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孙子兵法
定价:12.0元
作者:(春秋)孙武,臧宪柱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5-07-01
ISBN:9787550243637
字数:130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千古兵学奇书,万世兵家鼻祖!
法国军事家拿破仑,在兵败滑铁卢之后,偶然得见《孙子兵法》,无限感慨地说:“如果二十年前能见到《孙子兵法》,历史将会是另外一种结局。”
《孙子兵法》问世以后,为历代军事家们所注视,自曹操以来,历代注家蜂起,其中以孟氏、李筌、贾林、杜佑、杜牧、陈皞、王皙、梅尧臣等人为代表,这版《孙子兵法》综合了各代表注家的精彩注评,博采众家之长!
除《孙子兵法》之外,本书还附有《孙膑兵法》,两大兵法合体,更有料!
内容提要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处处表现了道家与兵家的哲学。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计篇
本篇论述的是能否进行战争的问题。孙武在本篇中指出,战争是关乎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道”“天” “地”“将”“法”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五项基本要素。“道”是指使人民与统治者同心同德;“天”指昼夜、晴雨、寒暑等气候时节和天命、人事、道义;“地”指土地,具体如地势、地形的高下、险要、平坦,距离的远近等对于攻守进退的利弊;“将”指将帅的智谋、赏罚必信、爱抚士卒、英勇果断和军纪严明;“法”则指军队的组织编制、将吏职责的划分和管理,以及军需物资的供应、管理。孙子认为,从这五要素出发,根据国君是否贤明,将帅有无才能,“天”“地”两方面的条件如何,法令能否贯彻实行,兵力强弱,军队是不是训练有素,赏罚是否分明,可以预知战争的胜负,从而采取适当的对策和相应的行动。
【原文】
孙子曰:兵①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②也。
【注释】
①兵:指战争。
②察:研究。
【译文】
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头等大事,关系着民众的生死,决定着国家的存亡,因此,不得不认真、谨慎地去研究。
【原文】
故经①之以五事,校②之以计,而索③其情④。一曰道⑤,二曰天⑥,三曰地⑦,四曰将⑧,五曰法⑨。道者,令民与上⑩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11也。天者,阴阳12、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13、广狭、死生14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15、官道、主用16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17,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18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将19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20之。
【注释】
①经:衡量,在这里是分析的意思。
②校:比较。
③索:探索。
④情:实际情况。
⑤道:道义。此处指是否得民心。
⑥天:天时。即气候、时令等自然方面的条件。
⑦地:地理条件。如地势险要或平坦,场地开阔或狭隘等具体的地形、地势。
⑧将:将令。此处指战争中指挥官的谋略、智慧。
⑨法:军令。
⑩上:国君。
11不畏危:不怕危险。
12阴阳:昼夜。指春、夏、秋、冬时令季节。
13险易:地势情况,即地势是险要还是较为平坦等。
14死生:死地与生地,即所选地形是否利于己方的战争,有利为生地,不利为死地。
15曲制:军队编制、制度。
16主用:后勤管理。主是掌管,用为物资。此处指战略物资等后勤保障。
17闻:知道。
18孰:谁,哪一方。
19将:虚词,表示假设,类似“如果”。
20去:离开。
【译文】
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比较、分析双方的各种条件,考察双方的实际情况,以预测战争的走向。一是道义,二是天时,三是地形,四是将帅,五是法规。
所谓“道义”,就是君主要有民心,让民众和君主心意相通,这样军士们才有同生共死的信念,便不怕危险。所谓“天时”,就是指阴阳时节、寒暑交替、春夏秋冬四季等。所谓“地形”,就是指路程的远近,地势的险要情况,战场是开阔还是狭窄,所选战场属生地还是死地等自然地理条件。所谓“将帅”,就是指军队的指挥官是否有足够的智谋才能,是否赏罚有信,对部下是否仁慈关爱,能否做到果断勇敢,所制军队是否军纪严明。所谓“法规”,就是指军队的组织编制是否简洁轻便,将吏的责权划分是否清晰明了,军需物资的掌管是否规范以及供给是否充足。这五个方面,将领一定要深刻了解。了解了就能胜利,否则必将失败。
一定要通过对战争双方的考察,掌握尽可能多的实际情况,并据此加以比较、分析,从而去预测战争胜负的可能。一定要知道:哪一方的君主更得民心?哪一方的将领能力更强?哪一方占有天时地利?哪一方军法严明、赏罚有信?哪一方兵力更加强大?哪一方的军士训练更为有素?哪一方军令执行更为有效?透彻分析了这些条件,自然就能够判定哪一方更容易取胜了。
如果听从我的计策,那么必然能取得胜利,这样我就留下;如果不听我的计策,那么必然导致战争失利,那我就离开。
序言
《孙子兵法》是我国春秋末期大军事家孙武所著的一部军事经典著作,素有“武学之圣典,兵家之绝唱”之美誉。
孙武的生卒年月现已不可考。据史载,他本是齐国人,后移居吴国,因擅长兵法,被吴国大臣伍子胥推荐给吴王阖闾。孙武见吴王时,将其所撰兵法十三篇献给吴王,阖闾读后大悦,遂以孙武为将,为自己练兵。后来孙武带兵西破强楚,北威齐晋,扬名诸侯之间,让吴国顺利成为当时的霸主。孙武终老于吴国,葬在吴都巫门外。
《孙子兵法》虽然篇幅不长,但信息量极大,可谓字字珠玑,无半点累赘之言。孙武在其书中揭示了一系列具有普遍意义的军事规律,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军事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不仅深受战国以来历代军事家的重视和推崇,对他们的军事思想和实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在世界军事思想领域内拥有广泛的影响,享有极高的声誉,至今仍有其不可忽视的科学价值。“一本让我重新审视‘输赢’观点的入门读物。” 说实话,我一开始接触这本《孙子兵法》文白对照版,更多的是出于一种“跟风”的心态。毕竟,“孙子兵法”的名头太大,感觉不读一下好像就落伍了。然而,真正开始阅读后,我才发现,这本书带给我的远不止是“涨知识”这么简单,它甚至颠覆了我过去对很多事情的看法。我一直认为“打仗”就是你死我活的拼杀,是要争个输赢高低。但孙子在书中反复强调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理念,以及“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的战略层次,让我意识到,真正的智慧并非在于如何去“战”,而在于如何去“谋”,如何用最小的代价去达成目标,甚至避免战争的发生。这种“以退为进”、“以柔克刚”的思维方式,在现代社会中,尤其是在需要处理复杂人际关系和商业谈判时,简直是“神器”。书中的“道、天、地、将、法”五点论,将军事行动的要素剖析得淋漓尽致,让我明白,任何事情的成功,都需要对整体环境、自身条件、人员素质以及规章制度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白话文的翻译真的非常关键,让我这个历史典籍的“门外汉”也能窥探到其中的奥秘。这本书不仅教会我如何“赢”,更教会我如何“不输”,如何更好地规避风险,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评分“细节之处见真章,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经典。” 我一直认为,真正的经典,不在于其名声有多大,而在于其内容是否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以及是否能被不同时代的人所理解和运用。这本《孙子兵法》文白对照版,无疑就是这样的经典。初次翻阅,我便被它详实的注释和精炼的白话翻译所吸引。以往阅读兵书,常常会遇到一些难以理解的术语或者概念,而这本书则通过细致的注释,将这些晦涩之处一一化解,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孙子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他所提出的理论。书中的每一句话,都蕴含着深厚的智慧。例如,关于“慎战”的论述,虽然篇幅不长,却深刻地揭示了战争的残酷性,以及为何要“非国之利,民不动”,这与当下许多国家奉行的“和平发展”理念不谋而合。另外,书中关于“地形”的分析,也让我看到了孙子对实际环境的精妙考量,他不仅仅关注宏观的战略,也深入到微观的细节。这提醒了我,在任何一项事业的推进中,都不能忽视对具体环境和条件的分析。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提供了一种军事上的思维方式,更提供了一种看待世界、解决问题的哲学视角。我个人认为,这本书非常适合那些希望提升自身战略思维和决策能力的人阅读,而且,随着阅历的增长,每次重读都会有新的体会,这是一本真正值得反复品读的宝藏。
评分“字字珠玑,谋略千年,现代人读来亦有醍醐灌顶之感。” 作为一名对中国传统文化素有研究的爱好者,偶然翻阅到这本《孙子兵法》文白对照版,着实让我眼前一亮。一直以来,对于《孙子兵法》的理解,多停留在一些耳熟能详的片段,比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或是“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然而,真正要深入理解其内在的逻辑和精妙之处,古文的晦涩着实是一道不小的门槛。而这本书的出现,则恰好弥补了这一遗憾。白话文的翻译流畅自然,既保留了原文的意境,又使得普通读者能够轻松理解其含义。我尤其喜欢它在翻译上的严谨,并没有为了迁就白话而随意增删,而是尽可能地贴近原文,力求还原孙子原有的思想。每读一段原文,再对照其白话解释,便能豁然开朗,仿佛与这位两千多年前的伟大军事家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书中的论述,不仅仅局限于军事层面,其关于策略、布局、人心洞察的智慧,在今天依然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无论是商业竞争,还是人际交往,甚至是个人的人生规划,都能从中汲取宝贵的养分。这本书的排版也十分用心,疏朗清晰,方便翻阅。我常常会找个安静的午后,沏一杯清茶,沉浸在这部不朽的兵法巨著之中,每一次阅读,都能有新的体会,新的感悟。
评分“一份来自古人的‘生存指南’,现代人必读。” 一直以来,我对中国古代的军事思想都抱有浓厚的兴趣,而《孙子兵法》更是其中的翘楚。这本书之所以让我如此着迷,在于它将原文和白话文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这对于我这样一位对古文理解不深,但又渴望领略兵法精髓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它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通往智慧殿堂的大门。书中的“谋攻篇”更是让我印象深刻,孙子提出的“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已经成为至理名言,但更让我深思的是他对于“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推崇。这不仅仅是一种军事策略,更是一种高明的处世哲学,它教会我们如何以最小的代价去解决问题,如何在竞争中保持冷静和理性。读这本书,我常常会联想到当今社会中的各种竞争,无论是商业领域的厮杀,还是职场上的博弈,甚至是个体之间的较量,都能从中找到相似的影子。孙子提出的“虚实”论,更是将战场上的变化莫测,以及如何利用变化来达到目的的精髓展现得淋漓尽致。这让我意识到,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灵活性和应变能力是多么重要。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是一本“兵书”,更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深刻的生存智慧,它教会我们如何观察、分析、决策,以及如何在这个复杂的世界中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对于任何一个想要提升自己智慧和能力的人来说,这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读物。
评分“从‘兵书’到‘人生指南’,这本《孙子兵法》给了我太多惊喜。” 我一直对中国古代哲学和谋略思想非常着迷,而《孙子兵法》无疑是其中的瑰宝。拿到这本《中华国学经典精粹文白对照孙子兵法》之后,我便爱不释手。最让我赞赏的,是它将古文原文与现代白话文对照呈现,这种编排方式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我曾经尝试过阅读纯古文版的《孙子兵法》,但往往因为字词的生僻和句式的晦涩而望而却步。而这本书的白话翻译,既忠实于原文的含义,又通俗易懂,让我能够更直接地感受到孙子兵法的思想精髓。我尤其被书中关于“势”的论述所吸引,比如“势不可挡”,“善用势者,如袭溃”、“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这让我明白,很多时候,并非个人能力有多强,而是能否抓住时机,顺势而为。这种“势”的运用,不仅体现在战场上,也体现在生活和工作中。这本书让我学会了如何分析局势,如何预判对手的动向,如何调整自己的策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它不仅仅是一本军事著作,更是一本关于洞察人性、掌握规律、实现目标的人生智慧宝典。我经常会在遇到困惑时翻开它,总能在其中找到启发和指引。
评分还没来得及看,先给好评,待追评。
评分书很精致,还送了两本
评分很好,搞活动买的,十分划算,送货速度挺快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不错
评分店家赠送的,很薄的一本,希望有所收获.
评分很满意,不错
评分任何快递公司都比圆通快递这个快倒闭的快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