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书籍 西方百年学术经典精装系列:国富论(全2册)

正版书籍 西方百年学术经典精装系列:国富论(全2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国富论
  • 亚当·斯密
  • 经济学
  • 经典
  • 西方学术
  • 精装
  • 社科
  • 历史
  • 经济思想
  • 名著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福州金榜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ISBN:9787516811238L
商品编码:16979181212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国富论(上下册)

作者:[英] 亚当·斯密 著;冉明志 译

定价:60

ISBN:9787516811238

版 次:1

页 数:688

字 数:

印刷时间:2016-10-01

开 本:32开

纸 张:

印 次:1

是否套装:是

目录

主编序言 / 001

原出版序及全书设计 / 003

论劳动生产力增进的原因以及劳动产品自然而然地分配给各阶级人民的顺序

章?论劳动分工 / 008

第二章?论引起劳动分工的缘由 / 017

第三章?论劳动分工受市场范围的限制 / 022

第四章?论货币的起源和用途 / 027

第五章

论商品的真实价格与名义价格或其劳动价格与货币价格 / 034

第六章?论商品价格的组成部分 / 049

第七章?论商品的自然价格与市场价格 / 057

第八章?论劳动工资 / 067

第九章?论资本利润 / 092

第十章?论工资与利润随劳动与资本用途的不同而不同 / 104

第十一章?论地租 / 153

第二篇?论资财的性质及其蓄积和用途

导言 / 266

章?论资财的分类 / 269

第二章

论作为社会总资财的一个特殊部门或作为维持国民资本的费用的货币 / 278

第三章?论资本积累并论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劳动 / 323

第四章?论贷出取息的资财 / 343

第五章?论资本的各种用途 / 352

第三篇?论不同国家的财富的不同发展

章?论财富的自然发展 / 370

第二章?论罗马帝国崩溃后农业在欧洲旧状态下所受到的阻抑 / 376

第三章 论罗马帝国崩溃后都市的勃兴与进步 / 389

第四章?都市商业对农村改良的贡献 / 400


第四篇?政治经济学体系

导言 / 416

章?商业主义和重商主义原理 / 417

第二章?论限制能在本国生产的外国货物的进口 / 441

第三章

论对其贸易差额被认为于我不利的那些国家的几乎所有货物进口施加的特别限制 / 462

第四章?论退税 / 480

第五章 论奖励金 / 483

第六章?论通商条约 / 498

第七章 论殖民地 / 504

第八章?关于重商主义的结论 / 514

第九章

论重农主义即政治经济学中把土地生产物看作各国收入及财富的 / 535

第五篇?论君主和国家的税收

章?论君主或国家的支出 / 558

第二章?论社会一般收入或国库收入的源泉 / 578

第三章?论公债 / 660

内容介绍

《国富论》原名《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是“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具影响力的代表作品,被誉为“部系统的伟大的经济学著作”。亚当·斯密在书中总结了近代初期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经验,批判吸收了当时的重要经济理论,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运动过程作了系统的描述,为经济学确定了完整的架构,奠定了资本主义自由经济的理论基础,提出了市场经济会由“看不见的手”自行调节的理论。该书的问世成为了现代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使经济学成为了一门独立的科学。《国富论》是一部在任何时代都被经济学家推崇备至的经济学巨著。


精装典藏:人类文明的智慧结晶——西方思想巨著系列导览 本系列丛书旨在精选西方思想史上最具里程碑意义的经典著作,以高品质的精装版本呈现,力求还原原著的厚重与典雅。我们深知,思想的传承需要载体的精心雕琢,因此,本系列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值得珍藏的文化艺术品。本导览将侧重于介绍该系列中其他重量级作品的深邃内涵与历史价值,带领读者领略西方文明思想光谱的广阔与精妙。 一、 柏拉图:《理想国》——构建永恒的城邦蓝图 《理想国》是西方政治哲学和伦理学的奠基之作,它不仅是苏格拉底思想的载体,更是柏拉图对“正义”这一终极命题的系统性探寻。全书以对话体的形式展开,探讨了理想城邦的建构、灵魂的结构以及知识的本质。 核心思想剖析: 洞穴寓言(Allegory of the Cave): 这是西方哲学史上最著名的比喻之一,它深刻揭示了感性世界与理念世界之间的鸿沟。囚徒只能看到影子,象征着受制于现象的世俗认知;而挣脱束缚、走向阳光的人,则代表着哲学家通过理性把握“善的理念”。这种对超越性知识的追求,确立了西方形而上学的基础。 “三段论”的灵魂观: 柏拉图将人的灵魂划分为理性(Logistikon)、激情(Thymoeides)和欲望(Epithymetikon)三个部分。理想的城邦结构正是这种内在秩序的外化:统治者(哲人王)对应理性,护卫者对应激情,生产者对应欲望。只有当理性驾驭其他两部分时,城邦方能达到和谐与正义。 哲人王(Philosopher King): 柏拉图主张,治理城邦的权力必须交予那些洞悉“理念世界”真理的哲学家。他们不追求私利,其唯一的关切是城邦的至善。这一构想挑战了当时的民主实践,提出了精英统治的理论模型,对后世政治权力与知识权威的关系进行了长久的反思。 《理想国》的价值不仅在于其政治学说,更在于它对知识论、美学和教育学的深刻论述,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源头活水。 二、 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探寻幸福的实践之道 如果说柏拉图的目光投向了永恒的理念,那么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则将目光更紧密地锚定于现实的人类行为和实践理性。《尼各马可伦理学》是西方伦理学史上第一部系统、严谨的学术著作,它试图回答一个核心问题:人生的终极目的——幸福(Eudaimonia)究竟是什么,以及如何达成。 核心洞察: 目的论的回归: 亚里士多德认为,一切活动都有其目的,而最高目的就是幸福。但他澄清,这种幸福并非感官的享乐或短暂的荣誉,而是一种基于德性的、合乎理性的灵魂的实现活动。 中道论(Doctrine of the Mean): 这是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标志性特征。他认为,每一种德性(如勇敢、节制)都是两种极端恶行(如鲁莽和怯懦)之间的“中道”。这种中道并非机械的平均数,而是在特定情境下,由实践智慧(Phronesis)所决定的适当状态。它强调了伦理判断的复杂性和情境性。 实践智慧的中心地位: 与柏拉图的理论知识(Episteme)不同,亚里士多德强调实践智慧是指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正确行为的关键能力。这种智慧需要经验的积累和审慎的判断,是实现幸福的必要条件。 《尼各马可伦理学》将道德实践从形而上的思辨中解放出来,使其更贴近现实生活,对后世的道德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开启人类认识论的“哥白尼式革命” 伊曼纽尔·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被誉为哲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它标志着现代哲学的成熟,并对形而上学的传统进行了颠覆性的重构。这本书的出现,旨在调和经验主义(休谟)和唯理论(莱布尼茨)之间的争论,探究人类认识能力的界限与可能性。 革命性贡献: 先验唯心论(Transcendental Idealism): 康德提出,我们的知识并非完全由客体决定,而是由主体(人类心智)的先天结构所决定的。我们所认识的“现象界”(Phenomena)是经过我们“知性范畴”(如因果性、实体性)过滤和组织的经验材料。 “哥白尼式革命”: 康德认为,以往的知识论是让认知服从于对象;他则主张,对象必须符合我们先天的认知结构。我们永远无法直接认识“物自体”(Noumena),即事物本身独立于我们感知的状态。我们只能认识被我们的心智塑造过后的世界。 知识的界限: 通过严格界定纯粹理性的权限,康德清晰地划定了形而上学(关于上帝、自由、灵魂的探讨)的理论疆界。他证明了纯粹理性在试图认识超验事物时必然陷入不可避免的矛盾(二律背反),从而为科学知识划定了合法领域,并为信仰留下了空间。 这部著作不仅重塑了认识论,更为康德后来的道德哲学(义务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意识的漫长旅程 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是一部内容宏大、结构精妙的巨著,它描绘了“绝对精神”(或称“自我意识”)从最原始、最单纯的形态,通过一系列辩证的否定与扬弃过程,最终达到完全自我认识的历程。 辩证法的展现: 意识的发展阶梯: 全书以意识形态的演变为主线,从最简单的“感性确定性”开始,依次经历“知觉”、“知性”,最终到达“理性”阶段。每一个阶段的确定性都内含着自我否定的因素,迫使意识向前发展。 “主奴辩证法”(Master-Slave Dialectic): 这是本书中最具影响力的部分之一。两个自我相遇,通过“相互承认的斗争”,最终形成“主人”与“被奴役者”的关系。然而,历史的吊诡在于,主人在消费劳动成果时停滞不前,而被奴役者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通过劳动真正认识了自我,获得了真正的独立性。这揭示了主体性建构的复杂性和劳动在人类解放中的核心作用。 绝对知识的实现: 最终,精神克服了主体与客体、自由与必然之间的对立,达到了对自身的全面、无矛盾的把握,即“绝对知识”。黑格尔通过这种辩证运动,将人类历史、文化、科学和艺术都纳入一个统一的、逻辑必然的整体框架中。 《精神现象学》以其宏大的体系和革命性的辩证方法,深刻地影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存在主义以及后现代思想。 结语 本精装系列所收录的这些巨著,共同构筑了西方近两千多年来的思想史主干。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对人类理性、道德、知识与自由的永恒追问。典藏此系列,便是收藏了人类文明最精粹的智慧遗产。每一册书都经过细致的校对和精美的装帧,旨在为读者提供最佳的阅读体验和长久的收藏价值。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都觉得,有些经典的书籍,单单是拥有它,就足以带来一种莫名的满足感。这套“西方百年学术经典精装系列”就是这样。当我看到这个系列的名字,尤其是它收录了《国富论》这样赫赫有名的巨著,而且还是全两册的精装版本,我就知道我必须拥有它。这套书的包装和装帧,完全符合了我对于一本“经典”的想象。厚实的封面,考究的纸张,以及清晰大气的排版,都让人在第一时间感受到它与众不同之处。我一直对西方近现代的学术思想史充满好奇,尤其是一些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的著作,总希望能有机会去深入了解。这个系列的书名本身就有一种召唤力,让人期待着去探索其中蕴含的百年智慧。我把这套书放在书架上,感觉整个空间都增添了几分厚重和文化气息。这不仅仅是一堆纸张,更是一扇通往伟大思想世界的窗口。我迫不及待地想开始我的阅读,去体会那些跨越时空的思想碰撞。

评分

这套“西方百年学术经典精装系列”简直是给爱书之人量身定做的!拿到手的第一感觉就是沉甸甸的质感,精装的封面不仅赏心悦目,拿在手里也特别有分量,那种翻阅古籍的仪式感瞬间就被点燃了。我一直对西方哲学和社会思想史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奠定现代社会理论基石的著作,总是希望能有这样一个集子,将那些闪耀着智慧光芒的经典汇聚一堂。这个系列的名字就足以让人心动,西方百年学术经典,这不仅仅是书名,更是一种承诺,承诺将那些经过时间沉淀、依然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思想呈现出来。当我看到“国富论”位列其中,而且还是全两册的精装版本,那种欣喜简直无法言表。我一直在寻找一个权威、精美的版本来深入研读亚当·斯密的思想,这个系列恰好满足了我的所有期待。从书籍的装帧设计到纸张的选择,都透露着一种对知识的尊重和对读者的诚意。我想,拥有这样一套书,不仅是拥有了思想的宝库,更是拥有了一份能够传承下去的文化资产。我迫不及待地想开始我的阅读之旅,探索那些塑造了我们今天世界的思想脉络。

评分

我个人是比较看重书籍的收藏价值的,尤其是一些具有历史意义和学术价值的经典著作。这次偶然间看到了这套“西方百年学术经典精装系列”,就被它的名字深深吸引了。尤其是“国富论”作为开篇之作,更是让人眼前一亮。我一直觉得,对于一些奠基性的学术巨著,选择一个精美的、有质感的版本来阅读,能够极大地提升阅读体验,甚至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意图。这套书的精装设计,从封面到内页的排版,都显得非常用心,用料也十分考究,拿在手里就知道是经过精心打磨的。我不太喜欢那种过于现代、花哨的设计,更偏爱这种经典、沉稳的风格,它能让人一下子就沉浸到书本所承载的厚重思想中去。这套系列不仅仅是“国富论”,我知道它还包含了一系列其他重要的西方学术著作,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诱惑,意味着我可以慢慢地、系统地构建自己的西方经典阅读体系。这种一站式的解决方案,对于想要系统性学习的读者来说,绝对是福音。我非常期待接下来能有机会仔细翻阅,感受这套书的独特魅力。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在学术领域探索的年轻学者,我深知经典著作的重要性,以及寻找一个高质量的版本对于深入研究的意义。这套“西方百年学术经典精装系列”的出现,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极佳的平台。尤其看到《国富论》以全两册的精装形式呈现在眼前,我感到非常振奋。我一直认为,对于亚当·斯密的这部划时代巨著,研究者需要一个既能体现其学术深度,又具备良好阅读体验的版本。《国富论》不仅仅是经济学领域的一座丰碑,更是理解现代市场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关键。这套系列书籍的精装设计,透露出一种对学术的严谨态度和对读者的尊重,这对于我们这些潜心研究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期待着通过这个系列,能够更系统地梳理西方思想史的脉络,并从中汲取养分,深化自己的研究。一本好的经典著作,能够陪伴我们走过漫长的学术之路,这套系列显然具备这样的潜质。

评分

作为一名对经济学史有着浓厚兴趣的业余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一套能够系统性地回顾西方经济学发展历程的经典读物。当我在书店看到这套“西方百年学术经典精装系列”时,我立刻被它所吸引了。“国富论”作为西方经济学的奠基之作,能够出现在这样一个系列中,并且是全两册的精装版本,这无疑为我的收藏增添了一笔重要的财富。我一直认为,阅读原著是理解思想的最好方式,而一套精美的精装本,更能让人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一种庄重和仪式感。我非常欣赏这套系列书籍的装帧设计,简洁而不失大气,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也体现了编者对学术经典的敬意。这套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一个系统性学习西方经济思想的绝佳机会。我希望能够通过阅读这套书,深入了解亚当·斯密思想的精髓,并进一步拓展到其他重要的经济学经典,从而更全面地认识西方经济学的发展脉络。对于真正热爱学术研究的读者来说,这样的系列是不可多得的宝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