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做自己的營養醫生
定價:24.00元
作者:於康
齣版社:求真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1-06-01
ISBN:9787802580961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2k
商品重量:0.422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在健康的總分中,父母遺傳因素占15分,環境占17分,醫療占8分,而人們自己的生活方式占60分。在生活方式中,閤理的營養膳食就占瞭13分。如果我們真正建立起以營養膳食為基礎的健康生活方式,全球人均壽命將在今天的基礎上平均增加9歲,其中,發達國傢平均增加4歲,而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傢則可增加近16歲!
作為北京仂、和醫院的營養醫生,子康教授在臨床營養的實踐中,深切體會人們對閤理營養的迫切需求,以及在林林總總的宣傳前産生的睏惑和誤區,他提齣“做自己的營養醫生”的口號,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在更大範圍內推廣閤理營養、平衡膳食的科學慨念。做自己的營養醫生,把健康長壽的鑰匙掌握在自己手中!
目錄
作者介紹
於康,臨床營養專傢,北京協和醫院臨床營養科副主任醫師、副教授,中華醫學會北京分會臨床營養學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預防醫學會健康風險評估與控製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營養學會臨床營養分會委員,中國老年保健協會專傢委員會及巡講團首席營養專傢,北京市健康教育協會常務理事。
主編瞭多部營養科普圖書,深受廣大讀者喜愛。舉辦500多場營養科普講座,受到廣大聽眾的熱烈歡迎,並被中央電視颱等媒體相繼報道。應邀與30多傢電視颱、廣播電颱、報紙、雜誌、網絡等媒體的健康專欄閤作。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排版和設計簡直是藝術品級彆的,每一頁的留白都恰到好處,讓人在閱讀時感到非常舒適。作者在文字的駕馭上展現瞭極高的水準,行文流暢,猶如一位經驗豐富的朋友在娓娓道來,沒有絲毫的刻闆和說教感。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解釋復雜概念時所用的生動比喻,那些原本晦澀難懂的理論知識,經過她的巧妙轉化,瞬間變得清晰易懂。比如,她用“食物的色彩光譜”來闡述不同營養素對身體機能的影響,這個比喻我至今記憶猶新。這本書的插圖也非常精美,色彩搭配和諧,構圖簡潔卻富有深意,極大地增強瞭閱讀的愉悅感。翻開這本書,就仿佛走進瞭一個寜靜、充滿智慧的知識殿堂,讓人忍不住想一直沉浸其中,細細品味每一個章節的精髓。從書籍的裝幀到內頁的觸感,無不透露齣一種對品質的極緻追求,這讓閱讀本身變成瞭一種享受,而不是一項任務。這種用心打磨的細節,使得這本書不僅是知識的載體,更是一件值得珍藏的物品。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編排極具邏輯性,它不像是一本傳統的健康指南,更像是一部循序漸進的自我發現之旅。開篇部分主要聚焦於“破除迷思”,用紮實的研究背景輕輕敲碎瞭我們過去積纍的許多錯誤認知,為後續建立新體係打下瞭堅實的基礎。隨後,作者筆鋒一轉,開始深入探討消化係統的復雜運作,但她的敘述方式非常巧妙,避免瞭教科書式的枯燥。她將消化過程比喻成一個精密的工廠流水綫,每一步驟的功能都被描繪得栩栩如生。最讓我驚喜的是其中關於“微生態平衡”的章節,作者沒有停留在錶麵,而是深入探討瞭不同生活習慣對腸道菌群的微妙影響,並給齣瞭大量可操作性的生活調整建議。這種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的寫作手法,確保瞭即便是初次接觸相關知識的讀者,也能輕鬆跟上節奏,最終構建起一個全麵而係統的健康知識體係。
評分我特彆喜歡作者在行文中偶爾流露齣的那種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自然的敬畏之情。她似乎不是一個高高在上的專傢,而是一個充滿好奇心和同理心的實踐者。在介紹某些特定的食材或烹飪方法時,作者會穿插一些她個人生活中的小故事或者她從古老智慧中汲取的靈感,這極大地拉近瞭與讀者的距離,讓嚴肅的健康話題變得親切而有人情味。閱讀體驗因此變得非常放鬆和愉悅,仿佛不是在學習如何“管理”身體,而是在學習如何更優雅、更智慧地與自己的身體和諧共處。這種情感上的聯結是極其重要的,它讓讀者更容易內化書中的理念,並將其轉化為持久的行為改變。這本書記載的不僅僅是營養學知識,更是一種積極、從容的生活哲學。
評分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思維模式被徹底重塑瞭。它並沒有給我一堆生硬的“不能吃”清單,而是教會瞭我如何用一種更宏觀、更個性化的視角去看待“吃”這件事。作者花瞭大量的篇幅去探討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飲食習慣是如何被外界環境、情緒狀態乃至社會文化所塑造的,這種深入骨髓的剖析,讓我開始反思自己過去幾十年裏那些根深蒂固的飲食誤區。書中提齣的“傾聽身體的低語”這一理念,對我觸動極大。我以前總是依賴外部信息(比如流行的節食法),而這本書引導我迴歸到自身,去感受食物在身體裏産生的真實反饋。這種從“被動接受”到“主動探索”的轉變,其價值遠遠超過瞭任何具體的食譜建議。它提供的是一套完整的認知框架,讓我有能力自己去判斷,而不是盲目跟隨潮流。這種賦能感,是很多同類書籍所欠缺的,它真正實現瞭讓讀者成為自己健康的主導者。
評分從實用性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可執行性”達到瞭一個非常高的水平。它避開瞭那些需要昂貴設備或稀有食材的極端建議,而是將重點放在瞭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容易被忽視的細節上。比如,關於“進食順序對血糖影響的微調策略”,以及“不同壓力水平下身體對宏量營養素需求的變化解析”,這些都是非常細緻且可以直接在下一餐中應用的技巧。作者非常注重“可持續性”,她明白嚴格的限製隻會帶來暫時的效果,所以她提供的建議都是建立在循序漸進、逐步調整的基礎上的。我已經開始嘗試書中提到的幾種簡單的“身體自測法”來評估自己的能量水平,發現其準確度和直觀性都非常高。這本書真正做到瞭理論指導實踐,讓“營養管理”不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專業術語,而是觸手可及的日常實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