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傳習錄》是明代哲學大師王陽明的論學語錄和書信集,是陽明心學的載體,集中體現瞭陽明心學的核心觀點,是瞭解陽明心學極經典的入門必讀書。全書分為上、中、下三捲。上捲經王陽明本人審閱,中捲裏的書信齣自王陽明親筆,是他晚年的著述,下捲雖未經本人審閱,但較為具體地解說瞭他晚年的思想,並記載瞭王陽明提齣的“四句教”。
作者簡介
王陽明,名守仁,字伯安,彆號陽明,明代思想傢、文學傢、哲學傢和軍事傢。中國曆史上為數不多的集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於一身之人。代錶作《傳習錄》《大學問》。
葉聖陶,原名葉紹鈞,字秉臣,江蘇蘇州人,知名作傢、教育傢、編輯傢、文學齣版傢和社會活動傢。代錶作有《稻草人》《倪煥之》。
精彩書評
中國曆史上能文能武的人很多,但在兩方麵都臻於*緻的卻廖若晨星……好像一切都要等到王陽明的齣現,纔能讓奇跡真正産生。
——餘鞦雨
目錄
緒論
傳習錄
王守仁
王學
王學大概
餘語
上捲
徐愛錄
徐愛跋
陸澄錄
薛侃錄
中捲
錢德洪序
答顧東橋書
答周道通書
答陸原靜書
錢德洪跋
答歐陽崇一
答羅整庵少宰書
答聶文蔚
訓濛大意示教讀劉伯頌等
教約
下捲
陳九川錄
黃直錄
黃修易錄
黃省曾錄
錢德洪錄
錢德洪序
黃以方錄
錢德洪跋
中捲
錢德洪序
答顧東橋書
答周道通書
答陸原靜書
錢德洪跋
答歐陽崇一
答羅整庵少宰書
答聶文蔚
訓濛大意示教讀劉伯頌等
教約
下捲
陳九川錄
黃直錄
黃修易錄
黃省曾錄
錢德洪錄
錢德洪序
黃以方錄
錢德洪跋
精彩書摘
徐愛錄
先生於《大學》“格物”諸說,悉以舊本為正,蓋先儒所謂誤本者也①。愛始聞而駭,既而疑,已而殫精竭思,參互錯綜以質於先生,然後知先生之說,若水之寒,若火之熱,斷斷乎“百世以俟聖人而不惑”者也②。先生明睿天授,然和樂坦易,不事邊幅。人見其少時豪邁不羈,又嘗泛濫於詞章,齣入二氏之學③。驟聞是說,皆目以為立異好奇,漫不省究。不知先生居夷三載,處睏養靜④,精一之功,固已超入聖域,粹然大中至正之歸矣。愛朝夕炙門下,但見先生之道,即之若易而仰之愈高,見之若粗而探之愈精,就之若近而造之愈益無窮:十餘年來,竟未能窺其藩籬。世之君子,或與先生僅交一麵,或猶未聞其謦欬,或先懷忽易憤激之心,而遽欲於立談之間,傳聞之說,臆斷懸度,如之何其可得也!從遊之士,聞先生之教,往往得一而遺二,見其牝牡驪黃而棄其所謂韆裏者⑤。故愛備錄平日之所聞,私以示夫同誌,相與考而正之,庶無負先生之教雲。門人徐愛書⑥。
【注釋】
①《大學·禮記》四十九篇之第四十二。鄭玄曰:“《大學》者,以其記博學可以為政也。”唐人已有《大學》專本。北宋時,與《中庸》《論語》《孟子》閤並為四書。程頤謂為“孔氏之遺書而初學入德之門也”。硃熹為之作注,稱《大學章句》,則區全篇為經一章,傳十章,並記之雲:“舊本頗有錯簡,今因程子所定而更考經文,彆為序次如左。”而以舊本為誤本。《大學》有“緻知在格物”一語,硃熹注雲:“格,至也。物猶事也。窮至事物之理,欲其極處無不到也。”又補釋“格物緻知”之義曰:“所謂緻知在格物者,言欲緻吾之知,在即物而窮其理也。蓋人心之靈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於理有未窮,故其知有不盡也。是以大學始教,必使學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窮之,以求至乎其極;至於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貫通焉,則眾物之錶裏精粗無不到,而吾心之全體大用無不明矣。此謂物格,此謂知之至也。”此說也,守仁抵之。
②“百世以俟聖人而不惑”,語齣《中庸》;言垂法於後,堪以俟待後之聖人,雖遠至百世,其道不異也。
③二氏之學,言釋與道也。按守仁門人錢德洪諸人所為年譜,守仁至二十七歲,始“自念辭章藝能不足以通至道”,至三十一歲,“漸悟仙、釋二氏之非”。
④明武宗初政,宦官劉瑾專權,南京科道戴銑等以諍諫得罪。守仁抗疏救之,亦得罪,謫貴州龍場驛驛丞。以正德三年春至龍場,五年升江西廬陵縣知縣。其在貴州,為始論“知行閤一”之時。
⑤昔九方皋相馬,觀其精而不措意於牝牡驪黃。此處言見其粗而棄其精也。
⑥徐愛,字曰仁,號橫山,餘姚人。從守仁遊,守仁器之,妻以女弟。舉正德進士,曆官南工部郎中。守仁良知之說,學者初多未信,愛疏通辨析,暢其指要。年三十一卒,守仁哭之慟。
【譯文】
先生對於《大學》中有關“格物”的學說,都以舊本,也就是先儒所說的錯誤版本為依據。我最開始聽說時十分震驚,繼而感到睏惑、懷疑,然後苦心思考、仔細比較,並嚮先生詢問,這纔知道先生的學說像水的冰涼、火的炙熱一樣,即使是百世之後的聖人也絕對不會對其産生懷疑的。先生天資聰穎、見識卓著,又和藹可親、平易近人、胸懷坦蕩、不拘小節。彆人見他年少時豪邁灑脫、無拘無束,又曾沉迷於詩詞文賦,齣入於佛道之說。突然聽說瞭他的這些學說,都會認為他這是標新立異的異端學說,所以不會去深入研究。但是他們不知道先生在偏僻的地方居住瞭三年,在惡劣的環境中修身養性,“精一”的功夫已經超越瞭一般人,達到瞭聖人的境界,迴歸正統達到瞭返璞歸真、中正無私的境界。我整日在先生門下學習,知道先生的學說在剛開始時似乎感覺很簡單,深入研究之後就會發現其實很高深;錶麵上看似乎很粗疏,深入探究之後就會發現其實很精妙;剛開始接觸時會覺得很平常,深入學習之後就會發現沒有止境。十多年來,我竟然還沒有入門,連其簡單的輪廓都看不到。現在的求學者,有的隻和先生見過一麵,有的從沒聽過先生講學,有的事先就帶著輕視、激憤的情緒,沒交談幾句就倉促地要根據傳聞來妄自揣度,這樣怎麼能真正地領會先生的學識呢?來求學的學生們聆聽先生的教誨,往往領會的少而遺失的多,就好像鑒彆馬匹的優劣時隻根據馬匹的外在特點,而看不到它作為韆裏馬的內在的優良品質。因此我詳細地把平日從先生那裏得到的見聞記錄下來,私下給一起學習的求學者觀看,互相考證,希望不會辜負瞭先生的教誨。學生徐愛記錄。
愛問:“‘在親民’,硃子謂當作‘新民’,後章‘作新民’之文似亦有據。①先生以為宜從舊本作‘親民’,亦有所據否?”
先生曰:“‘作新民’之‘新’是‘自新之民’,與‘在新民’之‘新’不同。此豈足為據!‘作’字卻與‘親’字相對,然非‘新’字義。下麵‘治國平天下’處,皆於‘新’字無發明。如雲‘君子賢其賢而親其親,小人樂其樂而利其利’,‘如保赤子’,‘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此之謂民之父母’之類,皆是‘親’字意。‘親民’猶《孟子》‘親親仁民’之謂②,‘親之’即‘仁之’也。‘百姓不親’,舜使契為司徒,‘敬敷五教’③,所以親之也。《堯典》‘剋明峻德’便是‘明明德’,‘以親九族,至‘平章協和’便是‘親民’,便是‘明明德於天下’④。又如孔子言‘修己以安百姓’⑤,‘修己’便是‘明明德’,‘安百姓’便是‘親民’。說‘親民’便是兼教養意,說‘新民’便覺偏瞭。”
【注釋】
①《大學》篇首雲:“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硃熹《章句》據程子曰:“親,當作新。”注雲:“新者,革其舊之謂也。言既自明其明德,又當推己及人,使之亦有以去其舊染之汙也。”“作新民”係《大學》引《康誥》語。
②《孟子·盡心篇》雲:“孟子曰:‘君子之於物也,愛之而弗仁;於民也,仁之而弗親。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
③見《書·舜典》。
④《書·堯典》雲:“……剋明俊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協和萬邦……”峻俊通假,大也。平章百姓,言百官之氏族分彆章明也。
⑤見《論語·憲問篇》。子路問君子,孔子答以“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而殿以此語。
【譯文】
徐愛問:“《大學》裏所說的‘在親民’,硃熹說應該是‘新民’,後麵章節‘作新民’的文句好像是印證瞭他的論斷。而先生認為這裏應該按照舊版本作‘親民’,這麼說有什麼依據嗎?”
先生說:“‘作新民’中的‘新’,是自新意思,與‘在新民’中的‘新’意思不一樣。這難道不能當作依據嗎?‘作’字雖然和‘親’字相對,但不是‘新’字的意思。後麵說‘治國平天下’的地方,都沒有說明這個‘新’字。比如說‘君子賢其賢而親其親,小人樂其樂而利其利’,‘如保赤子’,‘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此之謂民之父母’等,都是‘親’字的意思。‘親民’的意思就和《孟子》裏說的‘親親仁民’一樣,‘親之’就是‘仁愛’。‘百姓之間不互相仁愛’,舜於是任命契為司徒,讓他盡心竭力地推廣禮儀教化,以使百姓互相仁愛。《堯典》中的‘剋明峻德’就是‘明明德’,從‘以親九族’到‘平章’‘協和’就是‘親民’,也就是‘明明德於天下’。再比如孔子說過‘修己以安百姓’,‘修己’就是‘明明德’,‘安百姓’就是‘親民’。‘親民’原本就包含有教誨和養化的意思,說‘新民’就偏頗瞭。”
愛問:“‘知止而後有定’,硃子以為‘事事物物皆有定理’①,似與先生之說相戾。”
先生曰:“於事事物物上求至善,卻是義外也②。至善是心之本體,隻是明明德到至精至一處便是。然亦未嘗離卻事物,本注所謂‘盡夫天理之極而無一毫人欲之私’者,得之③。”
【注釋】
①“知止而後有定”,《大學》語。止,所止之處,指至善也。言知所止則有定嚮也。硃子注即物而窮其理,固以事事物物皆有定理為前提也。
②義外之說,發自告子。《孟子·告子篇》:“告子曰‘食色,性也。仁,內也,非外也。義,外也,非內也’。”孟子與辯,則明仁義俱在內。此處取義外為言以明至善不在事事物物上也。
③硃熹注解《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句曰:“言明明德新民,皆當止於至善之地而不遷。蓋必其有以盡夫天理之極而無一毫人欲之私也。”
【譯文】
徐愛問:“《大學》中說‘知止而後有定’,硃熹認為萬事萬物都有其各自的定理,這似乎與先生的學說相抵觸。”
先生說:“在具體的每一件事上求至善,這就是把義看成外在的東西瞭。至善是心的本體,隻要‘明明德’,並且達到惟精惟一的地步就是瞭。當然,至善也從沒有脫離具體事物,硃熹所注的所謂‘窮盡天理的極限而內心沒有分毫私欲’的人,能達到這種至善的境界。”
……
前言/序言
傳習錄:中國人的處事心經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傳習錄:中國人的處事心經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