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产品手绘与创新设计表达 从草图构思到产品的实现

工业产品手绘与创新设计表达 从草图构思到产品的实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马赛 著
图书标签:
  • 工业设计
  • 手绘
  • 创新设计
  • 产品设计
  • 草图
  • 创意
  • 设计表达
  • 设计思维
  • 工业产品
  • 素描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旷氏文豪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467270
商品编码:21556330052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12-01
页数:1
字数:1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结合作者多年从事工业设计工作的经验与手绘教学经验,探索出简洁易懂的学习方法。全书共分为9部分,内容讲解循序渐进,从手绘基础到手绘技能提升,再到如何在设计中运用手绘,详细解析手绘在工业产品设计中的作用。读者在掌握手绘技法的同时,还能理解创新设计思维。
全书还结**功上市的产品设计案例,详细讲述在整个工业产品设计开发流程中设计手绘的重要性,以及在前期设计草图的每个阶段手绘应该充当的角色,使更多的工业设计爱好者全面地了解产品是如何通过草图概念一步一步实现的。
本书附赠学习资源,包括5种材质的绘制视频和6种有代表性产品的设计教学视频,近160分钟,辅助读者学习。
本书适合工业设计手绘初学者、工业产品设计师、在校学生临摹和学习,也可作为手绘培训机构和工业设计院校的教学用书。

作者推荐

在职产品设计总监的设计手稿;
笔者代表性上市产品的深度解析;
历时多年的实践教学方法论总结;
30款**案例的手绘步骤详解;
近160分钟手绘演示教学视频。

图书目录

01 认识工业产品设计手绘 /009
1.1 重新了解工业产品设计手绘 /010
1.2 工业产品设计手绘的类别与应用 /010
1.2.1 构思性草图 /010
1.2.2 理解性草图 /011
1.2.3 结构性草图 /012
1.2.4 终效果草图 /012
1.3 学习工业产品设计手绘的建议 /013
02 工业产品设计手绘基础知识 /015
2.1 绘制工具介绍 /016
2.1.1 线稿绘制工具介绍 /016
2.1.2 上色绘图工具介绍 /018
2.1.3 绘图辅助工具 /023
2.2 透视知识讲解 /024
2.2.1 一点透视 /024
2.2.2 两点透视(成角透视)/027
2.2.3 三点透视原理(广角透视)/029
2.3 线的认识与绘制练习 /031
2.3.1 工业产品设计手绘中的线条 /031
2.3.2 直线的绘制与应用 /034
2.3.3 曲线的绘制与应用 /035
2.4 面的生成 /038
2.4.1 平面的绘制与应用 /038
2.4.2 曲面的绘制与应用 /043
2.5 光影的绘制 /045
2.5.1 光影的作图原理 /045
2.5.2 简单形体光影的绘制 /045
2.5.3 光影在产品设计手绘中的应用 /046
03 工业产品设计手绘转换与扩展 /049
3.1 从简单形体到复杂形体的转换 /050
3.1.1 倒角 /050
3.1.2 加减法则 /053
3.2 三维逻辑思维转换 /056
3.2.1 三维逻辑思维转换原理 /056
3.2.2 三维逻辑思维转换的运用 /056
3.3 形体的穿插扩展 /061
3.3.1 基本形体穿插原理 /061
3.3.2 产品形体实例穿插分析 /062
04 工业产品设计手绘材质表现 /065
4.1 金属材质 /066
4.1.1 金属材质的绘制原理 /066
4.1.2 金属材质基本形体表现 /067
4.1.3 金属材质产品实例表现 /067
4.1.4 金属材质在产品设计手绘中的应用 /068
4.2 透明材质 /069
4.2.1 透明材质的绘制原理 /069
4.2.2 透明材质基本形体表现 /070
4.2.3 透明材质产品实例表现 /070
4.2.4 透明材质在产品设计手绘中的应用 /071
4.3 木纹材质 /072
4.3.1 木纹材质的绘制原理 /072
4.3.2 木纹材质基本形体表现 /072
4.3.3 木纹材质产品实例表现 /073
4.3.4 木纹材质在产品设计手绘中的应用 /074
4.4 皮革材质 /075
4.4.1 皮革材质的绘制原理 /075
4.4.2 皮革材质基本形体表现 /075
4.4.3 皮革材质产品实例表现 /076
4.4.4 皮革材质在产品设计手绘中的应用 /077
4.5 塑料材质 /078
4.5.1 塑料材质的绘制原理 /078
4.5.2 塑料材质基本形体表现 /078
4.5.3 塑料材质产品实例表现 /079
4.5.4 塑料材质在产品设计手绘中的应用 /080
05 工业产品设计手绘爆炸图表现 /081
5.1 产品爆炸解析图绘制原理 /082
5.2 简单形体的爆炸图绘制方法 /082
5.3 较为复杂形体的爆炸图绘制方法 /083
5.4 产品侧视爆炸图绘制方法 /084
5.5 爆炸图在工业设计手绘中的应用 /086
06 诠释工业产品手绘效果图 /087
6.1 表达方法 /088
6.1.1 排版布局 /088
6.1.2 指示箭头 /089
6.1.3 爆炸图 /089
6.1.4 背景与阴影 /090
6.1.5 细节图 /091
6.1.6 辅助示意图 /091
6.2 工业设计手绘的表现种类 /093
6.2.1 头脑风暴创意草图 /093
6.2.2 公司提案手绘效果图 /095
6.2.3 考研快题手绘效果图 /096
07 工业产品设计手绘综合表现 /097
7.1 家居生活类产品手绘表达 /098
7.1.1 吹风筒设计 /098
7.1.2 剃须刀设计 /102
7.1.3 烤面包机设计 /106
7.1.4 电熨斗设计 /109
7.1.5 个人护理产品 /112
7.1.6 休闲椅设计 /115
7.2 电子消费类产品手绘表达 /118
7.2.1 游戏手柄设计 /118
7.2.2 游戏鼠标设计 /122
7.2.3 数码照相机设计 /127
7.2.4 头戴式耳机设计 /131
7.2.5 仿生音响设计 /135
7.2.6 望远镜设计 /138
7.3 工程类产品手绘表达 /142
7.3.1 精密钻磨机设计 /142
7.3.2 电钻设计 /146
7.3.3 曲线锯设计 /150
7.3.4 手电钻设计 /154
7.3.5 智能除草机设计 /158
7.3.6 角磨机设计 /161
7.4 文体类产品手绘表达 /164
7.4.1 休闲运动鞋设计 /164
7.4.2 篮球鞋设计 /168
7.4.3 渔线轮设计 /172
7.4.4 学生背包设计 /176
7.4.5 美工刀设计 /180
7.4.6 户外猎刀设计 /183
7.5 交通工具类产品手绘表达 /185
7.5.1 轩尼诗F5**级跑车设计 /185
7.5.2 布加迪威航**级跑车设计 /189
7.5.3 Jeep车牧马人 /193
7.5.4 英菲尼迪SUV概念车设计 /197
7.5.5 儿童座椅设计 /201
7.5.6 电动车后备箱设计 /205
08 工业产品设计手绘实践运用 /209
8.1 微型投影仪设计项目 /210
8.1.1 设计前期调研阶段 /210
8.1.2 设计草图阶段 /211
8.1.3 设计建模阶段 /217
8.1.4 设计效果图提案阶段 /217
8.1.5 外观手板验证阶段 /218
8.1.6 设计结构阶段 /218
8.1.7 产品上市成功 /219
8.2 意念耳机设计项目/219
8.2.1 设计调研阶段 /219
8.2.2 设计草图阶段 /221
8.2.3 设计建模阶段 /224
8.2.4 设计效果图提案阶段 /225
8.2.5 外观手板与结构验证阶段 /225
8.2.6 产品上市成功 /226
09 案例欣赏 /227
9.1 师法自然灵感图 /228
9.2 科幻概念产品案例欣赏 /233
深入解析前沿科技与未来趋势:一本探索数字孪生与智能制造的书籍 书名: 跨越现实与虚拟:数字孪生驱动的智能制造生态构建与实践 内容简介: 本书聚焦于当前工业界最具颠覆性的技术之一——数字孪生(Digital Twin),深度剖析其作为连接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桥梁,如何重塑现代制造业的每一个环节。我们不探讨手绘技法或传统产品设计表达,而是将视角完全转向前沿的系统工程、数据科学与工业自动化。 第一部分:数字孪生的理论基石与技术图谱 本部分旨在为读者构建一个清晰、全面的数字孪生认知框架。首先,我们阐释数字孪生的核心概念、发展历程及其与传统仿真、建模的区别。重点在于理解数字孪生不仅仅是数据的镜像,而是一个动态、实时的、具有双向交互能力的虚拟映射体。 随后,我们深入剖析支撑数字孪生的关键技术栈。这包括: 物联网(IoT)与传感器技术: 如何在物理实体上部署高精度、低延迟的采集网络,确保数据的实时性和可靠性。我们将探讨边缘计算(Edge Computing)在数据预处理中的关键作用,以应对海量工业数据的传输挑战。 高保真建模与仿真技术(Simulation & Modeling): 不再局限于概念草图的可视化,而是深入探讨基于物理(Physics-based)、基于数据(Data-driven)以及混合模型的构建方法。这部分将详细介绍有限元分析(FEA)、计算流体力学(CFD)在构建精确数字模型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将这些模型集成到实时孪生框架中。 云计算与大数据分析: 探讨如何利用云平台的海量计算能力,对孪生体产生的大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内容将涉及时序数据分析、异常检测算法,以及如何利用机器学习模型对历史和实时数据进行预测性维护(Predictive Maintenance)的算法实现。 第二部分:构建智能制造的数字孪生生态系统 本部分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系统性地介绍如何利用数字孪生技术构建端到端的智能制造系统。我们不再关注设计美学的表达,而是着力于系统集成与流程优化。 产品全生命周期数字孪生(PLM-DT): 详细介绍如何贯穿设计、制造、运行、维护、报废整个周期建立数字孪生体。在设计阶段,孪生体用于快速迭代和性能验证,取代耗时的物理原型制作。在制造阶段,孪生体用于实时监控产线效率,优化设备参数,实现“零缺陷”生产。 工厂级与供应链级孪生: 将视角放大至整个生产设施乃至跨地域的供应链网络。我们将探讨如何建立数字孪生工厂(Digital Twin Factory),用于车间布局优化、物流路径规划和能源消耗管理。同时,研究如何利用供应链孪生模型,提升需求的敏捷响应能力和库存的精准控制。 人机协作与增强现实(AR/VR)的集成: 论述数字孪生成果如何通过沉浸式技术赋能一线操作人员。例如,通过AR眼镜,操作员可以直接在物理设备上叠加来自数字孪生的实时性能数据、维修指南和操作步骤,极大地提升了复杂任务的准确性和培训效率。 第三部分:前沿应用案例与未来挑战 本部分精选当前工业界在应用数字孪生技术方面取得的突破性成果,并展望其面临的挑战。 特定行业深化应用: 我们将聚焦于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能源基础设施等对可靠性和精度要求极高的领域。例如,介绍如何利用孪生体对复杂机械系统(如燃气轮机、风力发电机)进行“数字健康监测”,在故障发生前进行精准干预。 安全、标准与互操作性: 工业数字孪生的大规模部署面临严峻的挑战。我们将深入探讨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在高度互联的孪生系统中的对策。此外,分析当前主流工业标准(如ISA-95、OPC UA)如何适应数字孪生带来的数据模型复杂性,以及实现不同供应商系统间孪生体互操作性的标准化路径。 迈向自主决策系统: 探讨数字孪生如何与强化学习(Reinforcement Learning)深度结合,使制造系统能够从模拟环境中学习最优策略,并自动将其部署到物理实体上,最终实现高度自动化的、自我优化的未来工厂形态。 本书内容高度侧重于系统架构、数据处理、高级算法和工程实践,是为希望在工业4.0浪潮中掌握核心技术、推动生产力飞跃的工程师、系统架构师和技术管理者量身打造的深度参考读物。它完全摒弃了对设计表现形式的关注,聚焦于如何通过信息技术和工程科学,构建一个更智能、更高效的工业未来。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字体选择透露出一种沉稳而专业的基调,这在设计类书籍中是相当难得的。很多设计书为了追求“前卫”而牺牲了可读性,但这本书似乎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点。我观察到,即便是对于复杂的工程图示或结构剖面,字体的大小和间距也做了细致的调整,确保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劳。这种对阅读舒适度的关注,体现了作者不仅是技艺的传授者,更是学习体验的构建者。它让人感到,作者是真正站在读者的角度去思考如何让知识更容易被吸收和内化。这种对细节的尊重,往往是区分优秀作品和平庸作品的关键所在。

评分

从封面设计和整体视觉风格来看,这本书散发出一种既现代又扎根于经典美学的气息。它似乎在暗示,优秀的设计并非空中楼阁,而是建立在深厚的设计素养和对工业基础的深刻理解之上。我推测,书中在讲解设计原理时,一定穿插了许多历史上的经典案例作为参照,用以佐证特定的设计手法为何在时间长河中依然保持生命力。这种对设计历史脉络的梳理,对于建立年轻设计师的“设计自信”和“设计品位”至关重要。它不只是教你“怎么做”,更重要的是让你明白“为什么这样做是最好的选择”。

评分

作为一个长期关注工业设计领域动态的人,我发现这本书在介绍设计流程时,似乎采取了一种非常贴近行业实际操作的视角。它不像一些学术著作那样过于理论化,而是更侧重于如何将脑海中的初步想法,一步步转化为可以被量化和生产的实体。这种“落地性”的讲解,对于初入行或者希望提升实战能力的设计师来说,无疑是极具吸引力的。我特别期待看到其中关于“创新表达”部分的深入探讨,因为在如今竞争白热化的市场中,一个好的设计光有功能性是不够的,它必须能够有效地“说话”,将背后的设计理念和品牌故事无声地传递给消费者。如果书中能提供一些独特的视觉语言构建方法论,那这本书的价值将大大提升。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用心的程度从翻开第一页就能感受到。装帧精美,纸张的选择也很有质感,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让人忍不住想多翻阅几遍。特别是那些案例展示的部分,图片的清晰度和色彩的还原度都做得非常好,完全能感受到作者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我印象最深的是几页关于材料肌理的表现,仅仅是看图,就能想象出那种粗糙或者光滑的触感,这种直观的视觉体验,对于设计学习者来说是非常宝贵的财富。而且,整体的阅读流程非常顺畅,章节之间的过渡自然流畅,不会让人觉得生硬或者突兀。从内容结构来看,它似乎为读者搭建了一个清晰的认知框架,让人能系统地梳理设计思路,而不是零散地堆砌知识点。这种注重用户体验的编排方式,让整个学习过程都变得愉悦起来。

评分

我对这类涵盖从“手绘”到“产品实现”全链条的书籍一直抱有很高的期待。通常,很多书籍要么精于表现技法,对后期的工程实现语焉不详;要么则侧重于制造工艺,却忽略了前期创意发想的魔力。如果这本书真的能在一个体系内打通这两个关键环节,将是巨大的突破。我尤其关注它如何处理“创新”与“可行性”之间的张力。真正的创新往往需要突破常规的思维定式,但又必须符合制造的客观规律。书中是否提供了一套在保证创新度的同时,规避设计陷阱的实用策略?这对我来说是衡量其专业深度的重要标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