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城邑考古

先秦城邑考古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许宏
图书标签: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 上编 -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先秦城邑研究史
第二节 研究范式、概念界定与编撰说明
一、研究范式
二、概念界定
三、编撰说明
第三节 先秦城邑总体观
一、聚落形态的变化经纬
二、“大都无城”模式的提出
第二章 前仰韶时代城邑(7000~5000BC)
第一节 燕山南北
第二节 黄淮流域
第三节 长江中下游
第三章 仰韶时代城邑(5000~2800BC)
第一节 仰韶时代前期(5000~3500 BC)
一、河套至西辽河流域
二、黄河中游
三、长江中游
第二节 仰韶时代后期(3500~2800 BC)
一、河套至西辽河流域
二、黄河中游
三、长江中下游
第四章 龙山时代城邑(2800~1700BC)
第一节 龙山时代前期(2800~2300 BC)
一、河套左近与晋陕高原
二、黄淮流域
三、长江中下游
第二节 龙山时代后期(2300~1700 BC)
一、河套左近与晋陕高原
二、黄淮流域
三、长江流域
第三节 初期城市与文明的形成
一、城市·国家·文明
二、城市在文明起源研究中的位置
三、城市产生及初步发展轨迹
第五章 二里头—西周时代城邑(1700~771BC)
第一节 二里头时期(1700~1500 BC)
一、中原左近
二、海岱地区
三、西辽河流域及左近(含二里岗时期)
第二节 二里岗时期(1500~1350 BC)
一、中原地区
二、长江流域
三、东北地区
第三节 殷墟时期(1350~1050 BC)
一、中原左近
二、关中西部
三、晋陕高原
四、海岱地区
五、长江流域
第四节 西周时期(1050~771 BC)
一、关中左近
二、中原地区
三、燕山南麓
四、海岱地区
五、长江上中游
六、江淮下游
第五节 早期王朝时代的城邑形态
一、各类城邑形态综合分析
二、中原王朝都邑的特质
第六章 春秋战国时代城邑(770~221BC)
第一节 总体分析
一、关于城邑分期
二、关于城邑分区
三、关于城邑分类
第二节 中原文化区
一、主要都邑
二、其他都邑
三、一般城邑
第三节 齐鲁文化区
一、主要都邑
二、其他都邑
三、一般城邑
第四节 楚文化区
一、主要都邑
二、其他都邑
三、一般城邑
第五节 吴越文化区
一、主要都邑
二、其他都邑与一般城邑
第六节 秦文化区
一、主要都邑
二、其他都邑与一般城邑
第七节 北方文化区
一、主要都邑
二、其他都邑与一般城邑
第八节 “华夏城邑群”的四至及以外城邑
一、西、西北至北方
二、东北方
三、南方与东南方
四、西南方
第九节 城市形态及其社会意义
一、大规模筑城运动的展开
二、城邑形态的综合分析
三、城郭布局的形成
四、春秋至战国都邑格局的演变
第七章 余论:先秦至秦汉城邑的变与不变
第一节 都邑建制的特点
第二节 全国性城市体系的形成
- 下编 -
先秦城邑基础信息表
凡例与说明
附表1 前仰韶时代城邑一览表
附表2 仰韶时代前期城邑一览表
附表3 仰韶时代后期城邑一览表
附表4 龙山时代前期城邑一览表
附表5 龙山时代后期城邑一览表
附表6 龙山时代北方地区城邑一览表
附表7 二里头时期城邑一览表
附表8 二里岗时期城邑一览表
附表9 夏家店下层文化主要城邑(群)一览表
附表10 殷墟时期城邑一览表
附表11 西周时期城邑一览表
附表12 春秋战国时代都邑一览表
附表13 春秋战国时代一般城邑一览表
附表14 文献所见春秋诸国筑城一览表
附表15 文献所见战国诸国筑城一览表
先秦城邑考古中文文献存目
凡例与说明
一、总 论
二、前仰韶时代(7000~5000BC)
三、仰韶时代(5000~2800BC)
四、龙山时代(2800~1700BC)
五、二里头—西周时代(1700~771BC)
六、春秋战国时代(770~221BC)
后记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20余年积淀思考

30万字到近百万字“升级”

70余年考古史梳理

400幅精绘插图

1000余座城邑全记录

5000余条文献存目

7000年城邑演变脉络大扫描

请看许宏先生新著

2016年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

2017年度中国社会科学院

创新工程重大成果

《先秦城邑考古》

该书是先秦城邑考古的集成之作,是作者博士论文《先秦城市考古学研究》的“升级版”。作者对70余年来的城邑考古材料和考古学史进行系统梳理,竭泽而渔地收录了1000余座城邑资料,对先秦城邑7000年的演变脉络进行了全景式的大扫描。

该书贯穿了作者明确的史观,有不同于以往的概念界定和叙事框架(纵贯前仰韶时代、仰韶时代、龙山时代、二里头—西周时代、春秋战国时代),在若干问题上有作者独到的认识。尤其是提出了包含环壕聚落在内的新的“城邑(enclosure)”概念,总结出了“大都无城”等早期城邑、都邑布局模式和文化传统。

全书近800页,精装上下两编。含80余页基础表,400幅精绘插图,每图专享二维码,让查图、用图更便利。另附“先秦城邑考古中文文献存目” 5000余条,囊括1929年至今的发现与研究成果。

本书可一书三用:资料引得+学术专著+教辅读物。其中的“大数据”分析作业,使得对城邑形制的深度梳理、对城邑的时空变化轨迹、城邑与气候环境和社会结构之关系的把握,对华夏城邑群空间构成的勾画等成为可能。作者提出的相关见解,将会引发思考、有裨于深化中国考古学和上古史研究。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资料是超一流的。只是下册整本都是附表和参考文献,对于非专业的人来说或许不适?

评分

##认真的读完硬盘摔坏了,笔记也没了…

评分

##牛逼是最好的赞许

评分

##【10-14改分⚠️,编辑先生回复我了,现在图片又可以扫了,欠的两个????可以改回来啦!】

评分

##认真的读完硬盘摔坏了,笔记也没了…

评分

##博论选题彰显气魄,竭泽而渔足见功力,学术品格自有师承,加上“大都无城”观点的鲜明提炼,虽写于学术拓荒时代已占得先机,亦可见其志不在小:要做就做后人无法绕过的学问,要写就写格局阔大的博论。

评分

##第2700本书,作者在自己博士论文的基础上更新了大量的新资料、博士论文、论文集,乃至个人最新研究成果。本书大量辑录先秦城池考古位图,既有理论输出,也可备为资料工具。

评分

##牛逼是最好的赞许

评分

##为二维码打call,一定节衣缩食买一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