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出版年: 2016-8
页数: 128
定价: 28.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50269514
中国历史上影响大、习练群众数量多的保健按摩功法。
简而易行,人人可练且费时不多。
………………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传奇的导引术作品,一经出版旋即广泛传播, 累计印数早就超过百万。其简单有效性, 其习练群众数量之庞大, 都超乎了今天我们的想象。直到20世纪90年 代,中国各大医院、 疗养机构所推行的保健体操无一例外全部脱胎于谷岱峰公布的这套按摩功法。
☆这套功法中的床下六段功脱胎于托名达摩所作的 《易筋经》。
☆兜肾囊功法早的相关文字记录可见于西汉初年的马王堆汉墓竹简。
☆床上八段锦的起源,早的文字记录是五代杨凝式 《神仙起居法》 。宋代苏轼《上张安道养生诀》 中所述的八段锦功法, 是上古中国导引术余音与中古印度瑜伽在宋代融合后的产物。
☆ 张群、 宋美龄、 陈立夫、 张学良等人长期修习内功八段锦, 张群寿至 101 岁, 宋美龄 106岁, 陈立夫 100 岁, 张学良 100 岁。
谷岱峰(1884 — 1970),字振东,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人,清末秀才。1912年毕业于山东优级师范学堂,辛亥革命时加入同盟会。1918年当选为山东省第二届议会议员、山东省教育会评议员。1922 年任山东省教育厅科长。1924 年前后,参加山东省各界代表团,前往广州迎请北伐军,曾被任命为孙大元帅府秘书处秘书,后来返回山东,先后担任山东省立一师范学校教师、山东省商业专门学校教师、山东大学讲师。1929 年后,任山东潍县税务局局长、山东省直接税署督导等职,后赋闲。解放后为民革成员、山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著述有:《保健按摩》(已出版)、《饮食疗法》、《农村常见病验方》等。
向所有热爱烹饪艺术的朋友们强烈推荐这本《香料的地理学:风土与风味的探源》。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对“调味品”的认知。它远超出一本普通的食谱书,更像是一部结合了人类学、植物学和全球贸易史的百科全书。作者的考察非常深入,他不仅描述了丁香或肉桂是如何提升菜肴的风味,更追溯了这些香料在历史长河中是如何驱动了探险、引发了战争,并最终塑造了不同地区的饮食文化。我特别着迷于书中对南亚和北非地区,对“酸度”和“鲜味”的微妙平衡的解析。作者详细解释了如何利用特定植物的发酵产物来达到复杂的风味层次,而不是仅仅依赖现代工业化调味料。阅读过程中,我动手尝试了书中介绍的几种古法香料混合技术,效果令人惊艳,食物的深度和复杂度瞬间提升了一个档次。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将烹饪从单纯的“技巧”提升到了“文化表达”的高度,让你在下厨时,不再只是盲目地遵循步骤,而是带着对风土人情深刻理解的匠人精神去创作。
评分对于长期关注城市规划与空间美学的同好来说,这本《混凝土森林中的绿洲:当代城市景观重塑》无疑是一剂清新的强心针。作者的视角非常独特,他避开了那些宏大的、官方主导的规划叙事,而是聚焦于“被遗忘的空间”和“非正式的生态系统”。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微气候干预”和“社区主导型绿化实践”的案例分析。例如,书中详细记录了某欧洲城市如何将废弃的高架桥下方空间,通过引入本土耐旱植物和市民共建模式,转化成了社区共享的休憩和教育空间。这种自下而上的、以人为本的改造思路,与目前许多“大拆大建”式的城市更新形成了鲜明对比。书中的摄影作品也是一大亮点,那些光影斑驳、充满生活气息的街角图景,比任何枯燥的平面图都要来得有说服力。它不仅提供了理论支撑,更重要的是,它展示了在现有城市肌理中进行可持续、人性化干预的切实可能性。这本书读起来让人充满希望,它提醒我们,即使在钢筋水泥的包围下,我们依然有能力去雕塑和改善我们呼吸的每一个角落。
评分我最近终于读完了这本被誉为“魔幻现实主义巅峰之作”的《月光下的失语者》。说实话,一开始被它那种跳跃的、非线性的叙事结构弄得有些晕头转向,但一旦适应了作者构建的那个奇异的、充满隐喻的世界观,就完全被吸进去了。这本书的语言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品,它融合了民间传说、梦境碎片和高度凝练的现代诗歌元素。人物的命运往往不是因为情节的推动,而是被一种宿命般的、近乎神谕的氛围所裹挟。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记忆的重量”的描写,作者通过一个家族几代人对于一间老房子的不同感知,探讨了集体无意识是如何渗透和扭曲个体历史的。你感觉自己不是在阅读一个故事,而是在参与一场漫长的、关于身份认同的哲学辩论。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的“不确定性”——它从不试图解释一切,而是留下了大量的空间让读者的想象力去填充和构建,每一次重读,可能都会发现新的符号和未曾察觉的伏笔。
评分我最近翻阅的《星辰的低语:宇宙学的哲学思辨》,带给我一种前所未有的精神震撼。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巧妙,它并非一本纯粹的科普读物,而是更侧重于探讨人类认知边界与宇宙终极奥秘之间的哲学张力。作者的文风如同夜空中的繁星,深邃而富有诗意,他并不直接给出标准答案,而是引导读者进行一场关于“存在性”的深度对话。尤其是在探讨黑洞信息悖论的那一章,作者用了一种近乎冥想的叙事方式,将复杂的物理学概念融入到对“时间本质”的追问之中。我常常在阅读时感到一种“知识的敬畏”,那种面对浩瀚未知的谦卑感油然而生。不同于市面上那些追求速度和新奇理论的快餐式读物,这本书要求读者慢下来,去品味每一个论断背后的逻辑推导和形而上学的隐喻。它就像一曲宏伟的交响乐,有高亢的科学发现,也有低回的哲学沉思。读完后,我发现自己对日常生活中那些看似理所当然的概念,比如“确定性”、“边界”和“观察者”的理解,都发生了一种微妙而深刻的转变。这是一次对心智边界的温柔又坚定的拓宽之旅。
评分这本新购入的《XX大观:历史的侧影》简直是为我这种历史爱好者量身定做的宝典!作者以极其细腻的笔触,将那些被宏大叙事所遗漏的、充满生活气息的“侧影”一一呈现在我们眼前。读这本书,就像是坐上了一台时光机,直接把你投放到古代市井的喧嚣之中。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细节的捕捉能力,比如对宋代茶肆里不同阶层的人如何品茶、谈论时政的描绘,那种生动鲜活的场景感,让人仿佛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的茶香和烟火气。书中关于古代文人雅士书信往来的片段尤其精彩,那些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挚情感、委婉的社会潜规则,比任何正史都要来得真实和耐人寻味。坦白说,过去读历史总觉得有些枯燥和遥远,但这本书完全打破了这种刻板印象。它不是在堆砌帝王将相的功过,而是在挖掘那些隐藏在历史褶皱里的“人”的故事。无论是对某个朝代服饰的演变考证,还是对某一特定手工艺流程的详细记录,都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学养和严谨的治学态度。阅读过程中,我时不时会停下来,对着书中的某个小小的侧面描写反复琢磨,思考着当时的社会结构和人们的生存智慧。这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翻阅、每次都能有新发现的佳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