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郵 小型工作室混音製作指南+母帶處理:母帶製作技術與藝術(第2版)2本

包郵 小型工作室混音製作指南+母帶處理:母帶製作技術與藝術(第2版)2本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混音
  • 母帶
  • 錄音
  • 音樂製作
  • 小型工作室
  • 音頻處理
  • 後期製作
  • 母帶製作
  • 音樂技術
  • 第2版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義博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人民郵電齣版社
ISBN:9787115453495
商品編碼:17211852891

具體描述

.

YL10319  9787115453495 9787115433565

小型工作室混音製作指南


內容簡介

本書探索瞭如何在小型工作室環境中運用那些成功製作人常用的高級混音技巧,獲得專業齣版級質量的混音效果。  對那些充滿熱情且急切希望進入專業混音領域的初學者而言,這是一本切實有效的入門指導書。藉助上百位著-名工程師的混音秘技,本書將帶領初學者一步步進入混音的世界,從簡單的均衡、動態處理到高級的頻率動態處理和其他神奇的效果,為大傢逐步揭開混音的神秘麵紗。

目       錄


第1部分聽與所聽……………………………………1第1章近場監聽的使用…………………………………………31.1選擇你的武器………………………………………………………………………31.2音箱的定位………………………………………………………………………121.3聲反射的處理……………………………………………………………………161.4房間共振的處理…………………………………………………………………201.5我的監聽係統什麼時候準備好…………………………………………………28小結……………………………………………………………………………………29第2章補充監聽…………………………………………………312.1Auratone5C級聲立方的靈魂………………………………………………322.2耳機……………………………………………………………………………412.3傢用廉價小音箱…………………………………………………………………43小結……………………………………………………………………………………45第3章限製低頻危害……………………………………………473.1處理廉價的倒相式音箱…………………………………………………………483.2取室內的平均值…………………………………………………………………493.3頻譜分析和測量…………………………………………………………………503.4觀察那些紙盆……………………………………………………………………513.5先發製人…………………………………………………………………………53小結……………………………………………………………………………………55第4章從主觀印象到客觀結果…………………………………574.1訓練你的耳朵……………………………………………………………………584.2對照參考麯目混音的藝術………………………………………………………634.3每個人都需要安全網……………………………………………………………71小結……………………………………………………………………………………75第2部分混音準備…………………………………77第5章重要的基礎………………………………………………795.1重新開始…………………………………………………………………………795.2提高瀏覽效率……………………………………………………………………805.3工程勘察:定位問題和發掘“寶石”…………………………………………825.4修正素材的時刻到瞭……………………………………………………………85小結……………………………………………………………………………………85第6章節奏調整和音準調整……………………………………876.1音樂節奏和節奏調整……………………………………………………………886.2節奏調整的音頻編輯技巧………………………………………………………926.3音準調整…………………………………………………………………………976.4對速度的要求……………………………………………………………………102小結……………………………………………………………………………………103第7章素材組織與編麯………………………………………1057.1素材組織…………………………………………………………………………1057.2為你的編麯注入活力……………………………………………………………108小結……………………………………………………………………………………113第3部分平衡………………………………………115第8章構建初步平衡…………………………………………1178.1順序,順序………………………………………………………………………1178.2進行簡單的平衡…………………………………………………………………1228.3更復雜的平衡任務………………………………………………………………1308.4案例研究:鼓的多軌錄音………………………………………………………135小結……………………………………………………………………………………138第9章閤理的壓縮……………………………………………1419.1兩個壓縮控製參量………………………………………………………………1419.2細化壓縮設置……………………………………………………………………1479.3並聯壓縮…………………………………………………………………………1549.4迴歸平衡本身……………………………………………………………………156小結……………………………………………………………………………………157第10章其他動態處理器……………………………………15910.1擴展器和噪聲門………………………………………………………………15910.2加強瞬態響應…………………………………………………………………16210.3受節奏驅動的平衡處理………………………………………………………164小結……………………………………………………………………………………166第11章閤理的均衡…………………………………………16711.1頻率掩蔽與平衡………………………………………………………………16711.2基本均衡處理工具和使用技巧………………………………………………16911.3多軌同期錄音的均衡處理……………………………………………………18011.4均衡的局限性…………………………………………………………………183小結……………………………………………………………………………………183第12章其他頻率處理設備…………………………………18512.1失真:一種混音工具…………………………………………………………18512.2低頻增強………………………………………………………………………18912.3閤成鋪底………………………………………………………………………193小結……………………………………………………………………………………193第13章可選頻段的動態處理………………………………19513.1對全頻帶動態處理器的均衡調整……………………………………………19513.2多段壓縮………………………………………………………………………19913.3動態均衡器……………………………………………………………………204小結……………………………………………………………………………………207第14章旁鏈的力量…………………………………………209鍵控多段壓縮…………………………………………………………………………212小結……………………………………………………………………………………212第15章流暢的平衡調整……………………………………215小結……………………………………………………………………………………217第4部分個性化聲音美化…………………………219第16章帶混響混音…………………………………………22116.15個方麵同時改善……………………………………………………………22116.2重要的混響控製和參數設置…………………………………………………22216.3融閤混響………………………………………………………………………22416.4用於塑造聲場大小的混響……………………………………………………23116.5用於音色美化的混響…………………………………………………………23516.6餘音控製混響…………………………………………………………………23716.7增強立體聲寬度的混響………………………………………………………23916.8混響效果的擴展………………………………………………………………239小結……………………………………………………………………………………240第17章混音中延時的使用…………………………………24317.1基本延時控製與設置…………………………………………………………24317.2立體聲中的延時運用…………………………………………………………246小結……………………………………………………………………………………247第18章立體聲增強…………………………………………24918.1編麯微調………………………………………………………………………24918.2立體聲寬度調節………………………………………………………………25018.3靜態增強………………………………………………………………………25218.4動態增強………………………………………………………………………25518.5選擇,選擇……………………………………………………………………257小結……………………………………………………………………………………257第19章母綫壓縮、自動化和收尾工作……………………25919.1母綫壓縮………………………………………………………………………25919.2根據參考音樂進行響度匹配…………………………………………………26219.3參考項目一覽錶………………………………………………………………26519.4自動化…………………………………………………………………………26719.5完善細節………………………………………………………………………27019.6確定終混音版本……………………………………………………………277小結……………………………………………………………………………………280第20章結論…………………………………………………283附錄1名人錄…………………………………………………285附錄2參考文獻………………………………………………301附錄3圖片齣處說明…………………………………………310

母帶處理:母帶製作技術與藝術(第2版)


內容簡介

母帶處理是針對整張專輯或者一單麯所進行的錄音製作流程中的後一個創造性步驟,其終産品 可用於齣版唱片,也可用於傢庭音樂設備或iPod的播放,以及廣播播齣和網絡傳播。全球知名的錄音、混 音和母帶工程師,格萊美奬獲得者Bob Katz在本書中深入淺齣而又全麵地揭示瞭音頻工程師們每天都會遇 到的技術難題。通過本書,你將學習到針對立體聲和環繞聲節目的新的、有效的、富含藝術性的製作 技巧。通過母帶處理,你一定能夠成為一名掌控聲音的大師。 本書是全球第1本關於音頻母帶處理的書籍,書中對立體聲和環繞聲領域中音頻母帶處理的重要技 巧、藝術性與技術性問題,以及混音與母帶處理的關係進行瞭詳盡的論述。本書迴答瞭音頻工程師們一係 列常問的問題。 這本暢銷書引導瞭成韆上萬的混音師、母帶處理工程師、音樂傢、A&R;(Artist and Repertoire,是 唱片公司下的一個部門,負責歌手和唱片等事宜)人員和製作人,告訴他們如何來製作令人滿意的聲音作 品。它將藝術與技術融為一體,非常適閤學生及專業人士閱讀。本書包括你需要的所有參考指南,錄音棚 裏韆萬不能缺少它!

目       錄


部分:預備性知識……………………………………………………………………………………… 1

第1章 母帶製作的“破冰之旅” ………………………………………………………………………… 2

第2章 設備的連接 ………………………………………………………………………………………… 18

第3章 練耳 ………………………………………………………………………………………………… 25

第4章 字長和抖動 ………………………………………………………………………………………… 32

第5章 分貝的深入探討 …………………………………………………………………………………… 42

第6章 監聽的質量 ………………………………………………………………………………………… 58


第二部分:母帶處理技術…………………………………………………………………………………… 63

第7章 將歌麯閤並為專輯 …………………………………………………………………………………… 64

第8章 均衡處理技巧 ………………………………………………………………………………………… 77

第9章 如何處理動態,纔能賣座又叫好 …………………………………………………………………… 87

第10章 如何處理動態,纔能賣座又叫好 ………………………………………………………………… 92

第11章 如何處理動態,纔能賣座又叫好 ………………………………………………………………… 105

第12章 降噪 ………………………………………………………………………………………………… 112

第13章 *處理器 ………………………………………………………………………………………… 122


第三部分:高級理論與實踐技巧…………………………………………………………………………… 137

第14章 如何在21世紀製作齣更好的錄音作品 …………………………………………………………… 138

第15章 監聽係統的搭建 …………………………………………………………………………………… 155

第16章 更多母帶處理技巧 ………………………………………………………………………………… 166

第17章 模擬處理和數字處理 ……………………………………………………………………………… 175

第18章 如何在錄音、混音和母帶製作中獲得空間深度感和體積感 …………………………………… 187

第19章 環繞聲母帶處理 …………………………………………………………………………………… 194

第20章 高采樣頻率:真的名副其實嗎? ………………………………………………………………… 205

第21章 時鍾抖動—區分神話與謎團 ……………………………………………………………………… 211

第22章 技術小貼士和小花招 ……………………………………………………………………………… 225

第四部分:結論……………………………………………………………………………………………… 231

第23章 教育,教育,教育 ………………………………………………………………………………… 232

第五部分:附錄……………………………………………………………………………………………… 235

附錄1 為廣播播齣做好準備:事實真相 …………………………………………………………………… 236

附錄2 巴彆塔音頻文件格式 ………………………………………………………………………………… 245

附錄3 為磁帶與文件的母帶處理做準備 ………………………………………………………………… 249

附錄4 為黑膠唱片做母帶預處理 …………………………………………………………………………… 255

附錄5 磁帶、光盤與盒子的記錄單和標簽 ………………………………………………………………… 256

附錄6 不同單位之間的轉換 ………………………………………………………………………………… 259

附錄7 我認為有可能用得到的關於速度的數據 …………………………………………………………… 260

附錄8 我認為有可能用得到的關於容量的數據 …………………………………………………………… 262

附錄9 有關K-System的補充說明 …………………………………………………………………………… 263

附錄10 推薦閱讀的書籍、用於設備測試和練耳的CD …………………………………………………… 266

附錄11 Eric James小傳 …………………………………………………………………………………… 269

附錄12 Bob Katz小傳 ……………………………………………………………………………………… 270

附錄13 術語錶 ……………………………………………………………………………………………… 276


後記 本書是如何寫作和編輯的…………………………………………………………………………… 283


深入探索聲音的奧秘:現代錄音技術與音樂製作全景指南 本書係一套集閤瞭錄音工程、混音設計及音樂製作流程的綜閤性教程,旨在為有誌於投身音頻行業或希望提升個人音樂製作水平的讀者提供一個全麵、深入且實用的知識框架。我們著重於現代數字音頻工作站(DAW)環境下的工作流程優化、聲音設計原理的掌握以及不同音樂風格的製作特點,內容涵蓋從項目啓動到最終發布的每一個關鍵環節。 第一部分:錄音基礎與聲學原理的實踐應用 本捲首先奠定瞭紮實的聲學物理基礎,講解聲音的産生、傳播特性,以及如何利用這些知識來優化錄音環境。我們摒棄瞭枯燥的理論堆砌,轉而聚焦於實際操作中的問題解決。 1. 麥剋風技術與拾音策略: 詳細解析電容、動圈、鋁帶等各類麥剋風的工作原理,並提供針對人聲、鼓組、吉他音箱、弦樂組等不同聲源的擺位指南。重點探討近講效應、相位抵消在實際錄音中的影響及規避方法。書中配有大量圖錶,直觀展示不同指嚮性麥剋風在空間中的拾音範圍。 2. 錄音棚環境優化: 討論傢庭工作室(Project Studio)與專業錄音棚在聲學處理上的核心差異。內容涵蓋吸聲、擴散、低頻陷阱的科學布局,並提供成本效益高的DIY聲學處理方案。我們強調“聲學環境是第一樂器”的理念,指導讀者如何通過物理手段改善錄音的純淨度和空間感。 3. 信號流程與前置放大器選擇: 深入講解模擬與數字信號的轉換過程,重點剖析不同類型前置放大器(如晶體管、電子管、變壓器耦閤)對聲音音色的塑形作用。用戶將學會如何根據音樂風格選擇閤適的增益結構(Gain Staging),確保錄音信號的動態餘量充足且無削波失真。 4. 數字化音頻的精確性: 探討采樣率(Sample Rate)與位深(Bit Depth)對音頻保真度的影響,並對當前行業內的主流標準(如44.1kHz/24bit, 96kHz/32bit float)進行技術分析,幫助讀者在項目設置中做齣明智的選擇。 第二部分:混音藝術與聲音塑形設計 本部分是本書的核心,聚焦於如何將多軌錄音轉化為一個具有深度、清晰度和情感衝擊力的立體聲作品。我們把混音視為一種平衡的藝術,而非簡單的技術堆砌。 1. DAW環境的精細化管理: 教程詳細介紹瞭主流DAW平颱(如Pro Tools, Logic Pro X, Cubase)中項目管理、軌道分組、自動化編寫的高效技巧。我們教授讀者如何設置清晰的Bus結構和顔色編碼,以應對包含上百軌的復雜項目。 2. 平衡的基礎:電平與空間感構建: 強調在EQ和壓縮之前,精確的電平平衡是成功的關鍵。我們係統地介紹瞭立體聲聲像(Panning)技術,包括傳統聲像、Mid/Side(中/側)處理,以及如何利用延遲和反射效果來模擬真實空間感,創造深邃的混音層次。 3. 動態控製的精妙運用: 深入講解壓縮器、限製器、門限器的工作原理。內容超越瞭簡單的“減小動態範圍”,詳細剖析瞭前/後判彆時間(Attack/Release)、比率(Ratio)和膝點(Knee)參數對瞬態和音色紋理的微妙影響。特彆增設瞭“側鏈(Sidechain)應用實例”,如呼吸聲的自動衰減、踢鼓對貝斯的側鏈控製等高級技巧。 4. 音色雕刻:均衡器(EQ)的深度解析: 本章將EQ視為一把手術刀。除瞭介紹參數型、圖形型、濾波器型EQ,更側重於“聲學診斷”——如何通過聽覺判斷哪些頻率需要提升或削減。通過大量實例,展示如何使用“挖補法”來解決特定樂器在混音中的“打架”問題,以及如何使用寬Q值進行“增益美化”。 5. 效果器的創造性集成: 探討混響(Reverb)與延遲(Delay)在創造氛圍和節奏感中的核心地位。我們對比瞭闆式、彈簧、捲積混響的音色特性,並指導讀者如何通過發送/返迴(Send/Return)路徑的串聯與並聯,設計齣獨一無二的空間效果,避免“混響過多導緻聲音渾濁”的常見陷阱。 第三部分:現代音樂製作流程與風格化處理 本部分關注行業前沿的製作實踐,特彆是針對不同音樂流派的特定需求進行深入探討。 1. 節奏組的衝擊力設計: 詳細分析鼓組的錄製與處理。從單點麥剋風的收音到多麥剋風陣列的相位對齊,再到鼓組的整體壓縮與瞬態整形。特彆關注電子鼓采樣與原聲鼓的無縫融閤技術。 2. 人聲的“黃金前置”處理鏈: 人聲被認為是混音的靈魂。本章提供一套完整的“人聲處理流水綫”:從錄音時的降噪與防噴,到混音時的串聯EQ、De-Esser、多段壓縮、時序對齊(Timing Alignment),直至最終的立體聲效果渲染。重點教授如何通過微妙的失真(Saturation)為人聲增加“穿透力”。 3. 風格化製作:電子音樂與原聲音樂的差異: 針對電子舞麯(EDM)強調低頻的精確控製和能量分布;針對原聲爵士或古典錄音則強調自然聲場和動態的保留。內容囊括瞭閤成器音色的設計(Sound Design)基礎,以及如何在高動態範圍內保持清晰度。 4. 銜接母帶處理的前期準備(Pre-Mastering): 強調混音階段必須考慮的“母帶適應性”。討論在混音結束時,應如何設置主輸齣電平,避免內部總綫削波,並指導讀者準備行業標準的“混音送審文件”(Mix Print)。 本書的結構設計強調實踐導嚮,理論講解服務於最終的聽覺目標。通過跟隨書中的案例練習,讀者將能夠係統地建立起一套成熟、高效、富有創造性的音樂製作思維體係。

用戶評價

評分

我一直認為,混音和母帶處理是獨立又緊密相連的兩個環節,想要做齣優秀的音樂作品,兩者缺一不可。而作為一名在小型工作室摸爬滾打的音樂愛好者,我麵臨的最大挑戰是如何在有限的資源和空間下,達到專業級的製作水準。 這套書的名字非常直接地擊中瞭我的需求。“小型工作室混音製作指南”讓我看到瞭希望,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係列針對小型工作室的實用建議,包括房間聲學處理的入門技巧、性價比高的設備選擇,以及如何在有限的空間裏最大化混音效果。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它能詳細講解混音的每一個環節,從基礎的電平管理、聲像定位,到更復雜的EQ、壓縮、效果器運用,並能提供清晰的步驟和易於理解的原理。我對書中關於“製作指南”的部分寄予厚望,希望它能幫助我建立一套係統性的混音流程,避免走彎路,並且能夠根據自己的音樂風格進行靈活調整。

評分

我一直對音樂製作領域充滿好奇,特彆是混音和母帶處理這兩大環節,感覺它們是決定最終聽感的重要因素。作為一個新手,我總是在網上搜索各種零散的教程,但感覺體係不夠完整,而且很多內容過於專業,難以消化。 這套書的齣現,感覺就像是為我量身定做的。從書名來看,它涵蓋瞭從基礎的混音製作到更高級的母帶處理,而且還強調瞭“技術與藝術”的結閤,這一點讓我非常感興趣。我希望書中能夠提供清晰、易懂的步驟,引導我一步步掌握混音的技巧,比如如何使用EQ來塑造音色,如何用壓縮來控製動態,以及如何運用效果器來增加空間感。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它能幫助我理解母帶處理的真正目的,以及如何在技術操作的同時,保持音樂的原汁原味,甚至讓音樂聽起來更具感染力。這本書是否能讓我這個小白也能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混音和母帶處理的認知體係,是我最期待的。

評分

我一直對音樂製作和後期處理充滿熱情,但總感覺自己的作品在混音和母帶處理方麵總差點火候。這次偶然發現瞭這本《包郵 小型工作室混音製作指南+母帶處理:母帶製作技術與藝術(第2版)》,雖然名字有點長,但光看標題就覺得非常有針對性,而且是“第2版”,這意味著內容應該經過瞭更新和優化。我購買的這套書包含兩本,感覺內容量會很紮實。 首先,拿到手的時候,這兩本書的裝幀就給我留下瞭很好的印象。紙張厚實,印刷清晰,文字排版也很舒服,閱讀體驗非常棒。我本身對技術類的書籍要求比較高,這本書的整體質感確實讓我覺得物超所值。迫不及待地翻開第一本,雖然還沒有深入研究,但從目錄和章節的劃分來看,它似乎涵蓋瞭從基礎的信號流程、設備選擇,到具體的混音技巧,比如EQ、壓縮、混響、延遲的應用,以及更高級的聲場塑造和動態控製。我尤其關注的是它是否能為小型工作室提供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有專業的聲學處理空間和昂貴的設備。我希望這本書能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加上豐富的圖例和實際案例,將復雜的概念解釋清楚,讓我這種業餘愛好者也能快速上手。

評分

作為一個已經摸索瞭幾年混音的玩傢,我深知理論知識的重要性,但更渴望的是那些經過實踐檢驗的“乾貨”。我一直覺得,混音和母帶處理不僅僅是技術的堆砌,更是一種藝術的錶達,需要對音樂有深刻的理解和情感的注入。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真正連接技術與藝術的書籍,能夠指導我如何在掌握各項技術工具的同時,更好地發揮創意,讓作品更具感染力。 這套書,尤其是《母帶製作技術與藝術》這個部分,讓我看到瞭希望。我希望它不僅僅是枯燥的技術參數和操作流程,而是能夠深入探討母帶處理的核心理念,比如音樂的整體動態、頻率平衡、立體聲像的最終呈現,以及如何讓不同的音樂風格都能在母帶階段得到最恰當的升華。我期待書中能有關於如何識彆和解決常見的母帶問題,以及如何根據不同的發行平颱(流媒體、CD等)進行針對性處理的指導。同時,我也希望作者能夠分享一些獨到的見解和經驗,比如如何在不破壞音樂原有情感的前提下,讓作品在各個方麵都達到最佳狀態。

評分

我一直對聲音的細節非常敏感,總覺得自己的作品在“通透感”和“力量感”上總差那麼一口氣,尤其是在一些細節的處理上,感覺很粗糙。我聽說混音和母帶處理是提升作品質量的關鍵,所以一直想找一本既有技術指導,又能上升到藝術層麵的書。 這套書的標題,特彆是“母帶處理:母帶製作技術與藝術”,吸引瞭我。我非常好奇它會如何講解“藝術”這個部分,它是否會涉及如何理解音樂的整體情感,如何在技術層麵將這種情感放大和升華。我希望書中能有關於如何讓音樂的動態範圍恰到好處,既有衝擊力又不失細節的講解。同時,我也想知道,如何通過母帶處理讓不同風格的音樂聽起來更有“味道”,比如搖滾樂的爆發力,電子樂的清晰度,或者人聲的溫暖感。這本書是否能教我如何“聽”齣母帶中的問題,並給齣有效的解決方案,這正是我所迫切需要的。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