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刑事审判参考(总第110集)
书号:9787519718923
定价:38.00
作者/编者: *人民法院刑事审判
一至五庭主办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01月
编辑推荐
《刑事审判参考》系*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主办的业务指导和研究性刊物,自1999年4月创办以来,秉承立足实践、突出实用、重在指导、体现*的编辑宗旨,在编辑委员会成员、作者和读者的共同努力下,密切联系刑事司法实践,为刑事司法人员提供了有针对性和*性的业务指导和参考,受到刑事司法工作人员和刑事法律教学、研究人员的广泛肯定和欢迎。
《刑事审判参考》作为*人民法院用以指导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工作的刊物,由*人民法院刑事审判*、二、三、四、五庭共同主办,*人民法院沈德咏副院长担任编辑委员会主任,李少平、南英、黄尔梅副院长和刘学文专委担任副主任。南英副院长担任主编,各刑事审判庭庭长担任副主编。
【指导案例】
圣德·阿美·强走私毒品案[第1193号]
——如何运用间接证据认定“零口供”走私毒品案
张成建等贩卖毒品案[第1194号]
——贩卖毒品案件中上下家的罪责区分及死刑适用
李智豪抢劫案[第1201号]
——抢夺车辆后被对方GPS追踪、拦截而持枪威胁的,能否转化为抢劫罪
赵宏铃等盗窃案[第1202号]
——非法侵入景点检售票系统修改门票数据获取门票收益的行为如何定性
龙某某拒不执行判决案[第1204号]
——如何理解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中的“有能力执行”
【立法、司法规范】
*人民法院 *人民检察院关于适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没收程序若干问题的规定
《关于适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没收程序若干问题的规定》的理解与适用
【专题论坛】
我们应该如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
于欢案审理对正当防卫条款适用的指导意义
【大案传真】
于欢故意伤害案
——山东省*人民法院刑事判决书
【指导案例】
[毒品犯罪案件专栏]
圣德·阿美·强走私毒品案[第1193号]
——如何运用间接证据认定“零口供”走私毒品案 蔡绍刚 郇习顶
张成建等贩卖毒品案[第1194号]
——贩卖毒品案件中上下家的罪责区分及死刑适用 聂昭伟
张传勇贩卖毒品案[第1195号]
——对以非接触方式交易毒品且被告人拒不供认的案件,如何综合运用间接证据定案 罗志刚 唐海波 张思印
刘守红贩卖、制造毒品案[第1196号]
——如何认定制造毒品行为以及制毒数量 李静然 沈丽
章远贩卖毒品、容留他人吸毒案[第1197号]
——为索要债务而唆使他人贩卖毒品的行为如何定性 李沈岐
阎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案[第1198号]
——在家中释放天然气用以自杀,但引发室内、室外数次爆炸的,如何认定因果关系 张春喜
吕丽玲走私普通物品案[第1199号]
——携带贵金属纪念币入境的行为如何定性 吴南 廖丽红 郑思思 徐燕
袁明祥、王汉恩故意杀人案[第1200号]
——如何理解“被采取强制措施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饶星杨雪梅
李智豪抢劫案[第1201号]
——抢夺车辆后被对方GPS追踪、拦截而持枪威胁的,能否转化为抢劫罪 徐清岱
赵宏铃等盗窃案[第1202号]
——非法侵入景点检售票系统修改门票数据获取门票收益的行为如何定性 聂昭伟
林在清等人诈骗案[第1203号]
——无明确的犯罪意思联络,但为诈骗犯罪分子提取赃款并获利,是否构成诈骗共犯 颜赤贺同新
龙某某拒不执行判决案[第1204号]
——如何理解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中的“有能力执行” 付想兵 王向明
【立法、司法规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
关于适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没收程序若干问题的规定
《关于适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没收程序若干
问题的规定》的理解与适用 裴显鼎 王晓东 刘晓虎
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 周加海 邹涛 喻海松
*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庭审录音录像的若干规定
关于加强各级人民法院院庭长办理案件工作的意见(试行)
关于落实司法责任制完善审判监督管理机制的意见(试行)
关于在同一案件多个裁判文书上规范使用案号有关事项的通知
关于发布第16批指导性案例的通知(节选)
【经验交流】
打击违法行为维护金融秩序
——关于银行卡犯罪案件办理情况的调研
报告广东省中山市中级人民法院课题组
【专题论坛】
于欢故意伤害案
我们应当如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 沈德咏
于欢案审理对正当防卫条款适用的指导意义 高铭暄
于欢案防卫过当法理问题简析 赵秉志
于欢行为属于防卫过当应当予以减轻处罚 刘宪权
于欢案量刑的几点思考 卢建平
《人民法院报》评论法言平
法律事实是改判之“定海神针” 蒋安杰
让热点案件的判决书制作成为典范 于同志
【大案传真】
于欢故意伤害案
山东省*人民法院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
坚持依法裁判维护公平正义
——山东省*人民法院负责人就于欢故意伤害案答记者问
【裁判文书选登】
张守刚职务侵占案
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判决书
《刑事审判参考(总第110集)》,一本由法律出版社出版,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一至五庭联合主办的书,光是看这个介绍,就足以让人对它的内容充满好奇。作为一名对法律知识有着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我一直想找到一本能够将抽象的法律条文与生动的司法实践相结合的书籍,而这本书显然满足了我的这一需求。 我最欣赏的一点是,它没有选择枯燥的理论说教,而是通过精选的、具有代表性的刑事审判案例,来展现法律的实际应用。这些案例,都来自于我国的最高司法层面,其权威性和参考价值不言而喻。通过阅读这些案例,我能够直观地了解到,在真实的刑事审判中,法律是如何被解读、如何被适用,以及法官们是如何在复杂的案情中做出公正的裁决。 而且,本书的编排也让我觉得非常实用。它并不是简单地罗列案例,而是对每一个案例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包括案情概要、争议焦点、裁判理由等等。这使得读者不仅能够了解案件的结果,更能理解案件的判决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法理。对于我这样想要深入理解刑事司法运作机制的读者来说,这无疑是宝贵的财富。 我发现,通过阅读这些案例,我对于一些复杂的法律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比如,在涉及到一些疑难的证据采信问题,或者法律适用上的争议时,本书提供的最高法院的指导意见,就如同指南针一样,帮助我理清思路,找到正确的方向。这种“授人以渔”的学习方式,让我受益匪浅。 我常常会在阅读过程中,将书中的案例与我平时接触到的新闻报道或者影视作品中的情节进行对比,从而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法律的严肃性和复杂性。这本书让我明白,法律不是万能的,但却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公民权益的基石。
评分《刑事审判参考(总第110集)》这本书,出版方是法律出版社,而且由最高人民法院的刑事审判一至五庭主办,这几个信息组合在一起,足以吸引我这样的法律爱好者。我一直认为,了解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最好的方式就是去接触其最权威的司法实践,而这本书恰恰提供了这样一个绝佳的窗口。 我被吸引的,不仅仅是书名的“参考”二字,更是它背后所代表的权威性。最高人民法院的刑事审判庭,是整个国家刑事司法体系的最高指挥者,他们主办的案例,无疑是最具代表性、最能体现法律精神的。我迫切地想知道,在这些最高层级的审判中,法官们是如何处理那些复杂、疑难的案件的,他们的判决思路又是怎样的。 阅读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真实”。它不是虚构的场景,也不是纯粹的理论推演,而是真实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一幕幕刑事审判。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我看到了法律条文是如何在现实世界中被激活,如何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以及司法公正的实现过程是多么的严谨和不易。 我特别喜欢它对案例背后逻辑的剖析。很多时候,一个案件的判决结果,其背后往往隐藏着深厚的法理依据和审慎的考量。这本书并没有仅仅给出结论,而是详细阐述了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对证据的审查、对法律的解释以及对相关原则的适用。这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判决,而不是其他的判决。 对于我而言,这本书更像是一本“实践指南”。它帮助我将之前在其他地方学到的零散的法律知识,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更加系统和完整的认知。当我遇到一些法律上的疑问时,这本书往往能够提供清晰的解答,或者至少指引我思考的方向。
评分《刑事审判参考(总第110集)》这本厚重的法律实务著作,对于我这样一位对中国刑事司法体系抱有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来说,简直是打开了一扇通往真实审判现场的窗户。每次翻开它,我都能感受到那种严肃、庄重,却又充满智慧的氛围。它不仅仅是枯燥的法律条文堆砌,更像是一部部生动的案例教科书,将抽象的法律原则置于具体的司法实践中,让我得以窥见法律是如何被理解、被适用,甚至是面临挑战的。 我尤其欣赏的是,本书并没有将自己局限于纯粹的理论阐述,而是通过精选的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一至五庭主办的典型案例,将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这些案例的背后,是无数次庭审的唇枪舌剑,是法官们审慎的思考与裁量,是控辩双方智慧的较量。阅读这些案例,我仿佛亲身参与到了一场场关于正义的辩论之中,感受着法律的温度与力量。它让我明白,法律并非冰冷的条文,而是关乎民生、关乎公正的活生生的实践。 本书的编排也极具匠心。它系统地梳理了不同类型刑事案件的审判要点和疑难问题,并提供了最高法院的权威解读。这对于我理解复杂的法律概念,把握案件的审理脉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时候,我会对某个法律术语感到困惑,或者对某个案件的判决结果感到不解,但翻开《刑事审判参考》,往往就能找到清晰的解释和权威的指导。这种“拨云见日”的感觉,是其他许多法律读物难以给予的。 我是一个对法律细节特别好奇的人,所以《刑事审判参考》恰好满足了我的这种求知欲。它不仅仅给出结论,更深入地剖析了判决的理由,展示了法官在裁判过程中的权衡与取舍。这让我得以理解,每一个判决的背后,都凝聚着法官对案件事实的深入调查、对法律条文的准确理解以及对相关司法解释的审慎运用。这种对细节的关注,让我对中国刑事司法的严谨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总的来说,《刑事审判参考(总第110集)》是一本极具价值的法律参考书。它以其权威性、实践性和深度,为我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刑事审判的绝佳平台。对于任何希望深入了解中国刑事法律实践的读者来说,这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宝藏。我常常会反复阅读其中的案例,每次都能有新的体会和感悟。它不仅提升了我的法律素养,更激发了我对公平正义的思考。
评分一本名为《刑事审判参考(总第110集)》的书,由法律出版社出版,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一至五庭主办,这样的信息本身就赋予了它一种沉甸甸的权威感。作为一名普通读者,我拿到这本厚实的著作时,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种期待,期待它能够如其名所示,为我展现一份真实、权威的刑事审判参考。 我一直认为,法律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必须与实际的司法运作相结合。这本书恰好弥补了这一空白。它所呈现的,并非是遥不可及的法律条文,而是具体到一个个案件的审判过程,以及其中蕴含的智慧和判断。我仿佛能够听到法庭上的声音,看到法官们在审慎地权衡证据,在细致地解读法律。这种身临其境的感受,是任何一篇理论文章都无法比拟的。 本书的另一个亮点在于其主办单位——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一至五庭。这意味着,书中收录的案例和观点,都经过了我国最高司法机关的严格筛选和审定,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对于我这样的非专业读者来说,这无疑是理解中国刑事司法体系最直接、最可靠的途径之一。它帮助我理清了复杂的法律关系,让我对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刑事审判难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而且,它提供的不仅仅是判例,更是一种审判的思路和方法。我注意到,在对案例的分析中,往往会深入探讨案件的关键争议点,以及法院是如何在这些争议点上做出裁决的。这让我认识到,刑事审判并非简单的套用条文,而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逻辑推理过程,需要法官具备深厚的法学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我非常享受阅读这类著作的过程,它让我感觉到自己离“正义”这个词又近了一步。每当读完一个案例,我都会开始思考,如果我是当事人,我会如何去争取,如果我是法官,我该如何去判决。这种积极的互动,让我从被动的接受信息,转变为主动的思考和学习。
评分《刑事审判参考(总第110集)》这本由法律出版社出版,并且由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一至五庭联合主办的书籍,对任何一个对中国刑事司法体系抱有探索欲望的人来说,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珍宝。我个人而言,购买这本书纯粹是出于对其权威性和实用性的高度认可,并且渴望从中汲取到最前沿、最贴近实务的法律知识。 从内容上看,这本书并非一本简单的法律条文汇编,而是通过精心筛选的、具有代表性的刑事审判案例,向读者展现了中国刑事司法的实际运行面貌。我尤其欣赏它对每一个案例的深度剖析,不仅仅是案件的背景和结果,更重要的是其审判过程中的关键争议点、法官的裁判理由以及所依据的法律条文和司法解释。这种详尽的解析,让我能够透彻地理解每一个判决背后的深层逻辑。 这本书的另一大亮点在于其主办单位。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一至五庭的介入,保证了本书内容的权威性和前瞻性。这意味着,书中所收录的案例和观点,都代表了我国刑事司法领域最权威的指导思想和最高级别的审判实践。对于我这样的普通读者来说,能够接触到如此高层级的司法智慧,无疑是极其宝贵的学习机会。 我经常发现,在阅读过程中,很多在我看来非常棘手的法律问题,在书中都有清晰的解答。例如,在一些涉及复杂证据规则的案件中,本书所提供的最高法院的裁判思路,能够有效地帮助我理清思路,理解法院是如何在证据之间进行权衡和取舍的。这种“化繁为简”的解读方式,让我能够更有效地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 总而言之,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中国刑事审判的绝佳平台。它不仅让我对法律条文有了更生动的理解,更让我对司法公正的实现过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常常在反复阅读中获得新的启示,每一次的阅读,都像是在与中国最顶尖的法官进行一次无声的交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