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黃種人:一部東亞人由白變黃的歷史 港台原版 奇邁可 八旗文化
作者 奇邁可
譯者 吳緯疆
出版社 八旗
ISBN 9789865842499
分類 歷史 > 概論
出版日期 2015年04月
語言版本 中文(繁)
頁數 320 頁
版次 第 1 版
裝幀 平裝
内容简介
為什麼中國人接受成為「黃種人」,日本人卻始終抗拒?
而更大的問題是:東亞人真的是「黃色」的嗎?
種族思維領域的不凡貢獻!
原來,我們的「黃皮膚」不是天生如此,而是始於西方科學的建構,
又被自身文化所認同的結果。
「黑眼睛黑頭髮黃皮膚,永永遠遠是龍的傳人。」一曲《龍的傳人》唱遍華人地區,而我們也被教育認知自身的「黃種人」屬性,並認同自身的「黃皮膚」,這似乎已是一種常識。
这本书的视角选择非常独特且充满启发性,它避开了传统叙事中那种非黑即白的简单二元对立。作者似乎有意避免将历史人物简单地标签化,而是将其置于他们所处的复杂境遇中去理解其行为动机。这种处理方式,使得书中的许多“人物”——无论是社会群体还是历史个体——都变得立体而富有张力,充满了人性上的灰色地带。通过这种细腻的描摹,读者可以体会到,历史的进程往往不是由单一意志推动的,而是无数相互冲突、妥协、适应的结果。它引导我们去思考,在特定的文化与时代背景下,“身份认同”是如何被构建、被协商,甚至是被重塑的,这对于理解当代社会中各种身份政治的复杂性,也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照系。
评分从叙事节奏来看,这本书的掌控力非常高超,它不像某些历史著作那样,因为信息量过大而显得拖沓冗长,也不像某些通俗读物那样,为了追求速度而牺牲了深度。作者巧妙地平衡了学术的厚度和故事的可读性。在关键的转折点,叙事会自然而然地加速,如同镜头拉近,聚焦于那些决定性的事件和人物,使得情节张力十足,让人欲罢不能。而在需要进行概念阐释或背景铺垫时,笔触又会变得舒缓、细腻,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耐心引导学生理解复杂的问题。这种如同音乐乐章般的起伏跌宕,使得即便是对涉及的特定历史领域不甚了解的读者,也能顺畅地跟进作者的思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产生阅读疲劳,充分展现了作者对如何“讲述”历史的高级认知。
评分对于非专业背景的读者而言,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可能在于其强大的“祛魅”能力。它没有用华丽辞藻来粉饰历史,反而用一种近乎冷静甚至略带尖锐的笔触,揭示了某些我们引以为傲的文化符号和历史传统背后,那些不那么光鲜的、充满实用主义考量的运作机制。它并非旨在否定历史,而是试图还原历史的“人味儿”,让那些被神化或被符号化的概念,重新回归到由活生生的人在具体环境中挣扎求存的现实中来。读完后,会有一种清醒的感觉,不再轻易地被宏大的叙事口号所裹挟,而是学会用一种更具批判性、更贴近现实的眼光去审视文化传承的来龙去脉。这是一种非常宝贵的思维训练。
评分作者在行文过程中展现出的那种近乎考古学家的严谨态度,令人印象深刻。他似乎不满足于简单的叙事,而是深入到大量的原始文献和第一手资料中去挖掘那些被时间尘封的细节。阅读时能清晰地感受到,每一个论点背后都有着坚实的数据支撑和交叉印证的努力。尤其是他对特定社会现象的剖析,不是那种流于表面的泛泛而谈,而是将宏大的历史变迁,细致地拆解到具体的文化习俗、家庭结构乃至个体心理的层面去考察,逻辑链条极其严密。读完一些章节后,会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因为作者将原本散落在不同知识领域的碎片信息,用一种极其精妙的方式串联了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且自洽的解释体系。这种深度和广度兼备的写作风格,无疑挑战了读者已有的认知框架,迫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历史定论。
评分这部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带着微微泛黄的纸张质感,仿佛穿越回了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那种老派的字体排版,与当今流行的极简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透露出一种沉甸甸的历史厚重感。拿到手里,就能感觉到书脊的坚实,那种手工装订的精细度,体现了出版方对细节的执着。内页的纸张选择也很有讲究,不是那种过于光滑的铜版纸,而是带着些许粗粝感的哑光纸,使得墨色显现得更加沉稳,阅读起来眼睛也不会容易疲劳。尤其值得称赞的是,那些历史图片或示意图的印刷质量,即便是黑白照片,其层次感和清晰度也处理得恰到好处,让人感觉仿佛能从纸张的纹理中触摸到历史的温度。这种对物理形态的重视,无疑提升了阅读的仪式感,让每一次翻阅都变成了一种对知识的敬畏和对过去的追溯,是那种让人忍不住想收藏起来、时不时拿出来把玩的佳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