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蓉,女,祖籍内蒙古,出生在四川,童年在香港度过,成长在台湾。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毕业后,赴比利时深造。1966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专攻油画,曾获比利时皇家金牌奖,布鲁塞尔市政府金牌奖,1968年欧洲美协两项铜牌奖及1987年台湾中兴文艺奖章新诗奖等。
评分老师要求买的书籍,我自己也喜欢看
评分“在绵延不绝的黄粱梦里,一定也会有喜欢我并且和我有着相同心思的女子吧,当她在千年之后翻阅我的札记时,一定也会欣喜地发现,尽管这么多年已经过去了,尽管世间依然无法避免仇恨和争战,可是只要草叶间依然有清香,潮汐依然按时升落,所有的痛苦就比较容易忍受,而生命仍然是值得信任与值得热爱的吧。”在读《黄粱梦里》的这段文字时,我的眼泪竟涌出来了。如果没有记错,这是我第一次为文字落泪。
评分老师要求买的书籍,我自己也喜欢看
评分评分
老师要求买的书籍,我自己也喜欢看
评分她的诗作上世纪八十年代被引进大陆后,风靡一时,曾经深深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长历程。这次作家出版社特取得席慕蓉独家授权,并由席慕蓉亲自审订,集中推出席慕蓉以往所有诗集六册,即《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时光九篇》《迷途诗册》《边缘光影》《我折叠着我的爱》,这是目前国内最为严整的席慕蓉诗集。
评分一样喜欢的还有《花事》和《丰饶的园林》。总觉得这些散文很熟悉,仿佛曾在哪里读过一般。词句是新鲜的,但,内容是亲切的。后来明白,原来在读之前,我在心底早也把这些散文“写”过一遍了,只不过,用的是我贫乏、苍白而散落的“文字”。
评分散文中最早接触的是《小红门》。一段话,一个故事。读完后,心中涌起的是感叹,回荡的是共鸣;最爱的是《一个春日的下午》——除了感动与共鸣,还有赞叹:诗人的文字功底自不必夸,更妙的是文章结构。段与段间的承接关系处理得太好了,不仅有“意”上的联系,更有“文”上的连接(“意”与“文”的递进关系并非我写倒,只是我觉得对于形散神聚的散文来说,难得的不是“神聚”,而是怎样维持“形散”的度)。最后的段落更是点睛之笔——点出了各段落联系的“意”之所在。全文层层叠叠,一咏三叹,起始亦终,一气呵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