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
| 图书名称: | 金刚经说什么 |
| 作 者: | 南怀瑾 著 |
| 定价: | 42.00 |
| ISBN号: | 9787309116137 |
| 出版社: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 开本: | 16 |
| 装帧: | 平装 |
| 出版日期: | 2016-3-3 |
| 印刷日期: | 2016-3-3 |
| 编辑推荐 |
| 正版全新 南怀瑾著作权合法拥有者台湾老古公司授权 南师生前多次亲加审定,风行大陆三十载,今以全新版本推出平装版——大陆完备、经典的南师作品集! 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论三大道,出入百家言。 《金刚经》是初期大乘佛教的代表性经典之一,也是般若类佛经的纲要书。它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经名中的“蜜”,一作“密”),一卷,由姚秦鸠摩罗什于弘始六年(四〇四)译出。问世之后,即在社会上广泛流传,纂要、注解、夹颂、宣演、义记、采微、集解、科释、宗通、决疑、大意、直说等各种注疏达一百多种。经中主要论述了“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一切现象(物理的和心理的)“性空幻有”的理论。 本书为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有关《金刚经》的讲记。作者依据梁代昭明太子的分法,将《金刚经》分为三十二品(相当于章),然后逐品做了讲解。每一品均以一首偈颂做总结,以阐发自己的研究心得。《金刚经》中的疑难之处,于中剖析得淋漓尽致。 兹经版权方台湾老古文化事业公司授权,复旦大学出版社将老古公司二〇一二年七月第二版校订出版,以供研究。 |
| 内容介绍 |
| 《金刚经说什么》内容简介: 本书为南怀瑾先生有关《金刚经》的讲记。作者依据梁代昭明太子的分法,将《金刚经》分为三十二品(相当于今天的章),然后逐品做了讲解。每一品均以一首偈颂做总结,以阐发自己的证悟心得。《金刚经》中的疑难之处,于中剖析得淋漓尽致。 |
| 基本信息 |
| 图书名称: | 定慧初修 |
| 作 者: | 南怀瑾 著 |
| 定价: | 30.00 |
| ISBN号: | 9787309116151 |
| 出版社: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 开本: | 16 |
| 装帧: | 平装 |
| 出版日期: | 2016-3-1 |
| 印刷日期: | 2016-3-1 |
| 编辑推荐 |
| 正版全新 南怀瑾著作权合法拥有者台湾老古公司授权 南师生前多次亲加审定,风行大陆三十载,今以全新版本推出平装版——大陆完备、经典的南师作品集! 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论三大道,出入百家言。 “戒”(戒律)、“定”(禅定)、“慧”(智慧),是佛教全部学说的三大组成部分。戒,是用来防非止恶的;定,是用来息虑静缘的;慧,是用来断除烦恼的。它们之间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佛教人士修学的基本内容。本书收录了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所作的一组佛学讲演录。其中,前三篇是有关修习“戒”、“定”、“慧”三学论述的摘要(首篇《修止观与参话头》为南怀瑾的老师袁焕仙先生所作),后六篇是作者对《观无量寿佛经》(净土宗的根本经典之一)以及禅观、般若正观、观音法门、净土法门等所作的通俗的讲解。 兹经版权方台湾老古文化事业公司授权,复旦大学出版将老古公司二〇一一年五月第十二版校订出版,以供研究。 |
| 内容介绍 |
| 《定慧初修》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南怀瑾先生的一组佛学讲演录。其中,前三篇是有关修习“戒、定、慧”三学论述的摘要,后六篇是作者对《观无量寿佛经》(净土宗的根本经典之一)以及禅观、般若正观、观音法门、净土法门等所做的通俗讲解。 |
|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
| 目录 |
| 修止观与参话头 戒学 定学 慧学 修定与参禅 初修禅定入门方法 定慧影像 参禅指月 禅净双修调和论 观无量寿佛经大意 净土三经的高下 禅、唯识、净土 观想和念佛 大道废有仁义 禅观略讲 静坐姿势——七支坐法 静坐的基本认识 修证与方法 六妙法门 六妙法门止观的认识与实践 念身法门的基本认识 般若正观略讲 从普贤行入三摩地 尽无尽法门汝等当学 《心经》为般若法门精髓 如何了苦?首重观想 照见五蕴皆空 小乘佛法如何禅修 般若就是无上咒 色与空的问题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教你一个咒子 空里谈空都是空话 五蕴一空依性起修 无量法门誓愿学 观与照是同是别 事理一定圆融 学佛从有寻有伺开始 境风吹识浪自有定盘心 轻轻从心头起观 讲个禅宗故事 苦由我来 四大并没有障碍你 多消一分业 不沾念 生死本空 见性解脱能所双泯 自度自度快快自度 观音法门略讲 念佛如何得一心不乱 净土法门 几人得到了一心不乱 与《药师经》合并参究 全心全意的想念 举一则笑话 临终时的念佛 自欺、欺人、被人欺 心头只挂着这一念 穷极呼天痛极呼父母 "顽空定"的念佛法 但持正念莫问黑烟 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带业往生与消业往生 |
| 图书名称: | 如何修证佛法 |
| 作 者: | 南怀瑾 著 |
| 定价: | 45.00 |
| ISBN号: | 9787309116090 |
| 出版社: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 开本: | 16 |
| 装帧: | 平装 |
| 出版日期: | 2016-3-1 |
| 印刷日期: | 2016-3-1 |
| 基本信息 |
| 内容介绍 |
| 《如何修证佛法》内容简介: 南怀瑾先生曾以“如何修证佛法”为主题开设系列讲座,前后凡二十八次。这些讲座的内容,经记录整理,便形成了本书(初名“融会显密圆通修证次第”)。书中以“见”(见地)、“修”(修证)、“行”(行愿)为重点,以《楞严经》《法华经》《增一阿含经》《起世经》《华严经》《瑜伽师地论》《现观庄严论》《宗镜录》《指月录》《密宗道次第广论》《菩提道次第广论》等佛典为资料,对佛教的修持方法做了简洁明了的阐述。既有要点提示,又有例证说明。问世以后,不仅在海峡两岸受到广泛关注,而且被译成英文,流传于西方国家。 |
| 目录 |
| 目录 *讲 本讲缘起 释迦悟了什么 参考经典 解脱和悟道 倒因为果 见地修证及行愿 四加行 第二讲 伪经之辨 《楞严经》的密因 心与缘 七处征心 八还辨见 五十阴魔 色阴 第三讲 走火入魔 受阴 想阴 行阴 识阴 第四讲 水老鹤 识阴 五阴及边际 妄想本空 四大解脱 佛说《法华经》 拈花微笑 第五讲 《法华》和《庄子》的寓言 五千比丘离席 分段及变易生死 弹指八万四千劫 《序品》——东方现瑞 《比喻品》——火宅三车 《信解品》 《药草喻品》 《化城喻品》 第六讲 《法华》与寒山 衣中宝 少欲及无欲 佛法与皇帝 永恒不变存在的真理 大医王 多宝如来和张商英 龙女成佛 第七讲 十念法门 安般、止观、炼气 《安般品第十七》 正意、正身、正言 出息入息 气与两腿 罗云念安般 第八讲 修持证果 初禅到四禅 结使和大阿罗汉 念身与白骨观 念佛与净土宗 念法与学理实践 念僧念圣贤僧 念戒守戒 念施念舍 念天及天堂 第九讲 孟子的浩然之气 见思惑和结使 《楞严经》中的十种仙 六欲天道 断欲及炼气调息 瑜珈及密宗的修法 第十讲 听息数息的问题 精气神、乐明无念与三界 空假中三止三观 密宗及修气 修脉 生命和宇宙法则 第十一讲 达摩的理入行入 二祖安心 四祖与各宗派 五祖的时代 六祖的时代 即心是佛的流弊 小释迦仰山 临济四料简 第十二讲 参话头 观心法门 三际托空 再说临济四料简 永嘉说三身 禅与《指月录》 生死问题 沩仰的对答 夹山悟道 第十三讲 思想念头的流动 三际托空与现在心 四料简与火候 军事艺术和禅 夹山度洛浦 《宗镜录》悟道十问 洛浦三关 说临济 说曹洞 第十四讲 不二法门与自然外道 真空顽空 真有假有 一切唯心和身心 说洞山 易卦和五位君臣 三种渗漏 说曹山 如来禅与祖师禅 五代的人才 第十五讲 如何去身见 鸟飞式 再说修气 睦州的草鞋 说云门 三平偈 法身两般病 陈尚书宴云门 第十六讲 顾鉴咦 法眼宗 见桃花悟道 围起来打 四禅、四大和三大劫 身心健康的修道 性相二宗 五遍行及五阴 意识和余力 第十七讲 说圆悟勤 闻思修是什么 信之难 说定 昏沉定世间定 修定 修空与枯禅 修有与紧张 调整色身 第十八讲 水火风三劫 三界天人 宇宙的灾难 人类自身的灾难 心法与色法 人体的三界 无住、无著、无愿 心体及其作用 心、意、识 变化气质 第十九讲 **障碍——身见 色身转变 不是绝对的时间 三灾与修持 四大种与色法 相续心 四禅八定和精气神 善人的凡夫禅 轻安、定、非定 第二十讲 什么不是定境 专一作意 世间定及非世间定 有心地、无心地 生起和圆满 六位无心地 有余依涅?、无余依涅? 第二十一讲 佛法在世间 《禅宗直指》——大事因缘 雪岩钦公案 高峰妙公案 修定的善巧 第二十二讲 明心见性与三身 吕纯阳与黄龙南 重要的资粮 不能得定与出定 定境中的退位 现观与圣教量 第二十三讲 幻相和眼通 四加行位 声闻乘的四加行 独觉乘的四加行 八万四千对治 习气次第断过 大般若大火炬 大乘的三有和涅? 把握行蕴 第二十四讲 往生兜率天 **义 四正断 未生令不生的不善 菩萨道的加行 顿根菩萨 四十六种魔 六度菩萨行 四种魔境 第二十五讲 李长者的《合论》 妄念和情 性与情 济颠和林酒仙 色蕴 受蕴 想蕴 行蕴 第二十六讲 困在感觉境界 变成习惯的思 再说行阴 心不相应行法 说识阴 融通妄想与颠倒妄想 五阴解脱 打坐的前三秒 第二十七讲 一知与色身 一知与思 修持的初步 作意、假观、所缘 假想产生的魔境 守着灵明清净 不守灵明清净 漏 任脉的变化 第二十八讲 只有行愿 三千善行,数千功德 打开心结 情的慈悲与智的慈悲 动摇心行 如何转变气质 四重恩三途苦 检查再检查 行行重行行 附:三界天人表 见思惑与三界九地、断惑证真之关联 |
这套南怀瑾先生的精选集,简直是为我这种对传统文化充满好奇,又苦于入门无门的“漂泊者”量身定制的宝藏。我一直觉得,要真正理解中国哲学和宗教的精髓,不能只停留在书本的理论层面,更需要有人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将那些深奥晦涩的义理,用贴近生活、深入浅出的方式阐述出来。南师在这几本书里展现出的那种“会说人话”的能力,实在令人叹服。他不是故作高深,而是真正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融会贯通,用我们日常能体会的语言,描摹出宇宙人生的真相。特别是对心性的探讨,不再是悬浮在空中的概念,而是让你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自觉地开始审视自己的起心动念。读完第一本,我感觉自己像是推开了一扇通往内心深处的门,里面既有广阔的天地,也有需要清理的杂草,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远胜过我过去读的许多“入门读物”。对于初学者来说,这套书提供了极佳的坐标系,让你知道该往哪个方向去探索,而不是迷失在浩瀚的经典之中。
评分这套书在体系构建上的完整性,绝对是其价值的另一大亮点。它不是零散的观点集合,而像是一个精心设计的阶梯。从对核心经典的阐释,到关于如何进行具体修证方法的指导,再到对基础定力培养的细致入微的引导,形成了一个非常清晰的脉络。很多人在学佛修道时,常常会在“理论理解”和“实际操作”之间感到撕裂。读了经典,知道了很多道理,但一回到生活中,那些道理就失效了。南师的这几本著作巧妙地填补了这一鸿沟。他让你先在思想上建立起坚固的框架,然后才教你如何用工具去打磨自己的心性。这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编排,极大地降低了修行的门槛,让“高深的哲学”真正走下了神坛,成为了可以被大众掌握和运用的智慧。可以说,它为我们提供了一条从知到行的可靠路径图。
评分如果要用一个比喻来形容这套书对我的意义,那它就像是一张详尽的星空导航图,而我之前像是一个在黑暗中摸索的航海者。我可能知道“东方”是存在的,但不知道具体的经纬度和到达的路线。南师的讲解,就像是把那些晦涩的古代天文知识,转化成了现代人能理解的星座图和罗盘指引。尤其是关于“定力”和“慧观”的论述,不再是抽象的道德要求,而是具体的心理训练方法。这让我认识到,真正的智慧和解脱,不是等待某一天被“点化”的奇迹,而是通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扎实练习才能积累达成的成果。这套书带来的,不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对生命过程的全新认识和尊重,它让我明白了“慢工出细活”在精神修行上的绝对真理。
评分坦白讲,初次接触南怀瑾先生的作品时,我带着一些警惕心,毕竟市面上充斥着太多鱼龙混杂的“大师”之言。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对他的敬意油然而生。这种敬意并非来自于他个人的名望,而是源于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掌握深度和其表达的真诚度。他的文字里没有矫饰的辞藻,没有故作神秘的保留,而是洋溢着一种老前辈对后辈的殷切期盼和深沉的悲悯。他似乎总能预料到读者在哪个环节会产生困惑,并在你的疑问产生之前,就已经将答案以一种看似不经意的方式植入其中。这种对读者心境的精准把握,使得阅读体验非常流畅自然,仿佛是与一位智者面对面、心贴心地交流,而不是单向的信息灌输。这种真诚和深度,在当代学者的著作中是相当罕见的。
评分我特别欣赏南怀瑾先生在处理修行层面议题时的务实态度。很多讲修行的书,要么过于强调神通法术的玄乎,要么就是空谈境界的缥缈,让人感觉遥不可及,难以实践。但南师的文字却始终扎根于“当下”和“人身”这个最实际的载体。他谈“定慧初修”,不是让你马上坐到山的顶上去打坐,而是告诉你如何从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细微处开始训练你的觉知力,如何把佛法的原理应用到处理人际关系、工作压力乃至身体健康上。这种“知行合一”的强调,对我这样在现代社会摸爬滚打的人来说,是极大的精神支柱。每次感到心烦意乱时,翻开其中关于“心法”的章节,总能找到一个立足点,重新校准自己的方向。他没有贩卖焦虑,而是提供了一套完整、可操作的“生命工程学”蓝图,让人相信,真正的转变,是从每一个踏实的脚步开始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