制及其对房企融资结构、投资策略的颠覆性影响。 不同于以往简单关注房企的资产负债率,本书侧重于分析金融监管如何穿透至土地购置环节、预售资金管理以及供应链金融等各个层面。同时,针对部分区域性、区域性中小房企的流动性风险,本书将探讨地方政府在风险处置中的角色定位,以及如何避免“一刀切”式风险蔓延,确保刚需项目和保障性安居工程的资金链安全。此外,REITs(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在盘活存量资产,特别是基础设施和保障性租赁住房方面的应用潜力,也将是分析的重点。 第四部分:存量时代的物业管理与智慧社区的未来图景 随着新房销售增速放缓,房地产行业的重心正加速向存量物业运营与服务升级转移。本书将重点研究物业服务行业如何从传统的“看护+清洁”模式向集成了智慧技术、社区养老、托幼服务的综合性生活服务平台转型。 我们将分析业主大会的治理效能、物业费的市场化定价机制,以及如何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升物业服务的品质与响应速度。智慧社区建设中,数据安全、隐私保护与服务体验提升之间的平衡点,是本章节探讨的难点与焦点。如何利用物联网(IoT)技术优化能源管理、提升公共安全水平,并为老旧小区的改造提供可复制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是本书提供的前沿视角。 第五部分:绿色低碳转型与建筑科技的深度融合 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双碳”目标,对建筑行业提出了严苛的要求。本书将聚焦于绿色建筑标准(如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的推广应用,分析其在全生命周期成本(LCC)分析下的经济可行性。 同时,装配式建筑(PC结构)、模块化建造(MMC)等新型建造方式的技术成熟度、供应链整合挑战,以及它们如何影响工程周期和建筑质量,将进行实证分析。本书认为,技术创新不再是点状突破,而是与标准、金融、监管体系协同重构的过程。对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在全流程应用中的障碍与机遇的分析,将为行业提供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技术路径参考。 总结与展望:从“增量扩张”到“存量优化”的范式转移 本书的最终结论是,中国房地产行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范式转移——从依赖土地财政和高杠杆驱动的“增量扩张”模式,转向以提升住房品质、优化空间治理和发展服务经济为核心的“存量优化”模式。这种转型要求政府、企业和居民的观念同时进行迭代。本书旨在为政策制定者、行业研究者以及市场参与者提供一套系统、审慎且富有前瞻性的分析工具,以应对未来十年中国房地产市场所面临的结构性挑战与发展机遇。

用户评价

评分

看到《房地产蓝皮书:中国房地产发展报告No.15(2018)》这个书名,脑海中立刻浮现出的是一本厚重、严谨的学术著作,就像高考填报志愿时,那些大学的官方介绍手册一样,充满了官方数据、政策解读和专家意见。尤其注意到“蓝皮书”这个词,它本身就意味着一份权威性的年度报告,通常会深入剖析某个领域的现状、趋势和未来走向。2018年的这份报告,恰恰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一系列深刻变革的时期。前些年楼市的火热,以及随后国家一系列调控政策的密集出台,都在深刻地影响着这个庞大的产业。我猜测,这本书必定会从宏观经济层面,分析中国经济的整体走势如何影响房地产市场,比如货币政策的松紧、通货膨胀的压力,以及居民收入水平的增长情况。同时,它也应该会对不同区域、不同城市的房地产市场进行细致的划分和比较,毕竟中国幅员辽阔,城市发展差异巨大,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的楼市表现绝不可能千篇一律。我期待它能像一份详实的市场调研报告一样,为我们揭示2018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真实肌理,包括交易量、价格波动、库存情况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普通购房者、投资者甚至行业从业者最关心的数据。

评分

当我的目光落在《房地产蓝皮书:中国房地产发展报告No.15(2018)》上时,一股沉静而专业的学术气息扑面而来。这名字本身就给我一种“大事记”的庄重感,仿佛翻开一本国家经济发展的史书。李春华和王业强这二位著者,虽然我并非全然熟悉,但“社科文献”出版社的背书,足以让我对这本书的学术严谨性和思想深度产生高度信任。我设想,这本蓝皮书,绝不是一篇篇零散的文章拼凑而成,而应该是一个系统性的研究成果,对2018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方方面面进行了全景式的扫描。它可能会从经济周期的角度,分析房地产市场与中国经济的宏观联动关系;也可能聚焦于房地产金融的风险与机遇,特别是2018年以来,去杠杆的政策导向下,房地产融资渠道的变化,以及对市场流动性带来的冲击。我期待书中能够出现大量翔实的数据图表,对房地产的供需双方进行深入的量化分析,比如不同城市的人口流入与流出对房价的影响,以及居民的购房能力和意愿的变化趋势。

评分

《房地产蓝皮书:中国房地产发展报告No.15(2018)》这个标题,在我眼中,就像一份来自国家统计局或者权威研究机构的年度工作报告,充满了干货和洞察。我脑海里会浮现出,作者们一定是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收集、整理、分析海量的房地产数据。2018年,中国房地产市场正处于一个转型期,告别了过去的高歌猛进,开始进入一个更加注重稳定和高质量发展的阶段。我非常好奇,这本书会如何解读这种转变。它会不会深入剖析那些影响房地产市场走向的关键因素?比如,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演变轨迹,以及这些政策对市场预期的塑造作用;还有,人口结构的变化,比如老龄化趋势、生育率下降等,这些长期因素对未来房地产需求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我猜想,书中还会对房地产行业的产业链进行深入的梳理,包括从土地开发、建筑施工、装修装饰,到物业管理、金融服务等各个环节,分析它们在2018年的发展状况和面临的挑战。

评分

当看到《房地产蓝皮书:中国房地产发展报告No.15(2018)》这个书名时,一种对知识的渴望油然而生,就像一个初入社会的新鲜人,面对着一个庞大而复杂的领域,渴望得到一本权威的入门指南。我想象中的这本书,是那种不会给你虚头巴脑的建议,而是用扎实的数据和严谨的分析,告诉你“是什么”和“为什么”。2018年,对于中国房地产市场来说,无疑是充满挑战的一年,也是关键的转折点。我期待书中能对那些影响市场走向的“看不见的手”,比如宏观经济政策、金融货币环境、国际经济形势等,进行细致的梳理和解读。同时,我也想了解,在这一年里,房地产市场是如何应对这些外部因素的。书中是否会对不同类型的房地产产品,比如住宅、商业地产、工业地产等,进行区分性的分析?对于一些热门的房地产话题,比如租赁住房的发展、共有产权房的推行,这本书又会给出怎样的解读和数据支持?我希望它能解答我心中对于2018年房地产市场的大部分疑惑。

评分

读到《房地产蓝皮书:中国房地产发展报告No.15(2018)》这个标题,我内心深处泛起了一种强烈的期待,仿佛一个久经沙场的军事分析家,迫切希望获得一份战场的最新情报。这本书,不像是市面上那些浮于表面的房产“鸡汤”文,或者仅仅是技巧性的购房指南,它更像是一份深入骨髓的体检报告,透视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每一处脉络。我想象中,它会像外科医生解剖尸体一样,将2018年的房地产市场进行细致的剖析,从土地供应、开发投资、销售端、金融信贷、政策法规等各个维度,进行严谨的数据梳理和逻辑推演。特别是“2018”这个年份,绝对是个关键节点,前面是持续多年的上涨,后面则是更加强调“房住不炒”的基调,那么在2018年,市场情绪是如何变化的?政策调控的效果如何显现?开发商的策略发生了哪些调整?这些都是我迫切想知道的。我预感,书中对于各种政策工具的深入解读,比如限购、限贷、限售、利率调整等,会非常有价值,它能帮助我们理解政策背后的逻辑,以及对市场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