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铜仁民族文化》打破深奥文化哲学“四环”结构,将深厚的铜仁地域文化深入浅出、匠心独运、条分缕析为:厚重如山的历史文化、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奇妙多姿的生态文化、渊源深厚的佛教文化、影响深远的红色文化、深入骨髓的仁义文化、繁荣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七大核心篇章。其章法布局缜密,体现了“形散而神聚”“多而不杂”“错落有致”的写作风格;在内容层面上,充分挖掘和发挥铜仁地域文化的记忆与认知功能、传播功能、教化功能与凝聚功能,诉求传承铜仁地域文化知识,弘扬优秀的铜仁地域文化。学生通过欣赏不同的地域文化,理解文化多样性,提高了人文素养,促进了个性发展,实现了基于地域文化学校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其次,严格按照教材编写的术语、数据、编图、事实、概念、原理、步骤几大关键要素展开每一章节内在层次结体的编撰,体现学生学习地域文化的心理逻辑和铜仁地域文化内在逻辑的契合。再次,按照行文的文化主题内容进行分类、分析、筛选、组合,并实地田野作业调研求证,完成了从“理论到实践,实践到升华理论”的再循环提升工程。进而以细腻的笔法,糅合故事性阐述,为学生体验文化、欣赏文化创造学习情境。充分尊重学生的文化需求,满足个性需求,推动了铜仁传统文化体系的建构与弘扬工作。
作者简介
王财,男、土家族、贵州省德江县人,现为铜仁市民族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市级骨干教师。教学之余进行教学、教材与课题研究。有多篇论文在国家、省级、市级的教学科研论文及教学设计评选中获奖或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2009-2011年参加了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教师服务意识与行为的研究”,担任执行组组长。课题获国家二等奖,个人被评为“全国教育科研杰出校长”。2015-2016年参加省基础教育科研课题“铜仁民族民间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的研究。
杨秀琴,女,土家族,贵州思南人,铜仁学院教育学院副教授,市级骨干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主要从事汉语言文学教学、科研工作。近年先后主持完成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民族民间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研究一以铜仁市为例”、铜仁市基础教育课题“铜仁本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中共铜仁市委重大决策问题研究课题“铜仁市奋力创建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理论基础与实践要求”等,主编出版《贵州农村“空心化”问题研究报告》、“十三五”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应用文写作》,发表论文10余篇。参与完成多项省厅级课题,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班主任。个人论文、辅导学生多次获国家、省部级、市厅级奖励。
目录
序:铜仁传统文化体系的建构与弘扬
第一章 铜仁民族文化概况
第一节 铜仁概况
第二节 铜仁民族文化概况
第二章 厚重如山的历史文化
第一节 从历史深处走来的铜仁
第二节 铜仁历史的见证——文物古迹
第三节 铜仁历史故事
第三章 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
第一节 铜仁土家族文化
第二节 铜仁苗族文化
第三节 铜仁侗族文化
第四节 铜仁仡佬族文化
第五节 铜仁回族文化
第六节 铜仁羌族文化
第四章 奇妙多姿的生态文化
第一节 铜仁生态文化概况
第二节 铜仁典型的生态文化
第五章 渊源深厚的佛教文化
第一节 铜仁佛教文化概况
第二节 梵净山佛教文化
第六章 影响深远的红色文化
第一节 铜仁的红色物质文化遗产
第二节 铜仁的红军故事
第三节 铜仁的红色歌谣
第七章 深入骨髓的仁义文化
第一节 铜仁仁义文化的丰富内涵
第二节 铜仁仁义文化的当代传承
第八章 繁荣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一节 铜仁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
第二节 铜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后记
精彩书摘
《铜仁民族文化》:
铜仁市位于贵州省东北部,东邻湖南省怀化市,北与重庆市接壤,跨黔北山地和黔东低山丘陵地,一般海拔800米以下。地处黔、湘、渝三省市结合部的铜仁市,是西南地区连接中部和东部的桥头堡,素有“黔东门户”之称。全市辖碧江区、万山区、松桃苗族自治县、玉屏侗族自治县、江口县、石阡县、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思南县、德江县、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大龙开发区、贵州铜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下设169个乡镇(含办事处),175个居委会、2699个村委会。全市国土总面积1.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27.2万人,聚居着土家、汉、苗、侗、仡佬等29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0.45%。市城区面积4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5万人,分为碧江区、万山区和贵州铜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锦江穿城而过,直下洞庭。
铜仁市人文历史绵长厚重。湘楚文化、巴蜀文化在这里相互浸润融合,29个民族长期和睦相处,造就了绵长厚重的人文历史。曾涌现出了明朝太子太保兵部尚书田仰、贵州开科取士第一人田秋、清朝太子太傅果勇侯杨芳等古代名士。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现铜仁境内原铜仁府、思南府、石阡府的举人在京参加会试多达40余人,其中有11人参加了康有为,梁启超发动的“公车上书”,投入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时期,涌现了陈天星、徐龙骧、席正铭等军政要人。在革命战争年代,孕育了周逸群、旷继勋等革命先烈;养育了特等功臣、上甘岭战斗英雄龙世昌等。铜仁是书法之乡,明清之际涌现了周冕、周以湘、王道行、潘登云、严寅亮、鄢师竹六位书法大家,严寅亮题书的“颐和园”三字享誉中外。
铜仁自然环境润物宜人。铜仁地处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介于东经107°45′-109°30′、北纬27°07′-29°05′之间。以梵净山为主峰的武陵山脉成为本市东西部的分水岭,全市最高海拔2572米,最低海拔205米,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是喀斯特地质学的天然百科全书。全市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日照时数1044.7-1266,2小时,年平均气温13.5-17.6℃,年平均降水量1110-1410毫米,无霜期275-317天,热量丰富、光照适宜、降水丰沛。大部分地区温和湿润,山间、河谷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特征。全市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润物宜人。
铜仁自然资源丰腴富饶。境内有沅江、乌江两大水系,长10公里以上的河流171条,集雨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21条,年径流总量127.42亿立方米,地下水总储量29亿立方米。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326.15万千瓦。已发现40多种矿种,主要有锰、汞、煤、钾、磷、铅、金、大理石、重晶石、紫袍玉带石、国画石等。锰矿储量2.5亿吨,远景储量可望达到3.5亿吨,是全国三大锰矿富集区之一;含钾页岩预测储量50亿吨;页岩气预测储量1.2万亿立方米。丰富的矿产资源为新材料、冶金化工等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目前全市已形成以锰矿、煤矿开发和金属锰、铁合金、工业硅生产为主的原材料工业体系。辖区内有野生动物400余种,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有黔金丝猴等6种,二级保护动物有大鲵、黑熊、黑叶猴等29种;有以植物“活化石”珙桐、珍稀的贵州紫薇以及梵净山冷杉等为代表的木本野生植物资源600余种;有以天麻、杜仲、银杏、金银花等为代表的药用植物2000多种。油茶、梵净山绿茶、石阡苔茶、德江天麻和思南黄牛、沿河山羊等土特产在国内外享有很好的声誉。
铜仁旅游资源独特多姿。独特的地理地貌、优美纯净的自然风光、淳朴的民族风情,铸就了“梵天净土,桃源铜仁”的品牌形象。其生态文化、佛教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内涵丰富,独具特色,与武陵山脉主峰梵净山和穿境而过的乌江、锦江合称“一山两江四文化”。全市有梵净山、佛顶山这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九龙洞、沿河乌江山峡、石阡温泉群这三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万山国家矿山公园、思南乌江喀斯特国家地质公园等。梵净山有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成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国佛教名山·弥勒道场、中国傩文化发源地、中国十大避暑名山、国家4A级景区六大桂冠,森林覆盖率在95%以上,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高达6万~12万个,大鲵、珙桐等众多珍稀濒危动植物在这里繁衍生息,有“动植物基因库”之称。乌江穿越石阡、思南、德江、沿河四县,形成“百里乌江画廊”;发源于梵净山的百里锦江,由西向东横贯铜仁城区,并将城区一分为三,与丰富的自然景观、独特的人文景观、珍贵的文物古迹、雕梁的亭台楼阁等,构成了一条“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画廊。被誉为戏剧“活化石”的傩戏,古朴神韵的苗家四面鼓、土家摆手舞、侗族大歌、惊险绝伦的苗族绝技绝活,是民族文化瑰宝。铜仁是著名的革命老区。1934年,贺龙、关向应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铜仁创立了黔东革命根据地,是红军长征前全国8大红色根据地之一,有周逸群故居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枫香溪会议会址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的铜仁,投资环境日益优化、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关怀下,全市秉持创新、协调、开放、绿色、共享发展理念,坚持以综合生态观引领发展,抢抓贯彻国发2号文件和实施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的历史性机遇,紧扣全省“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主基调和“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主战略,立足“一山两江四文化”的资源禀赋和交通环境的改善,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和文化旅游产业“一业振兴”战略,着力打造黔东工业聚集区、环梵净山“金三角”文化旅游创新区和“乌江经济走廊”;围绕“厚德铸铜·仁义致远”的城市品牌,致力打造“武陵之都·仁义之城”,在跨越发展、同步小康的大道上昂首阔步。
……
前言/序言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易·贲卦·彖传》载“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中国古代讲究为政治国之理,仰观天象之变化,把握自然规律和时令变迁,俯观人间百态,因势利导,随宜教化,以求理想治局。习总书记谈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时,论述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可见,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华民族复兴,就不可能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一座起源于殷商时代的城池,孕育了一方独特厚重的地域文化。以中国文化地理视维宏观而论,铜仁市“两区八县”纵横跨巴蜀文化副区、荆湘文化副区和西南少数民族文化亚区三大板块,叠加中原儒、释、道文化流如血脉般延伸融合,沉淀结晶了铜仁文化的“大胸怀、大气概、大包容”气质,成为“武陵文化沉降带”一隅;在崇山环绕中,微格地貌景观被汹涌的乌江与浩荡的沅江分割,封建统治者长期实施民族“羁縻”政策,明清改土归流后均为“代理开发”“委托开发”“间接开发”,俨然形成了一座座“文化孤岛”,二十九个民族被赋予如桃源深处“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多彩民族文化景观。在中华文化五千多年的沧桑风雨中,成就了武陵之都——铜仁一方文化净土。
推动本土文化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拓展开辟将地方特色与时代要求融为一体的文化教育之路。中学传承和弘扬地域文化立足于“三进”工作的展开,其中核心节点是“进教材”,教材确立,犹如“有水之源,有木之本”,自然承接了其他两项工作。地域文化教材的撰写,必须体现四大原则:一是体现地域特色、地域文化,缔结为因地制宜原则;二是体现地域传统、体现民族原真,表现为传承性和主体性原则;三是体现人文情怀、人本主义思想,深化为学生主体性和兴趣性原则;四是地域文化的全面透析、解构与整合,归纳为开放性和系统性原则。
铜仁民族文化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铜仁民族文化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