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中国淡水藻类:系统、分类及生态 | 作者 | 胡鸿钧,魏印心 |
| 定价 | 195.00元 | 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 |
| ISBN | 9787030166333 | 出版日期 | 2006-10-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精装 |
| 开本 | 商品重量 | 0.4Kg | |
| 内容简介 | |
| 本书根据藻类显微结构、光合色素组成和超微结构特征及分子系统学研究新成果、新观点,论述了藻类演化系统,并按13门分类系统,收录了我国已发表的绝大多数科、属及淡水习见的1572种(变种、变型)。每一分类单元均有形态特征描述并附有检索表,每个物种附1幅至几幅图和分布的生态环境。本书还简要地论述了浮游藻类生态及水质监测问题。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植物学、藻类学、环境科学师生教学、科研用书,也可作为藻类资源开发、水体环境保护、水产养殖科技工作者的参考书。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彩色图版 序 前言 地质年代与生命起源、生物进化表 章 绪论 一、演化及分类系统 二、色素体结构、光合作用色素与储藏物质 三、藻体形态 四、藻类的繁殖 五、藻类与人生 六、本书的范围与分类系统 第二章 蓝藻门Cyanophyta 蓝藻纲Cyanophyceae (一)色球藻目Chroococcales (二)颤藻目Osillatoriales (三)念珠藻目Nostocales (四)真枝藻目Stigonematales 第三章 原绿藻门Prochlorophyta 第四章 灰色藻门Glaucophyta 第五章 红藻门Rhodophyta 一、红毛菜纲Bangiophyceae 红毛菜目Bangiales 二、红藻纲Florideophyceae (一)海索面目Nemalionales (二)海罗目Cryptonemiales (三)仙菜目Ceramiales 第六章 金藻门Chrysophyta 一、金藻纲Chrysophyceae (一)色金藻目Chromulinales (二)金变形藻目Chrysamoebidales (三)金囊藻目Chrysocapsales (四)蟄居金藻目Hibberdiales (五)水树藻目Hydrurales (六)褐枝藻目Phaeothamniales 二、黄群藻纲Synurophyceae 黄群藻目Synurales 第七章 定鞭藻门Haptophyta 土栖藻纲Prymnesiophyceae 土栖藻目Prymnesiales 第八章 黄藻门Xanthophyta 一、黄藻纲Xanthophyceae (一)柄球藻目Mischococcales (二)黄丝藻目Tribonematales (三)气球藻目Botrydiales (四)无隔藻目Vaucheriales 二、针胞藻纲Raphidophyceae 第九章 硅藻门Bacillariophyta 一、中心纲Centricae (一)圆筛藻目Coscinodiscales (二)根管藻目Rhizosoleniales (三)盒形藻目Biddulphiales 二、羽纹纲Pennatae (一)无壳缝目Araphidiales (二)拟壳缝目Raphidionales (三)双壳缝目Biraphidinales (四)单壳缝目Monoraphidales (五)管壳缝目Aulonoraphidinales 第十章 褐藻门Phaeophyta 褐藻纲Phaeophyceae (一)水云目Ectocarpales (二)黑顶藻目Sphacelariales 第十一章 隐藻门Cryptophyta 隐藻纲Cryptophyceae 隐鞭藻科Cryptomonadaceae 第十二章 甲藻门Dinophyta 甲藻纲Dinophyceae 甲藻亚纲Dinophycidae (一)多甲藻目Peridiniales (二)球甲藻目Dinococcales 第十三章 裸藻门Euglenophyta 裸藻纲Euglenophyceae 裸藻目Euglenales 第十四章 绿藻门Chlorophyta 一、葱绿藻纲Prasinophyceae (一)多毛藻目Polyblepharidales (二)四爿藻目Tetraselmidales 四爿藻科Tetraselmidaceae 二、绿藻纲Chlorophyceae (一)团藻目Volvocales (二)四孢藻目Tetrasporales (三)绿球藻目Chlorococcales (四)丝藻目Ulotrichales (五)石莼目Ulvales (六)胶毛藻目Chaetophorales (七)橘色藻目Trentepohliales (八)环藻目Sphaeropleales (九)鞘藻目Oedogoniales (十)刚毛藻目Cladophorales (十一)管藻目Siphonales 三、双星藻纲Zygnematophyceae (一)双星藻目Zygnematales (二)鼓藻目Desmidiales 四、轮藻纲Charophyceae 轮藻目Charales 第十五章 浮游植物生态及水质监测 节 浮游植物生态 一、浮游植物的物理环境 二、浮游植物化学环境 湖水中的优势离子 三、浮游植物——浮游藻类 第二节 藻类与水质监测 一、藻类生物量和种数的变化 二、浮游藻类组成和优势种类变化 三、浮游植物种群的变化 四、浮游植物种类演替 五、水体生物群落结构的定量分析——多样性指数和藻类种类商 参考文献 名词索引 中名索引 学名索引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本书最打动我的是其对“生态”二字的深刻理解和运用。它没有将分类和生态割裂开来,而是巧妙地将藻类的系统位置与其在水生食物网中的功能紧密关联起来。阅读过程中,我能清晰地感受到作者对这些微小生物的深刻关怀和尊重。它让我意识到,这些肉眼几乎看不见的“水草”,其实是整个淡水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和“净化器”。书中对不同环境因子(如光照、温度、营养盐浓度)如何影响特定藻群的兴衰的分析,非常具有启发性。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去理解水体的健康状况——与其去测量水质指标的数值,不如去看看那里生存着哪些藻类,因为它们才是最灵敏的指示剂。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生物学范畴,它关乎我们如何与赖以生存的环境和谐共处。
评分这本书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尤其是它对藻类形态多样性的细致描绘。我一直对微观世界的生命体充满了好奇,而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的求知欲。翻开书页,仿佛进入了一个水下花园,那些五彩斑斓、形态各异的藻类,有的像精美的蕾丝,有的像微小的星辰,简直是造物主的杰作。作者在系统分类上的严谨态度,让我对藻类的“家谱”有了清晰的认识。他们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物种,而是深入剖析了它们在演化树上的位置,这种脉络清晰的梳理,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是极大的福音。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显微镜下观察的描述,那些细节生动得好像我正拿着目镜亲自观察一样。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本艺术品鉴赏手册,将科学的严谨与自然的美感完美结合。对于任何对淡水生态系统或藻类学感兴趣的人来说,这都是一本不可或缺的指南。
评分从结构上讲,这本书的贡献在于它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中国淡水藻类”的知识体系,这是非常耗费心力的工作。它不像某些国际通用的藻类图谱,往往侧重于全球分布的常见种类,而是聚焦于本土生态环境,这一点对于国内的研究人员和学生来说,具有不可替代的本土化优势。我个人对其中关于历史沿革的讨论很感兴趣,作者如何将现代分子生物学证据与传统的形态学分类进行整合,展示了科学认知是如何不断迭代和完善的。这种严谨的学术态度,体现在每一个物种的描述中:从发现人、命名时间到地理分布,都标注得清清楚楚。这使得这本书不仅是学习材料,更是一部详实的科学史记录。它为后续的中国淡水藻类研究打下了极其坚实的基础。
评分坦白说,我最初拿起这本厚重的著作是带着一丝敬畏的,毕竟“系统”和“分类”听起来就非常学术。然而,阅读过程中的体验却远超我的预期。这本书的叙事逻辑非常流畅,即便是那些涉及复杂细胞结构和遗传关系的章节,作者也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阐释,这种努力非常值得称赞。生态部分的探讨,更是将藻类从一个孤立的生物学对象,提升到了整个水生态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比如,书中详细分析了不同藻类在水体富营养化过程中的作用和变化规律,这让我对我们日常饮用水源的健康状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担忧。读完后,我感觉自己看待身边的池塘或湖泊的眼光都变了,不再是简单的一汪静水,而是一个充满了复杂生命互动和微妙平衡的微观宇宙。对于政策制定者或水资源管理者来说,这本书提供的基础知识是极其宝贵的。
评分这本书的编排简直是一场视觉与知识的盛宴。作为一名业余爱好者,我最欣赏的是其配图的质量和详尽程度。那些手绘图和高质量的显微照片,清晰地展示了不同属种之间的微妙差别,这是纯文字描述难以企及的。记得有一章专门介绍硅藻的构造,那种复杂的几何美学,让我不禁感叹生命在微观尺度上是如何做到如此精妙的工程设计的。每当遇到晦涩的术语时,书后的专业词汇表和索引都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确保了阅读的连贯性。它不是那种读完一遍就可以束之高阁的书籍,而是需要时常翻阅,对照着实物标本进行验证和学习的参考宝典。它构建了一个坚实的知识框架,让你在面对新的、未知的淡水藻类样本时,能够自信地将其归类到正确的谱系中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