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约翰 施特劳斯维也纳气质(圆舞曲Op354总谱)/全国音乐院系教学总谱系列
原价:5.00元
作者:约翰·施特劳斯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1-06-01
ISBN:9787540425296
字数:
页码:4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约翰·施特劳斯(1825-1899),奥地利作曲家。他生于维也纳一个音乐世家。父亲老约翰·施特劳斯是维也纳舞蹈音乐的有名作曲家。他希望自己儿子成为银行职员,但小约翰·施特劳斯却喜爱音乐,自学了小提琴与作曲。1844年,十九岁的年轻作曲家已自组乐队,演奏自己作品,同父亲分庭抗礼。
1849年老约翰去世后,他便带领乐团在国内外旅行演出。1855-1865年、1867-1869年,施特劳斯定期到俄国演出。1867年,他在巴黎万国博览会演出中,结识了欧洲的一些著名文学艺术家。1872年,他到美国访问演出,盛况空前。音乐会在可容十万观众、二万演奏员的大厦中举行,并有一百名指挥为他当助手。
约翰·施特劳斯在创作与演出中渡过一生,于1899年在维也纳逝世,时年七十四岁。
约翰·施特劳斯共写有五百余首作品。其中大部分是舞曲音乐,包括圆舞曲、波尔卡、进行曲,以及一些轻歌剧。其中以他所创造的典型的'维也纳圆舞曲'著称。主要作品有:《蓝色的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皇帝圆舞曲》、《春之声圆舞曲》等。他的轻歌剧中最著名的是《蝙蝠》、《茨冈男爵》等。
约翰·施特劳斯的作品,旋律优美,节奏轻快,与德奥民间音乐有一定联系。他的作品在当时维也纳市民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的一些杰出作品在全世界广泛流传,享有殊誉。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乐谱的装帧设计真是一绝,封面那淡雅的米黄色调,配上烫金的字体,一股古典的韵味扑面而来,让人光是捧在手里都能感受到一份庄重。内页纸张的质地也值得称道,触感细腻,即便是长时间翻阅,也不会觉得刺眼。更重要的是,印刷的清晰度非常高,音符和力度记号都像是雕刻上去的一般,每一个细节都清晰可辨。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对着总谱进行细致研究和排练的乐手来说,这种高品质的阅读体验是至关重要的。翻阅起来,能感觉到编者在排版上的用心良苦,那些复杂的对位和声部划分,都被巧妙地组织在了合理的页边距内,使得在指挥或者演奏时,视线能够流畅地在不同声部间切换,大大减少了阅读的疲劳感。光是看着这本精美的乐谱,就仿佛已经能听到那维也纳金色大厅里,圆舞曲那令人心醉神迷的旋律在空气中流淌,让人对即将到来的演奏充满了期待。
评分我对维也纳古典乐派晚期的作品情有独钟,尤其是那种带有舞蹈性律动的作品,总能让人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愉悦感和典雅气质。我收藏了不少德奥地区不同出版社发行的圆舞曲选集,他们对于节奏处理上的细微差异,往往体现了不同演奏流派的理解侧重。我非常好奇,这部以“维也纳气质”命名的总谱,在标记那些著名的“转身”和“推进”的乐句时,是否采用了非常本土化的、带有历史原意的演奏记号。例如,有些圆舞曲中的重音处理,如果按照现代严格的拍子记法去执行,可能会丧失那种轻盈、略带慵懒的摇摆感。我期待在这里能找到一些超越标准巴赫体或西格曼体记谱法的、更具时代烙印的音乐术语或速度提示,让演奏者能够更好地捕捉到十九世纪维也纳沙龙音乐特有的那种贵族式的优雅与感性交织的氛围。
评分作为一名常年与管弦乐队打交道的指挥,我深知一套优秀总谱的实用性远比它的理论深度更关键。在实际排练中,我们面对的挑战是如何快速、准确地把握全乐队的动态平衡和声部间的穿插关系。因此,我对总谱中声部标记的清晰度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我希望这部关于圆舞曲总谱的编排能够做到极致的直观——比如,铜管组的力度变化是否用不同粗细的字体进行了区分,木管声部在高音区和低音区的标记是否做了特殊处理,以提醒演奏者在特定乐器音域的特性。以往我使用的某些版本,在处理到大型合奏段落时,由于字号过于统一,很容易造成视觉上的混淆,尤其是在灯光不理想的排练厅里。如果这部总谱能通过巧妙的字体、字重和行距的微调,就能够在保持整体美观的前提下,极大地提升演奏者和指挥在快速阅读中的效率,那无疑是极大的进步。
评分购买任何一套教学总谱,我都会习惯性地检查它在历史版本考据上的严谨性。对于施特劳斯的作品,由于流传的版本众多,乐谱之间的差异时有发生,尤其是在配器法上,可能存在后人改编或乐团习惯性修正的地方。我关注的核心是,这部总谱是否严格参照了施特劳斯本人生前最后定稿的版本,或者是否有明确说明哪些部分是基于哪个特定历史时期的手稿或首演记录。如果能提供一个简短的“版本说明”或者“文本批判”的导言,清晰界定它所遵循的文本基础,那么它的教学和研究价值会大大提升。毕竟,对于严肃的音乐教育而言,“权威性”是衡量一部总谱好坏的基石。我希望它能成为一个可靠的、可以信赖的教学蓝本,而不是仅仅是市面上众多流传版本中的一个普通再现。
评分我一直痴迷于对古典音乐作品进行深入的理论剖析,而这套“全国音乐院系教学总谱系列”中的其他几部作品,例如贝多芬的几部交响曲总谱,给我的感受是极具学术价值的。它们往往在扉页或附录中,包含了详尽的历史背景考证和早期手稿的对比分析,这对于理解作曲家创作时的真实意图非常有帮助。我期待这部《维也纳气质》的总谱也能继承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具体来说,我希望能看到关于约翰·施特劳斯这位“圆舞曲之王”在曲式结构上的独特处理,尤其是Op.354中,不同主旋律之间的交织与递进,是否采用了当时流行的某种歌剧或民间音乐元素作为母题。如果能附上一些对位法或和声进行上的关键节点解析,那对于我们音乐学专业的学生来说,简直是如虎添翼,能帮助我们超越单纯的演奏层面,真正进入到作品的灵魂深处去体会那份“维也纳气质”的精髓所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