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薄薄的小書,用最簡潔的方式描述數學之美與樂趣所在,並且批判今日僵化的數學教育(背公式、大量的習題),忽略了帶領學生思考問題的過程:然而,正是在對數學的思考當中,人才是活著的,孩子的心智會打開,主動產生興趣。
本書對於美國K-12(從幼稚園到十二年級)的數學教育做出了強烈的批判,然而在台灣,問題也是一樣嚴重。我們本來可以給孩子更好的數學體驗,讓他們喜歡上數學,有好奇心,這全看我們怎麼教。只要那一點點的改變。
##下篇尤其有趣。插图是手画的,有种有人在面前画给你的亲近的实感,就像数学应该是亲近于你,自由于他的感觉。希望还能看看作者其他的作品。
评分##有专业的数学眼光,也有基本的教育常识
评分##1.1、模式的创造者 寻找结构以及可以保护结构的转换,形成模式,解决通用问题。 1.2、抽象的科学 在复杂研究对象和简洁的表达式之间建立起令人目眩神迷的联系。
评分##1.1、模式的创造者 寻找结构以及可以保护结构的转换,形成模式,解决通用问题。 1.2、抽象的科学 在复杂研究对象和简洁的表达式之间建立起令人目眩神迷的联系。
评分##曾经有个别数学老师批评我,说我不应该或者说不需要给学生们讲那么多基础性的原理和知识,只要让他们记住公式就可以。也有某知名大咖说,先学套路再学思路。其实,我怎么教并不重要,因为我本一介布衣,既非大咖也非名师。那么我们可以看看数学家们是如何看待数学教育问题的。本书措辞犀利,不推荐那些套路和公式型大咖阅读,如有不适,本人概不负责哈!
评分##数学物件的内在属性VS特定文化架构下的世俗属性……
评分##数学就是发问一个问题,找到唯一的真相,解释为什么。数学就是无用之用,是艺术,是发现神启的过程。
评分##数学物件的内在属性VS特定文化架构下的世俗属性……
评分看了这本书,我才意识到我们初中所受到的数学教育已经是全世界最好的数学教育了,我们的数学学习从来都不是从一些定律或案例开始的,而是从一个新的问题开始的。数学课永远就是发现解决某个问题的方法,去猜想、证明、发现模式,同学间相互讨论不同的解题方法……这也是我一直如此喜欢数学的原因。尽管这些题目与现实生活毫无关联,可是小时候经历过的那个探索问题的过程是一种享受。我想这个也是一直以来我学习能力比较好的一个原因吧。而且我发现在这样的数学课下,我们虽然不会在标准考试中获得最高分,因为我们整体来说计算的失误率更高,反而在数学竞赛中的分数会更好。但是我们在标准考试中的成绩也并不会差,一般同学都会在中等偏上的水平。现在看来,我们的中学数学老师简直就太厉害了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