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材全解 二年级数学 上 西南师大版
作 者:张秀芝
出 版 社: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
主 编:薛金星
字 数:360千字
版 次:2015年4月第1版 2017年5月第2次修订
印 次:2017年5月第3次印刷
印 张:13
页 数:208页
开 本:小16K
纸 张:胶版纸
I S B N :978-7-5450-3526-1-02
包 装:平装
定 价:31.8
第一单元 表内乘法(一)…………1
1.乘法的初步认识…………1
2.1,2的乘法口诀…………7
3.3的乘法口诀…………13
第1课时 3的乘法口诀…………13
第2课时 乘加、乘减…………18
4.4的乘法口诀…………23
5.5的乘法口诀…………28
第一单元整理与复习…………34
第二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39
1.角的初步认识…………39
2.认识锐角和钝角…………45
第二单元整理与复习…………50
第三单元 表内乘法(二)…………53
1.6,7的乘法口诀…………53
2.8,9的乘法口诀…………59
第三单元整理与复习…………66
综合与实践赶场…………70
第四单元 观察物体…………73
第四单元整理与复习…………81
第五单元 测量长度…………83
1.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83
第1课时 认识厘米…………83
第2课时 分米的认识…………90
2.用米作单位量长度…………96
第五单元整理与复习…………105
综合与实践小小测量员…………109
第六单元 表内除法…………112
1.分一分…………112
2.除法的初步认识…………120
3.用乘法口诀求商…………127
第1课时用乘法口诀求商(一)…………127
第2课时用乘法口诀求商(二)…………133
4.倍的认识…………139
第1课时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139
第2课时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146
5.问题解决…………152
第1课时 问题解决(一)…………152
第2课时 问题解决(二)…………158
第六单元整理与复习…………163
综合与实践走进田园…………168
第七单元 总复习…………172
领域一 数与代数…………172
领域二 图形与几何…………176
综合复习一…………180
综合复习二…………183
习题全解
本书习题全解…………185
教材习题全解…………197
《小学教材全解》丛书自2006年问世以来,备受广大师生的呵护与厚爱。历经多年的精心打造,日趋成熟,赢得了全国教育专家和老师、家长、同学们的一致好评,现在已经成为大家的学习用书。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字斟句酌出精品,精雕细刻见真功。《小学教材全解》丛书年年修订出新,年年销量递增。它开创了教辅图书的新形态,为广大师生排忧解难,为图书市场增添活力,创造了教辅行业的新神话。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只有出乎其类,方能拔乎其萃。目前,《小学教材全解》的同类产品已不下百种,但薛金星主编的《小学教材全解》依旧在市场上独占鳌头。走进全国各地小学,你会发现:购买薛金星主编的《小学教材全解》,已成为学生学习的新时尚;徜徉于全国大大小小的书店,你会赞叹:薛金星主编的《小学教材全解》已成为全国教辅图书的优品牌之一。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小学教材全解》丛书能够取得这样骄人的业绩,先得益于“为教师解困,给学生答疑,替家长分忧”的服务宗旨,其次得益于“全面透彻,精细创新;全心全意,解疑解难”的编写理念,再次得益于“全、细、新、透、活”的编写原则,更得益于金星人强烈的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对学生、对教师、对家长、对教育事业负责是金星人追求高质量的不竭动力!
本书按照《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的要求,本书编写内容丰富,信息充足,知识点覆盖面全,规律方法总结全,是教材同步学习工具书。“学习目标全解”,将教材学习目标三维化呈现,突出新课标提出的四基、四能等核心理念,学习重点难点准确细化,便于整体把握教材学习及教学目标。“教材知识全解”,借助教材例题及创编例题将教材知识点进行全面细致解读,突出逻辑性、规律性、技巧性,同时利用学生常见错误进行反讲,提前警示规避错误,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难点、疑点训练达到事半功倍的功效。“综合能力全解”,从知识的方法点、综合点、拓展点进行典例解读,配以相应练习,训练思维开发智商,提升综合素养。
内容涵盖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基本活动经验全方位呈现。
解题方法全。50多种解题方法,100多种解题技巧在书中多角度解读。真正做到“一册在手,内容方法全有”。
例题讲解细。对例题解读从目标、重点、难点、解题方法、易错点、易混点、提升点、拓展点……详析详解。
习题设计细。针对基础知识点对点设计训练题。重点题、难点题、变式题、应用题、操作题……巧练重点,突破难点,强化拓展点。
解读思路新。依据新《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结合新教材,例题从内容解读到学法解读,习题从思路分析、解题方法到解题技巧三维联动呈现,授之以“渔”。
内容材料新。用科技、时事的新相关素材设题,设题语境、数据与时俱进,时代感强。
习题解析透。 讲解立足教材,教材,做到难解之处必解,疑点之处必答,拓展之处必讲,教师用它能备课。
总结归纳透。 本书提示点拨到位,归纳总结详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生用它能自学,家长用它能辅导。
讲解形式活。 例题采用直观演示、讨论、操作、讲授、合作、探究等多种讲解方法,点拨、总结、提示有效结合。
解题方法活。 习题采用图示法、列表法、尝试法、转化法等多种方法,因题而异,变通讲解,灵活多样。
说实话,我对市面上所有宣称“全解”的书籍都抱持着一份审慎的态度,毕竟“全解”往往意味着内容会非常详尽,但详尽和有效是两码事。我希望这本书能真正做到点拨到位,而不是把简单的知识点用复杂的语言绕来绕去。我尤其关注它在概念阐释部分的处理方式。二年级的孩子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有限,所以解释必须采用形象化的语言,多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来辅助理解,比如讲解“数的分合”或者初步认识“量”的概念时,图文并茂的解析是否能做到让孩子“一看就懂”,而不是需要家长再进行二次转述。如果它只是简单地罗列课本上的定义,那它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我更看重的是那些“为什么”和“怎么办”的部分,那些真正能激发孩子思考,帮助他们构建知识体系的深度解析。毕竟,数学不是死记硬背的公式,它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培养。如果这本书能在培养这种思维的路径上提供有效的工具和引导,那它就值回票价了。
评分这本《现货2017小学教材全解数学二年级上册西师大版2年级上册西师版 西南师大版 同步辅导类》的封面设计,乍一看还挺吸引人的,色彩搭配比较符合小学生的审美,蓝黄为主色调,显得既活泼又不失严谨。我给孩子买它的时候,主要看中了它“同步辅导”的定位,希望它能紧密贴合学校的教学进度。翻开内页,纸张的质感摸上去还算可以,至少不会让人感觉很廉价,印刷的清晰度也很不错,字迹和图画边缘都比较锐利,这对正在学习初期阅读的孩子来说非常重要,能有效减轻他们的用眼疲劳。我对教材辅导资料的要求一向是实用性,而不是花里胡哨的装饰。从目录上看,它似乎是按照课本的单元和课时来组织的,这一点非常方便家长进行日常的检查和指导,不用在厚厚的书本里大海捞针。希望里面的例题讲解和课后习题设置能够真正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而不是简单地堆砌难度。毕竟二年级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比什么都重要,那些基础概念的理解和基本运算的熟练度,才是决定后续学习成败的关键要素。期待它能成为我们家数学学习的得力助手,而不是另一种增加负担的工具书。
评分关于“2017年版”这个时间标识,其实在教材辅导资料领域是一个需要考量的点。虽然数学的基础知识相对稳定,但教学理念和考试要求是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微调的。我关注的是,这本资料在编写时,是否充分考虑了近年来对低年级数学素养培养的新要求,比如对计算准确性的强调,以及对逻辑表达清晰度的要求。我希望它在更新的部分,能够体现在对新课标精神的理解上,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对旧版课本内容的简单注释。此外,书籍的耐用性也是一个家长会考虑的因素,毕竟二年级的孩子翻阅书籍的频率很高,书本的装订是否牢固,内页是否抗撕扯,这些细节都关乎到它能陪伴孩子度过整个学期的可靠性。如果它能够以一种不过分强调“应试”而更侧重于“能力培养”的方式来组织内容,那它对一个正处于数学启蒙关键期的孩子来说,无疑是一份非常值得信赖的学习伙伴。
评分购买这类同步资料,最怕的就是它和学校老师的实际教法产生冲突。我们这里的西师大版教材,老师的讲解侧重于操作和探究,注重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去发现规律。因此,我非常好奇这本书是如何处理那些需要动手操作的教学环节的。比如,当涉及到图形的拼摆或者简单的测量活动时,纯文字的解析往往显得苍白无力。我期待它能提供清晰的步骤图,最好是那种可以打印出来或者直接在书上辅助操作的辅助图形。另外,对于那些比较容易出错的易混淆知识点,我希望它能有专门的“错题分析”或者“常见误区提醒”板块。这比大段的知识点归纳要实在得多,能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及时避开陷阱。如果它只是把课本上的例题答案写出来,然后简单地给出计算过程,那就完全没有必要购买实体书了,网络资源能更便捷地获取这些基础信息。真正的辅导书,应该提供的是超越课本的、更具针对性的学习策略。
评分从实用性的角度来评估,这本书的练习题设计是决定其价值的重中之重。二年级的数学,重点在于基础计算的熟练度和对应用题的初步理解。我希望它的练习题能够做到梯度清晰,难度递增。一开始应该是紧扣课本知识点的基础巩固题,确保孩子对当天所学内容能够做到“学以致用”。随后,需要逐步引入一些稍微需要动脑筋的变式训练,比如一些简单的逻辑推理或者逆向思维的题目,以期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最关键的是,我希望它的配套答案解析是详尽且人性化的。解析不应该只是最终答案,更应该展示出完整的解题思路和关键的思维步骤。如果遇到应用题,它应该明确指出如何从文字描述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列出相应的数量关系式。这样的解析,才能真正帮助孩子在遇到难题时,学会独立思考,而不是仅仅依赖于标准答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