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人體大藥房

黃帝內經:人體大藥房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焦亮 著
图书标签:
  • 中医
  • 养生
  • 黄帝内经
  • 人体
  • 健康
  • 经络
  • 自然医学
  • 传统医学
  • 预防保健
  • 药膳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豐閣
ISBN:9789576856471
商品编码:16036737
出版时间:2010-11-07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經典:《黃帝內經》是中醫文化史上最經典的著作,是後代中醫養生思想和理論的源頭。本書深入挖掘《黃帝內經》中的養生智慧,並從中擷取最精華的養生思想和養生秘方,以全新的視角、科學的方式、深刻透徹地解讀經典。

■全面:一部全面解讀《黃帝內經》養生智慧,匯集中華養生理論精髓和三千年養生妙方的大全集。從《黃帝內經》的體質養生、飲食養生、情志養生等理論到更具操作性的歷代中醫祛病養生法等,從儒家恬淡虛無的精神調養法到道家氣功養生法等,無所不包,幫助讀者古法今用,祛病養生,活到天年。

■實用:摒棄以經解經、隨文演繹的方式,而是從包羅萬象、博大精深的《黃帝內經》中擷取最實用、最精華的養生思想和養生秘方,進行深入解讀。同時,結和當今中國人的生活特點,介紹了大量具有可操作性的中醫養生實用方法,以幫助讀者切實掌握並在日常生活中靈活運用。

■通俗:用百姓能懂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講解《黃帝內經》中的經典養生之義和秘法,以及日常生活中能用到的中醫養生原則和方法,讓沒有任何中醫基礎的普通讀者,都能一看就懂,一懂就會用。

◆五臟養生智慧
人體內的五臟六腑各有不同的功能, 針對不同的臟器也有不同飲食, 讓你吃得健康又快樂!

◆求醫不如求己
人體是個大藥房,世間最好的靈丹妙藥都在自己身上,正確的經絡按壓不必吃藥就能自癒!

◆認清自己體質
每個人的體質都不同,如何分辨自己是何種體質,不同的體質各有不同的養生妙方!


目录

第一篇 五臟和諧,人體長青||《黃帝內經》藏象養生智慧

第一章 藥到病除的奧秘||用「心力」熬出中藥的靈氣………………18
心為「君主之官」,君安才能體健………………18
暴飲暴食最容易引發心臟病………………21
用透明的食物來補養我們的心臟………………23
荷葉不僅祛火,還是養心佳品………………23
鬱悶、煩躁,去心火苦瓜是味良藥………………25
飲食幫你拒絕冠心病的威脅………………26
司機最怕的職業病||心絞痛………………28

第二章 肝膽相照,百病難擾………………30
中醫如何解釋「肝膽相照」………………30
肝為將軍之官,總領健康全局………………31
養肝最忌發怒,要保持情緒穩定………………34
哪些食物最受肝臟歡迎………………35
過度疲勞會給肝臟帶來損傷………………36
一杯三七花,保肝救命就屬它………………37
脂肪肝||都是肥胖惹的禍………………39
肝硬化:如何才能軟下來………………41
《黃帝內經》中的「膽識論」和養膽說………………43
膽病大多是由不良生活習慣引起的………………44
膽結石患者:如何「膽石為開」………………45
撥開膽囊炎的重重迷霧………………47
膽道蛔蟲病,讓人鑽心地痛………………49

第三章 如何孝敬我們的後天之本||脾胃………………51
為什麼脾胃共擔人體內的「糧食局長」………………51
胃是人的第二張臉………………54
養生貴在養護後天之本||脾胃………………55
仰臥搖擺可加強胃腸功能………………56
益氣補脾,山藥當仁不讓………………57
胃不好,用小米補一補………………59
多吃香菜可以讓你胃口大開………………60
脾胃虛弱,離不開豬肚湯………………60
十寶粥||補脾胃的佳品………………61
脾胃不好,可以喝一喝補中益氣湯………………63
年老脾胃虛弱,管好嘴巴最重要………………64
腸胃疾病如何進行自測………………66
補陰養胃,胃炎就會「知難而退」………………68
對付胃痛,食物療法最見效………………70

第四章 一呼一吸關生死,讓肺在正氣中自由翱翔………………72
中醫說「命懸於天」,就是命懸於肺………………72
三大功能,讓肺成為「相傅之官」………………73
如何養護我們的肺………………74
高度警覺,別讓肺結核死灰復燃………………75
做個健康人,就要拒絕氣管炎………………77
消氣解腫,肺氣腫的食療王道………………80

第五章 腎氣旺,人就旺||為自己的腎喝彩………………83
藏精納氣都靠腎,給生命提供原動力………………83
腎與膀胱相表裡是什麼意思………………85
腎衰的五種表現形式………………86
房事過度損精血,節慾保精可養腎………………88
「五黑」食物,養腎的最佳選擇………………89
要想腎臟安,不能忽視下丹田………………91
女怕傷腎,女人也需治腎虛………………92
利尿消腫,腎炎患者的出路………………95
腎病症候群,降「三高」升「一低」………………97
治療腎結石,就找消堅排石湯………………99

第二篇 世間最好的靈丹妙藥||巧用人體大藥保健康

第一章 何苦四處求醫,人體自有大藥………………102
人體就是一個天然的「大藥房」………………102
我們身體的每個穴位都是靈丹妙藥………………104
沿著經絡去找大藥是最省事的………………106
人體大藥不僅治病,還能預警………………110
我們如何來調動自己身體的大藥………………112
刺激大藥,必須掌握「開、閉」時間………………114

第二章 分佈在耳朵上的大藥田………………116
耳部大藥田的詳細分佈位置………………116
耳部大藥的取藥工具有哪些?………………121
耳部大藥庫的取藥操作方法………………122
耳部大藥常用的刺激手法………………124
耳部大藥提取注意事項………………125
耳療六法,提提捏捏就是健康………………128

第三章 分佈在軀幹上的大藥田………………131
返老還童、起死回生的大藥||神闕穴………………131
固護元氣,關元穴是首選………………133
溫暖命門,讓你「虎背熊腰」………………134
促進體內陰陽循環的會陰穴………………135
人體大氣所歸的性命之祖||氣海穴………………136
胃的「靈魂腧穴」||中脘穴………………137

第四章 分佈在四肢上的大藥田………………139
要延年益壽,就好好「伺候」足三里………………139
經常按摩湧泉穴,能防止未老先衰………………140
抗擊疼痛的自然療法||刺激合谷穴………………142
內關穴,時刻為心臟保駕護航………………143

第五章 外科病症應該找哪些大藥………………145
半身不遂,推拿人體大藥效果最好………………145
肩周炎,信手捏捏一身輕………………146
遭遇小腿抽筋,點壓腿肚承山穴即刻緩解………………149
治癒頸肩痛,六味大藥就足夠………………150
落枕,隨手便可治癒的小病………………151
足癬可根治,胃、腎二經來幫忙………………152
四味大藥,專門防治膝關節骨刺………………155
治牙疼,人體大藥比消炎藥更管用………………156
頸椎病,按揉風府、手三里兩味大藥………………158
腰痛,有無原因均可下手………………160
腰肌勞損,每天半小時即可解決………………161
腳痛,就找腎腧、環跳、絕骨三穴………………163

第六章 治療、保養消化系統的人體大藥………………164
暴飲暴食胃難受,找到極泉便解決………………164
補脾氣虛,只需脾腧、足三里兩味藥………………165
摩腹和天樞穴讓便秘從此絕根………………167
口臭||敲胃經讓你口氣清新………………168
妊娠嘔吐,三味大藥就解決………………169
經期腹瀉,灸脾腧祛虛寒就會好………………171

第七章 治療、保養心腦血管系統的人體大藥………………172
高血壓||肝經和腎經兩座大藥房裡全是降壓藥………………172
低血壓||足底按摩將血壓升上來………………174
冠心病並非只靠藥,按壓內關也有效………………176
讓肝不血虛,血海和足三里是首選大藥………………177
治療腦出血需要哪些大藥………………178
掌握穴位療法,痛風將不再是疑難雜症………………179
預防血管硬化,敲肝經是最好的方法………………181
治療心肌炎,單味心腧穴大藥就有療………………184

第八章 治療、保養呼吸系統的人體大藥………………185
根除肺陰虛,每天按掐合谷三分鐘………………185
這樣按摩將感冒趕跑………………186
各類咳嗽,都到肺經藥房抓大藥………………187
秋季護肺,找魚際、曲池和迎春三寶穴………………189
家庭推拿法治好小兒咳嗽………………191

第九章 治療、保養腎系統的人體大藥………………195
男人的最大尊嚴,必須靠大藥來維護………………195
按摩四法,打造男人陽剛之美………………197
灸法+功能鍛煉,根治老年人尿失禁………………199
防治腎陽虛,人體有三大名穴………………201
解救腎陰虛,要靠湧泉、太溪和關元………………202
遺精不算病,小手段一用就靈………………204
四步按摩療法,根治攝護腺炎………………206
情慾高漲,仙骨穴就是最好的大藥………………207

第三篇 認清自己是什麼體質,把養生養到實處||辨清體質好養生

第一章 《黃帝內經》中秘藏體質養生的智慧………………210
《黃帝內經》最早涉及體質養生………………210
體質受先天、後天因素共同制約………………213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環境造成體質差異………………216
體質影響疾病的產生與發展………………217
不同體質偏愛不同的疾病………………219
判斷體質,從辨別陰陽開始………………221
男性疾病無一不和體質有關………………222
體質養生必須注重生活調攝………………224
摩腹、捏脊,就可以有效增強體質………………226
看一看,自己屬於哪種體質………………228

第二章 平和體質:養生要採取「中庸之道」………………235
順四時,調五味,平和體質這樣養護………………235
戒煙少酒,別讓煙酒毀了你的好體質………………236
平和體質來自平和的生活環境………………238
心平氣和||平和體質的養心之道………………240
平和體質的最佳運動方式||太極拳………………242
平和體質宜食補,不宜藥補………………244
平和體質者也要防「未病」………………246

第三章 氣虛體質:養生重在益氣健脾,慎避風邪………………248
硬熬傷正氣,別因好強毀了健康………………248
過度運動不是養生,而是在傷「氣」………………250
氣虛體質養生重避風邪………………252
補氣血,千萬別陷入誤區………………254
常念「六字訣」,可補臟腑之氣………………256
補氣務必多食益氣健脾的食物………………259
越細碎的食物越補氣血………………260
人參善補氣,脾肺皆有益………………261
一覺閒眠百病消,補氣不忘睡眠好………………263

第四章 濕熱體質:養生重在疏肝利膽,祛濕清熱………………266
濕熱體質宜重「四養」………………266
腳臭其實是脾濕造的「孽」………………267
養脾三法,讓「苦夏」成為輕鬆之旅………………269
濕熱體質易生「痘」,平衡火罐可防治………………271
紅豆是濕熱體質者的絕好保健品………………273
冬蟲夏草不適合濕熱體質的人………………275

第五章 陽虛體質:調養重在扶陽固本,防寒保暖………………277
陽虛體質與陽氣不足的差別………………277
陽虛體質,多吃點養陽、補陽食物………………278
十個胖子九個虛,胖子也要補身體………………280
現代人的陽虛體質,多是冰箱「凍」出來的………………282
大量出汗非健康,損津就是損陽氣………………285
薑糖水,快速升陽的飲料………………286

第六章 陰虛體質:養生重在滋陰降火,鎮靜安神………………288
陰虛體質是婦科疾病的發源地………………288
為什麼人總是陰不足,陽常有餘………………290
相火妄動就會耗傷陰精………………292
陰虛了,身體會發出這些警告………………294
女人滋陰從來月經那天開始………………297
清淡飲食養陰,益壽延年………………298
補陰,吃早飯就如貴如油的春雨………………299
阿膠眷顧陰虛之人,不妨試試………………300
陰虛體質養生一定要睡好子午覺………………302

第七章 痰濕體質:養生重在祛除濕痰,暢達氣血………………304
腰帶越長,壽命越短||大肚腩是痰濕體質的標誌………………304
痰濕體質,養生宜重「祛痰除濕」………………305
痰濕體質,最受糖尿病的青睞………………306
情志不暢會加重體內痰濕………………308
多食粗少食細||痰濕體質的飲食法則………………309
有痰咳不出,就找瓜蒂散………………310
用刮痧板刮掉你的痰濕體質………………312

第八章 血淤體質:養生重在活血散淤,疏經通絡………………314
血淤體質者的日常調理法則………………314
青筋暴突正是氣血淤滯的結果………………316
活血通脈,改變血淤體質的全身按摩法………………318
打通氣血,讓「斑」順水流走………………320
簡易淨血方||排除血內毒素的健康秘訣………………322
導引,讓氣血暢行無阻………………324

第九章 氣鬱體質:養生重在行氣解鬱,疏肝利膽………………326
氣鬱體質多吃行氣解鬱的食物………………326
暢達情志為氣鬱體質者的養生準則………………327
氣鬱體質||用十四項規則來改變自我………………329
遠離抑鬱,學會自己找樂………………331
氣鬱與陽痿,怎樣一個惡性循環………………332
順利度過更年期氣鬱症候群………………334

第十章 特稟體質:養生重在益氣固表,養血消風………………336
過敏體質,健康的危險信號………………336
皮膚過敏者的注意事項………………338
特稟體質者慎用寒性食物………………340
鼻子過敏,芳香療法就能搞定………………341
出外「踏青」要防花粉過敏………………342
特稟體質補充維生素要慎重………………343
如何對過敏性鼻炎不「過敏」………………345
哮喘,特稟體質最常見的症狀………………346
孩子哮喘的預防與治療………………348

前言/序言


《藥師的自我修煉:從草藥到心靈的實踐指南》 本書簡介 這是一本深入探討傳統藥學智慧與現代健康實踐之間橋樑的著作。我們生活在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關於健康與療癒的說法眾說紛紜,讓人難以分辨。本書的目的並非提供另一套速效的萬靈丹方,而是引導讀者走上一條更為堅實、更具個人責任感的健康管理之路。它融合了東西方哲學對「健康」的理解,從最基礎的自然界資源,到最深層的心理調適,提供一套全面且可操作的指南。 第一部:回歸本源——自然界的藥庫 第一章:辨識與採集:重拾與土地的連結 在過去,每一位藥師都是從腳下的土地開始學習的。本書的第一部分將帶領讀者認識那些常見卻常被忽略的植物資源。我們不會僅僅羅列藥用植物的名稱,而是著重於「辨識的藝術」。這包括在不同季節、不同土壤條件下觀察植物的形態特徵、生長習性,以及最關鍵的——在何時採集其特定部位(根、莖、葉、花、果)才能達到最佳的藥效。 我們將詳細介紹數十種在日常生活中容易接觸到的藥用植物,例如蒲公英、車前草、薄荷等,並探討它們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傳統用途。重點在於建立一種敬畏之心:理解每一株植物都是經過漫長演化才具備的獨特能量,唯有尊重其生命週期,才能安全有效地利用它們。 第二章:炮製的科學:轉化與保存的智慧 採集僅僅是第一步,如何將原始的植物材料轉化為可用的藥劑,是傳統藥學中至關重要的一環。本書深入解析了多種傳統的炮製方法,包括:曬乾、烘焙、浸泡、發酵,乃至於更精細的「淨製」過程。 我們將解釋為何需要特定的炮製工序——例如,為何有些藥材需要用酒浸泡以增強其行氣活血的作用;為何有些需經「火」的洗禮,以降低其原有毒性或改變其藥性偏向。這部分內容強調的不是迷信,而是基於長期經驗累積下來的化學與物理轉化原理。讀者將學會如何在家中安全地進行基礎的乾燥和簡單的炮製,從而延長藥材的保存期限並優化其功效。 第三章:劑型設計:從湯劑到膏方的實用學 藥劑的最終呈現形式,直接影響了人體吸收的效率和口感。本書系統性地介紹了幾種主要的傳統劑型: 1. 煎劑(湯藥): 講解火候的控制、浸泡時間的掌握,以及如何根據個人的體質差異調整藥材的比例。 2. 丸散膏丹: 探討如何使用天然的賦形劑(如蜂蜜、米糊、油脂)來製作易於服用的劑型,尤其針對兒童和不便服用水劑的個案。 3. 外用劑: 介紹如何製作簡單的藥酒、藥膏或藥油,用於處理皮膚不適或肌肉勞損。 每一劑型的講解都配備了詳細的步驟和注意事項,強調安全劑量的概念,提醒讀者勿盲目追求「大劑量」。 第二部:理解人體——動態平衡的藝術 第四章:五行的動態觀:理解生命的節律 本書超越了單純的植物學知識,開始探討人體運作的整體觀。我們將以一種實用而非玄奧的方式,解讀五行(金、木、水、火、土)在人體系統中的體現。這不是為了進行命理推測,而是作為一種強大的系統思維工具,幫助理解器官之間的相互聯繫和制約關係。 例如,如何將「肝」的疏泄功能與「木」的生發特性相聯繫,從而理解壓力(情緒)如何影響消化系統(土)。這種模型有助於觀察者在面對健康問題時,不再將身體視為獨立零件的集合,而是視為一個不斷變化的生態系統。 第五章:氣血津液的量化與質化 「氣」和「血」是人體運作的基礎,但它們如何被感知和影響?本章著重於如何透過簡單的自我觀察來判斷「氣」的盈虧與「血」的充盈狀況。 氣虛的跡象: 如何通過說話的聲音、運動後的恢復能力來判斷。 血瘀的表現: 觀察皮膚的細微顏色變化、特定部位的疼痛性質。 津液的循環: 探討飲水、排汗、呼吸與黏膜健康之間的微妙平衡。 我們將提供一系列的自我檢測表和生活習慣調整建議,幫助讀者在日常生活中「量化」這些傳統概念,使其更具體可行。 第六章:順應天時:四季與人體的協同作用 人體不是孤立於環境之外的。本書強調「天人合一」的理念,深入分析春、夏、長夏、秋、冬五個季節對人體五臟的特定影響。 春季的養肝: 如何調整飲食和作息以順應萬物生長的趨勢。 夏季的防濕熱: 如何利用清涼的藥食來保護脾胃,避免過度耗損。 秋季的潤燥: 針對呼吸系統的乾燥問題,介紹滋陰潤肺的食材與方法。 這部分旨在教導讀者如何隨著季節的更迭,主動調整自己的藥材儲備、烹飪方式和活動量,從而預防疾病的發生,而非等到病痛來襲才尋求治療。 第三部:心靈的藥引——情緒與健康的交匯點 第七章:七情對臟腑的衝擊 傳統醫學認為,過度的情緒波動是導致內在失衡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書詳盡分析了「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主要情緒對應的臟腑影響。 例如,「思慮傷脾」的機制——過度的思慮會阻礙脾胃的運化功能,導致消化不良或營養吸收障礙。我們探討的重點是如何「疏導」這些情緒,而不是壓抑它們。提供了一系列基於動作、冥想和呼吸的技巧,幫助讀者在情緒波動時進行自我調節,避免情緒累積成形的病灶。 第八章:藥師的靜觀:冥想與自我療癒 真正的療癒始於內在的覺察。本書的最後一部分側重於建立一套個人的「靜觀實踐」系統。這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宗教修持,而是一種有目的的、關注當下的心智訓練。 我們將介紹幾種簡單的靜坐方法,特別是結合了呼吸導引(調息)的技巧,用以平靜思緒,促進身體的自我修復機制。通過長期練習,讀者可以提升對身體信號的敏感度,學會在病痛的萌芽階段就進行干預,這才是最高效的「自我藥房」管理。 結語:成為自己健康的第一個守護者 本書的終極目標,是賦予讀者知識與信心,讓每個人都能夠成為自己健康決策的第一線把關人。它不是要取代專業醫療,而是提供一套深植於自然與傳統智慧的輔助工具,讓我們能夠更智慧地生活,更和諧地面對人體內外的變化。學習藥學,就是學習如何更好地生活。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黃帝內經:人體大藥房》后,我最大的感受是“回归本源”的踏实感。它没有用那些花哨的、让人焦虑的“健康陷阱”来吸引读者,而是回归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最朴素的道理上去。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平实,但蕴含的力量却是巨大的,它像一股清流,涤荡了我心中对速成养生法的浮躁期待。最让我受益匪浅的是书中对“察微知著”的强调,教导读者学会观察身体发出的最细微的信号——比如舌苔的变化、排泄物的状态、早晨醒来时的身体感觉,将这些日常的“小事”上升到诊断的层面。我开始每天花五分钟观察自己的舌象,这让我对自己的消化系统有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了解。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提供一个万能的“药方”,而在于它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观察和思考”的方法论,让你不再迷信外部的权威,而是相信自己身体内部的智慧。对我而言,这本书更像是一份沉甸甸的“生命说明书”,让我对自己这个“人體大藥房”的运作有了更深刻的敬畏和掌控感。

评分

这本《黃帝內經:人體大藥房》的书名真是引人注目,初拿到手时,我便被它所蕴含的古老智慧和对现代健康的深刻洞察所吸引。说实话,我一开始对这类传统医学书籍抱有谨慎的态度,毕竟现代医学日新月异,我更倾向于那些有明确实验数据支撑的理论。然而,翻开第一页,我就发现这本书并非枯燥的古籍解读,而是以一种非常接地气、贴近生活的方式,将晦涩难懂的阴阳五行、经络穴位,转化成了人人都能理解的“人体使用说明书”。作者的笔触极其细腻,比如在论述“肝主疏泄”时,他没有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结合了现代人常见的压力大、情绪不稳的现象,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调整作息、饮食甚至情志来“疏通”肝气,读起来让人茅塞顿开,仿佛找到了解决长期困扰我的那一点郁结之气的钥匙。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不是让你去“治病”,而是教你如何提前“保养”,将“未病”扼杀在摇篮里,这与我一直以来追求的预防胜于治疗的理念完美契合。尤其是书中关于四季养生的篇章,结合了不同时节的自然气候变化,给出了具体的起居、进食建议,让我这个常年受季节交替困扰的人,找到了应对的法宝,感觉身体的适应性都增强了不少。

评分

我是一个典型的“细节控”,买任何一本书都会先翻阅目录和后记,看看作者的用心程度。《黃帝內經:人體大藥房》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装帧设计古朴雅致,内页排版清晰,最让我惊喜的是,它在解释一些复杂的概念时,大量使用了图示和流程图,这对于我这种视觉学习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比如,书中对“五脏相生相克”的解析图,不再是僵硬的文字堆砌,而是用流动的线条和生动的图案展示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制约和依存关系,让人一眼就能抓住核心逻辑。而且,这本书的“药房”概念贯穿始终,它不强调去哪里买昂贵的保健品,而是把目光聚焦在我们唾手可得的日常食物和生活习惯上。我记得有一段专门讲“粥饮疗法”,针对不同的身体状态推荐了不同的谷物和配料,简单到我每天早上都能实践,而且不再是千篇一律的白米粥,而是加入了山药、芡实、莲子,不仅口感丰富了,连带着一上午的精神状态都好了不少。这本书的实用性,不在于它能让你成为中医专家,而在于它能让你成为自己身体最负责任的“家庭医生”。

评分

说实话,我买这本书完全是出于一种“试试看”的心态,毕竟书架上堆了不少号称“包治百病”的养生秘籍,大多读了两页就束之高阁了。但《黃帝內經:人體大藥房》这本书,它的叙事方式和逻辑构建,却有种令人信服的魔力。它不像那种故作高深的学术著作,也不是那种浮夸的畅销书,它更像一位经验丰富、睿智的长者,坐在你身边,用最朴实的语言,和你娓娓道来关于生命运作的终极奥秘。特别是书中对“气血津液”的阐述,很多现代人对这些概念感到模糊,认为太过虚无缥缈。但这本书通过大量的类比和实例,把它们描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能量货币”和“修复材料”,让我对身体内部的运作机制有了一个全新的、立体的认知。我特别喜欢作者在讨论某个穴位时,会同时引用《内经》原文和现代临床观察,这种古今对话的方式,极大地增强了理论的说服力。读完关于脾胃的章节后,我开始有意识地调整我的饮食结构,减少生冷食物的摄入,效果是惊人的,那种饭后腹胀、昏昏欲睡的感觉真的减少了许多,这比任何节食减肥法都来得自然和持久。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冲击感是颠覆性的,它彻底重塑了我对“健康”二字的理解。我过去总觉得健康是个需要高科技设备去维护的工程,需要昂贵的体检和昂贵的药物。但《黃帝內經:人體大藥房》让我意识到,我们每个人生来就带着一个“完美运行的系统”,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懂得如何顺应它的自然规律去生活。书中对“顺应天时”的强调,让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度“抗天”的生活方式——熬夜加班,与自然的节律背道而驰,最终必然要付出健康的代价。我特别欣赏作者对“情志”的论述,他将情绪波动与五脏的盛衰紧密联系起来,提供了一种从心理层面去调养身体的思路。以前我总想压抑负面情绪,但读完这本书后,我明白了疏导比压抑更重要,它教我如何接纳自己的情绪,并用呼吸、冥想等温和的方式去化解它们对身体的侵蚀。这不再是一本单纯的养生书,它更像是一部关于如何与自然、与自我和谐共处的哲学指南。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