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与经济统计学》(第12版)是一本强调统计推断的入门教程,广泛涵盖了在统计报告评估和决策支持时所必需的数据收集和分析的方法。除了保持前几版的风格外,本书继续强调统计思维的建立、可靠性的评估以及基于数据的统计推断对数据购买者或生产者的价值。
本书的目标是“促进统计学在商学院中更加有效地运用”,因此体现出以下特点:
强调统计知识的学习和统计思维的培养
分析应用中使用真实数据
使用计算机技术来辅助概念的理解和数据的分析
培养课堂内主动学习的能力
重视概念的理解,而非仅仅是统计理论的学习
突出概率的直观概念
詹姆斯麦克拉夫(James T. McClave) 统计学博士。曾在佛罗里达大学从事教学工作20年,教授过统计学的所有课程。后于1977年创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Info Tech, Inc.),以应用统计学的理论来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现任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佛罗里达大学统计学兼职教授。
易丹辉 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咨询研究中心主任。长期致力于统计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研究,主要面向经济、金融、保险、管理、医疗等领域,研究方向为预测与决策、风险管理与保险、生物医学统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企事业单位委托科研项目等。
李扬 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咨询研究中心副主任,国际统计学会推选会员。主要致力于统计模型在生物医学、决策预测、市场研究、教育心理领域的应用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及多项国家部委和企业委托的科研课题。
第1章统计、数据和统计思维
1.1统计
1.2商业中的统计应用类型
1.3统计的基本要素
1.4过程(选学)
1.5数据类型
1.6收集数据:抽样及相关问题
1.7统计在决策管理中的作用
第2章数据集的描述方法
2.1定性数据的描述
2.2描述定量数据的图形方法
2.3集中趋势的数值测度
2.4变异性的数值测度
2.5利用均值和标准差描述数据
2.6相对位置的数值测度
2.7异常值的检测方法:箱线图和z得分
2.8二元关系的图形描述(选学)
2.9 时间序列图(选学)
2.10描述性方法对事实的扭曲
第3章概率
3.1事件、样本空间和概率
3.2事件的并和交
3.3互补事件
3.4加法法则和互斥事件
3.5条件概率
3.6乘法法则和独立事件
3.7贝叶斯定理
第4章随机变量与概率分布
4.1随机变量的两种类型
4.2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
4.3二项分布
4.4其他离散型分布:泊松分布和超几何分布
4.5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
4.6正态分布
4.7评价正态性的描述性方法
4.8其他连续型分布:均匀分布和指数分布
第5章抽样分布
5.1抽样分布的概念
5.2抽样分布的性质:无偏性和小方差
5.3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与中心极限定理
5.4样本比例的抽样分布
第6章基于单样本的统计推断:置信区间的估计
6.1确定与估计目标参数
6.2总体均值的大样本置信区间:正态(z)统计量
6.3总体均值的小样本置信区间:学生t统计量
6.4总体比例的大样本置信区间
6.5确定样本量
6.6简单随机抽样的有限总体修正(选学)
6.7总体方差的置信区间(选学)
第7章基于单样本的统计推断:假设检验
7.1假设检验的要素
7.2设定假设与构造拒绝域
7.3观测的显著性水平:p值
7.4总体均值的假设检验:正态(z)统计量
7.5总体均值的假设检验:学生t统计量
7.6总体比例的大样本假设检验
7.7总体方差的假设检验
7.8计算犯第Ⅱ类错误的概率:更多关于β的信息(选学)
第8章基于两样本的统计推断:置信区间和假设检验
8.1确定目标参数
8.2比较两个总体均值:独立抽样
8.3比较两个总体均值:配对差异试验
8.4比较两个总体比例:独立抽样
8.5确定所需样本量
8.6比较两个总体方差:独立抽样
第9章试验设计和方差分析
9.1试验设计基础
9.2完全随机设计:单因素
9.3均值的多重比较
9.4随机区组设计
9.5析因试验:双因素
第10章分类数据的分析
10.1分类数据和多项试验
10.2分类概率的检验:单向表
10.3对分类概率的检验:双向(列联)表
10.4卡方检验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第11章简单线性回归
11.1概率模型
11.2模型拟合:小二乘法
11.3模型假设
11.4评价模型的有效性:对斜率β1 的推断
11.5相关系数和决定系数
11.6利用模型进行估计和预测
11.7 一个完整的例子
第12章多元线性回归和模型建立
12.1多元回归模型
12.2一阶模型:估计和解释参数
12.3模型整体有效性评价
12.4利用模型进行估计和预测
12.5交互模型
12.6二阶模型以及其他高阶模型
12.7定性(虚拟)变量模型
12.8包含定性变量和定量变量的模型
12.9比较嵌套模型
12.10逐步回归
12.11残差分析:检验回归假设
12.12 一些陷阱:可估性、 多重共线性与外推法
附录 对照表
随着时代的发展,数据制胜的观点已深入人心。无论是经济、财政、金融、营销、会计、管理还是其他商务领域,都需要处理大量的信息。可以应用统计学的概念与方法来处理商务与经济中的各种问题,统计学是解决商务与经济中各种问题的有力工具之一。
作为一本很有特色的教材,《商务与经济统计》(第12版)保留了以往版本的叙述风格与可读性,其大特色就是应用性强,不仅介绍了各种统计方法,而且注重在实践中的应用。本书以大量实际数据的运用为基础,为读者深入领会统计概念的含义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并且编排新颖,讲解清晰。每一种统计方法的介绍都列举了许多例子和案例,并在每章末配有练习题。
本版更新了以前的实际数据,新增了案例和练习题,同时延续了以往的写作风格,避免了烦琐的数学推导,采用深入浅出、循序渐进的方法系统介绍统计学的知识。叙述严谨,穿插大量丰富翔实、鲜活生动的案例,使得统计技术不再枯燥,方便了读者的理解和学习。
本书既可以作为研究生、MBA和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以供从事商务活动和经济分析的各类人员参考,是一本在经济、财政、金融、市场、会计、管理和其他商业管理领域从业的工作者值得一读的书。读者可以根据时间和需要,有选择地学习有关内容。
这次阅读体验中,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其配套的学习资源和辅助工具的介绍。虽然我手头只有实体书,但作者在正文和附录中频繁提及如何利用主流的统计软件(比如R或Python的库)来实现书中所讲的每一个分析步骤。这在过去,很多教材往往止步于“如何手算”,而这本书则非常与时俱进地强调了现代数据分析流程。它不仅教你怎么得出结果,更教你如何通过编程实现高效、可重复的分析。例如,在讲解假设检验的P值概念时,书中详细对比了手动计算P值(理论部分)和通过软件直接读取输出结果(实践部分)的差异,并强调了在实际工作中应如何正确解读软件报告中的置信区间和残差图。这种对实践工具的关注,极大地弥补了纯理论教材在操作性上的缺失,让我感觉自己不是在学习一本静止的教科书,而是在跟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学习一套活生生的分析方法论,这无疑提升了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和时效性。
评分这本书的讲解风格,与其说是“教学”,不如说是“深入剖析”。它似乎并不满足于停留在公式的简单罗列和步骤的机械演示上,而是花了大量的篇幅去解释“为什么”要使用这种方法,以及这种方法背后的统计学哲学是什么。例如,在介绍中心极限定理时,作者并没有简单地抛出一个结论,而是通过一系列渐进的例子,从最直观的样本均值波动讲起,逐步过渡到无穷大样本的理论支撑,这种层层递进的论证过程,对于我这种喜欢刨根问底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尤其欣赏它在商业应用案例上的选择。它没有拘泥于那些陈旧的、脱离实际的案例,而是引入了大量与市场营销、供应链管理甚至金融风险评估相关的新情境。这使得原本抽象的数学概念立刻获得了鲜活的生命力,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今天在课堂上学到的一个回归系数,明天可能就直接影响到公司的新产品定价策略。这种“理论落地”的速度感,极大地激发了我深入钻研下去的兴趣,让我觉得手中的这本工具书,确实是通往实际商业决策殿堂的一把钥匙。
评分整体来看,这本书的编撰展现出一种对统计学严谨性的近乎苛求的态度,这使得它在学术界的地位毋庸置疑。它的逻辑链条极为紧密,几乎没有可以跳跃阅读的地方,每一个章节都建立在前一个章节的坚实基础之上,形成了强大的知识体系结构。这种系统性的构建,意味着如果你想全面掌握其中的内容,就必须按照既定的顺序,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这种“拒绝捷径”的写作风格,一方面保证了知识的准确无误和体系的完整性,另一方面也对读者的耐心和毅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于那些需要撰写毕业论文、进行市场调研报告或是准备专业资格考试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的理论深度和广度是无可替代的后盾。它教会我的不仅仅是统计计算的方法,更重要的是一种批判性的思维——即永远不要轻信数据表面的数字,而要深入探究其背后的模型假设、数据质量和潜在的偏差。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统计学素养”。
评分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理论深度绝对是重量级的,对于那些已经具备一定数学基础的读者来说,它无疑是一本宝库。但对于像我这样,更侧重于应用和快速上手的学习者而言,初期阅读的挑战性是不可忽视的。有些章节,尤其是涉及到多元回归和时间序列分析的高级部分,公式的推导和符号的运用达到了相当高的密度。我发现自己不得不频繁地使用书签和笔记,来标记那些关键的定义和定理。有时候,我会花上二十分钟,仅仅是为了搞懂一个脚注中关于模型假设条件的小小补充说明,因为那个补充说明往往是理解整个模型适用边界的关键。这让我意识到,这本书不是那种“快速入门,一目了然”的读物,它需要学习者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啃”和“消化”。它更像是为那些志在成为数据分析专家或者需要进行严谨学术研究的人士量身定制的深度指南,而不是为应付期末考试而准备的速成手册。对于那些追求深度理解而非表面知识的读者来说,这种详尽无遗的阐述,恰恰是其最大的价值所在。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朴实,那种略带灰度的米白色背景,配上沉稳的深蓝色字体,一眼就能看出它不是那种追求花哨包装的畅销小说,而是正儿八经的学术著作。拿到手里的时候,能感觉到纸张的厚度和分量,这大概是很多理工科或商科教材的共同特点——内容扎实,分量十足。我其实对统计学这门学科一直抱有一种又爱又怕的复杂情感。爱它,是因为它能将纷繁复杂的数据世界梳理得井井有条,用严谨的逻辑和公式揭示商业运行的底层规律,让人有一种“原来如此”的顿悟感;怕它,是因为初学时那些概率分布、假设检验、回归模型,就像一堵高墙,让人望而却步。我抱着希望翻开了第一章,期待着作者如何用清晰的脉络引导我攀登这座高峰。这版教材的排版相比我过去接触的一些老旧版本,明显更加注重阅读体验,图表的位置安排得当,使得理论与实例之间的衔接更为自然,至少在视觉上减轻了不少阅读的压力。当然,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理论的深度和实例的新鲜度,才是决定一本教材能否真正站稳脚跟的关键所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