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多元开放条件下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研究》立足于开放与多元化环境中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进行系统研究,全面阐述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才能正确把握国内社会思想多元、多样、多变和国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新的复杂形势,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以马克思_手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历史咏络、经验教训、总体特征和发展趋势进行总结和展望,深度论述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如何建构起一种适应新的时代要求的动态有序发展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体系。侧重从发生学角度并着眼内外双重因素分析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的根源,提出构建维护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以期增强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感召力、说服力和凝聚力。
作者简介
郝保权,法学博士,政治学理论专业博士后出站科研人员,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上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人民解放军96520部队客座教授,陕西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秘书长兼常务理事,陕西省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常务理事。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政党政治等。近年来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2项,主持省级课题5项,独立撰写出版著作1部。获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陕西省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各1项。在CSSCI来源期刊发表论文近20篇,在国家、省部级报刊理论版发表文章20余篇,其中1篇刊入《光明日报》内参文件。10余篇理论文章均被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社会科学网等网络媒体全文转载。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历史渊源及现阶段多重维度的综合考察
一、社会主义:卷识形态何以可能的逻辑前提——正确理解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思想
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历史生成与内涵匡约
三、基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实践一行为主体”的层次划分构建安全体系
第二章 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历史轨迹与总体特征
一、改革开放前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确立与安全建设的艰辛探索
二、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构建的新发展
三、时代主题转变中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构建的基本特征及总体趋势
第三章 多元开放环境中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存在问题透视
一、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理论阐释与创新发展相对滞缓
二、当前社会思潮纷繁激荡及各种意识形态乱象的存在
三、当前我国公民政治价值观的嬗变及其对于国家主导意识形态离合状况分析
四、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危机的综合判断
第四章 多元开放环境中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问题凸显的原因分析
一、外部原因分析
二、内在因素分析
三、历史原因分析
四、本质原因分析
第五章 确保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战略思路与机制选择
一、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策略保障
二、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构建的基本原则
三、基于意识形态的发生与运行机理,探索构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新理路
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评估指标体系及动态预警机制的探索
第六章 国外意识形态建设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经验启示
一、美国主流价值观建设
二、新加坡“共同价值观”建设
三、英国“第三条道路”价值观建设
四、国外意识形态建设的共同点及对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经验启示
第七章 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新课题——网络化境遇
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网络化境遇一
二、网络化境遇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新挑战一
三、互联网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新机遇
四、网络化境遇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基本策略
五、网络化境遇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对策措施
第八章 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新发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本取向,积极谋取公民政治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
第九章 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构建的新语境——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社会主义性质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构建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有机融通
三、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治理现代化的价值实践双向一体动态发展
四、努力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话语体系
第十章 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必由之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建设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制度和文化四种形态的创新和发展
二、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建设需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三、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建设需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战略引领
第十一章 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战略关键——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一、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建设亟须中国共产党更加坚强的领导
二、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建设亟须全面从严治党
三、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建设需要提高党的领导的科学化
第十二章 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新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一、中国梦提出的背景
二、中国梦的意识形态之维——中国梦的内涵解析
三、中国梦——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创新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精彩书摘
《多元开放条件下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研究》:
(二)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思想及对意识形态理论的贡献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意识形态思想的理论基础。可以说,“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形成和意识形态学说的确立,在马克思本人的思想发展史上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不同的侧面。”①依照马克思在意识形态问题上的真实思想发展历程,可将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大致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②第一阶段是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初步形成期(从青年时期的著作到1844年),这个阶段的马克思在思考意识形态的问题时基本上受着黑格尔和费尔巴哈思维方式的影响,但已经开始出现若干新思维方式的火花,这些火花引导着马克思进入新的阶段;第二阶段是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基本形成期(从1845年到1857年),这个阶段的马克思以新的思维方式——唯物史观考察社会历史的本质和发展、考察意识形态,建立了意识形态理论的基本精神;第三阶段是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纵深发展期(从1857年到1883年),在这个阶段,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生活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集中批判,揭示意识形态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特点,并进而对意识形态的超越进行积极和科学的探索。应当承认,“意识形态”术语在马克思1850年以后的文本中“出镜率”大大降低直到后来的完全消失,这是不争的事实,然而意识形态概念已经进入马克思理论思维的深层,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不仅成熟——它极富历史感,从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文本生成过程中可以看出这种历史变化,而且,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博大精深——它开辟了意识形态的“可能性空间”,尽管马克思把考察意识形态的主要精力放在了阶级和国家方面,但意识形态的诸种样式在其中还是得到了不同程度上的孕育与生长,从而使意识形态概念具有更深刻和更完备的含义,而这些无疑成为意识形态未来发展的源头。
当马克思初次踏入“意识形态”的神秘王国时,他面对的是复调性的概念语境,遭遇到众多复杂的意识形态难题,这是摆在他面前的一个充满各种理论诱惑的十字路口,稍有不慎便有可能走人误区,经过理论徘徊的马克思终于找到了正确的历史风向标,出色地完成了意识形态理论上的伟大革命。沃特·科尔尼斯高度评价了马克思在意识形态概念发展史上的“巨大影响”,他认为:“在意识形态概念的厉史进程中,马克思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如果不是他在其学术生涯早期采用这一概念来对某些观念尤其是对关于这些观念的社会作用的看法加以严厉批判的话,今天就可能不会有这种历史为我们提供帮助,或者至少说,这段历史将会毫无疑问地与它的现状大相径庭。因为正是他出类拔萃地把意识形态这一概念引入到知识界的辩论和政治分析的主流中,因而使之传播开来,从那时起无论它的名称如何变化,在观念与信仰的市场上,它从来没有失去过它的交换价值。”①受各种观点启发,在马克思那里,“意识形态”发生着实质性的“裂变”,它不再局限于对“观念”之真假的辨识与追寻,而是主张意识形态是人类实践的产物。马克思对“意识形态”保持着一种动态式的理解,一种由意识形态的“知识论”朝向“功能论”的滑动,而且马克思并不仅仅停留在社会结构传统理解的框架内把“存在”“物质…外部实在”等概念与“意识”概念放在对举关系中来使用。可以把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称之为存在论意义上的功能性定义。即是说——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思想的实质意义既不是为了颠倒虚假意识来获致真理性认识,也不是为了建构一个一般的社会认识理论,而在于通过意识形态批判来揭示人类生存的状况,并谋求这种生存状况的改变,它实现了意识形态从过去单纯地由内涵解释世界向改造世界的革命性转变。
……
前言/序言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构建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的重大战略性课题。它涵摄了我国的立国基础与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是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思想基础,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意识形态作为社会存在的反映,在人类社会由简单向复杂、由封闭向开放的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样态。意识形态以其能够为一个国家和民族举旗定位,凝心聚力的巨大作用,历来为所有国家和各种政党组织所重视,并以之为重要的斗争工具。当今处于全球化日益深入发展的时代,从作为意识形态本质体现的价值观领域来看,当前中国社会的价值观正处在时空交汇点上,呈现出多元价值观念并存的特点,其中有旧的、传统的、保守的价值观念的顽固沿袭,有充斥着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意涵的具有更大隐蔽性、迷惑性和欺骗性的诸种腐朽、反动价值观的“渗透”,而且有新的、先进的价值观念伴随着社会结构整体转型过程中富有生机的成长。这些价值观念的“共生相”构成了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有机图景。我国社会意识形态与价值观领域的这一衍变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因此,确保全国人民同心同德、众志成城推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显得尤为迫切,需要放到国家安全和党的执政地位巩固的战略高度考量。开展多元开放条件下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政治意义、时代意义。
《多元开放条件下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研究》是近年来意识形态研究领域的一部系统、全面、整体研究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学术专著。该著作者郝保权同志为西北工业大学青年学者,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勤奋的研究作风,更以一名马克思主义者应有的学术立场和责任担当对多元开放条件下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分析,内容丰富,论据充实,视野开阔,创新性、原创性强,体现了学术批判性与政治正确性的辩证统一,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指导价值。该著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和人类社会的历史变迁、国际国内的环境变化,社会主体的分层变化,利益和价值追求,站在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战略高度,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多学科借鉴,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溯源和现状分析,在全面梳理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历史脉络的同时,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经验和主要教训,并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构建的主要经验进行有益探索,从动态视角扫描了社会转轨过程中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构建的基本特征及总体趋势;重点对当前我国意识形态的建设和多元开放条件下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挑战等进行全方位、多角度透视,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做法,理论联系实际,全面、辩证地运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提出确保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新的战略思路与基本原则,前瞻性地提出了维护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路径和方法,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合理性。
多元开放条件下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研究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多元开放条件下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研究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