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然接受这样的我:18个放下忧虑的禅修练习 9787556501830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发表于2025-01-22
全然接受这样的我:18个放下忧虑的禅修练习 9787556501830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基本信息
书名:全然接受这样的我:18个放下忧虑的禅修练习
定价:49.0元
作者:(美) 塔拉·布莱克,江翰雯
出版社:杭州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6-01
ISBN:9787556501830
字数:260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我们常会怪罪自己,给自己很低的评价,也习惯对结果做*坏的打算;倘若听到他人有所成就、受到批评、与人争执或者工作上出了纰漏,往往就觉得自己很糟糕,甚至对自己感到失望;生命中难有一刻可以安静地坐下来,试试什么也不做……一言以蔽之,我们总是觉得自己不够,生活太多苦恼。
那么,请阅读本书吧,从此全然接受不的自己,发现存在的价值,活出生命的意义!
内容提要
“我怎么都做不好”、“是不是我有问题”,这样的话语,我们一生之中会跟自己说多少次?对大多数人而言,每个人的痛苦来于——觉得自己不够好。我们常会怪罪自己,给自己很低的评价。作者塔拉·布莱克拥有身为禅修老师和心理学治疗师二十年的丰富经验,透过学生和案主的故事,以及她自己的心路历程,为我们提供了一套系统的练习方法,教我们如何转化悲伤并重获完整的人格。
目录
作者介绍
临床心理学家、佛法老师、在家居士,也是极受爱戴的内观老师。她是华盛顿特区内观禅修社区的创建人。她结合佛学与西方心理学,强调对自己及他人有同理心、正念,以及对周遭环境的容忍。本书系作者的成名作,曾获“美好人生”书奖,已是心灵修行与禅坐练习的畅销书,引导广大读者获得深层的疗愈力。
文摘
章
缺乏自我价值感之迷惘
你将在某个夜晚游走……
倏然间,发现自己,
即将踏上逃亡之路,
自己其实有罪:
因为你误解了复杂的指示,
你不是这里的成员,
你遗失了会员卡,
甚至从未拥有这张卡……
——温德尔·贝里
好多年来我重复做着同样的梦,梦中我奋力挣扎,想要去某个地方,却总是感到困顿不已,有时我奔跑上山,有时在岩石上攀爬,有时或逆流而游。梦中常常出现我所爱的人陷入困境的情节,或是不祥的事情即将发生。我的心狂乱纷扰,但是身体却感到沉重无比且精疲力竭,仿佛在黏稠的糖蜜间行进一样。我知道自己应该要懂得处理问题,但是无论我怎么努力,就是无法到达我必须置身的地方。我完全孤立,被害怕失败的阴影所笼罩,完全陷入困境之中。全似乎只剩下这件事,其他的一切都不存在了。
这个梦境恰好捕捉了“缺乏自我价值之迷惘”的精髓。在梦中,我们往往似乎是剧本中的主人翁,注定要以既定模式来回应身处的情境,浑然不知也许还有其他抉择与选项。当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陷入迷惘,受困于心头的千端万绪,恐惧可能面临的失败时,基本上也落入了与梦境同样的状态。我们活在一个完全界定且限制了生命经验的清醒的梦境里,当我们奋力挣扎,试图到达某处、试图成为更好的人、试图成就什么、试图避免犯错时,界线外的仅仅是衬托的背景罢了。就像在梦中,我们误以为自己的故事是真相——而且是说服力很强的现实,它耗尽了我们大部分的注意力。无论是在吃午餐,还是开车回家的途中,无论是在跟伴侣交谈,还是晚上念故事给孩子听,我们都不断在脑中重复播放自己的忧虑与计划,而这个迷惘的固有本质就是,我们相信无论自己怎么努力,不知怎的,终究还是不可能达到标准。
与缺乏自我价值感形影不离的,是对他人与生命的疏离感。但是假使我们是有缺陷、不健全的,又怎么可能感到有所归属?这是一种恶性循环:我们自觉愈有缺陷,就愈感到疏离且脆弱。而潜藏在自觉残缺的恐惧之下,则是更原始的恐惧,担忧生命出了差错,坏事就要发生了。我们对这种恐惧的回应,就是想要责怪,甚至仇恨我们认为是问题根源的对象:无论是自己、他人,还是生命本身。然而,即使是将憎恨指向外界,我们的内心深处仍旧感到脆弱无比。
缺乏自我价值感与人际关系的疏离,导致形形的痛苦。对某些人来说,显著的就是呈现上瘾的症状,有可能是酒精,也有可能是或食物;有些人则是对一段感情上瘾,倚赖某一个或某一群特定的人,好让自己感到完整,觉得生命值得继续;有些人则长时间劳累工作,好感觉自己很重要,这种上瘾症状在我们的文化中备受推崇;还有某些人则不断制造外界的敌人,永远在对抗。
这种自觉残缺、缺乏自我价值感的信念,使我们难以相信自己真为他人所爱。我们之中有许多人,生活里潜藏着忧郁的暗潮,或是对能否近他人感到毫无指望。我们害怕,如果别人发现我们其实很无趣、愚蠢、自私,或没安全感,就会排斥我们,而假使我们不够迷人,可能永远都不会有人用密浪漫的方式来爱我们。我们渴求一种毫无疑虑的归属感,憧憬与他人在一起时可以轻松自在,全然接纳他人。然而,缺乏自我价值感之迷惘,却使我们始终无法尝到归属感的甜美。
当我们的生活痛苦不堪或失控时,缺乏自我价值感之迷惘就会倏然倍增。我们可能会以为,生理疾病或沮丧情绪都是自己的错,是因为自己基因不良,或者是因为自制力不够,抑或缺乏意志力的缘故。我们也可能会觉得失业或离婚是自身瑕疵的一种反射,若当初能再多尽一点力,若我们能有所不同,也许一切就会顺利多了。即使我们可能也会将矛头指向他人,然而心里还是默认自己错在先,自己是始作俑者。
即使受苦或遭遇不幸的不是自己,而是身边密的人,比如说伴侣或孩子,我们还是会将这种状态视为自己的缺失。一名接受我心理治疗的案主,她13岁大的儿子经医师诊断,罹患了注意力失调症。她为儿子遍求良方,包括就医、饮食疗法、针灸、药物治疗,再加上更多的爱心,然而,儿子还是课业退步,且在人际关系上十分疏离。他确信自己是个“窝囊废”,时常因为痛苦与挫折而大发雷霆。无论自己为了爱他付出了多少努力,这位案主仍然活在极度的痛苦中,觉得自己对不起儿子,而且应该要更努力才行。
缺乏自我价值感之迷惘,所呈现的不是明显的羞愧感与缺陷感。当我告诉一位好友,我正在写有关缺乏自我价值感的主题,而这种倾向又是多么普遍时,她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对我而言,主要的难题并非羞愧,而是傲慢。”她坚称是这样。这位女士是个成功的作家兼老师,她告诉我,她很容易产生优越感,觉得很多人迟钝、无趣。由于受到许多人的景仰,这使得她恃才傲物、睥睨一切,自觉鹤立鸡群。“承认这一点让我觉得很不好意思,”她说道,“或许这就是你所谓的羞愧感吧,不过我真的很喜欢大家尊敬我……只有这种时候我才能对自己感到满意。”我这位朋友呈现的即是迷惘的另外一面。她继续坦承,当自己肠枯思竭、毫无创作灵感、自觉一无是处,或得不到赞赏的眼光时,她的确会不知不觉地丧失自我价值感。与其单纯地认可自己的才华,充分享受自己的优点,她还需要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或优越感,才能让自己感到满意。
若总是认为自己不够好,我们就永远无法放松下来,我们战战兢兢地监控着,不时在自己身上挑毛病。不可避免地找到毛病之后,我们就更加没有安全感,更缺乏自我价值感,如此一来我们就得更加努力了。这当中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我们究竟以为自己要往何处去?有个禅修学生告诉我,他觉得自己好像在压榨自己的生命岁月,不断受想有所成就的感觉所驱使。他语带忧伤,又说道:“我觉得自己飞快地虚度生命,仿佛就要这样一路冲到死亡的终点站似的。”
我在禅修课提到有关缺乏自我价值感的痛苦时,常注意到学生频频点头表示认同,有些人甚至热泪盈眶。他们可能头一次发现,自己的羞愧感并非只是单个人的精神负担,许多人其实深有同感。课后有些人留下来讨论,倾诉道,缺乏自我价值感使他们根本无法向他人求助,也无法感受别人爱的抚慰;有些人则体认到,缺乏自我价值感与安全感使得他们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常常也有学生告诉我,长期觉得自己有缺陷的习性,使得他们总是怀疑自己的禅修是否正确,也不相信自己心灵会有所成长。
有学生曾告诉我,初踏上心灵修持之道时,他们原以为通过积极禅修就能自觉残缺的感受,然而,即使禅修的确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他们却发现,源源不绝的羞愧感和不安全感,仍旧固执地坚守不放,好像几十年的修持根本无济于事似的。或许他们所遵循的禅修模式并不适合自己的个性,又或许他们需要额外的心理治疗,才能揭露并治愈深刻的伤痛。无论是什么原因,无法通过心灵修持来解脱这些痛苦,还可能引发一种基本的疑虑,怀疑自己是否能够获得真正的喜乐与自在。
……
序言
作者序:“是我有毛病”
读大学时的某个周末,我和一个较我年长,也更有智慧的朋友到山区健行,她那时约22岁。搭好帐篷之后,我们一起坐在溪边,一边望着溪水刷过岩石旋流而去,一边聊着自己的生活。当她聊到自己在学习“如何当自己的好朋友”时,一股巨大的悲伤顿时涌上我心头,我忍不住崩溃、啜泣,因为,我绝不是自己的好朋友。当时,我不断受到自己内在的判官所骚扰,这位判官无情、残酷、吹毛求疵、精力旺盛,虽然不见踪影,却全天候忙碌地工作。我知道我不会用对待自己的模式去对待朋友,如此毫无情义可言。
引导我的假设概念是:“我本身就是有毛病。”于是乎奋力去控制并修正那个自认为本身就有瑕疵的自我。当时我不断驱策自己用功读书,也是狂热的政治活跃分子,并积极投入忙碌的社交生活。我借由耽溺于食物,并汲汲营营于功名来逃避痛苦(反而还制造了更多痛苦)。我的休闲模式有时还蛮健康的:接近大自然、跟朋友相处等;但也包含了一些寻求刺激的冲动行为,比如:娱乐性地吸食一些、寻找性刺激和其他刺激的活动等。在世人眼中,我表现得可圈可点,然而内心深处却焦虑不安、太过拼命,而且时常抑郁沮丧,我无法跟自己生命的任何一部分和平共处。这样的失落感与深切的寂寞两者形影不离,十几岁青春期时,我有时会幻想自己住在一个透明的球体中,把自己和周遭的人、事、物都隔离了。当自己觉得自己还不错,或者跟他人相处自在时,这个泡泡就会愈来愈薄,薄到犹如肉眼不见的一缕轻烟似的。一旦觉得自己差劲儿极了,泡泡就会变浓,浓到好像大家都看得到一样。我把自己囚禁在其中,感到既空虚又孤独。随着年纪稍长,这个幻想逐渐消退了,然而,我还是活在一种生怕让别人失望,或受人排拒的恐惧之中。
但是,跟这个大学朋友在一起时感觉却截然不同——对她的信任足以让我完全敞开心扉。接下来两天的高山健行旅程中,我们有时说说话,有时静静坐着,我开始了解,在起伏不定的情绪、沮丧、寂寞和成瘾行为之下,潜伏着强大的自我缺陷感。这是我初次瞥见痛苦的核心,而往后的生命中,我也一再地重访此处。在这、原始的感受中,我凭直觉知道,由于与痛苦裸裎相见,我已踏上心灵疗愈之道。
那个星期天夜晚开车下山时,我的心情尽管轻快不少,但是仍然隐隐作痛,我渴望对自己更宽容些,渴望与自己的心路历程为友,渴望自己能对生命中的人感到更密、更自在。
多年以后,这样的憧憬驱使我步上学佛之道。在这儿,我寻获的教诲与修持,使我得以直接面对缺乏自我价值感与不安全感,这些教诲与修持让我清楚地看到自己正在经历什么,并教导我如何将慈悲融入生命之中。佛陀的教法也帮助我消除了这些念头:我孤独一人面对痛苦,痛苦是个人问题,痛苦应该,也是我自己的错。
身兼心理学家与佛学老师的20年岁月中,有数千位案主和学生向我透露,他们因自我贬抑而感到痛苦不堪。无论这些对话是发生在十日禅修闭关课程之中,还是出现在每周的协谈时段,每个人的痛苦——觉得自己有瑕疵、缺乏自我价值的恐惧感——基本上并无不同。
对大多数人而言,自我缺陷感俯拾皆是,随便一个状况,比方说,光听到他人有所成就、受到他人批评、与人争执、工作上出了纰漏,就足以让我们觉得自己差劲儿极了。
我有一位朋友这样形容:“我不断在这无形的、充满自我缺陷感的有毒气体中呼吸着。”通过自我缺陷感的镜头来经历生命时,我们就会把自己禁锢在这个我称之为“缺乏自我价值的迷惘”之中。陷入这种迷惘时,我们就无法体认自我本质的真谛。
在一次我指导的禅修闭关中,某个学生告诉我,有个经历使她深深体会到活在迷惘中的悲哀。玛丽莲曾经好几天在弥留的母身旁连坐好几个小时,深夜念书给她听,在她身边禅修打坐,握着她的手,一次又一次告诉她,自己有多爱她。大部分时间母都陷入昏迷的状态,呼吸吃力且不规律。有个黎明前的清晨,母突然睁开眼睛,清楚而专注地望着她这个女儿。“你知道吗?”她轻声低语,“我这辈子一直都以为自己有毛病。”她轻轻地摇摇头,仿佛在说:“真是白白糟蹋了。”然后她合上双眼,再度陷入昏迷,几个小时之后就与世长辞了。
我们实在无须等到临终才领悟到,认为自己本身就有毛病,真的是白白糟蹋了宝贵的生命。然而,由于自我缺陷感的感受积习已深,想从这个迷惘中觉醒,不仅需要痛下决心,更有赖于积极训练心智。通过佛法的觉性修持,我们学会辨认何为当下的真相,并以开放的心拥抱所见的一切,如此一来,我们便能使自己从痛苦的迷惘中解脱。这种正念与慈悲心的培养,我将之称为“接纳”。接纳能够脱离我们惯于对抗不熟悉、可怕或强烈经验的窠臼。对于长年来忽视、批判、严苛对待自己且总是排斥当下经验的我们来说,这无疑是一剂必要的解药,接纳就是乐于去体验我们自身与生命的本来面目。一刻的接纳,即是一刻真正自在。
20世纪印度禅修大师殊利·尼萨加达塔鼓励我们全心全意进入解脱之道:“我只如此恳求你:‘用爱圆满自己。’”对玛丽莲而言,母临终的遗言使她领悟到这样的可能性,她描述道:“这是她的临别赠言,让我了解,自己不必像她一样虚掷生命,由于爱——对我母的爱,以及对生命的爱——我决心以更开放、更宽容的态度来对待自己。”我们每个人同样也可以如此选择。
当我们练习接纳的时候,先从自己生命的恐惧与伤痛开始着手,然后,我们就会发现自己的慈悲心无限地扩充、延伸。由于将自己怀抱于慈悲心之中,我们于是更能够自在地去爱这个活生生的。这就是接纳的祝福加持:当我们从“我本身就有毛病”的痛苦折磨中解脱时,就能够全然信赖且表达真正的自己。
在此我祈愿本书所提供的教法,能有助于我们一同觉醒。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发现自己深刻的本质——纯净的觉性与爱;愿我们充满爱的觉性,能拥抱遍及各个角落的众生。
全然接受这样的我:18个放下忧虑的禅修练习 9787556501830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全然接受这样的我:18个放下忧虑的禅修练习 9787556501830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全然接受这样的我:18个放下忧虑的禅修练习 9787556501830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全然接受这样的我:18个放下忧虑的禅修练习 9787556501830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全然接受这样的我:18个放下忧虑的禅修练习 9787556501830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