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辐射导论:第2版 9787502938642

大气辐射导论:第2版 9787502938642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廖国男,郭彩丽,周诗健 著
图书标签:
  • 大气科学
  • 大气辐射
  • 辐射传输
  • 遥感
  • 气象学
  • 物理学
  • 环境科学
  • 地球物理
  • 大气物理
  • 光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润一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气象出版社
ISBN:9787502938642
商品编码:1536343257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04-10-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大气辐射导论:第2版

定价:120.00元

作者:(美)廖国男,郭彩丽,周诗健

出版社:气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10-01

ISBN:9787502938642

字数:695000

页码:61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74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第二版在原版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修改,着重于基础理论研究、对物理过程的认识,以及利用辐射传输理论和来自地基、空基和天基的辐射仪观测资料,对太阳和地球辐射与行星大气中分子、气溶胶和云粒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定量分析等方面。第二版包括70%左右的新内容,基本遵循第一版的篇章结构,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修订和补充。新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专题:红外辐射传输的相关k分布方法、冰晶和非球形气溶胶的光散射,以及一系列平面平行大气假定中所没有包括的辐射传输领域的新论题。阅读新版,将帮助读者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尽快步入现代大气辐射学的前沿。各章后设有习题,并列有推荐参考书目。书后附有名词索引,便于读者查阅相关内容。原版书的出版者美国学术出版社还出版了本书的习题答案,但只提供给大学里的任课老师。若有需求,我们气象出版社可帮助联系。
本书特别适合于学习大气科学的大学生和研究生,以及从事大气辐射、气候和卫星探测工作的科研人员。对于行星探测、电磁波散射和传播、光学、地球物理,以及生态学等学科的研究工作者也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目录


审校者序
中文版序
原版序
1 用于大气的辐射基本知识
1.1 概念、定义和单位
1.2 黑体辐射定律
1.3 吸收线的形成和谱线形状
1.4 辐射传输引论
习题
推荐读物
2 大气顶的太阳辐射
2.1作为能源的太阳
2.2 地球绕太阳的轨道和太阳日射
2.3太阳光谱和太阳常数的测定
习题
推荐读物
3 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的吸收和散射
3.1 地球大气的成分和结构
3.2 大气吸收
3.3 大气散射
3.4 行星大气中的多次散射的吸收
3.5 大气的太阳加热率
习题
推荐读物
4 大气中的热红外辐射传输
4.1 热红外光谱的温室效应
4.2 大气中的吸收和发射
4.3 红外辐射传输的相关分布法
4.4 带模式
4.5 通量计算的宽带方法
4.6 有云大气中的红外辐射传输
4.7 大气红外冷却率
习题
推荐读物
5 大气中粒子的光散射
5.1 大气中粒子的形态学
5.2 球形粒子光散射的洛伦茨-米理论
5.3 几何光学
5.4 冰晶的光散射——种统一理论
5.5 非球形气溶胶的光散射
习题
推荐读物
6 行星大气的辐射传输原理
6.1 引言
6.2 辐射传输的离散纵标法
6.3 不变原理
6.4 辐射传输的累加法
6.5 辐射传输的近似处理方法
6.6 考虑偏振的辐射传输
6.7 辐射传输的新课题
习题
推荐读物
7 辐射传输原理对遥感探测的应用
7.1 引言
7.2 利用透射的太阳光进行遥感
7.3 应用反射的太阳光进行遥感
7.4 利用发射的红外辐射进行遥感
7.5 利用发射的微波辐射进行遥感
7.6 利用激光和微波能量进行遥感
习题
推荐读物
8 辐射与气候
8.1 引言
8.2 地气系统的辐射收支
8.3 辐射和对流大气
8.4 一维气候模式中的辐射
8.5 能量平衡气候模式中的辐射
8.6 全球气候模式中的辐射
习题
推荐读物
附录A-H
索引
译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好的,以下是一份不包含《大气辐射导论:第2版 9787502938642》内容的图书简介,侧重于物理学、工程学、材料科学或生物学领域的一本专业著作,旨在提供详尽且有深度的内容: --- 《高能粒子探测与分析技术:原理、方法与应用》 导言:探索微观世界的钥匙 在现代物理学、天体物理学以及核技术领域,对高能粒子的精确探测与分析是推动科学前沿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从宇宙射线中捕获的奇异粒子,到粒子加速器中碰撞产生的瞬时事件,理解这些微观实体的性质依赖于尖端探测技术的支持。《高能粒子探测与分析技术:原理、方法与应用》是一部全面而深入的专著,系统阐述了构建、优化和应用各类高能粒子探测器的理论基础、工程实现及其在复杂科学问题中的具体应用。本书旨在为高能物理、核科学、医学物理以及空间科学领域的科研人员、工程师和高年级研究生提供一本权威的参考指南。 第一部分:物理基础与探测机制 本书伊始,首先奠定了理解粒子探测的必要物理学基础。我们详尽回顾了带电粒子、中性粒子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基本过程,包括电磁相互作用(如电离、轫致辐射)、强相互作用(如核反应)以及弱相互作用。重点分析了粒子能量损失的统计学特性,如Bethe-Bloch公式的精确推导与修正,并讨论了中子、光子和μ介子在介质中穿透的独特机制。这部分内容为后续的探测器设计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柱。 第二部分:探测器分类与工作原理 本书的核心章节详细分类并深入剖析了当前主流的高能粒子探测技术。 1. 径迹探测器(Tracking Detectors): 涵盖了经典的云室、泡室原理的现代演进,重点介绍硅微条探测器(Silicon Strip Detectors, SSDs)和漂移室(Drift Chambers, DCs)的几何设计、信号形成过程以及读出电子学。特别地,对高精度的像素探测器(Pixel Detectors)在空间分辨率上的突破进行了详尽论述,并探讨了在高亮度环境下如何处理数据堆积问题。 2. 能量测量系统: 详细探讨了量能器(Calorimeters)的设计哲学。对于电磁量能器(Electromagnetic Calorimeters, ECAL),我们分析了重金属(如铅玻璃、钨酸盐晶体)的簇射(Shower)形成过程、能量沉积效率以及退火效应的影响。对于强子量能器(Hadronic Calorimeters, HCAL),则着重讨论了其如何处理强子相互作用的复杂性,以及如何利用采样技术来平衡成本与性能。 3. 粒子识别与时间测量: 粒子识别(Particle Identification, PID)是高能物理实验的关键。本书阐述了基于切伦科夫辐射的探测技术,包括RICH(Ring Imaging Cherenkov Detector)和DIRC探测器的光学设计与数据重建算法。此外,对于时间分辨率至关重要的飞行时间(Time-of-Flight, ToF)系统,我们详细讨论了快速闪烁体材料的选择、光电倍增管(PMT)或硅光电倍增管(SiPM)的性能参数,以及时间分辨的限制因素。 第三部分:信号处理与数据获取系统(DAQ) 探测器产生的微弱信号必须经过精细的电子学处理才能转化为可用的数字信息。本部分聚焦于前置放大、整形滤波以及高速模数转换技术。我们详细分析了低噪声放大器的设计准则,电荷敏感型(CSA)与跨导型(TA)放大器的适用场景。在数据获取层面,本书深入探讨了触发系统(Trigger Systems)的设计,从一级快过滤(Level 1)到二级软件过滤(Level 2/3)的架构,以及大容量数据传输中的瓶颈分析与优化策略,包括FPGA/GPU在实时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第四部分:先进技术与应用前沿 在对传统技术进行深入梳理后,本书展望并剖析了当前和未来的研究热点。这包括: 新型半导体探测器: 探讨了化合物半导体(如CdTe, HgI2)以及新型氧化物晶体在极端环境下的性能潜力。 空间辐射环境下的探测器加固: 针对太空任务,分析了总剂量效应(TID)和单粒子效应(SEE)对半导体器件的损伤机制,以及辐射硬化(Rad-Hard)设计的具体对策。 医学成像中的应用: 重点阐述了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探测器阵列的优化设计、时间分辨PET(TR-PET)的优势,以及在质子治疗剂量验证中的应用。 第五部分:数据重建与分析方法 探测器数据并非直接的物理量,需要复杂的重建算法。本书提供了蒙特卡洛(Monte Carlo, MC)模拟在探测器响应建模中的核心地位,详细介绍了GEANT4工具包的使用规范和验证方法。在数据分析方面,我们引入了现代统计学工具,包括贝叶斯方法、最大似然估计在粒子能量谱重建中的应用,以及使用机器学习技术来提高复杂事件的分类效率和背景抑制能力。 总结 《高能粒子探测与分析技术:原理、方法与应用》集理论深度、工程细节与前沿视野于一体,是实验室、研究机构和教学单位不可或缺的工具书。它不仅教授“如何建造探测器”,更阐明了“为何如此设计”,确保读者能够构建出能够应对下一代科学挑战的先进测量系统。 ---

用户评价

评分

收到您提供的图书信息:“大气辐射导论:第2版 9787502938642”。 我将以读者的角度,为您撰写5段不包含具体书籍内容的评价,每段大约300字,风格和内容差异较大,并用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在知识体系的构建上做得非常扎实,循序渐进,环环相扣。作者在梳理概念时,逻辑性极强,仿佛每一章节都是在前一章节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延伸开来,很少出现跳跃或突兀的地方。这种严谨的写作方式,对于我这样初次接触这个领域的研究者来说,简直是福音。它不像有些书籍那样,上来就抛出大量复杂的公式和理论,而是先打好基础,一点点引导读者进入更深层次的探讨。我尤其喜欢它在解释一些核心概念时,所使用的比喻和类比,虽然内容是专业的,但通过这些生动的阐释,使得原本抽象的概念变得形象起来,大大降低了理解的门槛。而且,书中似乎还包含了大量的案例分析,这对于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非常有帮助。我感觉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掌握了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去思考和分析问题,这是一种能力上的提升,远比单纯记住几个知识点要宝贵得多。

评分

坦白说,这本书带给我的最直接的感受是它在学术前沿的把握上做得非常出色。作者似乎紧密跟踪着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将这些最新的成果和观点融会贯通,体现在书中。这对于我这样希望了解行业最新动态,不被时代落下的读者来说,是非常宝贵的。书中的一些讨论,明显触及到了当下一些热门的研究课题,甚至可能提出了新的研究方向或解决方案。我非常欣赏作者这种敢于探索未知、勇于挑战权威的精神。虽然我个人的知识背景可能还不足以完全领会其中所有精妙之处,但我能够感受到作者的视野非常开阔,思维也极其活跃。它让我意识到,科学的研究永远没有止境,总有新的领域等待我们去发现和探索。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指引我走向了研究的“新大陆”,让我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评分

这套书在我手中,散发着一种沉甸甸的学术气息,拿在手里就有一种想要钻研一番的冲动。它的内容深度绝对是毋庸置疑的,作者在每一个涉及到的论点上都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细致的阐释,仿佛将自己毕生的学术研究都倾注在了其中。我能感受到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必然经过了大量的文献梳理和反复的思考,才能形成如此精炼而又深刻的论述。对于我这种希望在这方面有所建树的读者而言,它提供的研究视角和方法论,无疑是极具参考价值的。虽然有些地方的理解还需要我反复推敲,甚至可能需要借助一些辅助资料,但这恰恰说明了它内容的丰富性和理论的厚重感。我享受这种挑战自我、不断学习的过程,而这本书正是提供了这样一个绝佳的平台。它不是一本消遣读物,而是能够真正激发我思考,甚至可能改变我研究方向的“硬核”之作。

评分

进行分隔。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倒是挺考究的,封面配色比较沉稳,给人一种专业、严谨的感觉。虽然我目前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但仅仅从外观上来讲,确实能感受到出版方在细节上的用心。我翻阅了几页,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触感顺滑,印刷清晰,字迹大小适中,长时间阅读应该也不会感到疲劳。我尤其关注的是它的排版布局,整个页面看起来非常舒服,段落之间的空隙、标题的样式、图表的插入处理都显得很有条理,这对于一本理论性较强的书籍来说至关重要。流畅的阅读体验往往能极大地提升学习的效率和兴趣,而这本书初步给我的印象,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到位。我期待书中内容能够和它精美的外观一样,给我带来丰富的知识和深刻的启发。对于我这种对专业书籍的外部呈现也有一定要求的读者来说,这是一本值得入手,至少在视觉和触觉上就能给人留下良好印象的书籍。

评分

为啥不给发票明细,搞得不能报销

评分

专业用书,很满意,慢慢看

评分

不错

评分

为啥不给发票明细,搞得不能报销

评分

为啥不给发票明细,搞得不能报销

评分

不错

评分

专业用书,很满意,慢慢看

评分

为啥不给发票明细,搞得不能报销

评分

还可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