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會計專業人士 立足會計主管角度,針對性強
製度建設、賬薄設立、登錄賬薄、會計核算、工作管理是成為閤格會計主管的5大抓手。本書為企業會計主管如何建製、建賬、記賬、核算、管理提供瞭係統化的解決方案,框架清晰、案例結閤。本書為廣大會計工作者成為閤格的會計主管提供瞭指引。
以會計基礎為起點,由淺入深
本書結閤實際,考慮到諸多會計主管專業能力還需進一步加強與提高,特此收納基礎內容與部分中高級彆內容,循序漸進、由淺入深,讓廣大會計主管們能夠著實掌握進階,快速提高崗位實戰能力。
運用案例實務講解,敘述詳實
本書涵蓋瞭128個案例分析、108個實務操作技巧、48個貼心知識鏈接、26個深度學習思考,嚮讀者展示如何成為閤格會計主管的方法與思路,更為貼近意嚮讀者的需求,更加具備實用性。
內容簡介
俗話說“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在會計行業中,許多會計工作者都把成為會計主管作為自己的職業目標。為瞭幫助這些會計人員更有效地完成自己的職業規劃,並且在達成目標後繼續進步,我們特編寫瞭本書。
本書從會計主管的實際工作需要齣發,分彆從瞭解會計行業,建賬與記賬,會計核算,溝通、籌劃與管理等四個部分展開論述,不僅對會計機構設置、人員配備和素質要求進行瞭具體的介紹,還對會計基礎工作的相關內容進行瞭詳細的解讀,結尾從管理角度對會計工作進行瞭細緻的剖析。便於讀者由淺入深地瞭解會計主管工作的主要內容與關鍵環節,內容翔實,貼近實務,通俗易懂。
本書適用於廣大期待成為會計主管,以及想在會計崗位上更好地實現自己價值的會計工作者學習閱讀。本書對會計知識進行瞭詳細解讀,還列舉瞭大量實務案例,集中體現瞭對會計主管實務工作的具體要求,對會計工作者深入理解會計主管工作的內容與實際要求,有一定的幫助。
作者簡介
平準,知名財稅專傢,中央財經大學會計學博士,百德財稅谘詢服務有限公司創始人,中國注冊會計師,中國注冊稅務師,現擔任多傢公司財務顧問。曾任職於北京中和正信會計師事務所,先後從事會計報錶審計、稅務籌劃、管理谘詢等工作;齣版財務類專著多部。
內頁插圖
目錄
第 一部分 會計機構與會計人員
第 1章
十年辛苦不尋常——會計主管是怎樣煉成的
1.1會計主管管什麼 1
1.1.1我為會計主管正名 1
1.1.2會計機構負責人、總會計師與財務總監三者的關係 3
1.1.3德纔兼備,會計主管應具備的基本
素質 3
1.1.4能寫會算懂管理,會計主管應具備的基本工作能力 5
1.1.5誰纔能當會計主管 6
1.2如何晉升為會計主管 7
1.2.1玫瑰與荊棘,影響會計主管職業規劃的因素 7
1.2.2職業規劃,會計主管的“登天梯” 9
1.2.3砥礪前行,會計主管的晉升秘訣 10
第 2章
各就其位,各司其職——會計主管的權限與職責
2.1為誰辛苦為誰忙,會計主管的職責 12
2.1.1我的地盤我做主,會計主管的職責 12
2.1.2不越雷池一步,會計主管的崗位權限 13
2.1.3做好“看傢人” 14
2.2移動互聯網時代,會計主管有什麼
不同 16
2.2.1大數據的衝擊,會計主管麵臨的挑戰 16
2.2.2與時俱進,會計主管應樹立的新觀念
18
2.2.3信息化時代會計主管的職能 20
第3章
排兵布陣——會計機構的設置和會計人員配備
3.1搭好架子用好兵,會計機構的設置 22
3.1.1因地製宜,閤理匹配,設置會計機構的基本規定 22
3.1.2為業務服務,設置會計機構的基本要求
23
3.1.3不設置會計機構,隻配備會計人員的要求 24
3.1.4財務外包,實行代理記賬的要求 24
3.2會計工作崗位的設置及職責劃分 26
3.2.1分工協作,互相監督,設置會計工作崗位的原則 26
3.2.2要設多少會計崗位 28
3.2.3各司其職,主要會計崗位的職責 29
3.2.4會計人員迴避製度 32
第4章
招兵買馬——財務人員的選拔與任用
4.1選用什麼樣的兵,會計人員的基本
要求 33
4.1.1要你來,乾什麼? 33
4.1.2會計人員應具備的素質 34
4.1.3初級、中級、高級,各個會計職稱的基本條件與基本職責 35
4.1.4有纔更要有德,會計人員應具備的職業道德 37
4.2“分手”也要講規矩,會計人員的工作交接 38
4.2.1哪些事情要交代,會計工作交接的
範圍 38
4.2.2一步一步來,辦理會計工作交接的基本程序 38
4.2.3走瞭就沒事瞭嗎,會計工作交接人員的責任承擔 40
4.3哪些事,碰不得,會計人員的法律責任及法律對會計人員的保護 41
4.3.1違反會計製度規定應當承擔法律責任的行為 41
4.3.2違反會計製度規定行為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 42
4.3.3其他違反會計法律製度規定的行為及其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 43
第二部分 建賬與記賬
第5章
不立規矩,何成方圓——記賬的規則與方法
5.1復式記賬法,一個偉大的發明 45
5.1.1從單式到復式 45
5.1.2一項業務記兩筆,復式記賬法的特點 46
5.1.3復式記賬法的“成名之作”,藉貸記賬法 46
5.2藉貸記賬法的具體規定 47
5.2.1藉貸記賬法記賬符號與賬戶結構 47
5.2.2藉貸記賬法的記賬規則 50
5.2.3會計分錄 51
5.2.4藉貸記賬法的試算平衡 54
5.3總分類賬戶與明細分類賬戶的平行
登記 55
第6章
把好第 一關——會計憑證的編製
6.1記賬要有憑據,認識會計憑證 57
6.1.1會計憑證有哪些 57
6.1.2會計憑證的分類 58
6.1.3一定要規範,會計憑證的書寫要求 58
6.2瞭解原始憑證 60
6.2.1原始憑證的類彆 60
6.2.2原始憑證的填製內容 62
6.2.3原始憑證的填製 62
6.2.4真實第 一位,原始憑證的審核 64
6.2.5我來試試看,幾種常用原始憑證填製舉例 65
6.3記賬憑證 69
6.3.1記賬憑證必備的內容 69
6.3.2記賬憑證的類彆 69
6.3.3填製記賬憑證的要求 70
6.3.4記賬憑證的審核 72
6.3.5常用記賬憑證填製舉例 73
6.4會計憑證的保管 77
6.4.1會計憑證的傳遞 77
6.4.2會計憑證的保管 78
第7章
分門彆類,一絲不苟——會計賬簿的登錄
7.1會計賬簿的設置 80
7.1.1會計賬簿的基本構成 80
7.1.2總賬的設置 81
7.1.3日記賬的設置 82
7.1.4明細分類賬簿的設置 85
7.1.5會計賬簿的啓用 87
7.2會計賬簿的登記 88
7.2.1登記會計賬簿的要求 88
7.2.2總賬的登記 90
7.2.3明細賬的登記 94
7.2.4日記賬的登記 94
7.3對賬和結賬 96
7.3.1對賬 96
7.3.2結賬 97
7.4登記錯誤的更正 99
7.4.1會計記錄錯誤 99
7.4.2會計記錄錯誤查找的方法 100
7.4.3會計記錄錯誤的更正方法 103
第8章
提綱挈領,高屋建瓴——財務報告的編製
8.1認識財務報告 107
8.1.1什麼是財務報告 107
8.1.2財務報告的種類 108
8.1.3財務報告的編報要求——財務報錶列報的基本要求 109
8.1.4財務報告的編報要求——財務報錶的具體編製要求 111
8.2資産負債錶 113
8.2.1什麼是資産負債錶 113
8.2.2資産負債錶的內容 114
8.2.3資産負債錶的結構 115
8.2.4資産負債錶的編製 117
8.3利潤錶 123
8.3.1什麼是利潤錶 123
8.3.2利潤錶的內容 123
8.3.3利潤錶的格式 124
8.3.4利潤錶的編製 125
8.4現金流量錶 127
8.4.1現金流量與現金流量錶 127
8.4.2現金流量錶的結構和內容 128
8.4.3現金流量錶的編製 130
第9章
讓企業擁有數字神經——會計電算化的建立
9.1認識會計電算化 133
9.1.1什麼是會計電算化 133
9.1.2常用的會計軟件有哪些功能模塊 134
9.1.3會計電算化賬務處理的一般要求 136
9.2實施會計電算化 136
9.2.1怎樣建立會計電算化內部管理製度 136
9.2.2企業實行會計電算化的準備工作 137
9.2.3如何選擇適用的會計軟件 138
9.2.4會計電算化賬務處理的流程 140
9.2.5如何進行報錶定義 141
第三部分 會計核算
第 10章
物盡其流、財盡其用——資産類業務的賬務處理
10.1貨幣資金業務的賬務處理 144
10.1.1庫存現金的賬務處理 144
10.1.2銀行存款的賬務處理 147
10.1.3其他貨幣資金的賬務處理 149
10.2應收賬款的賬務處理 153
10.2.1應收賬款價值的確定 153
10.2.2應收賬款的賬務處理 153
10.2.3壞賬損失的賬務處理 154
10.3應收票據的賬務處理 157
10.3.1應收票據的含義與內容 157
10.3.2應收票據的初始計量 157
10.3.3商業匯票的利息計算 157
10.3.4應收票據的賬務處理 158
10.4其他應收款的賬務處理 161
10.4.1其他應收款的內容 161
10.4.2其他應收款的賬務處理 162
10.5交易性金融資産的賬務處理 163
10.5.1交易性金融資産賬務處理的相關
科目 163
10.5.2取得交易性金融資産的賬務處理 164
10.5.3交易性金融資産的現金股利和利息的賬務處理 165
10.5.4交易性金融資産的期末計量的賬務處理 166
10.5.5處置交易性金融資産的賬務處理 167
10.6存貨業務的賬務處理 168
10.6.1存貨的種類 168
10.6.2存貨的確認條件與範圍 169
10.6.3存貨的計價方法 169
10.6.4原材料相關業務的賬務處理 171
10.6.5存貨清查的賬務處理 179
10.7長期股權投資的賬務處理 181
10.7.1長期股權投資的賬務處理方法 181
10.7.2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 182
10.7.3采用權益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 185
10.7.4長期股權投資減值的賬務處理 188
10.8固定資産的賬務處理 188
10.8.1固定資産的分類 189
10.8.2固定資産的初始計量 189
10.8.3取得固定資産的賬務處理 190
10.8.4固定資産摺舊的賬務處理 192
10.8.5固定資産的處置 198
10.8.6固定資産的後續支齣 201
10.9無形資産相關業務的賬務處理 204
10.9.1無形資産的概念和特徵 203
10.9.2無形資産的確認 204
10.9.3無形資産的構成 204
10.9.4無形資産的賬務處理 206
10.9.5其他資産業務的賬務處理 209
第 11章
學會使用財務杠杆——負債類業務的賬務處理
11.1應付賬款的賬務處理 211
11.1.1應付賬款的確認與計量 211
11.1.2應付賬款的賬務處理 212
11.2應付票據的賬務處理 213
11.2.1應付票據的概念 213
11.2.2應付票據的賬務處理 214
11.3其他應付款的賬務處理 215
11.3.1其他應付款的概念 215
11.3.2其他應付款的賬務處理 216
11.4應付職工薪酬的賬務處理 216
11.4.1企業職工薪酬的確認與計量原則 217
11.4.2應付職工薪酬的賬務處理 218
11.5短期藉款的賬務處理 221
11.5.1科目的設置 221
11.5.2利息的處理 221
11.6應交稅費的賬務處理 223
11.6.1應交增值稅 223
11.6.2應交消費稅 229
11.6.3其他應交稅費 232
11.7長期藉款的賬務處理 236
11.7.1長期藉款的賬戶設置 236
11.7.2藉款費用的處理 237
11.7.3賬務處理 238
第 12章
管好企業的傢底——所有者權益類業務的賬務處理
12.1所有者權益概述 239
12.1.1所有者權益的含義 240
12.1.2所有者權益和負債的聯係和區彆 240
12.2實收資本的賬務處理 241
12.2.1接受現金資産投資 241
12.2.2接受非現金資産投資 242
12.2.3實收資本(或股本)的增減變動 245
12.3資本公積 248
12.3.1資本溢價(或股本溢價)的核算 248
12.3.2其他資本公積的核算 250
12.3.3資本公積轉增資本的核算 250
12.4留存收益 251
12.4.1利潤分配 251
12.4.2盈餘公積 252
第 13章
閤理劃分,正確匹配——收入、費用和利潤業務的賬務處理
13.1收入的賬務處理 255
13.1.1收入的特點與分類 255
13.1.2收入的確認與計量 257
13.1.3科目設置 259
13.1.4銷售商品收入的賬務處理 260
13.1.5其他業務收入的賬務處理 263
13.2費用的賬務處理 264
13.2.1費用的特徵和分類 264
13.2.2費用的確認 265
13.2.3期間費用的賬務處理 266
13.3政府補助 267
13.3.1政府補助的概念和特徵 267
13.3.2政府補助的主要形式 268
13.3.3與資産相關的政府補助 268
13.3.4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 270
13.3.5與資産和收益均相關的政府補助 272
13.4利潤的賬務處理 274
13.4.1利潤的構成 274
13.4.2科目設置 275
13.4.3營業外收入和營業外支齣的賬務處理
276
13.4.4所得稅費用的賬務處理 277
13.4.5本年利潤的賬務處理 278
13.5利潤分配的賬務處理 280
13.5.1利潤分配的內容 280
13.5.2利潤分配的賬務處理方法 280
第四部分 籌劃與管理
第 14章
為財務安全建立防火牆——企業內控製度的建立
14.1認識內部控製製度 282
14.2具體業務的內部控製製度 283
14.2.1如何建立貨幣資金內部控製 283
14.2.2如何建立采購業務內部會計控製 285
14.2.3如何建立銷售與收款內部控製 287
14.2.4如何建立倉儲管理內部控製 288
14.2.5如何建立固定資産內部控製 289
14.2.6如何建立成本與費用內部控製 291
14.2.7如何建立籌資管理內部控製 292
14.2.8如何建立投資管理內部控製 292
第 15章
高瞻遠矚,統籌規劃——企業預算與財務預測
15.1財務預測 294
15.1.1認識財務預測 294
15.1.2財務預測的基本原則和基本步驟 295
15.1.3財務預測的主要方法 296
15.2 如何完善財務預算 301
15.2.1企業財務預算的基本要求 301
15.2.2全麵預算體係 301
15.2.3財務預算的編製 303
15.2.4利潤錶和資産負債錶預算的編製 312
15.2.5彈性預算 314
現代企業運營與數據驅動決策:戰略規劃、財務分析與風險控製實務精要 本書聚焦於現代企業管理體係中,除基礎會計流程之外的更高層級、更具戰略意義的職能模塊。它旨在為企業中高層管理者、財務規劃師以及渴望晉升至高級管理崗位的專業人士,提供一套係統、前沿的管理思維框架和實操工具,以應對日益復雜的市場環境和數據驅動的決策需求。 --- 第一部分:戰略規劃與業務藍圖構建 本部分深入探討企業如何從宏觀視角齣發,製定清晰、可執行的長期和短期戰略,並將這些戰略轉化為具體的業務行動計劃。 第一章:市場定位與競爭環境分析 宏觀環境掃描: PESTEL分析在當前全球化和技術變革背景下的應用與局限性。如何識彆影響行業格局的關鍵驅動因素(如政策法規變動、技術顛覆)。 行業結構洞察: 波特五力模型的高級應用,重點分析供應商議價能力和客戶轉換成本的動態變化。 核心競爭力重塑: 資源基礎觀(RBV)視角下的企業獨特資源與能力識彆。如何將“能力”轉化為可持續的競爭優勢,而非僅僅是財務報錶上的數字。 價值鏈重構: 分析企業價值鏈的各個環節,尋找價值增值點和潛在的成本優化區域,關注數字化轉型對價值鏈的重塑。 第二章:戰略製定與目標設定 願景、使命與價值觀的落地: 如何確保頂層設計與基層執行的有效對齊。避免“紙麵戰略”的産生。 平衡計分卡(BSC)的深度應用: 超越財務指標,構建麵嚮客戶、內部流程和學習成長的多維度績效管理體係。重點講解如何設計有效的非財務績效指標(KPIs)。 目標與關鍵成果法(OKRs): 學習如何設定具有挑戰性、透明化和高適應性的目標。OKRs在敏捷組織中的實施細節和常見陷阱規避。 戰略地圖繪製: 將復雜的戰略邏輯轉化為直觀的因果關係圖,作為溝通和監控的工具。 第三章:業務組閤管理與投資決策 投資組閤評估框架: 應用如BCG矩陣、GE/麥肯锡矩陣等工具,對現有業務單元進行科學分類和資源再分配。 資本預算的戰略性考量: 淨現值(NPV)和內部收益率(IRR)在不確定性環境下的敏感性分析。如何納入“期權價值”評估高風險、高迴報項目。 兼並與收購(M&A)的戰略價值評估: 不僅關注財務估值,更強調協同效應的實現路徑和整閤風險管理。 --- 第二部分:高級財務分析與價值創造 本部分超越日常記賬和結賬的範疇,專注於利用財務信息進行深入的趨勢分析、績效評估以及企業價值的量化與提升。 第四章:超越報錶的財務診斷 流動性與償債能力的進階分析: 現金流比率的精細化解讀,關注營運資本效率與自由現金流的質量評估。 盈利能力的多維度分解: 杜邦分析體係的擴展,引入經濟增加值(EVA)和投入資本迴報率(ROIC)來衡量管理層為股東創造的真實價值。 運營效率的行業對標: 識彆行業內的最佳實踐指標,對存貨周轉、應收賬款周轉等關鍵效率指標進行深度剖析,找齣效率瓶頸。 隱藏負債與或有事項的識彆: 關注財務報錶附注中的非傳統風險信號,如售後迴購承諾、租賃負債(IFRS 16/ASC 842影響)。 第五章:企業估值基礎與實務 估值方法的選擇與適用性: 收益法(DCF模型)、市場法和成本法在不同類型企業(初創期、成熟期、衰退期)中的應用策略。 現金流摺現(DCF)模型的精修: 如何準確預測未來自由現金流,確定閤理的摺現率(WACC的細緻構建,特彆是股權成本的計算)。 敏感性與情景分析: 在估值過程中,通過調整關鍵變量(增長率、利潤率、退齣倍數)來構建樂觀、基準和悲觀情景,為談判提供依據。 第六章:成本管理與利潤驅動分析 作業基礎成本法(ABC)的高級應用: 識彆驅動産品或服務成本的真正“活動”,實現更精準的成本分攤,支持定價策略。 邊際貢獻與保本分析的動態化: 考慮多産品綫、多銷路的情況,進行更復雜的盈虧平衡點分析。 目標成本法與價值工程: 如何在産品設計初期就嵌入成本控製思維,通過價值工程削減不必要的成本,實現“在設計中核算”。 --- 第三部分:風險管理、內部控製與閤規治理 本部分重點轉嚮企業運營中的不確定性管理、內部控製的有效性設計,以及如何構建穩健的公司治理結構。 第七章:全麵風險管理體係構建(ERM) 風險的識彆、量化與優先排序: 從戰略、運營、財務和閤規四大維度全麵識彆風險。利用風險矩陣和定量模型(如濛特卡洛模擬)評估風險敞口。 關鍵運營風險的應對: 供應鏈中斷風險、關鍵人纔流失風險、技術淘汰風險的預案設計。 風險文化的培育: 如何將風險意識嵌入到日常決策流程中,實現“全員風險管理”。 第八章:內部控製的有效性設計與監控 COSO框架的實際落地: 結閤COSO 2013版要素,設計覆蓋“業務流程”而非僅僅“財務科目”的內控矩陣。 控製點與關鍵控製活動的優化: 如何區分“預防性控製”、“偵測性控製”和“糾正性控製”,避免控製的過度與不足。 舞弊的防範與偵測機製: 識彆舞弊三角(壓力、機會、藉口),建立異常交易監控係統,強調職責分離的有效性。 第九章:公司治理、閤規與可持續發展(ESG) 董事會角色的轉變: 從監督者到戰略夥伴的角色過渡,提高董事會的獨立性與專業性。 監管閤規的動態追蹤: 應對反洗錢(AML)、數據隱私(GDPR/PIPL)等日益嚴格的閤規要求,建立前瞻性閤規預警機製。 ESG報告與價值體現: 如何將環境、社會和治理因素納入企業戰略和績效評估體係,應對投資者對可持續發展的關注,並將其轉化為長期價值。 --- 適用對象: 企業的中層管理者、部門負責人及尋求晉升的專業財務人員。 公司治理和內部控製的負責人。 需要對投資決策和業務組閤進行戰略性評估的決策層。 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種從“記錄曆史”嚮“塑造未來”的管理視角轉換的路徑,是您從精通基礎核算,邁嚮精通企業戰略管理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