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翼前沿思想译丛08:东风 法国知识分子与20世纪60年代的遗产

左翼前沿思想译丛08:东风 法国知识分子与20世纪60年代的遗产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左翼思想
  • 法国思想
  • 60年代
  • 文化批判
  • 政治哲学
  • 知识分子
  • 社会运动
  • 历史
  • 译文
  • 理论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青苑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ISBN:9787511731388
商品编码:23320795853
开本:32开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20世纪60年代,社会主义运动在世界范围内方兴未艾。法国较杰出的智识精英受“毛主义”鼓舞,极大地拓展了政治与文化想象。学生、左翼群体、智识精英一起推动了席卷整个法国的“五月风暴”,对当时的局势与日常生活政治展开批判,意图通过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社会运动来复兴法国的市民和文化生活。理查德·沃林指出,60年代流行于法国智识精英中的“毛主义热”与中国现实并无实质关联。通过回顾60年代法国文化与政治生活,《东风》力图揭示“毛主义”是如何出人意料地影响了法国的民主政治进程。
作者介绍理查德.沃林 美国政治思想史家,著名国际左翼学者,纽约市立大学研究生院历史、比较文学和政治学杰出教授,著有《存在的政治》《瓦尔特·本雅明:救赎美学》《文化批评的观念》《海德格尔的弟子》《非理性的诱惑》等多部作品。 【译者简介】董树宝博士,副教授,巴黎高等师范学校访问学者,现担任北方工业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法国当代哲学与美学、中西比较哲学、西方文学与文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译作另有《混沌互渗》、《对话》(待出)、《及其他文本》(合译,待出)等。
目录总序导读 “东风”的法国之旅序言导论 毛主义的诱惑更好部分 造反的时刻第1章 决战布鲁亚安纳特瓦第2章 20世纪60年代法国纪事第3章 “五月风暴”:力比多政治的胜利第4章 谁是毛主义者?附录:论阿兰·巴迪欧的宗派毛主义第二部分 知识分子的时刻第5章 让-保尔·萨特的完美的毛主义时刻第6章 穿梭于文化政治地狱的《太凯尔》第7章 福柯与毛主义者:生命政治与介入行动第8章 不可能的遗产:从文化革命到结社民主参考文献索引

左翼前沿思想译丛08:东风 法国知识分子与20世纪60年代的遗产 引言 20世纪60年代,一个风起云涌的年代,全球范围内的社会变革、政治动荡与思想解放交织在一起,留下了深刻而复杂的遗产。在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背景下,法国,作为欧洲文化与思想的重镇,涌现出了一批极具影响力的知识分子,他们以其敏锐的洞察力、激昂的文字和不懈的批判精神,深刻地影响了法国乃至世界的思想格局。本书《东风:法国知识分子与20世纪60年代的遗产》正是聚焦于这一历史时期,深入剖析法国知识分子在60年代的思潮涌动中所扮演的角色、他们提出的核心观点、以及这些思想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本书并非简单罗列人物与事件,而是试图钩沉索隐,揭示60年代的“东风”如何在中国语境下得到理解与阐释,以及法国知识分子的思想遗产如何在一个新的地缘政治与文化环境中被重新审视与激活。 历史背景:风暴与变革的年代 20世纪60年代,一个充满矛盾与激情的时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创伤尚未完全愈合,但新的冲突与挑战接踵而至。冷战阴影笼罩全球,意识形态的对垒愈发激烈。一方面,资本主义的繁荣与消费主义的兴起,带来了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但也引发了对异化、商品拜物教以及传统价值观的质疑。另一方面,社会主义阵营的探索与实践,虽然在某些国家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其内部也暴露出诸多问题与挑战。 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60年代见证了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社会运动。从美国民权运动的雷鸣,到越南战争的反战浪潮,再到欧洲大陆此起彼伏的学生与工人运动,无不彰显着人们对现有秩序的反思与对变革的渴望。尤其值得关注的是1968年的五月风暴,它起源于法国,却迅速蔓延至全球,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性事件。这场席卷法国的学潮与罢工,不仅仅是对教育体制的批判,更是对整个社会结构、政治体制、消费文化以及权力关系的广泛质疑。 法国知识分子的角色与影响力 在60年代的这场思想与社会变革浪潮中,法国的知识分子无疑扮演了核心角色。他们不再仅仅是象牙塔中的学者,而是积极地介入社会现实,他们的声音通过报刊、杂志、书籍、广播、电视以及公开演讲,深入社会各个层面。萨特、福柯、德里达、波伏瓦、阿尔都塞、拉康等等,这些名字构成了60年代法国思想界最璀璨的星空。 萨特,作为存在主义的旗手,他的“存在先于本质”的思想,在60年代的语境下被赋予了更强的政治与社会意义。他强调个体的自由选择与责任,反对任何形式的压迫与异化,积极投身于反殖民、反战的斗争。波伏瓦的女性主义思想,在60年代的反文化浪潮中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与深化,她对女性的生存状态与社会地位的深刻剖析,极大地推动了性别解放的进程。 20世纪60年代中期之后,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思潮开始崭露头角,对原有的思想体系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福柯对权力、知识、话语的研究,揭示了隐藏在社会结构中的运作机制,挑战了启蒙思想以来对理性与进步的普遍信任。德里达的解构主义,则对语言、文本和意义的确定性提出了质疑,进一步瓦解了传统的二元对立思维。阿尔都塞则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出发,对意识形态与国家机器进行了深入的批判性分析,为理解现代社会中的权力运作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也以其对主体性、欲望与语言的独特解读,为理解个体在现代社会中的身份困境提供了深刻的洞见。 这些知识分子并非铁板一块,他们之间存在着激烈的辩论与思想的碰撞,但共同的是,他们都致力于挑战既有的权威,揭示社会现实的复杂性,并为构建一个更公正、更自由的社会提供理论资源。 “东风”的意涵:本土化与再阐释 本书以“东风”作为书名的一部分,暗示了对法国60年代思想遗产的本土化解读与再阐释。“东风”在中国语境中,常带有积极、革新、进步的寓意,尤其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它被用来象征来自东方(中国)的政治与思想力量。而本书将“东风”与法国知识分子以及60年代的遗产结合,则可能意味着: 东西方思想的交汇与对话: 60年代,中国正经历着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其意识形态与实践也对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法国的知识分子,尤其是其中的马克思主义者,与中国有着复杂而深刻的联系,他们的思想既受到中国革命的启发,也对中国的某些实践进行了批判性反思。本书可能探讨这种跨文化、跨意识形态的思想交流,以及“东风”在中国语境下如何被理解,又如何被反向投射到对法国思想的理解上。 全球性议题的本土化关怀: 60年代的许多议题,如反殖民、反战、社会不公、个体自由等,都是全球性的。而“东风”可能代表着一种将这些全球性议题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视角。本书可能是在探讨,法国知识分子在60年代提出的关于解放、权力、主体性的思想,在中国的语境下,如何被解读、吸收,并可能催生出新的本土化的思想实践与理论构建。 历史遗产的再评估: 随着时间的推移,60年代的遗产并非一成不变。本书可能是在当下审视60年代的法国知识分子及其思想,在经历了数十年的历史变迁后,其意义与价值是否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在中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思想的多元化,“东风”的含义也在不断演进。本书或许是在尝试,将60年代法国知识分子的深刻思想,置于当代中国语境下重新审视,从而发掘其新的启示与可能性。 批判性继承与创新: 任何思想遗产的价值,最终体现在其能否为当下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本书的“东风”意象,可能象征着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不是被动接受,而是带着批判性的眼光,将60年代法国知识分子的思想精华,与当代的中国社会现实相结合,从而实现思想的传承与创新。 本书可能探讨的关键主题 基于以上分析,本书《东风:法国知识分子与20世纪60年代的遗产》极有可能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深入探讨: 1. 60年代法国社会思潮的图景: 详细梳理60年代法国思想界的主流思潮,包括存在主义、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女性主义等,并分析其代表人物的核心观点。 2. 法国知识分子与社会运动的互动: 考察法国知识分子如何参与到60年代的社会运动中,如五月风暴,他们的言论如何影响了运动的走向,以及运动又如何反过来塑造了他们的思想。 3. “东风”的隐喻与象征意义: 深入解读“东风”在中国语境下的多重含义,以及它如何与法国60年代的思想遗产发生联系,可能涉及中国对法国思想的接收、翻译、解读以及批判性借鉴的过程。 4. 关键知识分子的思想遗产及其在中国语境下的解读: 选取萨特、福柯、德里达、波伏瓦、阿尔都塞等代表性人物,详细阐述他们在60年代的核心思想,并重点分析这些思想在中国学术界和思想界是如何被传播、理解、接受,或者被挑战的。 5. 60年代思想遗产在当代的意义: 探讨60年代法国知识分子提出的关于权力、话语、主体性、解放、批判性思维等议题,在当下中国社会是否依然具有现实意义,以及如何为理解和解决当代中国社会面临的挑战提供启示。 6. 跨文化交流中的思想传播与演变: 审视法国60年代思想如何传播到中国,翻译的挑战,以及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这些思想可能发生的意义偏移与变异。 7. 批判性反思与理论创新: 鼓励读者以批判性的眼光审视60年代的思想遗产,不盲目崇拜,而是从中汲取养分,结合中国自身的经验与现实,进行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结论 《东风:法国知识分子与20世纪60年代的遗产》将是一部深刻而富有启发性的作品。它不仅是对一段重要历史时期的梳理,更是对思想遗产的深度挖掘与创新性解读。通过审视法国知识分子在60年代的独特贡献,并将其置于“东风”所象征的中国语境下进行再阐释,本书有望为当代中国提供宝贵的思想资源,激发对社会、文化、政治以及个体生存状态的更深刻思考,并为推动中国思想界的健康发展贡献一份力量。这本书将带领读者穿越时空,感受那个充满激情的年代,理解那些引领时代的思想,并思考它们在当下的回响与价值。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一种既古典又现代的感觉,这恰恰也是我对20世纪60年代那个时代的印象。那个时期,旧的秩序正在瓦解,新的思想在萌芽,一切都充满了不确定性,但也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我一直对法国知识分子在历史变革中的角色感到着迷,他们是如何运用自己的智慧和笔杆,去影响社会的走向,去引发人们的思考?这本书似乎正是探讨这个主题的。我希望能从中了解到,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法国的左翼知识分子们是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的弊端,如何批判消费主义的异化,又如何为理想的社会形态描绘蓝图。同时,我也想知道,这些思想在经过时间的沉淀后,对于我们今天依然面临的诸多问题,是否仍能提供有价值的启示。

评分

我最近在书店里瞥见了一本引人注目的书,书名虽然专业,但透露出的信息却极具吸引力——关于法国知识分子与20世纪60年代遗产的探讨。我一直对那个充满动荡与变革的年代,特别是法国知识分子在这场历史洪流中的角色感到浓厚的兴趣。我想象着,在那个时代,巴黎街头的咖啡馆里,是否正激荡着关于革命、解放与未来的深刻辩论?书中所提及的“东风”,是否象征着一种新的思想潮流,一种对旧有秩序的挑战与颠覆?我渴望通过这本书,去理解那些思想家是如何在特定的社会土壤中汲取养分,又是如何将他们的批判性思考转化为实际的思想武器。这本书的出现,仿佛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让我有机会去聆听那个时代最前沿的声音,去感受知识分子的责任与担当,并试图从中找到理解当代社会变革的线索。

评分

一本关于左翼思想的书,总是能勾起我内心深处的好奇。特别是当它聚焦于20世纪60年代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一个充满激进变革和思想碰撞的时代,更是让人心潮澎湃。我常常在想,在那个年代,法国的知识分子们是如何看待世界,如何批判现实,又是如何构筑他们理想的乌托邦。他们的文字,是否如同一面棱镜,折射出那个时代复杂的光影?是否能够带领我们穿越历史的迷雾,去感受那个时代的温度,去理解那些思想的萌芽与生长?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窗口,让我得以窥探那些曾经影响了无数人的思想火花,理解它们如何在一个特定的历史语境中诞生,又如何在那片土壤中扎根、蔓延。或许,通过这些法国知识分子的视角,我能更深刻地理解左翼思想的脉络,以及它在20世纪所扮演的角色。

评分

对于“左翼前沿思想译丛”这个系列,我一直有着很高的期待,它们总是能引进一些国内比较少见的、但又极具思想价值的外国著作。当看到这本关于法国知识分子和60年代遗产的书时,我更是眼前一亮。20世纪60年代,无疑是现代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而法国,更是那个时期左翼思想的重镇。我非常想了解,在那场席卷全球的文化革命和思想解放运动中,法国的知识分子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他们的思想体系是如何形成的?又对后来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本书是否会深入剖析一些代表性的思想家及其核心观点?我期待它能为我揭示那个时代思想的复杂性与深刻性,并思考这些遗产对于当下中国社会转型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评分

最近读到一本关于60年代法国左翼思潮的书,虽然我还没来得及细读,但光是书名就足够让人浮想联翩。《东风》这个名字本身就带有一种宏大的叙事感,仿佛预示着一场席卷而来的思想浪潮。我特别好奇书中所提到的“60年代的遗产”,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究竟是什么?是那些轰轰烈烈的社会运动,还是那些挑战权威、颠覆传统的理论著作?亦或是,两者兼而有之,共同构成了那个时代独特的精神印记?我猜想,书中会对那些活跃在时代前沿的法国知识分子进行深入的解读,分析他们的思想是如何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又如何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我走进那个充满激情与反思的年代,去理解那些思想的深度与广度,去感受那个时代知识分子们所肩负的使命与担当。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