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親愛的安德烈(插圖第2版) | 作者 | 龍應颱 |
| 定價 | 36.00元 | 齣版社 | 廣西師範大學齣版社 |
| ISBN | 9787549564125 | 齣版日期 | 2015-04-01 |
| 字數 | 160000 | 頁碼 | |
| 版次 | 2 | 裝幀 | 平裝 |
| 開本 | 16開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親愛的安德烈:兩代共讀的36封傢書(插圖第2版)》——兩代共讀的36封傢書 龍應颱新版筆記 安德烈授權發錶的照片 華人世界各地讀者的感動來信。 “親愛的安德烈……”,“親愛的MM……” 龍應颱離開歐洲的時候,安德烈14歲。當她卸任颱北市政府的工作(馬英九市長親自前往德國邀任的首任文化局長,任期內推動本土文化、樹木保護等措施),重新有時間陪傢人過日子的時候,安德烈已是1米84高的18歲青年大學生,有瞭駕照,可以進齣酒吧,臉上綫條棱角分明,眼神寜靜深沉,透著一種獨立的距離,手裏拿著紅酒杯,坐在桌子的那一端,有一點“冷”地看著自己的媽媽。 他們是兩代人,年齡相差30多歲;他們也是兩國人,中間橫著東西文化。失去瞭小男孩安安沒有關係,但龍應颱無論如何要認識成熟的高校青年安德烈! 從此,他在德國,她在香港,他到香港,她到颱灣,母子倆用瞭長長的3年時間相互通信——“18歲那一年”,“年輕卻不清狂”,“我是個百分之百的混蛋”,“大學生哪裏去瞭”,“為誰加油”,“你知道什麼叫21歲”,“獨立宣言”,“嚮左走,嚮右走”……平等得令人驚訝,坦率得近乎痛楚。 他們原來也可能在他18歲那年,就像水上浮萍一樣各自蕩開,從此天涯淡泊,但是他們做瞭不同的嘗試——她努力瞭,他也迴報以同等的努力。龍應颱“認識瞭人生裏X一個18歲的人”,安德烈“也X一次認識瞭自己的母親”。 |
| 作者簡介 | |
| 【龍應颱】1952年生於颱灣,華人世界率性犀利的一枝筆,33歲著手寫《野火集》抨擊時弊,21天內再版24次,對中國兩岸發生深遠的影響。34歲一次做母親,自稱從此開始上“人生課”,至今未畢業,且成績不佳——《親愛的安德烈》與《孩子你慢慢來》、《目送》,是這堂“人生課”中的三本“作業”。 2007年9月20日,是母子通信專欄開瞭3年之後,龍應颱這樣說安德烈:“我知道他愛我,但是,愛,不等於喜歡,愛,不等於認識。愛,其實是很多不喜歡、不認識、不溝通的藉口。因為有愛,所以正常的溝通仿佛可以不必瞭。不,我不要掉進這個陷阱。我失去瞭小男孩安安沒有關係,但是我可以認識成熟的安德烈。我要認識這個人。我要認識這個18歲的人。” 【安德烈(Andreas Walther)】,1985年生於颱灣,與首版《野火集》同齡,8個月大後移居瑞士及德國。2006年進入香港大學經濟係,認為經濟很“好玩”。 2007年8月25日,是母子通信專欄開瞭3年之後,安德烈這樣說媽媽:“MM,你跟我說話的語氣跟方式,還是把我當14歲的小孩看待,你完全無法理解我是個21歲的成人。你給我足夠的自由,是的,但是你知道嗎?你一邊給,一邊覺得那是你的‘授權’或‘施予’,你並不覺得那是我本來就有的天生的權利!對,這就是你的心態啊。也就是說,你到今天都沒法明白:你的兒子不是你的兒子,他是一個完全獨立於你的‘彆人’!” |
| 目錄 | |
| 【龍應颱序言】認識一個十八歲的人 【安德烈序言】連結的“份” 第1封信 十八歲那一年 第2封信 為誰加油? 第3封信 逃避國傢 第4封信 年輕卻不清狂 第5封信 對玫瑰花的反抗 第6封信 一切都是小小的 第7封信 有沒有時間革命? 第8封信 我是個百分之百的混蛋 第9封信 兩種道德 第10封信 煩惱十九 第11封信 陽光照亮你的路 第12封信 讓豪宅裏起戰爭 第13封信 嚮左走,嚮右走 第14封信 秘密的、私己的美學 第15封信 菩提本非樹 第16封信 藏在心中的小鎮 第17封信 你是哪國人? 第18封信 哪裏是香格裏拉? 第19封信 問題意識 第20封信 在一個沒有咖啡館的城市裏 第21封信 文化,因為逗留 第22封信 誰說香港沒文化?——菲力普給安德烈的信 第23封信 大學生哪裏去瞭? 第24封信 下午茶式的教養 第25封信 裝馬鈴薯的麻布袋 第26封信 孩子,你喝哪瓶奶? 第27封信 二十一歲的世界觀 第28封信 給河馬刷牙 第29封信 第二顆眼淚 第30封信 KITSCH 第31封信 兩隻老虎跑得慢、跑得慢 第32封信 政府的手可以伸多長? 第33封信 人生詰問 第34封信 你知道什麼叫二十一歲? 第35封信 獨立宣言 第36封信 偉大的鮑勃·迪倫和他媽 【龍應颱新版筆記】在時光裏 |
| 編輯推薦 | |
| ★“龍捲風”插圖第2版——時光匆匆,“親愛的安德烈”迎來瞭人生中的而立之年。龍應颱新版筆記《在時光裏》,寫於近年歐洲旅途,重新觀察,再度“認識”成年後早已超過1米84的大兒子安德烈,以及1米80的小兒子菲力普。 ★ 兩代共讀的36封傢書——華人世界率性犀利的一枝筆,真誠袒露龍應颱、安德烈母子兩代的碰撞與交融,平等探討心靈之間的距離到底有多遠?本書特彆收入弟弟菲力普寫給哥哥安德烈的信《誰說香港沒文化》。 ★ 安德烈授權發錶的照片——迴過頭,用心看看日益“遠去”的父母,從18歲那一年算起,忽忽又過瞭10年還多。本書特彆收入安德烈授權發錶的照片,追蹤記錄安德烈成長的青春。 ★ 華語世界榜首暢銷書——停下來,重新認識突然“長大”的兒女,《南方周末》X受歡迎的專欄之一,繼《野火集》後,龍應颱這堂“人生課”中的三本“作業”(《孩子你慢慢來》、《親愛的安德烈》與《目送》),持續暢銷兩岸三地及華人世界。 |
第一段評價 這本書的文字裏,有一種穿越時空的溫柔與力量,讀來讓人不由自主地放慢腳步,去細細品味那些被我們日常忽略的珍貴瞬間。它不像某些暢銷書那樣用激烈的口號或華麗的辭藻來吸引眼球,而是用一種近乎耳語的方式,將生活的哲思緩緩鋪陳開來。那種感覺,就像是鼕日裏捧起一杯熱茶,熱氣氤氳中,世界都變得清晰而柔和。尤其是那些關於成長和告彆的描寫,不帶一絲矯飾的真誠,讓人在某個尋常的午後,突然被擊中,眼眶微熱。我發現,很多看似簡單的道理,隻有在經過時間的沉澱和作者細膩的捕捉後,纔展現齣其深刻的內核。這不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麵鏡子,映照齣我們與至親之間那些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感糾葛,以及我們自己如何一步步成為今天的模樣。每一次重讀,都會有新的感悟,仿佛那段文字的生命力在讀者的心中重新被激活瞭一般。它不需要宏大的敘事背景,僅僅是日常生活的點滴,就足以構建起一座情感的豐碑,讓人久久駐足,難以忘懷。
評分第三段評價 這本書的文字質地非常特彆,它既有知識分子的嚴謹與思辨,又滲透著一種飽經風霜後的豁達與自嘲。我欣賞作者在處理那些敏感話題時的那種剋製而有力的錶達方式。她似乎總能找到最精準的那個詞匯,將復雜的情緒凝練成一句擲地有聲的箴言,不煽情,卻直擊人心最柔軟的部分。閱讀過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來,閤上書頁,去消化那些句子中蘊含的重量。它迫使我們審視自己與所愛之人的關係,審視我們是如何被過去的經曆塑形,又是如何帶著這些印記去麵對未來的不確定性。這種自我審視的過程或許有些艱難,但卻是成長的必經之路。全書的布局布局巧妙,即便上下文是跨越多年的通信,也依然保持瞭極高的連貫性和內在邏輯性,顯示齣作者非凡的結構把控能力。這絕對是一本值得反復品讀,並隨著人生成長階段的不同而産生全新體會的佳作。
評分第五段評價 這本作品的敘事視角非常獨特,它構建瞭一種雙重的觀察維度,既有父母對子女成長的焦慮與期盼,也融入瞭遊子對故土與傳統的復雜情感。文字的張力恰到好處,它沒有過度美化生活中的苦難,反而坦然接受瞭生命中必然存在的缺憾與錯位。讀到某些關於時間和距離的描寫時,我仿佛能清晰地感受到字裏行間彌漫的那種淡淡的憂傷——那不是絕望的陰霾,而是一種對生命有限性的清醒認知所帶來的釋然。這種深刻的洞察力,使得這本書超越瞭單純的傢庭紀事,而成為瞭一部關於現代人在快速變遷的世界中,如何維係情感紐帶、如何定義“傢”的深刻文本。它提供瞭一種珍貴的慢節奏體驗,讓習慣瞭碎片化閱讀的我們,有機會重新沉浸於長篇、深思熟慮的文字敘事之中,收獲的遠不止是故事,更是一種對生活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敬意。
評分第二段評價 坦率地說,初次拿起這本書時,我對於“傢書”這種形式的內容抱持著一絲警惕,擔心會是過於私密、與我無關的瑣碎記錄。然而,事實證明我的擔憂是多餘的。作者的敘事技巧高超,她巧妙地將個體的情感體驗升華為一種具有普遍性的存在探討。她的文字富有層次感,時而如涓涓細流般平緩,描摹齣歲月靜好的日常;時而又如山洪爆發般,噴湧齣對時代變遷、文化斷裂的深刻反思。這種張弛有度的節奏感,極大地增強瞭閱讀的沉浸性。更難得的是,書中蘊含的對“理解”的執著追求,那種跨越代際的、努力去傾聽和接納不同聲音的姿態,是當代社會中非常稀缺的品質。我讀到許多關於教育理念的碰撞,那不是簡單的對錯之辯,而是兩種世界觀在真誠交流中的相互塑造與磨閤,讀來令人深思。這種深層次的對話,遠超齣瞭普通散文的範疇,更像是一場跨越時空的思想交鋒。
評分第四段評價 閱讀體驗如同進行一次漫長而寜靜的朝聖之旅。作者的筆觸如同老舊的膠片,帶著一種溫暖的顆粒感,記錄下那些稍縱即逝的生命瞬間。不同於那些追求速度和效率的當代寫作,這本書散發著一種時間沉澱下來的醇厚香氣。它不急於給齣答案,而是耐心地引導讀者一同探索問題本身。我尤其喜歡其中對於“鄉愁”和“身份認同”的探討,那種根植於文化土壤深處的掙紮與皈依,描繪得入木三分。每一次閱讀,都感覺像是在和一位智慧的長者促膝長談,她不以說教者的姿態齣現,而是以分享者的身份,將她的人生智慧和深刻洞察,如同珍寶般毫無保留地呈現齣來。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教會我們如何帶著敬畏之心去麵對生命中的每一次相遇與彆離,如何將那些看似平凡的日常,提升到精神層麵的高度去珍視。
給孩子囤的,希望能用得上 ~~~~~~~~~~~~~~~~~~~~~~~~~~~~~~
評分明明寫著東區,卻給我送到西區去。
評分很喜歡龍應颱的作品,不過,齣貨太慢瞭!
評分給孩子囤的,希望能用得上 ~~~~~~~~~~~~~~~~~~~~~~~~~~~~~~
評分明明寫著東區,卻給我送到西區去。
評分活動價格很劃算,書也都是正品,好評。
評分趁著活動買的,還沒看,可惜沒有該存係列的第一本
評分活動價格很劃算,書也都是正品,好評。
評分很不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