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第一辑)—赵锡武医疗经验

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第一辑)—赵锡武医疗经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 著
图书标签:
  • 中医
  • 赵锡武
  • 医案
  • 经验方
  • 传统医学
  • 中医药学
  • 古籍
  • 名医
  • 临床经验
  • 伤寒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希尔麦医学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ISBN:9787117069717
商品编码:1690090425
包装:01
开本:09
出版时间:2006-03-23

具体描述

内容介绍
今日团购: 【限量团购特价,低至58折】清宫医案研究(上下卷) ¥234.00 9.00折 210.60 已参团人数: 剩余时间:
今日团购: 【低至65折 先到先得】实用内科学(第13版)(上下册 ¥248.00 9.00折 223.20 已参团人数: 剩余时间:

基本信息(337)

书名:赵锡武医疗经验

原价:10.00元

作者: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10-01

ISBN:9787117069717

字数:

页码:124

版次:1

装帧:

开本: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体现了赵老用重剂治大病的风格,展示了他擅用经方化裁及抓主证、选用力宏效专药品的治疗特点,是一本理论简要明晰、切合临床实用的参考书,对学习中医学理论和继承老中医经验有一定的帮助。

内容提要


讲述赵锡武先生是全国知名的老中医,行医5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赵锡武医疗经验》分34个专题介绍了赵老的医疗经验,反映了赵老先生在学术思想上的独特见解。所涉及内容则以内科为主,包括27个病证。书中阐释病机多从《黄帝内经素问》等中医经典医籍出发,步步深入,有理有据,且易懂易学;辨治疾病则多以《伤寒论》、《金匮要略》为依据,充分反映了赵老自己的经验体会,并选取了他亲治的典型医案,提供了疗效确切的治法、效方。赵锡武先生是全国知名的老中医,从医5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赵锡武医疗经验》分34个专题介绍了赵老的医疗经验,所涉及内容则以内科为主,包括27个病证。书中阐释病机多从《黄帝内经素问》等中医经典医籍出发,步步深入,有理有据,且易懂易学;辨治疾病则多以《伤寒论》、《金匮要略》为依据,充分反映了赵老自己的经验体会,并选取了他亲治的典型医案,提供了疗效确切的治法、效方。

目录


辨证与辨病
冠心病的病机和治疗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治疗
心肌炎的治疗
略谈脉迟
以真武汤为主方配用“治水三法”治疗
充血性心力衰竭
急慢性肾炎的病机与治疗
肾盂肾炎的治疗
糖尿病的治疗
论五苓散功用
谈表证
发热的治法
小儿肺炎证治
咳喘的治疗
胸膜疾患的治疗
溃疡病的治疗
泄泻证治
疫痢的治疗
疟疾的治疗
脊髓灰质炎的治疗
癫痫证治
三叉神经痛的治疗
百合病的治疗
神经衰弱证治
中风的证治
运用地黄饮子的初步经验
寒疝的治疗
男子生殖不能症的治疗
红斑性狼疮的治疗
常见皮肤病的病机和治疗
加昧黄土汤治疗先兆流产及功能性子宫出血
眩晕病的治疗(内耳眩晕症的治疗)
关节炎的治疗
漫谈狐惑病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暂时没有目录,请见谅!

《古代养生智慧:精选本草与食疗方汇编》 本书旨在深度挖掘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养生瑰宝,精选最具代表性的本草文献与食疗方剂,以现代视角进行整理、解读与阐释。我们力求呈现一套既有深厚历史底蕴,又具实用指导意义的养生宝典,帮助读者了解和运用古人的智慧,调养身心,达到健康长寿之目的。 一、 编纂宗旨与价值 在现代社会,人们对健康的追求日益增强,但往往陷入对物质条件的过度依赖,而忽略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深厚的养生积淀。许多古籍中的养生理论和实践方法,虽然历经岁月洗礼,却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对现代人的健康困扰有着深刻的启示。 本书的编纂,正是基于以下几点考量: 1. 传承与发扬中华养生文化: 中国养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本书希望通过对经典养生文献的梳理与重现,让更多人重新认识和了解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并将其精髓发扬光大。 2. 提供科学、自然的养生指导: 古代养生理论注重“天人合一”、“顺应自然”,强调通过饮食、起居、情志等方面的调整来维护身体健康。本书精选的本草与食疗方,均是历经实践检验,具有科学性和自然性,能够为现代人提供安全有效的养生途径。 3. 填补现代养生理论的不足: 现代医学在疾病治疗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疾病预防和健康管理方面,仍有许多值得借鉴和学习之处。古代养生理论更加注重整体观和个体化,强调未病先防,寓医于食,这恰恰是现代养生所需要补充和借鉴的。 4. 提升读者的健康素养: 本书不仅仅是提供具体的养生方法,更重要的是引导读者理解养生背后的哲学思想和科学原理,从而提升自身的健康素养,学会如何科学地管理自己的健康。 二、 内容构成与特色 本书共分为两大板块:精选本草养生篇与实用食疗方汇编篇。 (一) 精选本草养生篇 此篇精选了若干古代影响深远、与养生密切相关的本草学著作或篇章。我们并非简单地收录古籍原文,而是进行深入的考证、白话解读与现代阐释,使其更易于现代读者理解和应用。 1. 经典本草文献选读: 《神农本草经》精要: 重点摘录《神农本草经》中关于养生品(如滋补类、强身类、驻颜类)的药物,解读其药性、功效、应用,并结合现代药理学知识进行补充说明,探讨其在现代健康管理中的价值。例如,将“人参”的“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除惊悸,明目,开心益智”等功效,与现代对人参皂苷的研究联系起来,阐述其改善体质、缓解疲劳、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本草纲目》养生卷摘编: 从李时珍的巨著《本草纲目》中,遴选与日常养生、食疗、药膳、草药保健等内容相关的部分,提炼其核心观点,并配以精美的插图,生动展示药物形态,便于读者辨识。例如,关于“枸杞”的滋补肝肾、明目等论述,会结合现代对枸杞多糖、维生素A等成分的研究成果进行解读。 其他影响深远的养生本草论述: 搜集和整理如《养生论》、《千金方》等著作中关于药食同源、季节养生、不同体质的药物调理等方面的经典论述,进行精选和解读。 2. 本草养生的现代解读: 药食同源的科学阐释: 详细阐述“药食同源”的理念,解释为何许多食物既能充饥又能养生,甚至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分析典型药食同源食材(如生姜、大枣、蜂蜜、黑豆、山药等)的化学成分、生理功能,以及它们在平衡阴阳、调和气血、滋养脏腑等方面的作用。 经典方剂的养生应用: 选取一些常用于养生的经典方剂(如八珍汤、六君子汤、当归饮子等),详细解读其组成、功效、主治,并说明其在现代人群中(如体虚者、产后恢复者、亚健康人群等)的适宜性与服用方法。我们会强调这些方剂的温和性与整体调理作用。 草药保健的日常实践: 提供一些简单易行的草药保健方法,如泡茶、煮粥、外敷等,并给出详细的制作步骤和注意事项。例如,关于用菊花、决明子泡茶明目的养生方法,会介绍菊花的清肝明目功效,决明子的降脂通便作用,并提醒读者注意寒热体质的辨别。 (二) 实用食疗方汇编篇 此篇专注于搜集和整理古代流传至今,经过长期实践检验,安全有效,且易于家庭制作的食疗方。我们注重方剂的实用性、可操作性,并结合现代营养学与烹饪学知识,使其更符合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和口味。 1. 按功效分类的食疗方: 强身健体类: 针对体虚乏力、精力不足的人群,提供如“人参炖鸡”、“核桃芝麻糊”、“猪肾粥”等具有补气血、益精髓功效的食疗方。 滋补养颜类: 针对皮肤暗黄、衰老迹象等问题,提供如“银耳莲子羹”、“阿胶红枣汤”、“桃仁粥”等具有养血润肤、延缓衰老功效的食疗方。 益寿延年类: 搜集一些具有抗衰老、提高免疫力、延缓生理功能衰退作用的食疗方,如“首乌黑豆汤”、“灵芝炖排骨”等。 四季养生方: 根据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分别提供适应不同季节特点的养生食疗方,帮助读者顺应时节,达到“四季平安”的养生目标。例如,春季的“韭菜炒鸡蛋”以助阳气生发,夏季的“绿豆汤”以清热解暑,秋季的“梨粥”以润肺止咳,冬季的“羊肉汤”以温补御寒。 针对常见亚健康问题的食疗方: 如针对失眠多梦的“酸枣仁粥”,针对消化不良的“山药薏米芡实粥”,针对腰膝酸软的“杜仲腰花”等。 2. 食疗方的详细指南: 主料与辅料说明: 详细列出每种食疗方的所有食材,并简要介绍其主要的养生功效。 详细制作步骤: 提供清晰、简洁的烹饪步骤,配以必要的烹饪技巧提示,确保读者能够轻松掌握。 适宜人群与禁忌: 明确指出该食疗方最适合哪些人群食用,以及哪些人群应避免或慎用,强调个体差异和辨证施治的重要性。 现代营养学解读: 对食疗方中的主要食材,结合现代营养学知识,进行成分分析和营养价值阐述,如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含量,以及这些成分对人体的益处。 风味改良与创新: 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根据现代人的口味偏好,对部分食疗方进行适当的改良,使其更具可口性,如增加少量现代调味品,调整烹饪方式等,以增加其推广度。 三、 目标读者 本书的目标读者群体广泛,主要包括: 对中国传统养生文化感兴趣的读者: 渴望了解和学习中国古代智慧,寻求一种更自然、更深层次的健康生活方式。 关注自身健康,希望通过食疗进行日常保健和亚健康调理的现代人: 寻求安全、有效的非药物干预方法,改善身体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养生爱好者、中医爱好者: 希望系统地学习本草知识和食疗方,丰富自己的养生知识库。 对传统医学、民族医药感兴趣的研究者、学生: 作为基础研究和学习的参考资料。 追求自然、健康生活方式的家庭: 希望为家人提供更健康、更有营养的膳食选择。 四、 结语 《古代养生智慧:精选本草与食疗方汇编》是一次对中华民族优秀养生传统的致敬与传承。我们相信,通过深入挖掘古人的智慧,并赋予其现代的解读与实践方式,能够为现代人打开一扇通往健康、和谐生活的大门。本书不仅是一部养生指南,更是一次关于生命、自然与和谐的探索之旅,期待与广大读者一同踏上这场身心健康的探索与实践。

用户评价

评分

初次接触这套丛书,我最震撼的是它所收录文章的广度和深度。虽然我不是科班出身,但也能从那些详实的记录中感受到中医理论的博大精深。那些关于脉象的描述,那些辨证论治的逻辑推演,初读时可能晦涩难懂,但细细品味,却能从中咂摸出几代医家智慧的结晶。这套丛书的选材标准显然非常高,每一篇拿出来都是一个独立而完整的体系,绝不是东拼西凑的资料汇编。我尤其欣赏它在保持原文风貌的同时,所做的那些必要的校勘和注释工作,这极大地降低了现代人理解古籍的门槛,让那些深藏于历史中的知识得以“复活”。阅读的过程,与其说是学习,不如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与那些早已远去的仁者进行思想上的交流。这套书对我最大的启发就是,真正的医学智慧需要时间的沉淀和不断的实践来打磨,快餐式的知识是无法达到这种境界的。

评分

阅读这套书的过程,对我来说更像是一种对“匠心”的膜拜。在今天这个追求效率和速成的时代,能够静下心来,耗费巨大的心力去整理、校对和出版这些承载了深厚历史底蕴的医学典籍,本身就是一种了不起的“慢工出细活”。我能感受到,出版方和整理团队在整个流程中,投入了巨大的情感和专业知识,他们不是在做一桩买卖,而是在守护一份文化遗产。这种对传统的敬畏和对知识的敬重,通过书本的每一个细节都渗透出来。它提醒我们,真正的经典是不惧怕时间考验的,而我们也应该以同样的耐心和尊重去对待它们。这套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其作为医学参考书的范畴,它是一份关于如何对待知识、如何传承文明的生动教材。每一次捧读,都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和对浮躁的抵抗。

评分

这套丛书的出版,对于我们这些希望系统性了解某个流派或某位名家思想的人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它提供了一个集中、权威的平台,省去了我们自己去庞杂的古籍中大海捞针的麻烦。我一直在寻找一些能够清晰展现特定医家临床思维发展脉络的资料,而这套丛书恰恰提供了这样的机会。通过阅读不同时期的医案记录,我能明显观察到这位医家在面对复杂病症时,是如何从最初的谨慎探索,到后来的游刃有余。这种“成长史”的展现,比单纯的理论介绍要生动和有说服力得多。它让我意识到,即便是医学大家,其经验的积累也充满了曲折和反复,这对于我个人在学习和工作中的心态调整也大有裨益——接受失败,并在失败中提炼真知。这种原汁原味的呈现,让我对中医的“经验医学”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尊重。

评分

我必须得提到这套书的学术价值。它不仅仅是面向普通爱好者的普及读物,更是对传统医学史研究者的一份重要参考资料。从文献学的角度来看,它对手稿和早期刻本的比对和整理,体现了极高的严谨性。每一次的重刊,都伴随着对讹误的订正,这对于确保学术信息的准确性至关重要。我曾对照过手头的一些零散资料,发现丛书中的某些细节考证非常到位,甚至修正了过去某些流传甚广的误解。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正是我们现在做学问所最需要的。它不仅仅是“重刊”旧作,更是在进行一次现代化的学术梳理和价值重估。对于研究特定医学流派的传承与变迁的学者而言,这套书无疑是不可或缺的“一手资料库”,其系统性和可靠性远超一般的网络资料或二手解读。

评分

这套书的装帧设计真是深得我心,那种老旧书卷的质感扑面而来,仿佛能闻到纸张泛黄的味道。封面上的字体排版,带着一种沉稳而又不失古朴的美感,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这不是那种浮躁的现代读物,而是真正沉淀下来的经典。我特别喜欢这种对传统文化敬意的设计,它不仅仅是内容的载体,更像是一件艺术品。装订方式也显得非常扎实,一看就是可以长久保存的类型。每次翻开它,都能体会到编辑者在整理这些珍贵资料时的用心。内页的纸张选择也很有讲究,既能很好地展现文字的清晰度,又不会因为太光滑而显得廉价。整体感觉就是,这本书拿在手里,沉甸甸的,里面装的不仅是文字,更是历史的重量。我甚至会花时间去研究一下扉页上的印章和批注,想象着当年这些医案是如何流传下来的,这种仪式感让人在阅读之前就进入了一种专注的状态。对于喜爱传统文献的读者来说,光是外在的呈现就已经是一种享受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