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言 為什麼矽榖難以復製?/I
前 言 從《浪潮之巔》到《矽榖之謎》/VIII
第一章 矽榖的奇跡/1
矽榖地區麵積狹小,人口隻占美國總人口的1.5%。但是,就是這樣一個地區卻創造齣瞭人類科技史和工業史上的奇跡。這些傳奇故事每天都在發生,那些傳奇人物每天都在不斷地湧現。矽榖始終不竭的創新活力,吸引著世界的目光,讓人渴望探知“廬山真麵目”。
第一節 矽榖的明星公司
第二節 矽榖的頂尖大學
第三節 矽榖的風險投資
第四節 矽榖的産業變遷
第二章 宛若似真的分析/36
為什麼矽榖會齣現在舊金山灣區?為什麼全世界其他的地方難以復製它的模式,或者說沒有齣現一個可以和它匹敵的創新中心?目前,各種媒體在分析矽榖時,都做瞭一些人為的取捨和縮放,故意放大那些冠冕堂皇卻並非關鍵的原因,卻又把一些非常重要而拿不上颱麵的原因給迴避掉瞭,這便産生瞭誤導,以至於很多科技園在試圖復製矽榖時都難以成功。
第一節 矽榖成功的氣候說
第二節 斯坦福之說
第三節 風險投資說
第四節 政府扶持說
第五節 知識産權保護說
第六節 波士頓地區並沒有齣現矽榖
第三章 矽榖的起源/61
IBM 公司恰巧在計算機技術剛剛起步時就在美國西海岸開設瞭研發中心,從而讓舊金山灣區占到瞭天時;而當時在世界氣候最好的地方居然空著幾十平方公裏的土地,可以提供給未來的新技術公司使用,因此又占到瞭地利;一個諾貝爾奬獲得者靠自己的名氣聚攏瞭一批世界上最優秀的技術人纔, 然後又把他們趕齣去辦瞭公司,這件事為灣區日後成為矽榖準備好瞭人的因素。
第一節 矽榖前傳
第二節 天時與地利
第三節 怪纔和叛徒
第四節 仙童公司
第四章 矽榖的發展/84
矽榖在3.0 時代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繁榮,以至於在2008 —2009 年全球金融危機時它可以獨善其身,這似乎已經跳齣瞭世界各地區都難以避免的“從興起,到繁榮,再到衰落” 的周期律。在矽榖3.0 時代,創業不再是一件難事,創業者們隻要做好兩件事即可:第一,想齣真正有創新的點子,並擁有過硬的技術;第二,以最快的速度去實現它。
第一節 矽榖1.0 — 信息革命的前夜
第二節 矽榖2.0 — 信息時代
第三節 矽榖風險投資自身的發展
第四節 矽榖3.0 — 後互聯網時代
第五章 矽榖的奧秘(上)— 矽榖的獨特之處/126
外界談論矽榖時,總是會提到“車庫文化”這樣一個名詞, 因為在早期一些介紹矽榖的文章和書中是這樣宣傳的。其大意是,一些辭職的員工(或尚未全職工作過的年輕人),為瞭節省辦公成本,租下一戶人傢的車庫作為辦公室來創業, 最後獲得瞭成功。這個說法頗具誤導性,是關於矽榖的幾個大謊言之一,因為大部分從矽榖走齣的偉大公司都不是這樣辦起來的。
第一節 叛逆和寬容
第二節 多元文化
第三節 拒絕平庸
第六章 矽榖的奧秘(下)— 矽榖的企業文化和情懷/168
矽榖的人們常常會用一種試錯法來嘗試新的東西,那裏的人們常常開動腦子把很多可能性都想到後,不斷嘗試,直到成功。采用這種方法去創新,需要有人為失敗買單,這些買單者通常是大公司、風險投資機構和做事情的那些人。寬容失敗帶來的好處是,創新者會走通其他人不敢走的路。
第一節 寬容失敗的文化
第二節 工程師文化
第三節 不迷信權威
第四節 扁平式管理
第五節 世界的情懷
第七章 工業時代的科學基礎/201
思維的形成需要時間,擺脫對一種思維的依賴同樣需要時間。雖然現在已經是信息時代,很多人也言必稱信息時代,但是其思維和行為方式依然難以擺脫工業時代形成的擁有生産資料的那種優越感。比如很多地方政府在創辦科技園時以提供免費場地作為吸引人纔的誘餌,骨子裏便還是認定場地這種生産資料在經營活動中會起決定性作用,而真正偉大的公司卻不是這樣扶植齣來的。
第一節 牛頓和機械思維
第二節 泰勒管理理論
第三節 現代工業企業管理製度剖析
第八章 信息時代的科學基礎/229
對於信息時代企業和商業齣現的各種現象,很容易用係統論、信息論和控製論解釋清楚。矽榖有幸誕生在三論被提齣之後, 因此它采用瞭一種全新的方法論來指導其發展,這是矽榖成功的根本原因。矽榖成功的奧秘對於中國的藉鑒意義在於, 我們需要需要承認各種不確定性,需要利用數據和信息消除它們,而不是采用過去那種頂層設計的方式去解決問題。
第一節 三論與管理
第二節 從預測到反應,從局部到整體,從控製到通信
第三節 信息時代的企業製度剖析
第四節 大數據思維和互聯網思維的本質
索引 /279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