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小黑石沟——夏加店上层文化遗址发掘报告
定价:248.00元
作者: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宁城县辽中京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3-01
ISBN:9787030237484
字数:760000
页码:487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1.743kg
编辑推荐
本书为小黑石夏家店上层文化遗址发掘报告,为研究内蒙古东部考古学文化谱系及深入研究夏家店上层文化有重要作用。
内容提要
本书以小黑石沟历年发掘获得的资料为主,加上历年征集、采集的实物资料,对这一遗址的主要文化内涵——夏家店上层文化做了详细的介绍和总结。
本书适合从事考古学、历史学的研究人员以及高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阅读。
目录
章 概述
节 宁城县概况及沿革
一、宁城县概况
二、历史沿革
第二节 遗址的地理位置发掘概况
一、遗址地理环境
二、遗址发现及发掘经过
第三节 地层堆积及包含物
一、1985年发掘区地层及包含物
二、1992~1993年发掘区地层及包含物
三、1998年发掘区地层及包含物
四、遗址采集标本介绍
第二章 居住址内遗迹及遗物
节 房址及出土遗物
第二节 灰沟及出土遗物
第三节 灰坑
第四节 居住遗址内遗物的型式
一、陶器
二、骨器
三、石器
四、金属器
第三章 墓葬及随葬品
节 墓葬发掘概况
一、墓葬形制
二、葬式
三、墓向
四、随葬品
第二节 墓葬形制及出土遗物
一、小黑石沟M8061
二、小黑石沟M8501
三、1985年发现的其他墓葬
四、92NDXBⅠ和92NDXBⅡ区墓葬
五、1992~1993年发掘清理的墓葬
六、被盗掘的墓葬
七、1998年发掘的墓葬
八、征集器物
第三节 随葬品型式的划分
一、青铜器
二、金器
三、石器类
四、骨角、蚌器等
五、陶器
第四节 战国墓葬
一、墓葬形制及随葬品
二、墓葬出土器物分型
三、墓葬形制及器物组合
第四章 结语
节 文化内涵、分期及年代
一、文化内涵
二、分期与年代
第二节 青铜器的文化结构及社会形态的分析
一、青铜器的文化结构
二、社会形态的分析
第三节 生业与环境
一、赤峰地区先秦以前环境变迁
二、经济形态
三、社会形态
附表
附表一 92NDX房址登记表
附表二 93NDX房址登记表
附表三 92NDXAⅡ灰坑登记表
附表四 93NDXAⅡ灰坑登记表
附表五 98NDxAⅢ灰坑登记表
附表六 85NDXAⅠ墓葬登记表
附表七 92NDXBⅠ墓葬登记表
附表八 92NDxBⅡ墓葬登记表
附表九 92NDxAⅡ墓葬登记表
附表一〇 93NDXAⅡ墓葬登记表
附表一一 98NDxAⅢ墓葬登记表
附表一二 小黑石沟历年征集和清理墓葬遗物列表
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小黑石沟——夏加店上层文化遗址发掘报告》这本书,单看书名,就足以勾起我浓厚的学术兴趣。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宁城县辽中京,这些关键词汇聚在一起,预示着这是一份承载着厚重历史信息、严谨考古发掘成果的学术著作。我一直对中国北方地区的古代文化,特别是那些承载着民族融合与发展的关键时期,有着莫名的向往。夏家店上层文化,这个名字对我而言,既熟悉又带着些许神秘感。我曾偶然在一些学术文章中瞥见过相关的论述,但往往零散且不够深入。因此,能够读到这份由权威机构发布的、关于这一重要遗址的系统性发掘报告,对我来说,简直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过去的大门。我期待在这份报告中,能够看到详细的遗址地层、出土遗物的分类描述,以及考古学家们通过科学的手段,对夏家店上层文化的年代、分布范围、社会组织形态、经济生活、甚至是精神信仰等方方面面进行的细致解读。这份报告不仅仅是对一个遗址的记录,更是一种文化基因的追溯,是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形成过程的生动注脚。我甚至想象着,在报告的字里行间,会伴随着精美的考古照片、示意图和器物线图,让遥远的古代生活场景,在我的脑海中逐渐清晰起来。这份报告的价值,不言而喻,它将是我了解中国北方古代文明,特别是夏家店上层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
评分当我得知《小黑石沟——夏加店上层文化遗址发掘报告》这本书即将面世时,我的内心充满了激动。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考古发现的书,更是对中国北方古代文明的一次全面梳理和深入解读。我尤其期待报告中关于夏家店上层文化与其他同期或邻近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例如,它是否与同时期的其他文化存在贸易往来?在文化特征上,有哪些相似之处和差异性?这些比较研究,能够帮助我们勾勒出古代中国北方地区复杂多元的文化交流格局。报告中对遗址内不同功能区域的划分,如居住区、墓葬区、工具制作区等,也能让我们对当时社会的组织结构和分工有更清晰的认识。我甚至想象着,在报告的插图中,能够看到那些精美的骨针、石矛头,以及那些刻画着神秘符号的陶器,它们都是先民们智慧的结晶。这份报告,让我看到了考古学家们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精湛的专业技能,他们用科学的方法,还原了历史的真相,为我们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评分读完《小黑石沟——夏加店上层文化遗址发掘报告》这本书,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它给我带来的震撼,不仅仅是知识的累积,更是对历史真实的一次深度触碰。从报告中,我仿佛看到了数千年前,那片土地上曾经鲜活的生命。报告中对遗址的每一个发现,都经过了严谨的考证和科学的分析,让我对夏家店上层文化的理解,从模糊的印象,变得清晰而立体。特别是关于遗址的建筑结构、居住方式的描述,那些土木结构的细节,那些生活器皿的摆放,都让我得以窥见古人的日常。我尤其对报告中关于墓葬发掘的章节印象深刻。墓葬作为个体生命终结后的归宿,往往蕴含着丰富的社会信息,如等级制度、生死观、宗教信仰等等。报告中对不同墓葬形制、随葬品组合的对比分析,无疑为我们勾勒出了夏家店上层社会结构的一幅画卷。那种精巧的玉器,那种粗犷却充满力量的陶器,都在诉说着那个时代的故事。我甚至能感受到,考古学家们在发掘现场,面对尘封的记忆,那种激动与审慎并存的心情。这份报告,不仅是历史的沉淀,更是现代智慧与古代文明的一次对话,它让我们能够以更接地气的方式,去理解和尊重我们祖先的智慧与创造。
评分《小黑石沟——夏加店上层文化遗址发掘报告》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它让我有机会去触摸那些曾经真实存在过的生命轨迹。我一直对古代的社会组织和聚落形态非常感兴趣,这份报告中对遗址布局、房屋结构、以及聚落规模的详细描述,无疑能够满足我的好奇心。我希望从中能够了解,夏家店上层文化的居民是如何组织他们的生活,他们是否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社会结构,以及他们的聚落规模和分布是否与地理环境和资源条件有着密切的联系。报告中关于墓葬的分析,特别是不同墓葬的随葬品差异,更是解读社会等级制度的窗口。我期待能够看到,那些简陋的墓穴与那些富含珍贵器物的墓葬之间的对比,从中窥见那个时代社会分化的程度。这份报告,不仅仅是对一个遗址的记录,更是对一段失落文明的深度挖掘,它让我们能够以更全面的视角,去理解和尊重我们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
评分《小黑石沟——夏加店上层文化遗址发掘报告》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是一种智识上的愉悦,仿佛在与一位博学多才的向导同行。报告中关于遗址年代的测定,是如何通过碳十四测年、地层学等多种科学方法相互印证,这本身就是一门引人入胜的学问。我一直对考古学中的年代学研究非常感兴趣,因为精确的年代是进行历史分期、文化比较、以及理解文化演变的关键。报告中详细列举的测年数据和分析过程,让我对这些科学方法的严谨性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出土的陶器,特别是那些带有装饰纹样的部分,更是报告中的亮点。不同的纹饰,可能代表着不同的社会群体、信仰习俗,甚至是技术水平。报告中对这些纹饰的详细描述和分类,让我得以从中解读出更多隐藏的信息。我甚至想象着,考古学家们在实验室里,面对着这些散落的陶片,是如何通过细致的比对和研究,还原出完整的器形,又如何在这些器物上,捕捉到古人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智慧。这份报告,不仅是物质文化的记录,更是对人类早期文明发展轨迹的一次深刻洞察。
评分拿到《小黑石沟——夏加店上层文化遗址发掘报告》这本书,我立即被它严谨的学术风格和丰富的资料所吸引。作为一名对中国古代历史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我一直认为,考古发掘报告是了解历史最直接、最真实的途径。这份报告,以其详尽的地层剖面图、器物线图和照片,将小黑石沟遗址的真实面貌呈现在我面前。我特别关注报告中关于遗物材质的分析,例如陶器的成分、石器的来源、骨器的加工工艺等。这些细节的研究,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古代先民的生产技术和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能力。同时,报告中对遗址可能存在的文化交流和传播的探讨,也让我看到了夏家店上层文化在中国古代文化版图中的独特地位。它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其他文化群体发生着互动,这种互动体现在器物风格的相似性,或者贸易往来的迹象上。这份报告,让我看到了考古学家们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精湛的专业技能,他们用科学的方法,还原了历史的真相,为我们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评分《小黑石沟——夏加店上层文化遗址发掘报告》这本书,宛如一位严谨的智者,向我娓娓道来一段被遗忘的过往。它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故弄玄虚的笔触,只有冰冷的岩层、沉默的器物,以及科学家们用逻辑和证据搭建起来的坚实桥梁。我之所以如此着迷,是因为它揭示的不仅仅是一个“点”的发现,更是对一个“面”的复原。报告中对遗址地层堆积的细致描述,就像是为我打开了时间的剖面图,让我清晰地看到,不同时期人类活动留下的痕迹是如何层层叠叠地堆积,又如何在岁月的长河中演变。出土遗物的分类,从陶器、石器到骨器、玉器,每一样都仿佛带着主人的温度。我特别关注那些重复出现、具有代表性的器物,它们构成了夏家店上层文化独特的“符号”,是考古学家们用来辨识和区分不同文化的重要依据。这份报告让我意识到,考古学并非仅仅是“挖宝”,而是一场充满智慧与耐心的“解谜”游戏。通过对每一个碎片、每一个痕迹的细致观察和分析,最终拼凑出那个时代的完整图景。这本书,就是这场宏大叙事的完整呈现,它让我对中国古代文明的丰富性与复杂性,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
评分《小黑石沟——夏加店上层文化遗址发掘报告》这本书,对我而言,是一次与古人对话的难得机会。它用最客观、最翔实的语言,向我展示了那些曾经在这片土地上生活过的生命。我曾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过一些关于夏家店上层文化的简介,但总是觉得意犹未尽。这份报告,终于给了我一个深入了解的机会。我期待在报告中,能够看到关于遗址出土的动物骨骼、植物遗存等方面的分析。这些“微体化石”虽然不起眼,但却能为我们提供关于古人饮食结构、狩猎采集活动、甚至早期农业生产方式的宝贵信息。它们是连接古代生态环境与人类活动的桥梁。同时,报告中对遗址建筑材料的考究,例如使用了何种木材、石材,烧制陶器所用的泥土成分等等,也能让我们对那个时代的建筑技术和资源利用方式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这份报告,就像一本详尽的“考古百科全书”,它将那些沉睡在地下的历史信息,以最科学、最严谨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我得以在现代社会,触摸到古老文明的脉搏。
评分我对《小黑石沟——夏加店上层文化遗址发掘报告》这本书的期待,更多地源于它所承载的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夏家店上层文化,作为连接史前文化与早期王朝文明的重要环节,其研究的深入程度,直接关系到我们对中国北方地区文明进程的理解。这份报告,作为官方机构的权威发布,必然会包含最前沿的考古发现和最严谨的学术分析。我尤其关注报告中可能涉及到的关于冶金技术、农业发展、或者手工业生产水平的论述。这些方面,直接反映了一个古代社会的经济基础和技术实力。如果报告中能够详细介绍出土的金属器物、农具、或者纺织工具,并对其进行技术分析,那将是对那个时代生产力水平的一次重要揭示。此外,对于遗址中可能发现的祭祀遗迹、宗教器物等,报告的解读也将具有重要的价值。这些物质证据,能够帮助我们推测古人的精神世界,以及他们对宇宙和生命的认知。这份报告,不仅仅是考古发现的堆砌,更是对一个失落文明的科学复原,它为我们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多元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证据。
评分翻开《小黑石沟——夏加店上层文化遗址发掘报告》,我仿佛置身于内蒙古广袤的草原之上,耳边回响着古老的歌谣。这本书给予我的,是一种沉浸式的体验,它让我感受到,历史并非是尘封在书本里的文字,而是鲜活地存在于大地之下。报告中对遗址地理环境的描述,让我对小黑石沟这个地方的自然条件、水源分布、以及其在古代交通和经济中的可能作用,有了初步的认识。这种对宏观环境的勾勒,为理解遗址的微观细节打下了基础。我尤其欣赏报告中对于遗址布局的解读,那些房屋的基址、道路的痕迹、甚至可能是公共空间的遗迹,都向我们展示了古代聚落的组织形式。它不像我们现在整齐划一的城市规划,而是充满了因地制宜的智慧和自然生长的痕迹。报告中还可能涉及到的关于遗址与周边地区文化交流的探讨,更是让我对夏家店上层文化在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下的地位,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它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而是与周围的文化群体发生着互动,这种互动体现在器物风格的相似性,或者贸易往来的迹象上。这份报告,让我看到了一群古代劳动人民,如何在艰苦的环境中,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灿烂文明,他们的坚韧与智慧,令人敬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