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是关于中国的科技创新投入产出、科学技术与工程发展状况的指标分析报告。本书从科技人力资源、科技与工程的高等教育、中小学数学和科学教育、研发(R&D;)经费投入、科研产出和影响力、科技基础条件资源、高技术产业、公民科学素质及对科技的态度等方面,系统、客观地反映了中国科学技术与工程的发展状况、潜力与竞争格局,为制定科技政策、产业政策和经济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中国科学技术与工程指标充分考虑了指标设置的通用性、可比性,实现重要指标、共性指标国际可比,多渠道、多途径采集中国科学技术与工程指标的基础数据。通过统计分析、抽样调查、大数据挖掘等方式,形成对中国科学技术与工程教育、学术、产业等各方面发展状况的量化评价,并对我国科学技术与工程发展的基本现状、基本特征做出分析和判断。
本书可供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科技工作者及高等学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参考。
目录
第0章研究概况
第1章科技人力资源
本章导读
本章要点
1.1科技人力资源的总量与结构
1.1.1科技人力资源总量
1.1.2科技人力资源的学历结构
1.1.3科技人力资源的学科结构
1.2其他口径的科技人力资源
1.2.1专业技术人员的总量与结构
1.2.2R&D;人员的总量与结构
1.2.3高校专职教师的总量与结构
1.3科技人力资源的国际比较
1.3.1科技与工程领域的科技人力资源比较
1.3.2R&D;人员的比较
1.3.3研究人员的比较
第2章科学与工程的高等教育
本章导读
本章要点
2.1中国高等教育概况
2.1.1高等教育机构概况
2.1.2高等教育财政概况
2.1.3高等教育学科与专业演进
2.2专科层次高等教育
2.2.1招生情况
2.2.2在校生情况
2.2.3毕业生情况
2.3本科层次高等教育
2.3.1招生情况
2.3.2在校生情况
2.3.3毕业生情况
2.4研究生层次高等教育
2.4.1招生情况
2.4.2在校生情况
2.4.3毕业生情况
2.5高等教育国际比较
2.5.1招生情况
2.5.2留学情况
第3章中小学数学和科学教育
本章导读
本章要点
3.1学生的数学和科学学业成就
3.1.1学生的数学学业成就
3.1.2学生的科学学业成就
3.1.3数学和科学表现的国际比较
3.2数学和科学教师
3.2.1数学和科学相关课程教师的数量和
性别结构
3.2.2数学和科学相关学科教师的民族结构
3.2.3数学和科学相关教师的学历结构
3.3科学教育基础设施和条件
3.3.1全国中小学实验仪器达标情况
3.3.2全国中小学实验室生均使用面积
3.3.3全国中小学生均实验设备资产值
3.3.4教学用计算机
3.4校外科学教育
3.4.1科技馆中的科学教育
3.4.2科技竞赛中的科学教育
3.4.3科技教育出版物
第4章研究与试验发展的经费投入
本章导读
本章要点
4.1R&D;经费投入总量
4.1.1中国R&D;经费投入
4.1.2R&D;经费投入的国际比较
4.2三类R&D;经费投入
4.2.1中国三类R&D;经费投入分析
4.2.2三类R&D;经费投入的国际比较
4.3R&D;经费的来源与执行情况
4.3.1中国R&D;经费来源
4.3.2R&D;经费投入来源的国际比较
4.3.3中国R&D;经费执行
4.3.4R&D;经费执行的国际比较
4.3.5R&D;经费流向的国际比较
第5章科研产出和影响力
本章导读
本章要点
5.1科技与工程学科的国内论文
5.1.1国内科技论文的总量及变化趋势
5.1.2国内科技论文的学科分布
5.1.3国内科技论文的机构分布
5.2科技与工程学科的国际论文
5.2.1中国科技与工程学科的国际论文
5.2.2目标国家及地区的科技与工程学科论文
5.3专利
5.3.1中国专利情况
5.3.2世界专利情况
5.4学术影响力
5.4.1获国际科技奖项能力的综合比较
5.4.2各国在国际标准化组织中的任职
状况和作用
5.4.3中国学者在国际民间科技组织的
任职情况
5.5科研产出的经济效应
5.5.1对外技术依存度
5.5.2科技进步贡献率
第6章国家科技基础条件资源
本章导读
本章要点
6.1大型科研仪器
6.1.1大型科研仪器的建设与利用
6.1.2大型科研仪器的开放共享
6.2重大科研基础设施
6.2.1设施总投入和建设数量
6.2.2关键部件的自主创新能力
6.2.3部分设施性能
6.3科学数据
6.3.1科学数据的总体规模
6.3.2科学数据的中心建设
第7章高技术产业与贸易发展
本章导读
本章要点
7.1高技术产业
7.1.1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规模与概况
7.1.2不同注册登记类型的高技术产业发展
7.1.3高技术产业与制造业
7.1.4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
7.2高技术产品贸易
7��2��1高技术产品贸易规模
7��2��2高技术产品贸易结构
7.3中国技术贸易
7.3.1技术市场交易总体情况
7.3.2技术合同的构成特点
7.3.3各地技术的交易情况
7.3.4区域技术的交易情况
第8章公民的科学素质及对科学技术的态度
本章导读
本章要点
8.1调查概况
8.1.1调查样本
8.1.2调查指标体系
8.2中国公民的科学素质发展状况
8.2.1中国公民的科学素质整体发展状况
8.2.2各地区公民的科学素质水平发展状况
8.2.3不同分类群体公民的科学素质水平
8.2.4具备科学素质公民的群体特征
8.3中国公民的科技信息来源
8.3.1公民获取科技信息的主要渠道
8.3.2公民利用科普场馆的情况
8.3.3公民参加科普活动的情况
8.3.4公民参与公共科技事务的程度
8.4中国公民对科学技术的态度
8.4.1公民对科技信息的感兴趣程度
8.4.2公民对科学技术的态度
8.4.3公民对科学技术职业声望的看法
附录1书中引用数据表
附录2主要指标解释
后记
精彩书摘
第3章中小学数学和科学教育
本 章 导 读
随着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各国政府都高度重视基础教育质量。以科学的评价体系来监测基础教育质量,从而更好地为教育决策服务,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发展的一大趋势。学生学业成就是衡量中小学教育质量的一个关键性指标,建立国家层面的学生学业成就监测和评价体系已成为许多发达国家的政府行为; 数学和科学教师数量和结构与中小学教育质量关系密切,素质较高、结构合理的数学和科学教师队伍是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保证; 科学教育的基础设施和条件是国家教育服务体系和国家科学教育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教育的重要基础; 校外科学教育是正规教育的必要补充,也是充分利用教育人力和物理资源、发挥各种教育形式最佳效益的重要途径。对中国而言,从学生学业成就、数学和科学教师、科学教育基础设施和条件以及校外科学教育等方面,开展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既是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也是教育转向内涵发展的需要和标志。在中国科学技术与工程指标体系中突出中小学数学和科学教育评价指标,提高指标体系国际可比性,也符合中国科技进步和教育发展的监测需求。
本章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生学业成就,分析中国中小学数学和科学的学业成就,并进行国际比较。第二部分是数学和科学教师,分析中国中小学数学和科学教师的数量、性别比例、少数民族占比和学历结构等。第三部分是科学教育的基础设施和条件,主要介绍全国中小学实验仪器达标情况、实验室生均使用面积、生均实验设备资产值和学校计算机条件等。第四部分是校外科学教育,分析了科技馆、科技竞赛中的科学教育以及科技教育出版物。
本 章 要 点
1. 学生数学和科学学业总体水平较高,“问题解决”维度的能力仍有待提高。
2009年,中国内地义务教育三年级和八年级学生的数学课程达标率分别为86%和80%,其中“问题解决”维度的达标程度低于“知识技能、数学理解、运用规则”等维度,三、八年级分别有1/4和1/3的学生没有达到“问题解决”维度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学生学业成绩影响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小学生和中学生数学学业成绩差异中分别有54%和29%来自学校间的差异,其中学校人文因素、学校归属感和教学方法是影响学生数学成绩的主要因素。
2009年,科学成绩达到合格及以上水平的学生占71%。学生对于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和地球宇宙三个领域内容的掌握水平基本相当,对生命健康的关注程度和卫生常识的掌握比较理想。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综合运用多种技能解决较复杂的现实问题的能力仍有待提高。
上海市2009年和2012年的PISA项目成绩位列榜首,数学和科学成绩领先第二名几十分,2015年,北京、上海、江苏、广东组成的中国部分地区联合体(B�睸�睯�睪,China)参加了PISA测试,科学平均成绩排名第十,数学平均成绩排名第六。
2. 中国小学科学教师数不到数学教师的十分之一,各学段数学和科学教师性别结构基本平衡,少数民族教师所占的比例保持稳定且略有上升,初中和小学教师的学历有待提高。
2015年中国小学数学教师为168.1万人,科学教师为18.6万人,仅为数学教师的11.1%; 初中数学教师为59.3万人,科学教师为3.1万人,仅为数学教师的5.2%。
2015年,数学教师中,小学男、女教师比例为7∶10,初中男、女教师比例为11∶10,高中男、女教师比例为14∶10。科学教师中,小学男、女教师比例为13∶10,初中男、女教师比例为13∶10。
2012—2015年,小学数学和科学相关学科教师中少数民族的平均占比分别为10.6%和9.5%,各年度变化不大; 初中数学和科学相关学科中少数民族教师的平均占比为8.9%,其中科学教师中少数民族仅占1.8%; 高中数学和科学相关学科中少数民族教师平均占比为7.7%。
……
前言/序言
前言
科学技术与工程指标是对科技创新活动的定量化测度,是评价科技创新活动投入产出的基本依据。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都非常重视科学技术指标,将其作为科技决策和评价科技创新政策效果的主要工具。
2015年6月,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启动了“中国科学技术与工程指标”项目,力图通过较为系统全面的指标对中国的科技创新、科学技术与工程发展状况进行定量化描述。报告从科技人力资源、科学与工程领域的高等教育、中小学数学和科学教育、研究与开发的经费投入、科研论文及专利的产出和影响力、国家科技基础条件资源、高技术产业和贸易发展等方面,全面客观地反映了中国科学技术与工程状况、发展潜力与竞争格局,为政府制定科技、产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为评价科技投入和政策实施效果提供工具,为社会各界了解中国科学技术与工程水平提供参考。
中国科学技术与工程指标的设置,充分考虑了指标的通用性和可比性,力图实现重要指标和共性指标的历史可比和国际可比。指标的基础数据,主要来自世界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世界银行、《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等国内外公开的教育、科技、经济统计数据库和相关专项调查。报告采用趋势分析、结构分析、国际比较和综合指标构建等方法,分析了中国科学技术与工程的发展过程和现状,并通过国际比较,判断中国科学技术与工程的国际竞争地位。与同类报告相比,本报告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所创新: 一是测算中国的科技人力资源规模和结构,实现科技人力资源的国际比较,并分析专业技术人员、研发(R&D;)人员、高等学校专任教师等其他口径的科技人力资源信息; 二是对从中小学到高等教育的学生、教师队伍情况、校内外数学与科学的课程表现等进行分析,展现潜在科技人力资源的发展状况; 三是充分运用科学计量分析、SWOT分析等方法,对科学技术与工程的科研产出及其学术影响力、经济社会效应进行分析,力求科学、客观。
考虑到统计数据的获取有一定限制和困难,本报告中除有特殊说明,一般不包括中国香港、澳门及台湾地区的有关数据。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教育部、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指标研究会等有关专家、学者的指导和帮助,在此致以诚挚的感谢,并请广大读者对报告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我们不断改进。
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
2018年1月
中国科学技术与工程指标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中国科学技术与工程指标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