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全景式地描绘了新中国成立后进行全军授衔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浓墨重彩地描写了十大元帅、十大将的丰功伟绩,详尽地诠释了授予元帅、大将军军衔的依据和标准,并讲述了授衔中的“让军衔”和“争军衔”的历史内情。
从土地革命时期开始,到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一直讲到新中国成立后的抗美援朝战争,可以说是一部波澜壮阔的中国红色武装发展史。既有对中国共产党诸位将帅的作战风格及战功的真实评价,又有对诸位开国元勋、有功人士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突出的性格特点等进行了精彩生动的叙述,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中国共产党的决胜之路。
关河五十州,著名军事纪实文学作家,专注于中国近现代史研究领域;代表作有《一寸河山一寸血》《战神粟裕》《彭大将军》《谋帅刘伯承》《虎部队》《中原大战》《当关东军遇上苏联红军》《民国总理段祺瑞》《张作霖大传》《晚清帝国风云系列》等;今日头条的签约作者,开设的历史自媒体栏目阅读量近亿计。
第一章? 这是战争的结果
灯塔引路
干部等级制
临时抱佛脚
比占着茅坑不拉屎好
重头戏
我这个大元帅就不要了
鸿门宴
最黑暗的日子
聪明仗
新战法
戏点到谁谁就唱
不是一件容易的小事
不沉的“航空母舰”
临大节而不辱
第二章? 谁敢横刀立马
“方子”
两条腿打四条腿
我看可以开始行动了
百团大战
把你当小毛驴那样牵着走
老鹰抓小鸡
大难不死
交锋
一击必中
强攻不如智取
用兵之道
最为困难的时期
等、忍、狠
扁担断了
如坐针毡
瓮中之鳖
量身定制
第三章? 多在“神奇”上下功夫
一条龙下凡
迎头一棍
兵者诡道
掏敌人的卵子
动物战术学
这个回马枪杀得太好了
九连胜
第二个草地
瘦狗拉硬屎
围师不阙
好戏开场
两把菜刀闹革命
共产党要比国民党强
我就不信搞不赢
拿起刀枪跟贺龙
消灭我们,办不到
模范的会师
第四章?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要经得起失败的考验
突围
不像战争的战争
就是剩下我一个人还是要干
欢迎的乐曲
三顾茅麓
我真是朝思暮想啊
长袖善舞
不经过一番磨炼是不行的
这个同志是个人才
翻边战术
先定下一个小目标
重新摸索
都是被逼出来的
收紧阵地
有鸡就有蛋
土行孙战法
有便宜就得赚哪
最理想的战场
第五章? 吕端大事不糊涂
滚雪球
货币战争
模范根据地
只图个革命
计中计
投其所好
他救了党
善战者
哪里好消灭敌人,就在哪里打仗
一步险棋
猛虎掏心
底线为二十四小时
大淮海
非常危险啊
难得粟裕
第六章? 难忘的一笔
板荡识忠臣
你比我还像彭德怀
幽默大师
“谈政”的能力
唯一的特例
大警卫员
英名天下扬
男儿有泪不轻弹
少晋中
让衔
女将军
授衔授勋
新时代开始了
阅兵
我这个大元帅就不要了
在授衔的最初提名方案中,毛泽东是大元帅,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是元帅,李先念、谭震林、邓子恢、张鼎丞等人也都在大将的授勋名单之列。他们中大部分人都已经转业到地方做党政工作,但是就历史功勋和在部队的任职情况来说,均符合“军官服役条例”的相关要求。
可是毛泽东看到这一方案后,却坚持他不要大元帅军衔,也不要勋章。
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的威望已经非常之高。辞帅一事立即在外引起巨大反响,人大常委会还专门对此进行了讨论,包括不少民主人士在内的常委会委员都纷纷发言,认为毛泽东等领导人是解放军的缔造者和创造者,指挥过许多重大战役,为军队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授衔授勋乃是情理中的事,尤其毛泽东功劳最大,完全应该授予大元帅,授三个一级勋章。
主持常委会的刘少奇知道毛泽东的态度很坚决,就在会上表示自己也不能做结论。一位民主人士说:“人大做出决定,他(指毛泽东)有什么办法!”刘少奇回答:“人大可以做决定,但他是国家主席,还需要他下命令才行啊,他不下命令又怎么办?”
针对大家的意见,刘少奇和人大秘书长彭真集中做了一个解释说明:将来在特殊情况下,譬如发生了大规模战争,毛泽东仍可出任大元帅,统领全军作战。
最后,见众人仍极力主张通过人大让毛泽东接受大元帅衔,刘少奇只好微笑着说:“你们不是经常见毛主席吗?你们见面后当面去说服他,争取他的同意,这次会议不做决定。”
很多人都能见到毛泽东,但是熟知毛泽东脾气的人都知道,一旦他打定了主意,就极少动摇和改变。刘少奇表了这个态之后,不知道究竟有多少人私底下去跟毛泽东说了这事,但可以肯定的是,都没有起到什么效果。
一天,宋任穷随彭德怀、罗荣桓去向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汇报授衔授勋工作,其间彭、罗汇报了他们刚刚提出的方案,这一方案与初步提名方案仍基本一致。
毛泽东听完汇报后说:“你们搞评衔,是很大的工作,也是很不好搞的工作。我这个大元帅就不要了,让我穿上大元帅的制服,多不舒服到群众中去讲话、活动,多不方便啊!”
可以看出,毛泽东之所以要辞帅,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便于评衔工作能够更好地开展,给彭、罗和总干减轻压力。
毛泽东还说:“依我看哪,现在在地方工作的都不评军衔为好。”接着,他看了看在场的刘少奇:“你在部队搞过,你也是元帅。”
刘少奇领会了毛泽东的意思,当即表示:“不要评了。”
毛泽东又问周恩来、邓小平:“你们的元帅军衔,还要不要评啊?”
周邓都摆摆手说:“不要评了,不要评了。”
李先念、谭震林、邓子恢、张鼎丞这几位被列入大将名单的人也都在场,他们过去长期在军队担任领导人,但是现在都已转业到了地方。毛泽东转身问他们:“你们几位的大将军衔还要不要评啊?”几个人都说:“不要评了,不要评了。”
如此一来,不仅毛泽东辞帅成了铁定不改的事实,其他已经转业的领导人也大多不再授予军衔。这使全军干部受到很大的教育,同时也解决了评衔过程中出现的许多矛盾。
作为一代军事大家,毛泽东曾经最早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更亲自指挥过四渡赤水等战争史上的惊世之作,可是令人惊异的是,终其一生,他都不喜欢佩带枪支人们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看到毛泽东佩枪,还是在井冈山朱毛会师的时候。那时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兼第十一师师长。“毛师长”挎上一把匣子枪,显得异常兴奋,他诙谐地说:“挎上匣子枪,师长见军长。”
不过很快,毛泽东便把枪交给了警卫员,从此大家再也没见他身上带过枪,但这丝毫都不妨碍他继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一个人胸中有丘壑,有兵法韬略,有千军万马,又何必在乎带不带刀枪?同样地,毛泽东虽然没有披上那一身大元帅服,可是他在党政军的地位和威望却不降反升,因为人们从中所能领略到的,正是这位历史巨人超人一等的胸襟和大局观!
作为一名资深的书籍爱好者,我最近有幸翻阅了几本让我思绪万千的读物,其中一本尤其令我沉醉,虽然我无法在此直接提及它的名字,但它所带来的阅读体验,正如同一场穿越时空的旅程,让我对历史的进程、人性的复杂以及命运的跌宕起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本书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像是一幅徐徐展开的宏大画卷,将我置身于一个个波澜壮阔的时代背景之下。作者凭借其深厚的学识和细腻的笔触,构建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群像,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挣扎与选择,都仿佛发生在昨天,让我感同身受。我常常在阅读时,不自觉地将自己代入其中,想象自己身处那个时代,会如何应对历史的洪流,又会做出怎样的抉择。书中对细节的把握更是令人惊叹,从服饰的纹样到市井的喧嚣,从朝堂的暗流涌动到边关的烽火连天,无一不描绘得惟妙惟肖,仿佛能闻到空气中的尘土味,听到远处传来的马蹄声。每一次翻页,都像是在揭开一层新的面纱,露出隐藏在历史深处的真相与情感。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是许多书籍难以企及的,它让我不仅获得了知识,更在情感上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和升华。
评分作为一名对外在形式并不那么在意,更看重内容深度的读者,我对于那些能够引人入胜,又饱含知识养分的书籍有着天然的偏好。近期一本让我爱不释手的作品,便完美地契合了我的这一需求。它并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刻意营造的悬念,但其内容之扎实,逻辑之严谨,却让我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一股强大的力量。作者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在知识的迷宫中穿行,每一步都充满了发现的惊喜。他对于细节的挖掘和梳理,让我得以窥见那些被历史尘埃掩盖的真相。书中对于某个特定领域的研究,其深度和广度都超出了我的预期,让我对这个领域有了全新的认知。我尤其惊叹于作者分析问题时的冷静与客观,他能够剥离情绪的干扰,纯粹地从事实出发,进行理性而富有洞察力的论证。这种求真务实的态度,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尤为珍贵。阅读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获取知识,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训练,它教会我如何去辨别信息,如何去构建自己的判断体系。
评分我总是在寻找能够挑战我思维边界的书籍,而最近读到的这本,无疑做到了这一点。它并非以跌宕起伏的情节取胜,而是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如同一股清泉,缓缓浸润我的心田。作者以一种旁观者的冷静,审视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脉络,将那些看似零散的事件串联起来,揭示出隐藏在表象之下的规律与逻辑。我尤其欣赏它对宏大叙事的驾驭能力,能够在广阔的历史舞台上,精准地捕捉到那些关键性的节点,并对其进行深入浅出的剖析。书中对于权力、信仰、以及个体在时代洪流中的位置的探讨,都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我反复思考,在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个人究竟能扮演怎样的角色?是被动地卷入,还是能够有所作为?这种哲学层面的追问,让我对自身的存在价值有了新的认识。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合上书本,静静地思考作者提出的观点,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和解读。这种“慢阅读”的方式,让我能够更好地吸收书中的养分,也让阅读本身变成了一次自我探索和成长的过程。它教会了我,真正的智慧并非来自简单的答案,而是源于不断的提问和深刻的思考。
评分在我众多的阅读经历中,有那么几本书,如同璀璨的星辰,在我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近期有幸拜读的一部作品,便是我心中那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它以一种独特的视角,审视了人与环境、人与社会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全新认知世界的大门。作者的语言风格,既不失严谨的学术底蕴,又饱含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我尤其欣赏它对于一些微妙的情感和生活细节的捕捉,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片段,却折射出深刻的人生哲理。书中对于某个群体命运的描绘,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个体在时代洪流中的渺小与无助,但也看到了他们在逆境中展现出的顽强生命力。这种力量,如同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给予了我莫大的鼓舞。阅读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与周围世界的关系,也让我对未来充满了更加积极的期待。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变得更加通透,更加坚韧。
评分我一直认为,一本优秀的书籍,应该能够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并给予他们探索未知的勇气。而最近让我为之着迷的那本,正是这样一本能够点燃我求知欲的读物。它并非是那种通俗易懂的快餐式读物,而是需要读者投入时间和精力去细细品味,去深入挖掘。作者的笔触,如同一位技艺精湛的雕塑家,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将复杂的理论平民化,使得那些原本高深莫测的知识,变得触手可及。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某个历史时期社会变迁的描绘,它不仅仅是记录了事件的发生,更深入地探讨了其背后的驱动力,以及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因为书中某个观点而豁然开朗,也常常会因为某个令人唏嘘的故事而心潮澎湃。作者在处理这些复杂的情感和宏大的历史事件时,展现出了非凡的驾驭能力,使得整本书读起来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文学的感染力。这是一种非常难得的平衡,也是我一直在寻找的阅读体验。
评分很有意思的党史战史读物。
评分还没看,质量不错
评分较为客观地分析了中共诸位将帅的作战风格与战功,有理有据,令人信服。如果对这段历史有兴趣,不妨一看。
评分不错可以值得购买的一本书
评分好书,京东的书值得信赖、京东的快递也好!价格实惠.
评分不错可以值得购买的一本书
评分很好
评分正版,满意!!!!!!!!!!!!!!!!!!!!!!!!!!!!!!!!!!!!!!!!!
评分物流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