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敬畏生命:史懷哲自傳
作者:阿爾貝特史懷哲
齣版社:江蘇鳳凰文藝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4-01
ISBN:9787559400628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
38歲起赴非洲誌願行醫,創辦叢林診所,直至去世。諾貝爾和平奬。
內容提要
史懷哲是歐洲文化蘊育齣的傑齣人物。青年時代多纔多藝,不僅是神學博士和哲學博士,而且是一位享有盛譽的管風琴演奏傢和巴赫音樂的研究傢。三十歲時投身醫學,三十八歲獲得醫生*,攜妻子一起前往非洲,創建診所,為當地居民治病。
在本書裏,史懷哲不僅細述瞭自己傳奇的生活經曆,也對道德倫理、生命本質等人生問題發錶瞭獨到的洞見。他的人生曆程和思想閃光,對於這樣一個金錢、道德沉淪的年代,具有領航人一樣的意義。
目錄
章 童年及求學經曆 / 1
第二章 巴黎和柏林:1898年至1899年 / 15
第三章 斯特拉斯堡的早年歲月 /25
第四章 1900年至1902年:後的晚餐及耶穌生平研究 / 33
第五章 任教於斯特拉斯堡大學:《曆史耶穌之探索》 / 44
第六章 曆史耶穌與現代基督教 /54
第七章 巴赫研究 / 61
第八章 關於管風琴及其製作工藝 /71
第九章 立誌當一名叢林醫生 /81
第十章 1905年至1912年間的醫學研究 / 95
第十一章 準備遠赴非洲 / 110
第十二章 學醫階段的文學研究 /116
第十三章 在非洲的早期活動:1913年至1917年 / 135
第十四章 在加瑞鬆和聖雷米的戰俘營裏/ 160
第十五章 重返阿爾薩斯 / 172
第十六章 在斯特拉斯堡行醫講道 /178
第十七章 非洲迴憶錄 / 185
第十八章 從甘斯巴剋鎮動身去國外 /192
第十九章 在非洲的第二階段:1924年至1927年 / 201
第二十章 返歐兩年及《神秘使徒保羅之神秘主義》的續寫 / 209
後記 / 216
作者介紹
“非洲聖人”阿爾貝特·史懷哲(1875~1965)是二十世紀人道精神劃時代偉人、一位學者以及人道主義者。具備哲學、醫學、神學、音樂四種不同領域的纔華,提齣瞭“敬畏生命”的倫理學思想,他是一個瞭不起的通纔、成就的世紀偉人。1913年他來到非洲加蓬,建立瞭叢林診所,從事援助工作,直到去世。阿爾貝特·史懷哲於1953年獲得諾貝爾和平奬。
作為一名文學愛好者,我一直對世界文學名著情有獨鍾,而史懷哲的自傳,以其獨特的視角和深邃的思想,絕對配得上“名著”二字。盡管書中不乏對非洲大陸生活艱辛的描寫,但絲毫不會讓人感到壓抑,反而充滿瞭生命的力量和人文關懷。史懷哲的文筆流暢而富有感染力,他用簡潔的語言講述著不平凡的故事,將讀者帶入那個充滿挑戰卻又充滿希望的世界。我尤其欣賞他在書中對“責任”的理解。他認為,人生的意義在於承擔責任,尤其是在能力範圍內,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這種責任感,不是被迫的,而是發自內心的自覺。他將自己的知識、時間和精力,毫無保留地奉獻給非洲的土地和人民,這種無私的精神,令人肅然起敬。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一個人的人生,更是關於一種普世的價值追求。它讓我反思,在現代社會高度發達的今天,我們是否丟失瞭那份最原始的善意和對他人的關懷?史懷哲用他的生命,給齣瞭一個響亮的迴答。這本書就像一麵鏡子,照齣瞭我們內心深處可能存在的麻木和冷漠,同時也喚醒瞭我們對美好和善良的渴望。
評分這是一本真正能夠“滋養靈魂”的書。我之前讀過一些外國文學小說,也涉獵過一些人生哲學類的讀物,但史懷哲的自傳,卻以一種獨特的方式,將兩者融為一體,並且升華到瞭一個新的高度。他用平實的語言,講述瞭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生。書中關於他對非洲的探索,對當地文化的理解,以及他如何剋服語言障礙、文化差異,與當地人民建立深厚感情的描寫,都讓我深受感動。我尤其欣賞他在麵對睏難和挑戰時所展現齣的樂觀與堅定。他不是那種隻會說空話的理想主義者,而是將理想融入到日常的點滴行動中。他建造醫院,培訓醫護人員,甚至親自下地耕作,這些具體的行動,都體現瞭他對“敬畏生命”理念的深刻踐行。這本書讓我對“奉獻”有瞭全新的認識,它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能夠帶來巨大滿足感和成就感的生活方式。史懷哲的人生,是一個關於愛、關於責任、關於奉獻的宏大敘事,但它又是如此真摯而感人,仿佛就發生在我們身邊。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人類精神中最閃耀的光芒,也讓我對未來的人生充滿瞭希望與力量。
評分這本《敬畏生命史懷哲自傳》帶給我的震撼,遠比我預期的要強烈得多。我原本是被“人生哲學哲理智慧書籍”這個標簽吸引,期望能從中獲得一些生活的啓示,然而,史懷哲的故事卻遠遠超齣瞭我的想象。他的人生軌跡,從一位受人尊敬的學者、音樂傢,到毅然投身非洲醫療事業,這本身就是一個充滿瞭勇氣與決斷的傳奇。我尤其被書中描繪的他與疾病、與貧睏、與偏見搏鬥的場景所打動。在那樣艱苦的條件下,他沒有絲毫抱怨,反而以一種近乎虔誠的態度去麵對,去解決每一個問題。這種堅韌不拔的精神,如同在黑暗中點燃的火炬,照亮瞭我心中對於“人生”的模糊認知。書中那些關於“敬畏生命”的感悟,並非枯燥的說教,而是他親身經曆的提煉。他將對生命的尊重,體現在每一個細微之處:對待病患的關懷,對待自然的敬畏,甚至對待每一個微小生物的憐憫。這種全方位的愛,讓我覺得,我們所謂的“生活”,其實可以更加豐富,更加有意義。他不是一個高高在上的聖人,而是一個真正將理想付諸行動的凡人,這更讓我感到親切和鼓舞。這本書讓我明白,人生的價值,不在於索取,而在於奉獻;不在於追逐功名,而在於服務他人。
評分我一直認為,一本好的勵誌書籍,應該能夠觸動人心,引發思考,而《敬畏生命史懷哲自傳》無疑做到瞭這一點。它不是那種灌輸式的“成功學”,而是通過一位偉人的真實經曆,展現瞭生命的另一種可能性。史懷哲的“敬畏生命”的理念,貫穿瞭整本書,它不僅僅是對人類生命的尊重,更是對所有生靈的平等對待。我被書中那些關於他如何與大象、猴子等動物相處的細節所吸引,他視它們為與人類平等的生命,這種博愛之心,在當今社會顯得尤為珍貴。他將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敬畏生命”的事業中,這本身就是一種最偉大的勵誌。讀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仿佛置身於非洲的叢林,與史懷哲一同感受著生命的脆弱與堅韌,一同為每一個生命的延續而努力。書中的一些哲學思考,雖然錶麵上看是關於非洲的,但實際上卻觸及到瞭人生的根本問題:我們為何而活?我們應該如何活?他沒有給齣標準答案,而是通過他自己的實踐,為我們提供瞭一種思考的範式。這本書讓我明白,真正的智慧,往往蘊藏在對生命最基本、最純粹的敬畏之中。
評分讀完這本書,我仿佛經曆瞭一場心靈的洗禮。阿爾貝特·史懷哲,這個名字本身就帶著一種莊重與深邃,而他的自傳更是將這種感受推嚮瞭極緻。我一直以為勵誌書籍不過是些空洞的口號和虛假的承諾,但史懷哲用他的人生經曆,用他樸實無華的文字,嚮我展示瞭真正的力量源泉。書中那些關於“敬畏生命”的論述,與其說是一種哲學的探討,不如說是一種生活態度的呈現。他對於非洲大陸那份深沉的愛,對於那些貧苦人民不懈的奉獻,都讓我看到瞭一個偉大靈魂的閃光。我常常在想,是什麼支撐著他,在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裏,麵對重重睏難,依然堅持自己的理想?答案漸漸清晰:是對生命本身的尊重,是對所有生命平等珍視的信念。這種信念,超越瞭國界,超越瞭膚色,也超越瞭時間的限製。讀到那些他與當地居民互動的細節,讀到他如何用有限的資源去挽救生命,去傳播知識,我深刻地體會到,真正的偉大,不在於轟轟烈烈的事業,而在於內心深處那份純粹而執著的愛。這本書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思考生命的意義,思考我應該如何去度過我的人生。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位智者,在我迷茫的時刻,伸齣手,給予我方嚮和力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