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互動設計是一門跨領域的專業訓練,在國內外正受到重視,本書為台灣的「軟實力」發展提供互動設計完整的觀念與做法,使讀者能夠理解與釐清此專業的知識與應用,它是一本淺顯易懂的工具書。
──國立台北科技大學互動媒體設計研究所所長 李來春
一本感受深刻、資訊豐富且兼顧閱讀樂趣的互動設計寶典。
──國立台北科技大學設計學院互動媒體設計研究所專任助理教授 曹筱玥
許素朱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教授暨藝術與科技中心主任
邱誌勇 靜宜大學大眾傳播學系副教授暨系主任
李來春 國立台北科技大學設計學院互動媒體設計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曹筱玥 國立台北科技大學設計學院互動媒體設計研究所專任助理教授
林珮淳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多媒體動畫藝術學系(所)專任教授
聯合推薦
在今日,數位早已不是新聞,而是一種常態。因此,從事藝術和設計工作的朋友,必須放棄在科技層面鑽牛角尖的叛逆和喧譁,重新回到人的層面做思考,這就是後數位時代(Post-digital Age)的概念。互動設計之所以會在近幾年受到重視,就是因為它超越技術性,以人的需求和經驗為中心考量,創造出科技與人類之間完美的連結。它的重點,並不在於追求最新的科技、也不是在於如何去創造美觀的構圖,而是運用智慧來讓科技真正去服務人類的一種創造過程。
本書作者葉謹睿,於2001年起投身互動設計的教育工作,現任教於紐約州 FIT 設計學院與普瑞特藝術學院,教授互動設計及數位藝術相關課程。在本書的三章十五小節之中,作者刻意脫去了學術用語的艱澀,以生動活潑的文字,完成了第一本由國內學者執筆的互動設計專書,為國內的數位藝術及設計之相關研究,提出了深入淺出的論述。
作者简介
葉謹睿
葉謹睿
現任紐約州立大學FIT學院(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FIT)專任助理教授、紐約普瑞特藝術學院(Pratt Institute)客座助理教授。曾任《藝術家》雜誌、《典藏今藝術》雜誌專欄作家,紐約Parsons設計學院兼任助理教授。
著作:
《數位「美」學》(藝術家,2008)
《數位藝術概論》(藝術家,2005)
《大蘋果英雄傳:紐約藝術導覽》(典藏,2004)
《藝術語言@數位時代》(典藏,2003)
展覽:
「隨插即用數位創作展」,數位藝術方舟,台灣國立美術館
「台澳新媒體藝術展」,台灣關渡美術館
「NEXUS」,紐約皇后美術館(Queens Museum)
「正言世代」,紐約強森美術館(Herbert F. Johnson Museum of Art)
「Beyond Ethnic Stereotype」,俄亥俄州甘迺迪美術館(Kennedy Museum of Art)
「Net Archives」,義大利MAXXI美術館
「Seven Ways To Say Internet with Net Art」,2007新媒體藝術節(NewMediaFest2007)
精彩书评
互動設計是一門跨領域的專業訓練,在國內外正受到重視,本書為台灣的「軟實力」發展提供互動設計完整的觀念與做法,使讀者能夠理解與釐清此專業的知識與應用,它是一本淺顯易懂的工具書。
─國立台北科技大學互動媒體設計研究所所長 李來春
一本感受深刻、資訊豐富且兼顧閱讀樂趣的互動設計寶典。
─國立台北科技大學設計學院互動媒體設計研究所專任助理教授 曹筱玥
許素朱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教授暨藝術與科技中心主任
邱誌勇 靜宜大學大眾傳播學系副教授暨系主任
目录
導論 從兩個惱人的問題談起
Interactive vs. Interaction
互動設計的專業化
網頁設計=互動設計?
介面設計=互動設計?
互動設計的界定
I×D,平均年薪最高的職業
第 1 章 互動設計之核心概念
1-1 一字箴言
Affordance概念的起源
Donald Norman的論述
功用直覺
1-2 兩個重點
溝通的藝術
心智模式的建立
1-3 三e指標
指標一:Effective(有效)
指標二:Easy(簡便)
指標三:Enjoyable(享受)
以使用經驗主導的互動設計
1-4 四大模型
指令式(Instructing)
對談式(Conversing)
操作式(Manipulating)
瀏覽式(Exploring and Browsing)
別說,讓我來告訴你
1-5 五項考量
Who:誰用
Why:為何用
Where:在哪裡用
When:在何時使用
What:是什麼程度的使用者在用
第 2 章 程序與工具
2-1 六個方法
量化評估(Quantitative Measurement)
問卷(Survey)
焦點團體(Focus Group)
面談(Interview)
實境調察(Contextual Inquiry)
文化探測(Cultural Probe)
走向下一個高峰的關鍵
2-2 七個步驟
以使用者為中心的網路設計:John Cato
使用經驗的設計:Russ Unger & Carolyn Chandler
數位時代的設計:Kim Goodwin
截拳道的精神
2-3 八種策略
約制(Constraint)
回饋(Feedback)
關聯對映(Mapping)
能見度(Visibility)
慣例(Pattern)
一致性(Consistency)
個人化 (Personalization)
脆弱環節(Weak Link)
2-4 九件法寶
角色模型(Personas)
情境劇本(Scenarios)
故事板(Storyboard)
必要條件矩陣(Requirements Matrix)
工作流程圖(Task Flow)
網站地圖(Site Map)
卡片分類法(Card Sorting)
介面線框(Wireframes)
情緒版(Mood Board)
2-5 十條定律
John Maeda之精簡十大定律
停下來的勇氣
第 3 章 設計原則與應用
3-1 感性的科學、理性的藝術
以使用者經驗為核心的設計
使用經驗的結構
精彩书摘
導論 從兩個惱人的問題談起
2009年暑假,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裡,和一位從事出版工作的劉小姐談起了互動設計。不料,劉小姐開門見山的兩個問題,卻讓我一時之間感到嘴僵舌鈍,絲毫不見平日教書時口若懸河的豪氣,或者是演講時舌燦蓮花的風采。劉小姐的第一個問題,頗有女俠豁然出刀的乾脆和直率,她問道:「互動設計這詞裡面的每個字我都懂,但合起來的意思卻又十分含糊,你能不能用最簡單的一句話,告訴我互動設計到底是甚麼?」如此爽快的一問,卻讓我猶豫萬分。對於一個從事互動媒體教學將近十年的人而言,當時的感覺,就像是在結婚多年之後,猛然間被老婆要求用一句話來解釋當時追求她的初衷。一時之間:胸中似有千言萬語,張口卻又毫無邏輯;一切本應理直氣壯,無奈思緒猶似浮光掠影。
如果我這個人有任何的好處,也許就是我那種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站起來的客家硬頸精神。當時的一個措手不及,成為你我今天的話引子。在本書的一開始,就讓我們單刀直入,討論一下互動設計這個詞,為何會如此明確而模糊地存在著。
Interactive vs. Interaction
「互動設計」所造成的混淆感,有一大部分,其實來自於專有名詞在經過翻譯之後,難免會被過濾掉的那一分精緻。查看英漢字典,英文的 interaction 是:「交互作用,互相影響」,而 interactive,則是:「交互作用的,互相影響的」。兩者極為相近,其間唯一的差異,只不過就是一
前言/序言
互動設計概論 [The Principles of Interaction Design in the Post-digital Age]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互動設計概論 [The Principles of Interaction Design in the Post-digital Age]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
互動設計概論 [The Principles of Interaction Design in the Post-digital Age]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互動設計概論 [The Principles of Interaction Design in the Post-digital Age]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