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参数
书 名:四书五经(全四卷)
作 者:郑红峰 著
I S B N :9787807199458
出 版 社:海峡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10-01 第1版
印刷时间:2013-10-01 第1次印刷
字 数:
页 数:
开 本:16开
包 装:线装
重 量:
原 价:128.00元
编辑
郑红峰编著的《四书五经》详细地记载了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活跃时期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方面的史实资料及影响中国文化几千年的孔孟重要哲学思想。《四书五经》代表着儒家经典的精华,它不仅阐述了儒学的道统和精神,而且,启示我们做人处事的原则。对中国社会乃至整个东南亚汉文化圈都产生过深远影响。要想了解古代中国社会,要想探索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奥秘,要想把握中国文化的精神实质,《四书五经》可以说是一部*基本的入门书。
目录
卷一
大学
一、【经文】
二、释【明明德】
三、释【新民】
四、释【止于至善】
五、释【本末】
六、释【格物致知】
七、释【诚意】
八、释【正心修身】
九、释【修身齐缘】
十、释【齐家治国】
十一、释【治国家平天下】
中庸
章(纲领)
第二章(知人)
第三章(正心)
第四章(正心)
第五章(修身)
第六章(审问)
第七章(明道)
第八章(正心)
第九章(正心)
第十章(明道)
第十一章(正心)
第十二章(知物)
第十三章(笃行)
第十四章(修身)
第十五章(齐家)
第十六章(齐家)
第十七章(知天)
第十八章(齐家)
第十九章(齐家)
第二十章(治国)
第二十一章(知性)
第二十二章(诚意)
第二十三章(诚意)
第二十四章(治国)
第二十五章(诚意)
第二十六章(博学)
第二十七章(修身)
第二十八章(明道)
第二十九章(明辨)
第三十章(知法)
第三十一章(修身)
第三十二章(诚意)
第三十三章(正心)
论语
卷二
孟子
周易
卷三
诗经
尚书
卷四
礼记
春秋左传
内容介绍
.....
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梳理中国古代官僚制度演变脉络的通论性著作,市面上的很多书要么过于偏重某一朝代,要么过于侧重于科举制度。这本《帝国中枢:秦汉至明清的文官体系研究》可以说是集大成者。它最大的优点在于其宏大的时间跨度,能够清晰地勾勒出从郡县制雏形到成熟的文官选拔、考核、监察体系的完整发展链条。书中对“察举制”与“九品中正制”的内在逻辑差异,以及它们对地方士族势力影响的对比分析尤其精彩,论证严密,数据翔实。作者熟练地运用了经济史和法律史的视角来佐证政治制度的变迁,使得结论更具说服力。对于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是如何在制度层面得以固化和维系的,这本书提供了极佳的理论框架。它不是轻松的读物,需要一定的耐心去消化其中的专业术语和复杂的制度细节,但一旦理清了这些脉络,对中国古代政治运作的理解会提升一个台阶。
评分我最近沉迷于研究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史,尤其对魏晋时期的玄学非常感兴趣,因此淘了这套关于王弼和郭象注《道德经》的权威译本。这套书的编辑工作做得极其用心,它不仅收录了两个主要注本的原文,更难得的是加入了大量现代学者对“有无之辩”的比较研究文章。对于我们这些非专业出身的爱好者来说,晦涩的原文往往是最大的障碍,但这里的白话译文和详细的背景注释,简直是搭建了一座通往玄学殿堂的阶梯。它没有为了追求流畅性而牺牲原义的准确性,而是采用了严谨的学术用语,同时辅以清晰的逻辑梳理,将“道不言”、“齐物论”这类高深莫测的概念,用现代哲学的框架进行了拆解阐述。读完第一册,我对庄子那种超然物外、逍遥自在的生活哲学有了更深层次的体认,不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洒脱,而是理解了其背后对世俗功名利禄的彻底解构。对于想系统性学习中国古代形而上学思维的读者,这套书的深度和广度都是毋庸置疑的。
评分说实话,我购买这套精装版的《史记》原本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因为市面上流传的“史家之绝唱”版本太多了,质量参差不齐。但这一套彻底刷新了我的认知。它最大的亮点在于地图和人物谱系的呈现方式——采用了极为精美的彩绘插图,将战国至汉初的重要战役地点和分封诸侯的疆域,用仿古的样式绘制出来,视觉冲击力极强。更重要的是,它在“太史公曰”的部分,采用了极为审慎的校勘版本,对比了不同的出土简帛文献,对司马迁本人在叙事中流露出的褒贬倾向也做了客观的分析,而不是一味地赞颂或批判。阅读时,我感觉自己不再是旁观者,而是仿佛站在长安的街头,亲历着那些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这套书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沉浸感,使得原本略显枯燥的编年史变得生动起来,尤其对青少年历史学习,绝对是不可多得的辅助教材,培养的不仅仅是历史知识,更是对史家精神的敬畏。
评分这套《红楼梦》的装帧实在令人惊艳,初拿到手时,那沉甸甸的质感和雅致的书封设计就让人爱不释手。我特别喜欢它采用的线装形式,那种带着传统韵味的扎带和手工装订的痕迹,仿佛穿越回了旧日的书房。内页的纸张厚实,墨色印刷清晰,即便是复杂的批注和人物关系图,也能看得一清二楚。我本就是曹雪芹文字的忠实拥趸,但以前读的多个版本总是在细节考据上略有疏漏。这个版本在程乙本和庚辰本的差异处理上做了非常细致的梳理,很多过去困惑我的地方,在“红学”大家们严谨的注释下豁然开朗。尤其欣赏它对诗词曲赋的详尽解析,那些看似闲笔的吟咏,实则暗藏了人物的命运和家族的兴衰,现在读来,每一句都充满了宿命的悲凉感。对于想要深入理解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的读者来说,这套书不仅仅是阅读工具,更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它让重读经典变成了一种仪式感十足的享受,每一次翻阅都能发现新的趣味和感悟,那种墨香和纸张的触感,是电子设备永远无法替代的温暖。
评分我最近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专门找来这本关于苏州园林美学的专著。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没有过多地纠缠于园林的历史沿革,而是将重点放在了“意境的营造”和“人与自然的对话”上。作者以文学批评的笔法,剖析了借景、对景、框景等造园手法是如何对应于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境表达的,比如将一处叠石小山比作王维诗中的“空山不见人”,那种静谧与幽远感,读来令人心神俱往。书中的摄影作品质量极高,很多都是清晨或雨后拍摄的,光影变化微妙,完美捕捉到了江南园林的“烟雨迷蒙”之态。它教会我的,是如何去“看”园林,如何从一砖一瓦、一树一石中读出文人的情怀与哲思。读完后,再去实地探访拙政园或留园,眼中的景象立刻变得立体而有深度,不再是走马观花,而是能感受到造园者深藏在布局中的诗意和禅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