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罗西尼威廉 退尔(歌剧序曲总谱)/全国音乐院系教学总谱系列
原价:8.00元
作者:(意)罗西尼 作曲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04-01
ISBN:9787540429829
字数:
页码:6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意大利作曲家罗西尼(1792-1868)生于著名的水城威尼斯,他很小就开始学习羽管键琴,10岁加入教会合唱团,12岁开始系统地学习音乐理论,14岁进波伦亚音乐学院深造开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37岁时罗西尼完成了他的第40部歌剧、根据德国大诗人席勒的同名戏剧改编的《威廉.退尔》。在以后的40年里,他再也没写过一部歌剧,这在音乐史上一直是一个奇特的难解之谜。
内容提要
《威廉.退尔》以13世纪瑞士农民反抗奥地利暴政为题材,歌颂了人民大众反抗压迫,争取独立的英勇斗争。主人公威廉.退尔是一个正直的神射手,在奥地利统治瑞士百年纪念日,总督高悬他的帽子,要行人向帽子敬礼。威廉.退尔和儿子路过而不从,总督要他射落放在百步之遥儿子头上的苹果。退尔虽一箭中的似飞快地拨出第二支箭,以便万一失手后立即射杀总督:总督发现后扣押了退尔.退尔逃脱并射杀总督.推翻了异族统治。《威廉退尔》序曲可以说是歌剧序曲中最脍炙人口的作品之一。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在研究一些极富戏剧张力的段落时,特别留意了那些力度记号的排布。很多指挥和演奏者都知道,力度记号(p、f、crescendo等)经常会因为声部过多而相互重叠,尤其是在管弦乐队的全奏部分,力度对比达到最强时,那些标记往往会挤成一团黑色的墨块。然而,这本总谱似乎采用了某种巧妙的垂直对齐策略,使得不同声部的力度变化指示,即使在最拥挤的地方,也能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和清晰度。这不仅仅是印刷技术的问题,更是对音乐逻辑的深刻理解。它让你在快速阅读时,能够迅速捕捉到作曲家想要表达的“力度冲突”和“音响堆叠”,而不是花时间去分辨“这个渐强是给圆号的还是给大提琴的”。它帮你省下了阅读的“噪音”,让你能更专注于音乐的“信号”。
评分这本书的书脊泛黄,纸张带着一股旧书特有的、混合着霉味和墨香的复杂气味,让人一翻开就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提琴的弓毛还未被现代合成材料替代的年代。我抱着它的时候,心里是既期待又带着点忐忑的,毕竟“教学总谱系列”这几个字的分量,足以让任何一个严肃的音乐学习者感到压力。然而,这本书的排版布局却出乎意料地清晰。那些密密麻麻的五线谱,在清晰的印刷下,每一个音符的符干、符头都界限分明,连那些细小的连音线和装饰音符号,也清晰可见,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特别是那些和声标记和速度指示,它们被放置在最合适的位置,既不干扰主旋律的视觉流动,又能在需要时提供即时的参考。我之前用的好几个版本的总谱,总是在关键的转调部分,因为标记不清而导致我几次在排练时陷入尴尬的境地,但翻阅这本时,这种担忧似乎完全消失了。它仿佛是一位经验老到的指挥家,在向你娓娓道来每一个声部的微妙关系,让人感到踏实,像是找到了一个可靠的向导,准备深入探索这部宏大的音乐结构。
评分我拿到这本“教学总谱”的时候,最先注意到的不是乐谱本身,而是它侧边的那个略微凸起的装订线。要知道,对于经常需要将总谱平铺在钢琴上或者乐谱架上的演奏者来说,装订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学习体验的成败。这本书的装订极其扎实,它能够毫不费力地平摊开来,即便是翻到最中间的部分,它也不会像某些廉价的印刷品那样,顽固地合拢,把关键的小节线遮住。这种对实用性的考量,无疑是深谙音乐学习者痛点的体现。我记得有一次为了让一本不平整的总谱保持打开,我不得不用两个沉重的节拍器把它压住,结果一不留神,节拍器的尖端还划伤了旁边的乐谱。而这本,完全没有这种烦恼,我可以专注于聆听脑海中想象的铜管组是如何与弦乐组进行对话的,而无需分心去对抗手中的物理载体。这种“无感”的体验,恰恰是优秀教学材料的最高境界——工具本身消失了,只剩下音乐本身。
评分打开封皮,第一页的扉页设计简洁到近乎冷峻,没有任何花哨的装饰,只有作者、曲目和出版信息,这种极简主义的风格,反而更凸显了内容的重要性。我尤其欣赏它在调性标记上的处理。在那些频繁转调的段落,比如管乐声部突然进入一个远关系调时,变音记号的放置极为讲究,它们被设计得既不拥挤,又能确保一眼就能捕捉到。这不像有些版本,为了节省空间,把升降号挤压在一起,导致你必须眯着眼睛去辨认,到底是升了半个音还是直接转到了另一个调性。这本书的视觉层次感处理得非常好,层次分明的声部划分,让即便是初次接触复杂管弦乐配器的学习者,也能较快地建立起对整体结构的空间想象。它不是简单地复印了原始手稿,而是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度的“可读性优化”,这才是“教学总谱”的真正价值所在。
评分这本书的纸张手感带着一种温和的粗糙感,不同于现代高光纸那种刺眼的反射光。在暖黄色的灯光下阅读时,纸张的哑光质地让眼睛感到非常舒适,长时间的研读也不会产生明显的视觉疲劳。这对于像我这样需要花费数小时来分析复杂对位和配器细节的人来说,简直是救赎。我曾经尝试过用平板电脑阅读总谱,但屏幕的反光和手指滑动的延迟,总让我觉得少了一点与音乐的“物理接触感”。而这本实体总谱,当你用手指轻轻拂过那些密集的休止符时,那种细微的纹理变化,提供了一种独特的、非数字化的反馈。更值得一提的是,它对于细节的保留,即便是那些历史版本中容易被简化或遗忘的脚标注释,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这显示了编者在追求清晰度的同时,并没有牺牲学术的严谨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