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遇见日本 | 作者 | 徐静波 |
| 定价 | 49.80元 | 出版社 | 华文出版社 |
| ISBN | 9787507548518 | 出版日期 | 2018-03-01 |
| 字数 | 380000 | 页码 | 376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在地理距离上,我们离日本很近;但在内心,却无限遥远。作为 title='中国' href='#'>中国的近邻, title='日本' href='#'>日本与中国的历史文化多有交集,两国民众往来密切。虽然在近代历史上有不堪回首的记忆,但也阻挡不了这两个东方大国的政治、经贸和文化交流。尽管在经济上经历了“失去的20年”,今天的日本在很多领域依然着世界,民众的生活水平仍跻身世界发达国家之列。同样接受中华文化的熏陶,彼此是互为邻居的亚洲人,会觉得似曾相识,却又陌生有异。日本(人)总有许多地方和我们中国(人)不一样。 《遇见日本》沿袭徐静波《静观日本》《日本人的活法》《静说日本》的风格、体例,以一个一个的小故事诠释日本人、日本精神。从日本天皇到普通民众,从日本首相到东京都知事,从日本女星到京都艺伎,从田中角荣到石黑一雄,日本人到底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可见一斑;从七三一部队到阿帕酒店问题,从中野到银座,从女人的和服到男人的皮鞋,从喝茶的杯子到吃饭的筷子,日本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略知一二;从神户制钢到东芝破产,从无人驾驶到GPS精准定位,从雾霾治理到灾后重建,从投资移民到自助旅游,日本经济到底经历了怎样“失去的二十年”,任由评说。 |
| 作者简介 | |
| 徐静波,亚洲通讯社社长,媒体人,喜马拉雅常驻首页主播。创办日文报纸《中国经济新闻》和中文网站“日本新闻网”。从1997年开始,连续20年采访“中国”和中国党党代会,曾采访过中日两国多位领导人。是日本电视台、东京电视台和凤凰卫视、深圳卫视等的时政评论员,中日问题专家。从2012年起,连续3年获新浪网、凤凰网十大博主荣誉。著有中文著作《静观日本》(简体字版、繁体字版)、《日本人的活法》(简体字版、繁体字版)、《静说日本》,日文著作《株式会社中华人民共和国》《2023年的中国》等,译有《一胜九败》《不死鸟》等。 |
| 目录 | |
| 编辑推荐 | |
| 不要一味地以批判的眼光看待日本这个国家,而要用更理智、更客观的角度看待它。 《遇见日本》为我们打开一扇窗,不能说看到全部,但从这个角度望去的风景不偏不倚刚刚好。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本书,我拿到手里的时候,心里就有一种莫名的期待。封面上那淡淡的樱花,还有古朴的字体,都带着一种温婉的日式韵味。翻开扉页,厚重感扑面而来,这是一种纸张的质感,也是一种知识的厚重。我翻到目录,里面的章节划分细致入微,从历史的脉络到文化的细节,从地理的变迁到人民的生活,几乎涵盖了日本的方方面面。我特别关注了几个我感兴趣的章节,比如“江户时代的市井生活”和“明治维新的变革之路”。我总觉得,要真正理解一个国家,就必须深入其历史的肌理,感受其人民的情感。湖北新华书店的出品,我一向是信赖的,他们的选书总是有着一种独到的眼光,既有学术的深度,又不失大众的可读性。我甚至能想象到,在某个午后,阳光透过窗棂,我捧着这本书,在茶香袅袅中,慢慢品味那些远方的故事,感受那些跨越时空的共鸣。这种期待,就像是即将踏上一场未知的旅程,充满了神秘和惊喜,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去探索书中的每一个角落,去发现那些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日本。
评分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首先被它沉甸甸的质感所吸引。不是那种压手的重量,而是一种实在的、有内容的厚度。打开封面,一股淡淡的油墨香混合着纸张的清香扑面而来,瞬间让人沉静下来。我对日本的最初印象,大概是来自于那些精致的和服、古朴的寺庙,以及四季分明的自然风光。然而,这本书却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它不仅仅描绘了日本的“颜值”,更深入地挖掘了隐藏在表象之下的灵魂。书中关于日本历史的叙述,并非生硬的年代记,而是充满了引人入胜的故事,将那些古老的传说、重要的战役、以及社会的变革,都描绘得栩栩如生。我尤其被书中关于武士道精神的解读所打动,那种对荣誉、忠诚、以及自我超越的追求,至今仍对世界有着一定的影响。在谈及日本的现代文化时,作者也并非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是对日本的流行文化、艺术创作、乃至国民的消费习惯,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让我对这个多元而复杂的社会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本书就像一位饱学多识的长者,循循善诱地为我揭示着日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让我仿佛亲身经历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洗礼。
评分我通常在选择旅行书籍时,会倾向于那些能带我“看见”目的地,而不仅仅是“知道”目的地的书。这本书,在我看来,就是这样一本能够唤醒感官的书。当我浏览到关于京都的章节时,那些关于古寺、庭院、以及传统祭典的描写,仿佛就将我置身于那个古老而宁静的城市。我脑海中勾勒出了那些穿着和服的艺伎,在石板路上款款而行,也想象着在秋叶季,金阁寺被染成一片金黄的壮丽景象。书中对于日本饮食文化的介绍也相当吸引我,从生鱼片的精致摆盘,到拉面汤底的熬制过程,都让我垂涎欲滴。我喜欢作者那种细腻的笔触,能够捕捉到食物背后所承载的匠心和哲学。此外,书中对日本现代都市生活的描绘,也展现了传统与现代在日本社会中奇妙的融合。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断舍离”生活哲学的部分印象深刻,这是一种源自日本的智慧,教会人们如何简化生活,找到内心的平静。这本书就像是一个通往日本的任意门,让我可以在书页间自由穿梭,体验不一样的风土人情,这对于我这样一个对日本文化有着浓厚兴趣但暂时无法亲身前往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份珍贵的礼物。
评分作为一个长期关注全球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人,我对日本这个国家的演变一直保持着高度的兴趣。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非常宏观且细致的视角来审视日本。从经济奇迹的崛起,到泡沫经济的破灭,再到如今的“新常态”,书中对日本经济发展的脉络有着清晰的梳理。我了解到,日本经济的成功并非偶然,背后有着深厚的产业基础、精湛的技术工艺,以及独特的企业文化。同时,书中也毫不避讳地探讨了日本社会面临的一些挑战,比如人口老龄化、少子化等问题,以及政府和社会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在文化层面,这本书也展现了日本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碰撞与融合。我尤其关注了书中关于日本设计理念的部分,那些简洁、实用、又不失美感的艺术风格,在全球范围内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更引发了我对日本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对我而言,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日本的书,更是一本关于现代社会如何应对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案例分析。
评分说实话,我之前对日本的了解,更多地是来自电影和动漫,总觉得那是一个充满神秘和浪漫色彩的国度。拿到这本《遇见日本》,我最期待的就是它能否填补我知识上的空白,让我对日本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读了几章后,我的感觉是,它做到了。书中的历史部分,并没有枯燥的说教,而是用讲故事的方式,将日本从古至今的重大事件娓娓道来。我了解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日本经历了无数次的变革和挑战,这些都塑造了它独特的民族性格。而关于日本的社会文化,书中也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从家庭观念到职场伦理,再到节庆习俗,都让我看到了这个民族严谨、细致、以及注重集体和谐的一面。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物哀”的解读,这是一种日本人独有的审美情趣,体现在对事物短暂和易逝的美的感悟。这种情感,在许多日本文学和艺术作品中都有体现,让我对日本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总之,这本书就像一个向导,带着我一步步深入日本的内心世界,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真实的日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