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的力量

习惯的力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查尔斯都希格 著
图书标签:
  • 习惯
  • 自我提升
  • 心理学
  • 行为改变
  • 效率
  • 个人成长
  • 神经科学
  • 习惯养成
  • 影响力
  • 成功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发图书网旗舰店
出版社: 中信
ISBN:9787508674421
商品编码:12713730087
出版时间:2017-05-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习惯的力量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5-01
作者:查尔斯.都希格 译者:吴奕俊 开本: 32开
定价: 59.00 页数: 印次: 1
ISBN号:9787508674421 商品类型:图书 版次: 2

编辑推荐

**版市场表现**,新版《习惯的力量》作者在原稿基础上增加了后记,分享了更多读者在看完**版之后的感想以及让生活、事业发生改变的故事。相信会激发新一轮的阅读高潮。

内容提要

“白速得”牙膏是如何通过培养全民刷牙的习惯而获得了商业上的巨大成就?“纺必适”又是如何通过培养消费者“空气清新才是打扫结束”的理念而摆脱了企业的经营困境?星巴克的成功与“惯性”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关联?习惯不能被消除,却能被替代。只要掌握“习惯回路”,学习观察生活中的暗示与奖赏,找到能获得成就感的正确的惯常行为,无论个人、企业还是社会群体,都能改变根深蒂固的习惯。新版《习惯的力量》作者在原稿基础上增加了后记,分享了更多读者在看完**版之后的感想以及让生活、事业发生改变的故事。学会利用“习惯的力量”,就能让人生与事业脱胎换骨。

作者简介

[美]查尔斯·都希格(Charles Duhigg)普利策奖获得者,畅销书《习惯的力量》《高效的秘密》作者,耶鲁大学历史系学士、哈佛商学院企业管理硕士,《纽约时报》商业调查记者。都希格先生获得过美国国家科学院新闻报告奖、国家记者奖、乔治·伯克奖、杰拉尔德·勒伯奖等很多奖项。现与妻子和两个孩子生活在美国纽约布鲁克林。

目录

前 言 // V **部分 个体的习惯 **章 习惯回路 习惯是如何运作的? 某段记忆比另一段更重要? // 005 暗示、惯常行为和奖赏 // 013 习惯是脆弱的 // 021 寻找幸福的能力 // 026 第二章 渴求的大脑 如何创造新习惯 “白速得”与全民刷牙的习惯 // 033 “纺必适”的除异味策略 // 038 满足潜意识的成就感 // 044 渴求驱动习惯 // 053 第三章 习惯改变的黄金法则 为什么习惯会发生变化 海盗队:不是创造新习惯,而是改变球员的旧习惯 // 063 匿名戒酒社:是习惯还是成瘾? // 068 你眼睛看着哪里? // 079 习惯不能被消除,只能被替代 // 082 第二部分 成功的组织机构的习惯 第四章 核心习惯 *重要的习惯 什么是核心习惯? // 099 首先找到“小成功” // 109 建立能融入新价值观的文化 // 116 第五章 星巴克和成功的习惯 让意志力变成自发意识 意志力甚于好奇心 // 127 当自律成为企业习惯 // 131 关键时刻与惯例 // 139 自主支配的机会 // 145 第六章 危机就是转机 领导者怎样通过意外事件创造新习惯 医疗事故:危险的习惯模式 // 153 合理的平衡点 // 158 重新分配责任 // 163 抓住危机,重塑组织习惯 // 171 第七章 连锁销售商能预知消费者的行为 企业如何预测和操纵你的习惯 如何预测哪些是怀孕的顾客? // 181 音乐行业:化生为熟 // 195 用旧的习惯装扮新的内容 // 202 第三部分 社会的习惯 第八章 蒙哥马利公交车抵制事件 社会运动如何发生 熟人社区与群体 // 215 弱联系的力量 // 222 灵性成长:习惯让精神丰满 // 230 第九章 自由意志的神经学 我们是否要为自己的习惯负责? 赌徒巴赫曼 // 245 习惯的道德和选择 // 250 诱惑、梦游症和瘾 // 258 重塑习惯的社会责任 // 265 后 记 // 273 附 录 // 283 致 谢 // 295 译后记 // 299


好的,这是一本名为《时间管理大师的秘密:高效能人士的每日工作流》的图书简介,内容力求详实,旨在展现其深度和实用性,且完全不提及《习惯的力量》或任何AI相关信息。 --- 《时间管理大师的秘密:高效能人士的每日工作流》 导言:你真的了解你的时间吗? 在这个信息爆炸、任务过载的时代,我们都渴望找到一把“金钥匙”,能够开启高效人生的闸门。许多人认为时间管理就是把待办事项列得更长、更精细,或者仅仅是购买更昂贵的日程规划工具。然而,真正的效率大师们深知,高效能并非源于更快的执行速度,而是源于更清晰的思维框架和更科学的工作流设计。 《时间管理大师的秘密:高效能人士的每日工作流》并非一本空泛的理论说教之作。它是一份实战手册,是作者多年潜心观察、实验和实践全球顶尖企业高管、独立咨询师以及白手起家的创业家后沉淀下来的精华。本书的核心不在于“做什么”,而在于“如何系统性地构建你的一天、一周乃至一月的工作脉络”。 本书将带领读者彻底解构并重塑他们与时间的关系,从被动的“救火队员”转变为主动的“时间架构师”。我们不贩卖“速成”的幻想,我们提供的是一套经过时间考验、可复制、可定制的深度工作体系。 第一部分:认知重塑——理解时间与注意力的真正价值 在你开始规划任何任务之前,必须先理解你最大的资产和最稀缺的资源是什么。本书的第一部分致力于打破传统时间管理的误区,建立全新的认知基石。 第一章:时间的本质:非线性与能量曲线 传统的时钟管理是线性的,但人类的精力却是周期性的。本章深入探讨了人体的自然节律(如超日节律和昼夜节律),教导读者如何识别自己的“高能时段”(Peak Time)和“低谷时段”。我们将详细介绍如何根据自身的能量曲线来匹配任务的难度和类型,确保最复杂、最具创造性的工作总是在你精神最饱满时进行。我们还将引入“能量预算”的概念,强调管理好你的精力储备,远比死守时间表更为关键。 第二章:注意力的稀释效应与深度聚焦场域的构建 在这个被无数通知和中断打断的世界里,注意力成为比时间更昂贵的货币。本章深入剖析了“切换成本”对生产力的毁灭性影响。我们将介绍如何设置物理和数字环境的边界,以构建一个能有效抵御干扰的“深度聚焦场域”(Deep Focus Zone)。内容包括:如何与团队有效沟通你的“不可打扰时间”;如何利用技术工具(而非被技术奴役)来批量处理信息输入;以及“反向日历”——主动为你的专注力预留时间。 第三章:任务的“价值密度”分析 并非所有任务都具有相同的产出。本书引入了“价值密度”评估模型,帮助读者迅速区分那些带来长期回报的“高价值杠杆任务”与那些仅仅消耗时间的“低价值维护任务”。读者将学会使用简化的矩阵工具,对收件箱、待办清单和会议邀请进行价值排序,确保你的每一小时投入都能产生最大的乘数效应。 第二部分:构建你的每日工作流——从输入到输出的闭环系统 高效能人士的工作流是无缝衔接的,信息输入、处理、决策和输出形成一个自洽的闭环。第二部分详细拆解了这一系统的核心组件。 第四章:收件箱的终结者:信息流的结构化处理 电子邮件、即时消息、纸质便条——信息涌入是生产力的头号杀手。本章提供了一套“三步过滤法”,用于快速清空收件箱,并将信息转化为可行动的步骤。重点内容包括:如何设置“信息批处理时间”;识别和自动化“永不回复”的邮件类型;以及如何将外部信息转化为内部知识资产的记录系统。 第五章:决策的加速器:上下文切换与批处理的艺术 大量研究表明,频繁的上下文切换会极大地拖慢速度。本章探讨了“主题日”(Themed Days)和“批处理工作单元”(Batch Processing Units)的实施策略。例如,将所有财务工作集中在周二上午,将所有创意写作放在周四下午。读者将学会如何设计自己的“工作模块”,最大化同一类型任务带来的心流体验和效率提升。 第六章:任务可视化与进度反馈环 仅仅有一个清单是不够的,你需要一个能清晰展示进度的视觉系统。本章介绍了几种高级的可视化工具和方法,超越传统的看板,旨在实现对项目状态的“一瞥式”洞察。我们将详细讲解如何运用时间块(Time Blocking)技术,并结合“燃尽图”的概念,来预测和管理你的工作进度,确保关键交付日期不会成为压力点。 第三部分:长期宏观策略——从日工作流到季度复盘 真正的效率大师不会只关注明天,他们懂得如何用日常的结构来支撑长期的战略目标。 第七章:周度的战略校准:从战术到战略的飞跃 本书提出了“周度检视会议”的概念。这不是一次例行公事,而是一次至关重要的战略调整。本章详细指导读者如何在每周五下午或周一早晨,用固定的90分钟来评估上周的成果、调整本周的优先级,并确保所有行动都与季度目标保持对齐。内容涵盖:如何设定“本周的三大关键结果”以及如何清空大脑中的“悬而未决项”。 第八章:防御性规划:为不可预测性预留空间 任何精密的计划都可能被突发事件打乱。本书反对“过度优化”计划,提倡“防御性规划”。我们将介绍如何设计“缓冲时间”(Buffer Time)和“紧急预留槽”(Contingency Slots),以吸收外部冲击而不至于让整个日程崩溃。这是一种更具韧性的时间管理哲学。 第九章:工具的解放与个人系统的定制化 工具只是仆人,而非主人。本书的最后一章回归个体,强调系统必须适应你,而非你适应系统。我们将对比分析市面上主流的数字和模拟工具的优缺点,并引导读者设计一套“个性化工具栈”。核心在于,你的工作流系统必须是灵活、易于维护且能带来心理愉悦感的。读者将学会如何定期“审计”自己的系统,确保它始终处于最佳运行状态。 结语:持续精进的实践者 《时间管理大师的秘密:高效能人士的每日工作流》承诺为你提供的,不是一套僵硬的规则,而是一套可被内化为本能的工作方法论。通过系统地理解和应用这些工作流的构建原则,你将发现自己不仅能完成更多工作,更重要的是,你将拥有更多高质量的、掌控感十足的“非工作时间”。你的效率不再是偶然的爆发,而是稳定、可预测的日常输出。 现在,是时候停止“管理时间”,开始“设计你的工作流”了。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冲击是巨大的,甚至可以说是颠覆性的。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一直以为所谓的“好习惯”都是需要强大的意志力和自律才能培养出来的,所以很多时候,尝试了几次失败后,我就彻底放弃了。但是,《习惯的力量》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另一种可能性——习惯的养成并非完全是“苦行僧”式的自我折磨,而是可以变得更加轻松、更加自然。作者花了大量的篇幅来阐述“渴望”在习惯形成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通过调整环境和创造“暗示”,来让我们的行为朝着我们想要的方向发展。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奖励”的设计,它不是那种物质上的奖励,而是更多地侧重于心理上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当我开始有意识地去设计我的“奖励机制”时,我发现那些曾经让我头疼不已的坏习惯,似乎也变得没有那么难以摆脱了。这本书让我明白,与其和自己的惰性对抗,不如去理解它,并且巧妙地绕过它。这是一种非常智慧的解决问题的方式,让我觉得受益匪浅。

评分

《习惯的力量》这本书,给我带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启发。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如何培养好习惯的书,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理解人性的百科全书。我过去一直对那些“成功学”式的鸡汤文有些免疫,总觉得它们过于空泛,缺乏实际操作性。但是,这本书却用扎实的理论和丰富的案例,让我看到了习惯的真正力量。作者并没有给我一个固定的框架,而是教会我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分析,如何去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信念”的重要性,它让我明白,很多时候,改变的阻碍并非来自外部,而是来自我们内心深处的信念。当我开始去审视和挑战那些限制我的信念时,我发现自己真的可以做出一些令人惊喜的改变。这本书让我明白,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耐心、需要毅力,更需要智慧。它让我看到了希望,也给了我方向,让我相信,只要我坚持下去,我一定能够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的脑海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想法,感觉像是被点醒了一样。特别是关于“关键时刻”的论述,让我醍醐灌顶。我一直以为改变习惯需要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但这本书告诉我,很多时候,改变的力量就蕴藏在那些不起眼的小小的“习惯”。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研究,展现了个人、组织乃至社会层面的改变是如何从一个微小的习惯开始,然后像滚雪球一样,逐渐壮大的。我最印象深刻的是关于阿拉巴马州一家超市如何通过改变一个微小的促销习惯,从而显著提升了顾客的忠诚度和消费额的例子。这个案例让我看到了习惯的实际应用价值,不仅仅是在个人成长上,在商业运营、社会管理等方面也同样具有指导意义。这本书并没有提供一套万能的“改变秘籍”,而是教会你如何去观察、去分析、去理解你自己的习惯,然后找到那个最适合你的突破口。我开始尝试着去识别我生活中的“关键时刻”,并且小心翼翼地去进行微小的调整,虽然过程并不总是那么顺利,但每次看到一点点的进步,都让我倍感鼓舞。

评分

我不得不说,《习惯的力量》这本书让我对“效率”这个词有了全新的理解。我一直以为所谓的“高效人士”就是每天安排得满满当当,马不停蹄地工作。但这本书却让我明白,真正的效率并非来自于“多做”,而是来自于“做对”。作者通过对成功人士和组织的案例分析,揭示了他们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并不是因为他们比别人更勤奋,而是因为他们掌握了构建高效习惯的方法。书中对于“优先级”和“聚焦”的论述,让我深刻反思了自己的工作方式。我过去常常被各种琐事牵着鼻子走,效率低下,但这本书教会了我如何去辨别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并且将精力聚焦在它们上面。当我开始尝试着将书中的一些方法应用到我的工作和生活中时,我惊讶地发现,虽然我花费的时间并没有增加,但我的产出和质量却有了显著的提升。这本书就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循循善诱地指引我找到了提升效率的“捷径”,让我告别了过去的低效和焦虑。

评分

这本书我断断续续读了有半个月,刚开始翻开的时候,我其实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市面上关于“习惯”的书籍实在是太多了,各种理论、方法层出不穷,很多读起来都大同小异,让人感到有些疲惫。但《习惯的力量》给我的感觉却不一样。它没有那种“三天变身超级达人”的浮夸承诺,而是深入浅出地剖析了习惯的形成机制,以及它们是如何悄无声息地影响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特别喜欢作者在举例时那种生活化的视角,那些我们日常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场景,经过作者的解读,突然变得清晰起来,让我意识到原来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背后竟然有着如此强大的力量。书里的一些观点,比如“习惯回路”的概念,让我对自己的行为模式有了全新的认识。我过去常常因为一些坏习惯而自责,觉得是自己意志力薄弱,但这本书让我明白,习惯的养成并非完全是个人选择的问题,更多的是大脑的一种自动化反应。理解了这一点,反而让我卸下了很多心理负担,更能以一种更平和、更理性的态度去审视和调整自己的行为。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