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车辆零件的热处理工艺与规范1
1.1曲轴,半轴与凸轮轴的热处理工艺与规范1
1.1.1曲轴的热处理工艺与规范1
1.1.2半轴的热处理工艺与规范13
1.1.3凸轮轴的热处理工艺与规范22
1.2活塞环,活塞销,活塞杆与连杆的热处理工艺与规范29
1.2.1活塞环的热处理工艺与规范29
1.2.2活塞销的热处理工艺与规范32
1.2.3活塞杆的热处理工艺与规范37
1.2.4连杆的热处理工艺与规范38
1.3气门挺杆与气门的热处理工艺与规范42
1.3.1气门挺杆的热处理工艺与规范42
1.3.2气门的热处理工艺与规范54
1.4车辆转向系统,推杆,摇臂件的热处理工艺与规范83
1.4.1汽车转向系统零件的热处理工艺与规范83
1.4.2推杆(内燃机推杆)的热处理工艺与规范87
1.4.3摇臂件(汽车发动机的摇臂和摇臂轴)的热处理工艺与规范87
1.5油泵柱塞副与喷油嘴偶件的热处理工艺与规范89
1.6汽车齿轮的热处理工艺与规范95
1.7工程机械零件的热处理工艺与规范100
1.7.1破碎机颚板热处理工艺与规范100
1.7.2破碎机板(环)锤热处理工艺与规范103
1.7.3掘土机斗齿和铲齿热处理工艺与规范104
1.7.4建筑机械主动圆锥齿轮热处理工艺与规范108
1.7.5履带板的热处理工艺与规范110
参考文献113
第2章金属切削机床典型零件的热处理工艺与规范114
2.1概述114
2.1.1金属切削机床零件热处理的特点114
2.1.2机床零件常用的热处理工艺115
2.1.3机床零件的热处理工艺性118
2.1.4机床零件热处理工艺性的合理选择121
2.2机床主轴的热处理工艺与规范131
2.2.1机床主轴的工作条件,常见失效形式与性能要求131
2.2.2机床主轴材料及热处理的合理选择132
2.2.3主轴材料的热处理技术要求132
2.2.4机床主轴的加工工艺流程134
2.2.5典型机床主轴材料及热处理工艺134
2.2.6机床主轴材料及热处理工艺典型实例分析136
2.3机床丝杠的热处理工艺与规范153
2.3.1丝杠的工作条件,失效形式与性能要求153
2.3.2丝杠材料的合理选用154
2.3.3丝杠的热处理工艺特点155
2.3.4丝杠热处理的质量检测157
2.3.5丝杠热处理工艺缺陷及改进措施158
2.3.6机床丝杠热处理典型实例分析159
2.4机床导轨的热处理工艺与规范176
2.4.1导轨的工作条件,失效形式与性能要求176
2.4.2导轨材料的合理选用177
2.4.3机床铸铁导轨热处理工艺特点178
2.4.4镶钢导轨的热处理工艺特点180
2.4.5直线滚动导轨的热处理工艺特点181
2.4.6导轨的质量检测与控制182
2.4.7导轨的热处理缺陷及预防措施186
2.4.8机床导轨典型热处理实例分析187
2.5机床床身,工作台等基础件的热处理工艺与规范198
2.5.1热时效(人工时效,低温退火)199
2.5.2振动时效技术(VSR技术)200
2.5.3自然时效201
2.5.4典型金属切削机床床身等基础件热处理实例分析202
2.6机床附件等典型零件的热处理工艺与规范204
2.6.1分度头蜗杆热处理典型实例分析204
2.6.2分度头主轴的热处理工艺特点及典型实例分析211
2.6.3机床心轴的热处理工艺特点212
2.6.4机床卡盘,卡爪的热处理工艺实例分析215
2.6.5机床弹簧夹头的热处理工艺216
2.6.6机床花键轴的热处理工艺221
2.6.7机床离合器摩擦片的热处理工艺特点224
2.6.8机床其他典型零件热处理实例分析228
参考文献231
第3章矿山,石化机械及建材设备零件的热处理工艺与规范232
3.1气动凿岩工具零件的热处理工艺与规范232
3.1.1凿岩机活塞的热处理工艺与规范232
3.1.2凿岩机钎尾的热处理工艺与规范236
3.1.3凿岩机成品钎杆的热处理工艺与规范239
3.2石油管道件的热处理工艺与规范240
3.2.1工艺管道的热处理工艺与规范241
3.2.2石油套管的热处理工艺与规范244
3.3石油钻探工具的热处理工艺与规范246
3.3.1石油钻杆接头的热处理工艺与规范246
3.3.2抽油杆的热处理工艺与规范250
3.3.3石油钻机零件(链板,滚子和销轴等)的热处理工艺与规范253
3.3.4吊环的热处理工艺与规范256
3.3.5吊具(夹)的热处理工艺与规范258
3.3.6石油钻机螺旋锥齿轮的热处理工艺与规范259
3.3.7转盘齿轮的热处理工艺与规范262
3.4泥浆泵零件的热处理工艺与规范265
3.4.1缸套的热处理工艺与规范265
3.4.2阀体与阀座的热处理工艺与规范267
3.4.3活塞杆的热处理工艺与规范269
3.5化工机械零件的热处理工艺与规范270
3.5.1压力容器的热处理工艺与规范270
3.5.2液化气储罐的热处理工艺与规范274
3.5.3压缩机阀片的热处理工艺与规范275
3.6建材设备零件的热处理工艺与规范276
3.6.1破碎机颚板的热处理工艺与规范276
3.6.2破碎机板(环)锤的热处理工艺与规范280
3.6.3掘土机斗齿和铲齿的热处理工艺与规范281
3.6.4建筑机械弧齿锥齿轮的热处理工艺与规范284
3.7液压元件的热处理工艺与规范286
3.7.1叶片泵零件的热处理工艺与规范286
3.7.2齿轮泵零件的热处理工艺与规范290
3.7.3柱塞泵零件的热处理工艺与规范293
3.7.4液压阀零件的热处理工艺与规范296
参考文献298
第4章农机具与轻纺机械类零件的热处理工艺与规范300
4.1农机具零件热处理概述300
4.2农机具典型的热处理工艺与规范304
4.2.1犁铧和犁壁的热处理工艺与规范304
4.2.2圆盘和旋耕刀的热处理工艺与规范308
4.2.3收割机刀片的热处理工艺与规范311
4.2.4粉碎机锤片与筛片的热处理工艺与规范314
4.3预防农机具零件热处理缺陷的措施318
4.3.1裂纹与开裂产生原因和预防措施319
4.3.2变形或畸变产生原因和预防措施320
4.3.3腐蚀产生原因和预防措施320
4.3.4硬度不足或不均产生原因和预防措施321
4.3.5组织不合格产生原因和预防措施321
4.3.6常见表面处理缺陷产生原因与对策323
4.4轻纺零件的热处理工艺与规范332
4.4.1自行车中轴,碗和挡类零件的热处理工艺与规范332
4.4.2自行车飞轮,链条类零件的热处理工艺与规范337
4.5纺织机针布的热处理工艺与规范342
4.6纺机罗拉,锭杆和钢领的热处理工艺与规范344
4.6.1纺机罗拉的热处理工艺与规范344
4.6.2锭杆的热处理工艺与规范347
4.6.3钢领的热处理工艺与规范350
4.6.4针筒的热处理工艺与规范352
参考文献354
第5章能源与轨道交通装备类零件的热处理工艺与规范355
5.1火电设备典型零件的热处理工艺与规范355
5.1.1概述355
5.1.2转子的热处理工艺与规范355
5.1.3汽轮机叶轮与叶片的热处理工艺与规范362
5.1.4锅炉构件及输汽管的热处理工艺与规范370
5.2铁路客货运输车辆典型零件的热处理工艺与规范373
5.2.1钢轨与机车车轮的热处理工艺与规范373
5.2.2铁路尖轨的热处理工艺与规范379
5.2.3铁路机车大型弹簧钢片的热处理工艺与规范383
5.2.4铁路机车,车辆螺旋弹簧的热处理工艺与规范385
5.2.5铁路Ⅱ型弹条的热处理工艺与规范387
5.3快速轨道交通列车(牵引齿轮)典型零件的热处理工艺与规范391
5.4高速铁路列车(车轴)典型零件的热处理工艺与规范393
参考文献395
我是一名对材料科学充满好奇的学生,在阅读《典型零件热处理工艺与规范(下)》时,我更多地是在寻找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这本书虽然涵盖了许多常见的零件类型和热处理方法,但很多地方的解释都止于表面。例如,当书中提到“淬火组织为马氏体”时,我希望能更进一步了解马氏体相变的具体机制,包括其原子结构的变化、形核与生长的过程,以及它与奥氏体之间的能量关系。同样,在介绍“回火软化”时,我希望能了解碳原子在回火过程中的扩散行为,以及它如何影响位错的运动和材料的韧性。书中提供的公式和数据,虽然有参考价值,但缺乏对这些理论基础的深入讲解,使得我对这些概念的理解不够透彻。此外,这本书在介绍不同热处理工艺时,对于它们在不同工业领域中的应用案例,可以更加丰富。例如,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精密仪器等行业对零件性能的要求各不相同,采用的热处理工艺也可能存在很大差异。如果能结合具体的行业背景,介绍不同领域中典型零件的热处理挑战和解决方案,将有助于我更全面地认识热处理技术在现代工业中的重要作用。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框架,但要真正掌握这门技术,我还需要更多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案例。
评分拿到这本书的“下册”之前,我其实已经读完了“上册”,所以对这本书的整体风格和内容深度还是有所期待的。但说实话,这本书在一些我想深入了解的地方,似乎留有“余地”。比如,在处理一些精密机械零件时,我特别关注各种回火方法的细微差别,以及它们对材料性能产生的具体影响,尤其是在抗疲劳性、韧性和硬度之间如何找到最佳平衡点。这本书虽然列举了许多常见的零件类型和对应的热处理工艺,但对于某些特定合金钢在不同温度、不同保温时间下的组织演变过程,以及这些微观变化如何宏观地体现在零件的宏观性能上,描述得不够详尽。我期望能有更深入的微观分析,比如像相图的解读、位错运动的描述,或者碳化物析出的动态过程,这些内容能让我更好地理解为什么某种工艺会产生某种效果,从而在实际操作中做出更优化的调整。而且,书中在介绍一些新型的热处理技术,比如等温淬火或者真空热处理时,对这些技术的原理、适用范围以及与其他传统工艺的优劣对比,还可以再多展开一些,这样不仅能拓宽读者的视野,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评估引入新技术的可行性。总的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扎实的基础框架,但在一些进阶的理论探讨和案例分析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尤其是在培养读者独立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方面,可以更进一步。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目录”,但对于很多“条目”里面的具体内容,还需要进一步挖掘。我是一名长期从事产品研发的工程师,在设计新产品时,经常需要考虑材料的选择和热处理工艺的优化。这本书列举了许多典型的零件和对应的热处理规范,这对于我进行初步的设计方案非常有帮助。但是,在很多关键问题上,这本书的描述过于笼统,缺乏详细的论证和数据支持。比如,在讨论某一种合金钢的渗氮工艺时,书中仅仅给出了一个温度和时间范围,但我更想知道的是,在这个范围内,不同温度和时间的组合对渗氮层深度、硬度、以及表面抗磨损性能的具体影响是怎样的?是否存在一个最佳的工艺窗口,能够最大化地获得我所期望的性能?书中对于如何进行这些工艺优化,或者如何通过实验来验证和确定最佳工艺参数,几乎没有涉及。我希望能够看到一些关于实验设计(DOE)在热处理工艺优化中的应用,或者是一些基于仿真模拟的热处理过程预测方法。另外,在处理一些特殊的热处理问题,例如表面裂纹的形成机理、热处理过程中引入的残余应力及其对零件寿命的影响,以及如何有效地消除或控制这些不利因素,书中可以提供更深入的分析和解决方案。这本书是一个很好的起点,但要将其转化为实际的创新能力,还需要更多的探索和研究。
评分坦白说,我从这本书里获得的直接应用价值,比我预期的要少一些。我是一名实际操作者,平时接触最多的就是一些大批量生产的机械零件,比如轴承、齿轮、连杆等。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更具体、更标准化的操作规程,或者是一些针对性很强的工艺参数范围,能够直接套用到我的工作中。例如,书中提到某类钢材的渗碳深度要求,但对于如何精确控制渗碳温度、渗碳剂的种类和用量、渗碳时间等关键因素,以及如何检测渗碳层深度和硬度分布,都没有给出详细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这让我感觉,这本书更像是一本理论手册,而不是一本操作指南。我需要的是那种能够帮助我减少试错成本,提高一次合格率的“秘籍”。另外,书中对于一些热处理设备的选型和使用,也缺乏介绍。不同的炉型、不同的加热方式(如感应加热、火焰加热)在实际应用中有什么优缺点?如何根据零件的材质、形状和生产批量来选择最合适的设备?这些信息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能耗都非常重要,但书中这方面的内容却非常有限。虽然我理解这本书的编写目的是涵盖“典型零件”,但对于我们一线操作人员来说,更实用的信息,往往隐藏在那些看似“普通”的细节之中。
评分这本《典型零件热处理工艺与规范(下)》给了我一些启发,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困惑。在阅读过程中,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工具钢和模具钢的热处理部分,因为这些材料的性能要求非常苛刻,微小的工艺差异都可能导致最终产品的巨大差异。书中有提到一些常见的淬火介质和回火方式,以及它们对硬度、耐磨性和韧性的影响。然而,我一直在寻找更具体的数据和实验结果来支撑这些论述。比如,对于同一种工具钢,使用油淬和盐浴淬火,在不同冷却速度下,其马氏体转变的临界点和最终的组织形态会有怎样的差异?书中给出的数据往往是“淬火后硬度达到XX HRC”,但对于这种硬度的来源、以及它在微观层面是如何形成的,缺乏更深入的解释。我更希望看到一些图谱,例如金相显微照片,来直观展示不同热处理工艺下钢的微观组织结构。此外,书中对于一些特殊零件,例如薄壁件或形状复杂的零件,在热处理过程中容易产生的变形和开裂问题,虽然有所提及,但具体的预防措施和矫正方法,描述得相对笼统。我希望能有更详细的说明,例如如何通过合理的装夹方式、预热温度、淬火冷却速率控制等手段来减小变形,或者在发生变形后,有哪些有效的手段可以进行矫正。这本书的价值在于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参考,但对于需要精细化操作的领域,它提供的指引还需要更具象化和可操作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