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古少林搏击拳法 | 作者 | 潘霜喜 |
| 定价 | 39.90元 | 出版社 |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
| ISBN | 9787538478099 | 出版日期 | 2014-11-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本书中详细介绍了少林武功的搏击技法,引出古代武者战场搏杀的秘杀绝技,从“脚打人不知”的低腿暗踢技法,到硬打快攻的闪电手法,无不表现了本书传承千年的少林搏击的技法。并且结合现代发展,作者教授针对普通大众徒手搏击,防身抗暴当有“一击制敌”实用效果。 |
| 作者简介 | |
| 潘霜喜,少林拳派第三十三代衣钵传人。师承少林寺武僧教头释德根一脉,得传于少林拳派代表人释行真大师。2003年至今,先后在《武当》、《中华武术》、《精武》等专业刊物发表文章百余篇。所出版的《少林禅拳》、教学片及《少林六合功养生与搏击秘传》专著,开创了少林养生学与武术功法新篇章! |
| 目录 | |
| 章 古少林搏击劲道与核心功法阐微 节 刚柔并济——古少林搏击拳法劲力探析 / 15 第二节 形意相合——古少林搏击拳法金刚心意把 / 18 第三节 阴阳平衡——金刚心意把的修习准绳 / 21 第二章 古少林搏击拳法金刚心意把习练方法 节 金刚心意把之腿膝技法练习 / 26 第二节 金刚心意把之拳法劲道揭秘 / 38 第三节 金刚心意把平面练习与侧面练习 / 40 第四节 金刚心意把之立体龙形把练习 / 46 第三章 古少林搏击精粹——踢打摔拿 节 脚打人不知之低腿暗踢 / 57 第二节 硬打快攻之闪电手法 / 74 第三节 挨搒挤靠之贴身快摔 / 101 第四节 分筋挫骨之擒拿手法 / 129 第四章 古少林搏击心法——以意和之 节 古少林搏击拳法的整体观念 / 145 第二节 递手喂招之搏击技术听劲懂劲变化之道 / 148 第三节 胜战之道——古少林搏击中的胆气 / 151 第四节 纵横六合古少林搏击八门五步要诀 / 153 |
| 编辑推荐 | |
| 习练少林功夫,讲求的是“六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有近八百年历史的少林药局,专注于佛家或少林养生文化的探索和少林功夫相结合,注意从人的心灵和谐之道出发,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保持健康生命活力。 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愈来愈快,很多人需要进行自我调养和改善,而少林寺的养生功法传承已有千年,比如八段锦、易筋经等。这些养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已发挥出巨大的功效,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身心和谐的效果。 本书着眼于现代人的生活需求,分门别类、多元视角,由少林弟子传习,与大家互动并分享修学体会。 |
| 文摘 | |
| |
| 序言 | |
这本武术典籍的装帧设计着实是下了一番功夫,封面色彩的搭配和字体选择都透着一股沉稳又不失力量感的味道,让人一上手就感觉不是寻常的武林秘籍。内页的纸张质地也相当考究,摸上去细腻光滑,即便是长时间翻阅,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尤其值得称赞的是,书中对每一个拳法的动作分解图,简直是细致到了每一个关节的转动角度和肌肉的发力点,配上简洁明了的文字注释,即便是初学者,也能大致领会其精髓所在。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体现了作者对传统武术的敬畏之心。它不仅仅是一本教授招式的书,更像是一部融合了哲学思考的武学导论,引导读者去理解“势”与“劲”的微妙关系,而非仅仅停留在招式的表面模仿。书中对于内功心法的阐述,也颇有独到之处,没有过度渲染那些虚无缥缈的境界,而是用一种近乎科学的方式,去解析人体的潜能开发与呼吸的配合,让人读来心悦诚服,深感其深厚底蕴。我对这本书的整体观感是,它为硬桥硬马的传统武术研究,提供了一个极具参考价值的范本,值得所有对传统武术有深入探究意愿的人士珍藏。
评分初读此书,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在叙事节奏上的掌控能力极强,他似乎深谙“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的古训。开篇并没有直接抛出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拳谱,而是用了一段极具画面感的历史背景铺陈,将读者一下子带入了那个充满江湖气息的年代,让人不禁对即将揭示的拳法心生向往。随后进入技术讲解部分,那种行云流水的过渡,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比如,在讲解某个需要爆发力的套路时,作者会先用一段篇幅描述如何蓄力、如何沉淀,如同平静湖面下的暗流涌动,然后再骤然爆发,讲解招式的出处和威力,这种抑扬顿挫的叙述方式,极大地增强了学习的代入感和趣味性。再者,书中对劲力的运行轨迹描述,并非采用传统武术中那些晦涩难懂的比喻,而是结合了现代运动学的一些概念,使得那些原本抽象的“寸劲”、“穿透力”变得可以被理解和模仿。这种新旧交融的表达方式,无疑拓宽了传统武术读物的受众面,让更多追求实用性和科学性的习武者能从中获益良多。全书读完,犹如经历了一场酣畅淋漓的武学交流,意犹未尽,令人回味无穷。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在我阅读过的众多武术书籍中,可以说是独树一帜的。它没有那种高高在上、故作深奥的姿态,而是采用了一种非常亲切、如同老前辈手把手指导般的语气。读起来让人感觉非常舒服,没有丝毫的隔阂感。作者在讲解复杂的发力技巧时,经常会穿插一些生动的生活化的比喻,比如将关节的锁定比作拧紧螺丝的扭矩,将身体的松紧转换比作弹簧的收放,这些通俗易懂的表达,极大地降低了理解的技术门槛。特别是对“气沉丹田”这类概念的诠释,它没有用空泛的描述,而是结合了深呼吸的科学原理,引导读者通过实际感受来体会这种内在的稳定感。这种深入浅出、寓教于乐的写作手法,使得枯燥的机械重复性训练变得充满期待。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武术教育提供了一种更具亲和力、更符合现代人学习习惯的优秀范例,它让我们相信,深奥的武学智慧,同样可以用最简单明了的方式被传承下去。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我认为更体现在其对武学思想的梳理和传承上。它不仅仅停留在“怎么打”的层面,更深入地探讨了“为什么这样打”。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守中用中”理念的阐释,在现代搏击越来越追求速度和角度的今天,这本书如同一个定海神针,提醒习武者不要迷失于外在的炫技,而应回归到立足于自身中线的核心防守与反击哲学。书中引用的典故和先贤的论述,并非简单地罗列,而是经过了作者的深度消化和提炼,使得那些古老的智慧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与当代搏击理念形成了巧妙的对话。例如,在论述身体协调性的部分,作者强调的“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的整体性观念,对于我们理解如何将全身力量集成于一点,有着醍醐灌顶的作用。这种超越了单纯招式层面的思想高度,使得这本书更像是一本武术哲学的专著,它要求读者不仅要用手去练,更要用心去悟,去体悟那份融汇贯通的境界。
评分从一个实战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实用性绝对超乎预期。许多传统武术的拳谱,常常因为过于强调套路的美感和对练的配合,而在面对现代快速、直接的攻击时显得力不从心。然而,这本书非常务实地平衡了这一点。它详细拆解了每一个经典招式,并提供了至少三种针对不同情境的变招和应用思路,这对于实战训练者来说是极其宝贵的财富。书中有一节专门分析了如何利用对手的惯性进行卸力与反制,其逻辑严密,步骤清晰,甚至配有简易的几何图示辅助理解,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的严谨态度。此外,对于传统武术中常常被忽略的“步法”和“身法”的讲解,也达到了极高的水准,这些基础却至关重要的元素,被拆分成了若干个微小步骤进行训练,确保了习武者能够打下坚实的基础,避免日后功力提升缓慢的瓶颈期。总体而言,这本书既有学术的深度,又有实战的锐度,非常适合那些渴望将传统武学融入现代搏击体系的爱好者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