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1) 节教育学基础知识(1) 考点聚焦(1) 考点梳理(2) 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2) 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9) 三、教育与社会的发展(16) 四、教育与人的发展(20) 五、教育目的(23) 六、教育制度(28) 第二节小学教育的产生与发展(33) 考点聚焦(33) 考点梳理(33) 一、小学教育概述(33) 二、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34) 第三节小学的组织与运行(37) 考点聚焦(37) 考点梳理(37) 一、学校管理概述(37) 二、学校的组织机构(39) 三、学校的运行机制(41) 第四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43) 考点聚焦(43) 考点梳理(43) 一、课程概述(43) 二、课程的类型(45) 三、课程理论流派(48) 四、课程的目标与结构(49) 五、课程内容(51) 六、课程资源(53) 七、课程开发(55) 八、课程评价(56) 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57) 第五节教师发展(63) 考点聚焦(63) 考点梳理(63) 一、教师职业概述(63) 二、教师发展的含义和内容(67) 三、教师发展的阶段(69) 四、教师发展的途径和方法(69) 五、《小学教师标准(试行)》(70) 六、师生关系(73) 第六节小学教育科学研究(74) 考点聚焦(74) 考点梳理(74) 一、教育科学研究概述(74) 二、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76) 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80) 能力提升训练(85)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88) 节心理学基础知识(88) 考点聚焦(88) 考点梳理(89) 一、心理学的概念及研究对象(89) 二、认知过程(89) 三、情绪与情感(104) 四、意志过程(105) 五、个性心理(107) 第二节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教育(113) 考点聚焦(113) 考点梳理(113)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113) 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116) 三、心理发展的理论(119) 四、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122) 第三节小学生学习指导(123) 考点聚焦(123) 考点梳理(124) 一、学习概述(124) 二、学习理论(124) 三、学习策略(131) 四、学习迁移(133) 五、学习兴趣(135) 六、学习习惯(137) 第四节小学德育(138) 考点聚焦(138) 考点梳理(139) 一、品德的形成与发展(139) 二、品德发展的基本理论(142) 三、小学德育概述(143) 四、小学德育过程(145) 五、小学德育原则(147) 六、小学德育的途径与方法(149) 第五节小学美育(152) 考点聚焦(152) 考点梳理(152) 一、小学美育概述(152) 二、小学美育的内容(153) 三、小学美育的实施(153) 第六节小学生安全教育(154) 考点聚焦(154) 考点梳理(155) 一、小学生健康教育概述(155) 二、小学生的医疗保健常识(156) 三、小学生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160) 四、小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处理(161) 第七节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166) 考点聚焦(166) 考点梳理(166)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166) 二、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166) 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168) 四、小学生心理辅导(169) 能力提升训练(173)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178) 节班级与班级管理(178) 考点聚焦(178) 考点梳理(178) 一、班级与班集体(178) 二、班级管理概述(181) 三、班级管理的内容(183) 四、班级管理的原则(183) 五、班级管理的方法(184) 六、班级管理中的问题及应对(185) 七、班级突发事件的处理(186) 第二节班主任(188) 考点聚焦(188) 考点梳理(188) 一、班主任概述(188) 二、班主任的基本素养(189) 三、班主任的基本职责与任务(189) 四、班主任工作的内容(190) 第三节班级活动与班队活动(194) 考点聚焦(194) 考点梳理(194) 一、班级活动概述(194) 二、班级活动的基本途径(195) 三、班级活动的方法(196) 四、班会活动(196) 五、班队活动概述(197) 六、班队活动的基本类型(198) 第四节课外活动(200) 考点聚焦(200)
考点梳理(201) 一、课外活动的含义(201)
| 二、课外活动的内容(201) 三、课外活动的特点(202) 四、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203) 五、课外活动的设计与指导(204) 能力提升训练(204)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208) 节小学语文学科知识(208) 考点聚焦(208) 考点梳理(208) 一、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208) 二、小学语文学科知识(213) 第二节小学数学学科知识(219) 考点聚焦(219) 考点梳理(219) 一、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219) 二、小学数学学科知识(228) 第三节小学英语学科知识(233) 考点聚焦(233) 考点梳理(234) 一、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234) 二、小学英语教学法基础知识(239) 第四节小学音乐学科知识(245) 考点聚焦(245) 考点梳理(245) 一、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245) 二、小学音乐学科知识(247) 第五节小学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253) 考点聚焦(253) 考点梳理(253) 一、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253) 二、小学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259) 第六节小学美术学科知识(261) 考点聚焦(261) 考点梳理(261) 一、小学美术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261) 二、小学美术学科知识(263) 能力提升训练(271)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272) 节教学设计与教案设计概述(272) 考点聚焦(272) 考点梳理(272) 一、教学设计基础知识(272) 二、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273) 三、教案设计的基本内容(275) 四、教案设计的步骤与要求(276) 第二节学科教学设计(280) 考点聚焦(280) 考点梳理(280) 一、教学设计基础技巧(280) 二、学科教学设计应用(285) 第三节小学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297) 考点聚焦(297) 考点梳理(297) 一、综合课程概述(297) 二、小学阶段的综合课程(299) 三、综合实践活动(301) 第四节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整合(304) 考点聚焦(304) 考点梳理(304)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概述(304)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途径(305) 三、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方式(306) 能力提升训练(307)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311) 节教学概述(311) 考点聚焦(311) 考点梳理(311) 一、教学的概念(311) 二、小学教学的基本任务(312) 三、教学的意义(313) 四、教学过程概述(313) 五、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314) 六、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316) 第二节教学原则与方法(317) 考点聚焦(317) 考点梳理(318) 一、教学原则的概念(318) 二、小学常见的教学原则(318) 三、教学方法的概念(323) 四、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323) 五、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328) 第三节教学的组织形式与策略(329) 考点聚焦(329) 考点梳理(329) 一、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329) 二、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330) 三、新型教学组织形式(333) 第四节课堂教学的实施(334) 考点聚焦(334) 考点梳理(335) 一、教学实施的基本环节(335) 二、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338) 三、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339) 四、课程教学行为(341) 五、课堂教学总结(344) 第五节学习动机(345) 考点聚焦(345) 考点梳理(345) 一、学习动机的概念(345) 二、学习动机的功能(345) 三、学习动机的分类(346) 四、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347) 五、学习动机的理论(348) 六、学习动机的激发(350) 第六节学习方式(352) 考点聚焦(352) 考点梳理(352) 一、知识的学习(352) 二、技能的形成(355) 三、小学生学习方式的基本类型(356) 能力提升训练(358)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362) 节小学教学评价(362) 考点聚焦(362) 考点梳理(362) 一、教学评价的概念(362) 二、教学评价的基本内容(363) 三、教学评价的功能(363) 四、教学评价的类型(364) 五、教学评价的原则(367) 六、教学评价的主要方法(368) 七、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学评价(369) 第二节教学反思(369) 考点聚焦(369) 考点梳理(369) 一、教学反思的概念(369) 二、教学反思与教师发展(370) 三、教学反思的内容(370) 四、教学反思的意义(371) 五、教学反思的类型(371) 六、教学反思的主要方法(372) 七、教学反思的过程(373) 能力提升训练(373) 全国教师资格证统考辅导课程(375)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378) |
《中公版·2018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教材: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严格按照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进行编写,知识体系力求覆盖大纲考点,与真题相契合。具体来说本书具有如下特点:
本书特色一:契合考情,涵盖要点
编者严格依据考试大纲,深入研究历年考试真题,总结了高频考点和命题趋势。本书的知识体系建构涵盖大纲内容,网罗知识要点,并以精简、凝练的语言进行阐述,方便考生进行记忆。
本书特色二:内容实用,直击考点
在知识编写中,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追求考生运用知识作答的实用性。在每章后通过模拟题的练习帮助考生及时检验学生效果,查缺补漏;在图书内容的讲解中,不断追求作答的有效性,例如,在学科知识和教学设计这一部分,为了帮助不同学科的考生有效备考,在学科知识部分结合考试规律,总结了实用的内容,在教学设计部分,提供了可参考的书写模板。
本书特色三:巧设模块,助力备考
作为一本考试辅导教材,本书不断优化结构,力求为广大考生提供有效的备考指导。“真题再现”板块,列举了2012年下半年指2017年下半年的重要考试真题,让考生通过真题考查的内容和频率,快速明确考试要点;“备考锦囊”板块,在部分常考知识点或难以理解的部分,进行适当的备考点拨,帮助考生跨越难关;知识拓展板块,为考生扩展适当的知识储备,以应对灵活的出题方式。
本书特色四:视频讲解,灵活学习
书中重要真题附有二维码,扫描二维码,可获得相应题目的视频讲解,能够帮助考生答疑解惑,更深入地理解知识点。重要章节开始前,扫码二维码并付费1元,可获得本章要点串讲内容。另外,本书还附赠“中公移动自习室”,帮助考生实现主要科目备考拓展知识学习,在线模拟练习,高清视频复习 。
《中公版·2018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教材: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在编写上秉承“考试大纲”和“真题考点”两个标准。
严格依照教师资格考试小学学段科目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的考试大纲进行知识体系的构建,全书共七章内容,即教育基础、学生指导、班级管理、学科知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与反思。
通过对历年真题的分析和研究,在书中设置真题再现、知识拓展、能力提升训练等板块。真题再现把知识点的讲解和命题方式直观呈现;知识拓展补充重要考点,便于考生理解;能力提升训练选取难度适中、契合真题的练习题,满足考生学练结合的需要。
2018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小学)
2017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小学)
2017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小学)
2016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小学)
2016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小学)
2015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小学)
教师资格考试标准预测试卷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卷(一)~(五)
教师资格考试标准预测试卷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参考答案及解析(一)~(五)
教师资格考试标准预测试卷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卷(六)~(十)
教师资格考试标准预测试卷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参考答案及解析(六)~(十)
《中公版·2018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教材: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历年真题及标准预测试卷小学》中公图书秉承“依据大纲内容”和“紧扣真题考点”两个标准,致力于准确把握考试命题趋势,及时更新考试真题情况,给考生提供精准的备考资料。
中公教育教师资格研发团队在深入研究《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考试大纲与近几年考试真题的基础上,收录了教师资格统考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近六次考试的真题,并精心编写了十套标准预测试卷,推出了《2018版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历年真题及标准预测试卷·小学》。本套试卷真题解析部分新增“考点点拨”模块,详细讲解真题考点,旨在帮助考生深入、系统理解相关知识,掌握考试的重难点及答题策略。真题的每道题目都配有二维码,扫瞄书内二维码,听中公讲师讲题,更快掌握核心考点,提高备考效率。十套预测试卷的题型、题量、考试难度、考点分布均模拟真题,紧扣考情,以帮助考生快速把握考试趋势,零距离体验考场。本试卷所有试题和答案都经过数次讨论、精心推敲而成,并配有详细的解题思路,以帮助考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和答题技巧。
《中公版·2018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教材: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历年真题及标准预测试卷小学》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真题,包含2017下半年、2017上半年、2016下半年、2016上半年、2015下半年、2015上半年的真题,共6套。真题可以帮助考生洞悉考试的考查特点和命题趋势,巩固相关知识要点,并达到触类旁通、以题为学的效果。第二部分是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预测试卷,包含10套试卷。预测试卷的题型、题量与真题契合,包括单项选择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和教学设计题。预测试卷可以帮助考生把握考试脉络,零距离体验考场,提高实战应变能力。
质量不错
评分质量不错
评分书很好
评分快递有点慢哈 质量的话 由于还没看 人在学校 书往家里寄了 所以等回去看看再说
评分质量不错
评分质量不错
评分快递有点慢哈 质量的话 由于还没看 人在学校 书往家里寄了 所以等回去看看再说
评分好,
评分质量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