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梅,曾任北京桑德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技术商务部技术总监和设计研究院副总工(工艺),高级工程师,获建设部科技成果1项;获得国家重点环境保护实用技术示范工程荣誉证书;于2009年受环保部邀请,作为水处理专家参加环保部对山东的总量减排检查组执行核查任务;发表论文4篇,专利4篇,完成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再生水中非常规污染物深度处理技术及成套设备研发与推广应用。在桑德期间负责方案、投标、可研和施工图等工作的协调、管理和审核,同时负责国际项目的前期技术支持工作管理和协调。曾赴沙特、孟加拉、泰国、黎巴嫩、斯里兰卡和尼泊尔等国进行项目勘察、技术交流和项目洽谈。所参与的内蒙古伊泰煤制油煤基合成油污水处理工程获得国家重点环境保护实用技术示范工程。 在北京德基清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期间担任副总经理兼总工,主管公司技术管理工作,完成ETS生态污水处理技术的研发和市场推广,该技术通过建设部科技成果评估,被评估为国内领先水平,并获得2项专利,期间完成市政、工业废水和河流治理领域20余个工程项目的从设计到施工调试的全程技术审核、协调和管理。 在北京美华博大环境工程有限公司(现更名博天环境)工作期间研发一体化乡镇污水处理设备,独立完成全套施工图的绘制;基于美华博大成立十数年的图纸,按不同工业废水类型总结提炼各类废水的特点、水质、各工艺段设计参数、运行中的问题、设计问题和设计建议书;研发UASB三项分离器,并将其应用于乳品废水施工图设计中,获得成功,大大降低了三项分离器的成本。
目 录第1章工艺设计中的基本概念1
1.1工程设计的特点1
1.2工程设计要求的素养2
1.3制图注意事项4
第2章工程设计前期的信息资料收集8
2.1新建项目8
2.2改扩建项目11
第3章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标书编制12
3.1编制深度12
3.2可研评审的主要内容12
3.3编制中需要协作的内容15
3.3.1协作专业和部门15
3.3.2编制方案、可研和标书文件的工作顺序15
3.4设计提示16
3.5价格估算18
3.5.1投资价格构成18
3.5.2价格估算方法19
3.5.3数据资料积累20
第4章物理和化学处理工艺21
4.1粗格栅及提升泵站21
4.1.1接口数据21
4.1.2粗格栅渠22
4.1.3集水池28
4.1.4污水提升泵站30
4.2调节池36
4.3细格栅39
4.3.1设计接口条件和主要参数39
4.3.2细格栅的栅隙选择40
4.3.3细格栅设计40
4.4沉砂池45
4.4.1旋流沉砂池45
4.4.2曝气沉砂池47
4.5混凝反应池52
4.5.1核心设计参数52
4.5.2设计提要52
4.6沉淀池54
4.6.1基本设计思路54
4.6.2中进周出辐流式沉淀池57
4.6.3平流式沉淀池61
4.7高密度澄清池65
4.7.1结构图66
4.7.2工作原理66
4.7.3药剂选择67
4.7.4设计接口条件和主要参数68
4.7.5设计思路68
4.8V形滤池72
4.8.1设计接口条件和主要参数72
4.8.2布置型式72
4.8.3工艺过程72
4.8.4设计思路78
4.9滤布滤池81
4.9.1运行方式82
4.9.2设计接口条件82
4.9.3设计思路82
4.10气浮84
4.10.1涡凹气浮85
4.10.2溶气气浮85
4.10.3浅层气浮87
4.11臭氧氧化89
4.11.1工艺设计概述89
4.11.2臭氧设备间91
4.11.3臭氧接触反应池93
4.12巴氏计量槽96
4.13回用水池97
第5章生物处理工艺99
5.1设计接口条件和主要参数99
5.2生物池设计共性思路100
5.2.1工艺计算100
5.2.2设计思路101
5.2.3生物池的超高103
5.2.4生物池的放空103
5.2.5设备选型104
5.3AAO池104
5.3.1流程设计105
5.3.2进水配水106
5.3.3回流系统107
5.3.4AAO池型108
5.3.5曝气器选择108
5.3.6微孔曝气器109
5.3.7风管设计110
5.3.8电气自控仪表设计113
5.4氧化沟113
5.5带选择区SBR115
5.5.1SBR单体设计思路115
5.5.2各功能区设计117
5.5.3放空和走道板设计118
5.5.4电气自控仪表设计119
5.6升流式厌氧污泥反应器(UASB)119
5.6.1厌氧反应器的原理119
5.6.2厌氧反应器的结构120
5.6.3易被忽略的碱度问题120
5.6.4设计接口条件和主要参数122
5.6.5设计思路122
5.7水解酸化池130
第6章消毒处理工艺133
6.1二氧化氯加氯间133
6.1.1二氧化氯发生器概述133
6.1.2设计接口条件134
6.1.3设计思路134
6.1.4电气自控设计137
6.2液氯加氯间138
6.2.1工作原理138
6.2.2设计接口条件138
6.2.3加氯量的计算139
6.2.4设计要点141
6.3接触消毒及回用水泵站143
6.3.1设计接口条件和主要参数143
6.3.2设计思路143
6.3.3设计要点144
6.4紫外消毒146
6.4.1选型计算146
6.4.2设计要点147
第7章污泥处理工艺149
7.1污泥泵站149
7.2污泥消化150
7.2.1污泥好氧消化150
7.2.2污泥厌氧消化152
7.3污泥脱水系统160
7.3.1设计内容和接口条件161
7.3.2污泥含水率161
7.3.3污泥浓缩方式162
7.3.4污泥浓缩池的主要设计参数162
7.3.5污泥浓缩机和脱水机设计共性思路163
7.3.6污泥贮池167
7.3.7带式压滤机169
7.3.8隔膜式板框压滤机173
7.3.9离心脱水机175
第8章鼓风机房180
8.1设计内容和接口条件180
8.2鼓风机的选型180
8.3鼓风机的布置方式181
8.4几种常用风机简介183
8.5鼓风机房基础及附属设施设计184
第9章加药间186
9.1设计接口条件186
9.2设计思路186
9.3溶药池188
9.4储药池189
9.4.1常规药剂储药189
9.4.2甲醇储药189
9.5常规药剂加药泵190
9.6甲醇加药系统191
第10章除臭系统193
10.1臭气主要成分193
10.2臭气来源193
10.3除臭系统组成和设计接口条件194
10.4设计思路194
10.5臭气收集系统设计194
10.6除臭生物滤池197
第11章附属建筑给水排水和消防200
11.1参考规范200
11.2设计思路201
11.2.1与污水处理工艺相关的建筑设计201
11.2.2给水设计202
11.2.3排水设计204
11.2.4室内消防设计205
11.2.5室外消防设计206
第12章相关专业施工图设计条件209
12.1电气、自控和仪表209
12.2建筑与结构210
12.3暖通211
第13章总图施工图设计212
13.1总平面布置图212
13.1.1总平面布置图设计步骤212
13.1.2总平面布置图设计注意事项214
13.2水力高程图215
13.2.1高程设计基准215
13.2.2设计步骤216
13.3总管线图217
13.3.1工艺管线总图218
13.3.2排水管线总图219
13.3.3道路和雨水管线总图222
13.3.4给水管线图226
13.3.5管道的材质和敷设228
13.3.6电磁流量计井230
13.4工艺管道和仪表流程图231
13.4.1设计内容231
13.4.2PID图结构232
13.4.3仪表图形符号233
13.4.4仪表功能标志233
13.4.5仪表功能标志以外字母含义236
13.4.6格栅PID239
13.4.7泵站PID240
13.4.8A/O池PID241
13.4.9鼓风机房PID242
第14章校审要点243
附录246
1.工艺设计常用图集资料246
2.工艺设计常用标准、规范及其他资料248
参考文献258
这套书的装帧设计相当讲究,封面采用了素雅的深蓝色调,配合着简洁的字体排版,透露出一种专业而沉稳的气息。拿到手里,能明显感觉到纸张的质感很不错,印刷清晰,排版布局也考虑到了读者的阅读体验,行距和字号都适中,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劳。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内容结构上的用心,章节之间的逻辑衔接非常自然,从基础概念的引入到复杂工艺的深入探讨,层层递进,让人感觉每翻过一页,知识体系都在稳步搭建和完善。它不像有些技术书籍那样,晦涩难懂,而是用一种较为平实的语言,将看似高深的工程原理娓娓道来,即便是初次接触这个领域的读者,也能很快找到阅读的切入点。比如,在介绍基础的水力学计算部分,作者不仅仅给出了公式,还配上了形象的图示和具体的工程案例分析,极大地增强了理解的直观性。总体来说,这本书的硬件和初步的结构设计,已经让人对其内在的知识密度和实用价值抱有很高的期待。
评分从阅读的愉悦度来说,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是介于学术论文和技术手册之间的,非常适合需要快速检索和系统学习的专业人士。它不像纯粹的教科书那样堆砌公式,而是加入了大量的图表和流程示意图,这些视觉辅助材料的质量非常高,线条清晰,标识明确,很多复杂流程图只需看图便能掌握其核心逻辑。比如,在介绍膜生物反应器(MBR)的组件布局和清洗方案时,所配的系统集成图简直是一幅精美的工程蓝图。另外,作者在撰写过程中似乎很注重对读者知识储备的尊重,它没有对读者进行过度的知识前置假设,而是将一些必要的数学基础和化学原理进行了精炼的复习,确保了读者在进入核心内容时,基础是牢固的。这本书在知识的广度与深度之间找到了一个极佳的平衡点,它既能满足新手建立完整知识框架的需求,又能提供足够多的高阶细节供资深从业者进行技术复核和创新参考,实属难得的工具书。
评分这本书的另一个突出优点,是它极其详尽的规范引用和案例支撑。在探讨设计计算时,作者反复引用了国内外的最新标准和规范条文,使得书中的所有设计参数和安全裕度都有据可依,极大地增强了设计的可靠性和合规性。我特别留意了其中关于安全和环保规范的部分,书中对工艺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有毒有害气体防护措施、以及环境风险评估的流程描述得非常到位,体现了作者对“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程理念的坚守。此外,书中穿插的大量实际工程的“教训与经验总结”,非常具有启发性。很多次,我正疑惑于某个设计细节为何要采用特定构造时,翻过一页,作者就用一个简短的“某项目初期发生堵塞事故,原因为……”的叙述,完美解答了我的疑问。这种用鲜活的失败案例来反哺设计思路的教学方法,比单纯的成功案例更有警示和教育意义。
评分我最欣赏这本书的地方,在于它对“工程实践”环节的深度挖掘,这一点在很多理论性教材中是缺失的。我关注的重点一直是如何将实验室里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可操作的解决方案,而这本书在这方面提供了非常详尽的指导。书中对不同类型污水(如市政、工业高浓度、特定行业废水)的处理路线进行了细致的对比分析,不仅罗列了A/O、SBR、MBR等主流工艺的优缺点,更深入探讨了在不同地区水质标准和土地资源限制下的优化选择策略。例如,在讨论污泥处理处置章节时,作者详细对比了厌氧消化、干化、焚烧等多种技术的经济性和环境影响评估标准,这对于项目的前期决策至关重要。读到关于设备选型和能耗优化的部分,我立刻感受到了作者丰富的现场经验,他清楚地指出了行业内常见的“过度设计”陷阱,并提供了规避方法,这些都是书本知识难以直接传授的宝贵经验,读起来让人感觉像是在跟一位资深的项目经理进行私下交流。
评分作为一名工作了几年,希望实现技术跃升的工程师,我对这本书的深度要求很高,这本书并没有让我失望。它在高级主题上的处理,展现了远超入门指导的专业水准。例如,关于高级氧化技术(AOPs)在难降解污染物去除中的应用,书中不仅停留在原理介绍,而是详尽地分析了Fenton、臭氧催化、电化学氧化等技术的参数敏感性分析,以及如何根据出水水质目标设定反应器的接触时间。更令人惊喜的是,作者还引入了过程控制与自动化(Process Control and Automation)的视角,探讨了如何利用SCADA系统对关键工艺点进行实时监测和智能调控,特别是针对冲击负荷和水质突变的应急预案设计,这无疑是提升污水厂运行稳定性和效率的关键。这种将化学反应动力学、工程放大效应和现代控制理论融会贯通的叙述方式,极大地拓宽了我的技术视野,让我看到了将传统工艺推向智能化运维的潜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