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庄子(小插盒) |
| 作者 | 刘凯 |
| 定价 | 598.00元 |
| 出版社 | 线装书局 |
| ISBN | 9787512007932 |
| 出版日期 | 2013-01-01 |
| 字数 | |
| 页码 | 1792 |
| 版次 | 1 |
| 装帧 | 精装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简介 | |
| 定价:598元(全四册) |
| 作者简介 | |
| 暂时没有内容 |
| 目录 | |
| 暂时没有内容 |
| 编辑推荐 | |
| 暂时没有内容 |
| 文摘 | |
| 暂时没有内容 |
| 序言 | |
暂时没有内容 庄子(公元前369-公元前286),姓庄,名周,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宋国蒙(今安徽蒙城,又说河南商丘东北)人,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庄子祖上系出楚国公族,后因吴起变法楚国发生内乱,先人避夷宗之罪迁至宋国蒙地。庄子生平只做过地方漆园吏,因崇尚自由而不应同宗楚威王之聘。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代表作品为《庄子》,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为了让读者全面理解和掌握《庄子》的真谛,本书对《庄子》原文进行了翻译并加以注释。
|
这本厚厚的书摆在我的书架上,光是书名就够让人肃穆了——《庄子》。我一直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但真正坐下来翻开它的时候,才发现里面的世界比我想象的还要辽阔无垠。刚开始读的时候,我总想抓住点什么实在的东西,试图理解“逍遥游”到底是个什么具体的状态,或者“齐物论”究竟在说什么“万物齐一”的道理。结果越钻越深,反而感觉自己像个在迷雾中摸索的人,抓不住边际。那些奇特的比喻,像是蝴蝶梦、混沌之死,初看只觉得天马行空,甚至有些荒诞不经。但是,当我放下追问“它到底说了什么”的执念,转而让文字带着我的思绪在山林间漫步时,那种感觉才逐渐显现出来。它不是一本教条,而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内心深处对束缚的反抗,对世俗功利的厌倦。我开始学着不去评判,只是去感受那种“无待”的洒脱,那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自在。这本书,与其说是知识的积累,不如说是一种心性的打磨,需要时间去沉淀,去体会那种看似无用,实则最有用的智慧。
评分这本书带来的冲击,很大程度上源于它对既有观念的彻底颠覆。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总是强调目标、成就、区分你我、追求卓越。但庄子却像一个拿着小刀的“破坏者”,把这些我们视若珍宝的标签一一戳破。读到“彼是之二”的概念时,我愣住了。我们生活中所有的问题,是不是都源于这种“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为了一个“是”,我们拼命贬低“非”,结果把自己弄得筋疲力尽。书里讲的那些“真人”、“神人”,他们似乎完全活在另一个维度,不受外界任何价值体系的裹挟。这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焦虑从何而来——原来,我一直在为别人定义的“重要性”而忙碌。这种反思是痛苦的,因为它意味着我需要放弃一些已经习惯的认知框架。这不是读一本历史书或科普读物能带来的体验,这是一种灵魂深处的震动,让你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的构建方式。
评分关于这套书的排版和装帧,我想提几句。作为一本“国学经典文库”系列,它的纸张手感相当不错,拿在手里很有分量,这对于需要经常翻阅的读者来说,是一种贴心的设计。但更让我欣赏的是它对“文白对照”的处理。很多古籍版本要么原文太晦涩难辨,要么译文过于学术化,让人望而却步。而这本的处理方式,似乎是想搭建一座坚实的桥梁。通常我会先快速浏览白话部分把握大意,然后立刻跳回原文,对照着看那些关键的、翻译起来容易“失真”的词汇。比如“道”这个字,不同的语境下其内涵千差万别,对照原文能更清晰地把握作者在特定段落的侧重点。这种相互印证的过程,极大地提高了阅读效率和理解的深度,避免了单纯依赖译文而产生的理解偏差,让读者既能享受阅读的流畅性,又不失对原典精神的尊重。
评分对我个人而言,读《庄子》更像是一场精神上的“放风”。在经历了连续几周高压力的工作和信息轰炸后,我发现自己像一个绷紧了的琴弦,随时可能断裂。翻开这本书,尤其是那些关于“坐忘”、“心斋”的描述时,我仿佛被一股温柔的力量拉出那个喧嚣的泥潭。庄子的文字有一种奇异的魔力,它不急于提供答案,而是提供了一种“退后一步”的视角。读到他描写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那种宏大的、无边际的景象,瞬间就把我日常那些鸡毛蒜皮的烦恼给“缩小”了。这并不是说我的问题消失了,而是我看待问题的尺度变了。它教会我,很多事情,不值得我们倾注全部的生命力去对抗或追逐。这种“放下”的勇气和智慧,比任何具体的生存技巧都更珍贵,它提供了一种面对生命无常的终极心理韧性。
评分说实话,我买这套书的初衷,其实是想找点“实用”的哲学来指导生活。毕竟现在社会节奏这么快,谁不想学点“成功学”或者“高效人生”的秘诀?我对这本《庄子》抱持着一种功利性的期待,希望能在里面找到快速通关的秘籍。一开始翻看白话译文,觉得还算顺畅,那些故事——惠施和庄周的斗嘴,项橐与瞽瞍的争论——读起来津津有味,像是听长辈讲的古老寓言。但当我尝试去对比原文时,那古奥的文字立马把我打回原形。那感觉就像是明明知道岸上有美景,但船桨却不听使唤。我发现自己对于那些精妙的词语和句式结构缺乏足够的敏感度。尤其是在涉及到形而上学的讨论时,文字的张力一下子就展现出来了,白话译文虽然通顺,却总觉得少了点韵味,像把一坛老酒兑了水。这本书迫使我认识到,有些东西,如果不去触碰它最原始的形态,是无法真正领会其深意的。它不是速食文化能满足的,得耐下性子,像对待一件老瓷器一样,去摩挲,去感受那些时间的痕迹和语言的厚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