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得不提一下這本書的難度設置,簡直是跳躍式的,毫無循序漸進可言。前幾單元還算能跟上學校的進度,句型結構和詞匯量都在可控範圍內,但一進入後半部分,突然之間就齣現瞭大量我需要停下來查閱的復雜語法點,而且教材裏對這些難點的講解非常簡略,幾乎是“點到為止”,完全沒有提供足夠的範例和深入剖析。我作為成年人都有點吃力,更彆說讓一個剛接觸英語不久的四年級孩子去消化吸收瞭。我記得有一次,一個關於比較級的章節,教材隻給瞭一個簡單的錶格和兩三個例句,然後馬上就跳到要求孩子進行復雜的主觀描述練習瞭。這就像是剛學會走路就要人傢去跑馬拉鬆一樣,完全不切實際。我們希望能找到的是一個能陪伴孩子穩定成長的“階梯”,而不是一個充滿“陡坡”的“攀岩牆”。如果教材能更細緻地劃分不同能力梯度的練習,提供不同層次的支撐材料,例如分級閱讀的小故事或者專門的語法精講小冊子隨書附贈,那該多好。現在這種“一刀切”的處理方式,隻會讓優秀的孩子覺得進度慢,而基礎薄弱的孩子則會迅速産生畏難情緒,最終導緻學習興趣的全麵滑坡。
評分這本書的音頻資源質量,說實話,讓人不敢恭維。我費瞭很大勁,對照說明書操作,終於在網上找到瞭配套的MP3文件。然而,那些錄音的清晰度非常堪憂,背景噪音大到讓人懷疑是不是用老式磁帶錄製的。更要命的是,口音問題。有些發音聽起來非常不標準,特彆是元音的處理,含糊不清,有些輔音也像是含著一口水在念。這對於初學階段的孩子來說,簡直是誤導性極強。我們學習外語,初期模仿的就是最標準、最地道的發音,這是建立良好語音基礎的關鍵。如果孩子從小就習慣瞭這種帶有瑕疵的聽力輸入,將來想要糾正,難度會呈幾何級數增長。我試著讓孩子多聽瞭幾遍,結果他自己都迷惑瞭,分不清教材裏到底想讓他模仿哪種發音方式。優質的聽力材料應該是清晰、自然、富有錶現力的,能夠展現齣真實的語境和情感。這款配套音頻,完全沒有達到這些基本要求,更像是為瞭應付“必須有音頻”這個要求而匆忙拼湊齣來的草稿,嚴重拉低瞭整套教材的教學價值。
評分從教學內容的實用性和趣味性角度來看,這本書的錶現也相當平庸。它似乎還停留在十年前的教學理念裏,強調大量的機械重復和孤立的單詞記憶。大量的閃卡式詞匯列錶,沒有放在任何生動的情境中去闡釋,孩子背完一組詞匯,轉頭就忘瞭它們該如何組閤成一個有意義的句子。我更欣賞那種將文化元素融入教學,讓孩子在學習語言的同時瞭解世界的教材。比如,學習食物名稱時,可以引入中西方不同節日的飲食習慣對比;學習方位時,可以結閤地圖介紹世界名勝。但這本教材裏,內容組織過於碎片化和功利化,目的性太強,完全喪失瞭語言學習本該具備的探索性和文化滲透力。孩子學英語的目的不隻是為瞭考試,更是為瞭未來能用它去溝通、去瞭解不同的文化背景。如果教材內容隻局限於“My name is…”和“How are you?”的初級問候循環,那四年級的學習就顯得太低效和短視瞭。我期待的,是那種能點燃孩子對外探索世界好奇心的“火種”,而不是這種老舊的“知識搬運工”。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設計簡直是災難,每頁的留白少得可憐,密密麻麻的文字和插圖擠在一起,看得人眼睛生疼。我記得我買來是想給孩子做課後輔導用的,結果光是適應這種閱讀界麵就花瞭不少時間和精力。色彩搭配也極其陳舊,仿佛是從上個世紀直接搬過來的印刷品,完全沒有吸引力,孩子拿到手就皺著眉頭,直說“好老氣”。更彆提那些例句和對話瞭,枯燥乏味到讓人昏昏欲睡,完全脫離瞭當下小學生的實際生活和興趣點。我們現在都講究寓教於樂,可是這本書裏充斥的都是些我們平時根本不會用到的、非常書麵化的錶達,背瞭半天,孩子在和外教交流時依然磕磕巴巴,完全找不到語境。想來是編寫者對當代四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語言環境缺乏足夠的調研和理解。如果能多用一些活潑的圖片,增加一些互動小遊戲或者二維碼鏈接到有趣的音頻資源,效果肯定會好上百倍。現在的這個版本,實在是對不起它所占據的書架空間,更對不起傢長們投入的真金白銀。我甚至懷疑,齣版社是否真的請專業的美術設計師參與瞭整體的視覺呈現工作,還是隨便找瞭個實習生套用瞭舊模闆草草瞭事。這不僅僅是學習材料,它也承載著引導孩子審美的一個窗口啊,結果卻是如此的敷衍瞭事,讓人深感失望。
評分關於這本書的練習冊部分,我必須要指齣其設計上的嚴重缺陷,那就是缺乏對學生創造性錶達的引導和空間。習題類型大多是單項選擇、填空補全或者簡單的模仿造句,這些都屬於低階思維的考察,主要測試的是記憶和再現能力。真正的語言學習,很大一部分在於“輸齣”和“錶達”的能力,即學生能否根據自己的經驗和理解,組織語言進行個性化的錶達。然而,這本書的練習冊裏,幾乎找不到開放式的寫作任務,或者需要學生進行觀點闡述的口語準備部分。即便是最後的綜閤運用部分,也隻是要求學生按照固定的模闆填充內容,無法真正激發他們的想象力和獨立思考能力。我希望練習冊的設計能更側重於“項目式學習”(PBL),比如讓孩子設計一個周末活動計劃,或者寫一篇關於自己寵物的短文,並在課堂上分享。隻有當學習過程包含個性化的投入和創造性的産齣時,知識纔能真正內化為能力。現在這套練習冊,更像是為瞭應付檢查而設置的“刷題工具”,對於提升孩子的實際應用能力幫助微乎其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