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
定价:24.00元
作者: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
出版社:学习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2-30
ISBN:9787514704198
字数:141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
开本:
商品标识:23397876
编辑*
根据中央要求,中宣部理论局组织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编写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党员干部读本)》(以下简称十讲)。
《十讲》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建设工程重点项目,分十个专题简明扼要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全书注重理论性和可读性相统一,有助于党员干部更好地把握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
近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组织部发出通知,要求各级组织把组织《十讲》的学习作为推进学习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创建的基本内容;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要认真组织好《十讲》学习;各级各类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学院要把《十讲》纳入培训教学内容,各高校要把《十讲》作为师生理论学习教材;各级党委讲师团要围绕《十讲》的内容,组织好对党员干部和基层群众的宣讲活动。
内容提要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全党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更好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国情、认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势,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组织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编写了该读本。本书分十个专题结合实际、简明扼要地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全书注重理论性和可续性相统一,简洁明快、通俗易懂,有助于党员干部更好地学习基本理论。
目录
前言1
*讲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1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与 社会主义的命运1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的世界观和方法论5
三、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9
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13
第二讲 世界的物质性和一切从实际出发19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也是实际工作的基本问题17
二、一切从实际出发20
三、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27
四、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30
第三讲 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和理论与实践的统一35
一、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35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41
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46前言1
*讲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1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与 社会主义的命运1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的世界观和方法论5
三、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9
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13
第二讲 世界的物质性和一切从实际出发19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也是实际工作的基本问题17
二、一切从实际出发20
三、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27
四、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30
第三讲 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和理论与实践的统一35
一、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35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41
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46
四、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的原则51
第四讲事物的普遍联系和系统思维55
一、事物是普遍联系的55
二、联系的系统性60
三、提高系统思维能力62
第五讲 事物的永恒发展和创新思维70
一、事物是永恒发展的70
二、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73
三、发展的前进行和曲折性76
四、提高创新思维能力79
五、战略思维是系统思维和创新思维的统一84
第六讲事物的矛盾运动和矛盾分析方法89
一、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89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93
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99
第七讲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与改革104
一、唯物主义历史观揭示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104
二、社会发展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过程108
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发展115
四、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是改革118
第八讲人民群众的作用和党的群众路线123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23
二、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观点127
三、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134
第九讲 价值观和真理与价值的统一139
一、价值评价是人的活动的重要内容139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48
三、坚持真理与价值的统一154
第十讲 坚定理想信念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58
一、共产主义理想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158
二、每个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条件163
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168
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172
后记177
作者介绍
暂无
文摘
媒体*
暂无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相当朴实,给人一种厚重感,正中央印着书名和编者信息,字体大小适中,色彩沉稳,非常符合我对理论书籍的期待。拿到手沉甸甸的,翻开书页,纸张的质感也很不错,不是那种过于光滑的印刷纸,摸起来带有一点凹凸感,闻起来也没有刺鼻的油墨味。我喜欢这种务实而不花哨的包装,因为它直接传递了一个信息:内容为王。作为一名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抱有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我总觉得这类书籍需要一些时间和耐心去消化,但封面上的“十讲”字样,似乎预示着一种结构清晰、循序渐进的学习路径,这让我感到一丝欣慰,也许真的可以通过这本书,系统地梳理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填补一些知识上的空白。目录页的设计也比较清晰,各章节的标题都直观地反映了讲述的核心内容,虽然有些标题我可能还不太理解其深层含义,但整体框架的呈现,已经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评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知识的传授,更在于它激发了我对现实世界的观察和思考。在阅读过程中,我开始不自觉地将书中的理论应用于分析身边的社会现象。比如,在谈到阶级分析时,我开始更深入地审视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以及这些关系如何影响着社会的发展。书中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讲解,也让我对历史的进程有了更宏观的理解,不再局限于单一的事件或人物,而是看到了更深层的经济和生产力驱动力。这本书并没有回避复杂的问题,反而鼓励读者去面对和分析。我尤其赞赏书中对于理论联系实际的强调,它不是一本孤芳自赏的学术著作,而是希望读者能够运用这些理论工具,去认识和改造世界。这种实践性的导向,让我在阅读过程中感到充满力量,觉得所学的理论是有用的,是可以指导我们行动的。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成功地将原本可能显得高深莫测的哲学理论,以一种相对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了出来。比如,对于辩证法的阐述,书中并没有直接抛出艰深的术语,而是通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比如事物的两面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等,来引导读者去思考。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作者在讲解“物质决定意识”时,用了大量的篇幅去分析社会生产力发展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以及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基础如何塑造了当时的意识形态。这一点让我茅塞顿开,原来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观念,并非凭空产生,而是深深地根植于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物质条件之中。书中的逻辑非常严谨,层层递进,从基础概念到复杂理论,都做得相当到位。尽管有些地方我需要反复阅读,甚至停下来思考很长时间,但这正是理论书籍的魅力所在,它促使我去主动思考,去建立自己的认知体系,而不是被动接受。
评分我必须承认,有些章节的阅读过程是具有挑战性的,需要花费相当多的精力去理解和吸收。尤其是一些关于认识论和逻辑学的论述,初次接触时确实会感到一些晦涩。但是,一旦克服了最初的理解障碍,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是无与伦比的。书中引用的案例和历史事件,都经过精心挑选,非常具有代表性,有助于将抽象的理论具象化。作者在解释概念时,非常注重定义的精确性,并辅以大量的例证,力求让读者对每一个概念都有清晰的认识。我想,这本书最适合那些真正希望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它提供了一个扎实的基础,也搭建了一个认识框架。对于有一定哲学基础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更是提供了一个系统梳理和深化理解的机会,能够帮助他们建立更完整的理论体系。
评分总的来说,这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籍,它不仅是一次哲学知识的普及,更是一次深刻的思想启迪。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对照书中的观点,审视自己原有的认知,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修正和完善。书中的论述清晰、逻辑性强,而且内容丰富,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多个重要方面。我特别喜欢作者在处理一些具有争议性的话题时,所展现出的严谨态度和辩证思维。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示是,哲学并非空中楼阁,而是与我们的生活、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它提供了一种看待世界、理解世界的独特视角,帮助我们拨开迷雾,看到事物的本质。这本书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仅是为了了解一种理论,更是为了提升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我们所处的世界,并为之做出积极的贡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