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樂之美》根據中國古代樂器按照不同製作材料製定的八音分類法:“金、石、土、革、絲、木、匏、竹”,將全書分為八捲,甄選六十種古樂器,從樂器形製、曆史背景、製造工藝、文學藝術四個角度為讀者講述中國古樂器的源流發展及美學意義,從音樂與文學、藝術與曆史中解讀涵蓋在樂器中的天地人倫、五行節氣,以及中國人獨有的情感脈絡和哲學思考。
##文筆幽默風趣,有很多典故和軼事。難得中國書籍中裝幀特彆走心,書頁作舊泛黃,紙張輕盈,為此也值一顆星。喜歡中國古樂的人必收。
評分##捧捲數月,是此生讀過最美的書之一。"窮理於事物始生之處,研幾於心意初動之時。"在追溯古樂器源頭的旅途中,一瞥幾韆年的民族融閤和朝代更替,很多樂器早已灰飛煙滅,所幸一些已經絕跡的美好幸存於詩句和傳說中。以下摘抄一些一見鍾情的詩與名字: 1.敦煌壁畫中繪有古代樂伎形象,其中有"擊星俑" , 星是古代的一種打擊樂器。 2. 曾有一位方響高手,名叫馬仙期 3. 佛經裏的琉璃琴,即箜篌 4.詠鍾: 花間午時焚,春山雲鍾外 5: 濛古彈撥樂器: 火不思 6. 詠笛,宋人楊億"少年遊" :壽陽妝罷,冰姿玉態,的的寫天真。等閑風雨又紛紛,更忍嚮,笛中聞。 7. 節選自鬍笳十八拍: 是知絲竹每秒兮均造化之功,哀樂各隨人心兮有變則通 8. 詠篳篥: 聲如天際自然來,情思寬閑; 虛心縴質雁銜餘,鳳吹龍吟定不如
評分##這書真的貴,送掉有點肉痛
評分##古樂要恢復啊
評分##花瞭兩個半天(閤計一天)在國傢圖書館讀完的,泛黃輕盈的紙張,一張張手繪的古樂器圖配上文字仿佛仙音在耳畔。過幾天我得買這本書,在傢仔細看。ps:對作者的佩服五體投地,考據功底也是強大無比。
評分##古樂要恢復啊
評分##捧捲數月,是此生讀過最美的書之一。"窮理於事物始生之處,研幾於心意初動之時。"在追溯古樂器源頭的旅途中,一瞥幾韆年的民族融閤和朝代更替,很多樂器早已灰飛煙滅,所幸一些已經絕跡的美好幸存於詩句和傳說中。以下摘抄一些一見鍾情的詩與名字: 1.敦煌壁畫中繪有古代樂伎形象,其中有"擊星俑" , 星是古代的一種打擊樂器。 2. 曾有一位方響高手,名叫馬仙期 3. 佛經裏的琉璃琴,即箜篌 4.詠鍾: 花間午時焚,春山雲鍾外 5: 濛古彈撥樂器: 火不思 6. 詠笛,宋人楊億"少年遊" :壽陽妝罷,冰姿玉態,的的寫天真。等閑風雨又紛紛,更忍嚮,笛中聞。 7. 節選自鬍笳十八拍: 是知絲竹每秒兮均造化之功,哀樂各隨人心兮有變則通 8. 詠篳篥: 聲如天際自然來,情思寬閑; 虛心縴質雁銜餘,鳳吹龍吟定不如
評分##看瞭我快兩個月吧……很浪漫派的寫法,或者說私貨太多,吃多瞭有點膩,但真去看學術論文又沒有這本好讀,有捨有得瞭,適閤我這樣的外行,讀完簡單瞭解瞭一些樂器的前世,大部分樂器也沒有今生瞭。有時候好奇一些逝去的樂器該是什麼音色,但再想想,現代樂器又聽過幾種分辨得齣多少呢?過去的樂器並不一定就是好的樂器,遺憾不過是因為它們存在於畫裏詩裏。對於古樂古物,還是尊重,不執著,到最終仍是萬事皆空(佛係讀書
評分##文筆幽默風趣,有很多典故和軼事。難得中國書籍中裝幀特彆走心,書頁作舊泛黃,紙張輕盈,為此也值一顆星。喜歡中國古樂的人必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