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繁体旁注
书名:董其昌-历代名家书法经典
出版社:中国书店
ISBN:9787514903102
页码:77
开本:8开(30.5*23.5CM)
上乘之作,垂范后昆,集历代名家碑帖之大成。旦拥有,心无旁骛,实乃研习翰墨之至宝。
内容推荐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县)人。董其昌出身贫寒之家,但在仕途上春风得意,青云直上。万历十七年(1589),三十四岁的董其昌举进士,开始了他此后几十年的仕途生涯。当过编修、讲官,后来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太子太保等职。
阴符经、府君碑合卷
乐毅论
束方朔答客难并自书诗卷
洛神赋断句
景福殿赋断句
临十七帖
论书帖
墨禅轩说寄昊周生
麻姑仙坛记
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就是给书法爱好者们准备的一场及时雨。我之前一直觉得,了解古代书法,就像在浩瀚的星空中寻找北极星,总觉得缺少一个清晰的指引。而这本《董其昌 历代名家书法经典》恰恰扮演了这个角色。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了名家的作品,更重要的是,它在编排上似乎有着自己独到的考量,让我在欣赏不同风格的书法时,能够感受到一种内在的联系和递进。我尤其喜欢它那种不落俗套的呈现方式,既保留了原作的韵味,又在细节处做了精心处理,比如一些作品的装裱细节,或者当时书写的背景介绍,都让原本静态的艺术作品变得生动起来。每一次翻阅,都能从不同的角度发现新的惊喜,有时候是某个字的点画结构,有时候是整幅作品的章法布局,甚至有时会因为某个不太起眼的书法家的作品而触动心弦。这就像是在品味一坛陈年的佳酿,初尝可能只是惊艳,细品之下,却能咂摸出层层叠叠的韵味,以及岁月沉淀下来的醇厚。
评分作为一名对中国传统文化怀揣着深厚情感的人,我一直渴望能够通过更直观的方式去感受古代文人的风雅。这本书,简直就是我一直在寻找的那把钥匙。它所收录的作品,每一幅都凝聚着作者数十年乃至一生的功力与心血,那种笔走龙蛇的气势,那种墨分五色的变化,都足以让人叹为观止。更难能可贵的是,这本书在排版上非常用心,能够清晰地展现出每一幅作品的细节,让我在欣赏的同时,也能更深入地理解其中蕴含的笔法、结构和章法。有时候,我甚至会拿出尺子,比对着书中的字迹,尝试着去体会作者运笔的力度和速度,想象着当时的情景。这种“亲身参与”的阅读体验,是任何其他媒介都无法给予的。它让我不再只是一个旁观者,而是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墨香的书房,与古人一同品味书法的无穷魅力。
评分捧起这本《董其昌 历代名家书法经典》,真像是推开了一扇通往古代文人心灵深处的窗户。我一直对那些被时间淘洗得越发光华的文字有着莫名的情结,而董其昌的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温润如玉的质感,预示着一场视觉的盛宴。拿到书的瞬间,纸张的触感就传递出一种古朴而精致的气息,厚实而有分量,仿佛承载着历史的厚重。翻开书页,墨色的浓淡干湿,笔画的起承转合,线条的刚劲婉约,都仿佛跃然纸上,带着一种穿越时空的生命力。每一幅作品,都不仅仅是简单的墨迹堆砌,而是作者情感、学养、心境的凝练。看着那些熟悉的字迹,我会忍不住去想象,在那个没有手机、没有电脑的年代,他们是如何一笔一划,将内心的波澜化为腕底的惊涛骇浪。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远非在屏幕上浏览几张高清图片所能比拟。这本书不只是收藏,更是一种精神的对话,一次与古圣先贤的默默交流。它让我得以窥见,在那个遥远的时代,美是如何以一种纯粹、极致的方式存在着。
评分我一直觉得,一本好的艺术类书籍,应该不仅仅是好看,更要耐看,甚至是可以“读”的书。这本书无疑做到了这一点。它所呈现的不仅仅是冰冷的笔画,而是背后蕴含的生命力和哲学思想。每一次翻开这本书,我都会被其中蕴含的深厚底蕴所吸引。那些精妙绝伦的笔触,不仅仅是技巧的展现,更是书写者情感和精神的流露。我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揣摩每一笔每一画的意味,感受书写者在落笔时的心境,以及字里行间所传达的某种意境。有时候,一个看似简单的转折,背后可能蕴含着千年的哲学思考;一个飞扬的笔画,可能倾注了书写者一生的抱负。这本书就像一个沉默的老师,在无声地讲述着关于艺术、关于人生、关于历史的故事,每一次的阅读,都能从中获得新的启迪和感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