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大型公共体育场馆是我国政府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共体育服务的重要载体,是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发展的物质保障。目前,我国大型公共体育场馆主要采用事业单位管理体制,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此管理体制的弊端与问题不断显露。问题的产生源自多方面原因,但根本的是管理体制问题,只有通过分类改革才能解决大型公共体育场馆的发展困境,提升公共体育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体育需求。
《我国大型公共体育场馆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研究/中国体育博士文丛》通过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考察法、案例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对我国大型公共体育场馆事业单位的分类指标和改革路径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主要结论如下:④我国东部、西部和中部的大型公共体育场馆的数量比例分别为46.3%、28.2%和25.5%;86%的场馆隶属于事业单位范畴;场馆经费主要由财政划拨,其中,全额拨款场馆占比46%,差额拨款占39.6%,自收自支占]4.4%;场馆主要采用传统事业单位管理、事业单位企业化运作、承包经营、租赁经营和委托经营等经营模式。②不同地区、不同财政来源的场馆呈现出不同的经营效果,东部地区自收自支场馆经营效率高,西部地区全额拨款场馆经营效率高,中部地区差额拨款场馆经营效率高。③依据国家政策性文件、各省市自治区事业单位分类标准、科教文卫事业单位的分类标准以及大型公共体育场馆的功能定位,建立了我国大型公共体育场馆的分类指标,将我国大型公共体育场馆分为公益服务类场馆和生产经营类场馆,其中,公益服务类场馆又可细分为公益一类场馆和公益二类场馆。④公益一类场馆的改革方向是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主要职责是提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经费由政府保障;公益二类馆也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在提供公共体育服务的同时,可进行市场开发,可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经费;生产经营类场馆注销事业单位,实行转企改制。⑤公益服务类大型公共体育场馆要深化内部制度改革,包括探索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以及加强监管等;生产经营类场馆在转企改制时,要注重国有资产的处置及事业编制人员身份的转变,此外,为保证转企的有效衔接,需要采取过渡期措施。
作者简介
陈文倩,女,1983年生,辽宁辽阳人,博士,首都体育学院社会体育教研室教师。主要从事体育产业相关研究,主持北京市社科课题《北京市大型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研究》、北京市教委面上课题《北京市大型公共体育场馆公益性服务供给研究》,参与国家社科课题《中国体育职业化发展环境研究》《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遗产研究》,参与了多项省部级、市局级课题;合著《商业性体育赛事风险管理》,参编教材《体育产业概论》《休闲体育产业概论》,参编《体育蓝皮书: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2013》《北京体育蓝皮书:北京体育产业发展报告2014-2015》;发表了《日本职业足球地域化研究》《我国大型公共体育场馆体制改革模式研究》等多篇期刊与会议论文。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选题意义
1.3 重要概念界定
1.4 主要创新点
1.5 研究框架
2 文献综述
2.1 事业单位的界定
2.2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研究
2.3 公共体育场馆相关研究
2.4 国外大型体育场馆相关研究
2.5 公共服务研究
3 研究对象和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4 分析与讨论
4.1 我国大型公共体育场馆事业单位概述
4.2 我国大型公共体育场馆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4.3 我国大型公共体育场馆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理论依据
4.4 我国大型公共体育场馆事业单位分类指标的构建
4.5 我国大型公共体育场馆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5.3 后续研究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前言/序言
1.1 研究背景
1.1.1我国大型公共体育场馆事业单位改革的时代背景
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转折点,拉开了我国全面改革开放的序幕。在改革开放的30多年里,我国社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经济总产值位居世界第二,国家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家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2013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深化改革开放以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改革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
政府、企业和事业单位是我国社会经济组织主要的三种形态,其中,事业单位是我国计划经济体制时期产生的特有的组织形态,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主要载体,为公益事业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在计划经济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行政体制的转型,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已经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社会事业的发展滞后,公共服务总量供给不足、质量和效率不高,不能满足新时期人民群众的需求。虽然改革开放以来,事业单位改革一直在推进,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从整体来看,事业单位改革滞后于行政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事业单位管理和运行中仍存在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仅影响了事业单位应有功能的发挥,也制约了我国社会全面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在此背景下,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2年3月印发了《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2011]5号),对事业单位改革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事业单位改革首次有了顶层设计,明确了事业单位改革的路径,即通过划分事业单位的类别来推进。同时,国务院出台了9个配套文件,完善了改革的制度设计,保障改革的稳步进行。事业单位改革是继企业改革、行政体制改革之后,对完善改革总体布局的重大决策,是我国改革开放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打破限制公益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才能促进公益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
1.1.2 我国大型公共体育场馆事业单位改革的现实依据
随着奥运会、亚运会、大运会等大型综合性国际体育赛事在我国的成功申办和举办,我国大型公共体育场馆不论建设规模与建设规格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目前,我国约86%…的大型公共体育场馆采用事业单位管理体制,随着社会经济体制转型,此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不断显露。首先,大型公共体育场馆定位不准确,随着在事业单位改革过程中国家对事业单位经营权利的不断下放,部分公共体育场馆没有将提供公共服务作为首要目标,而且把经济利益放在第一位,收取费用过高,违背了事业单位应该承担提供公共体育服务的职能。
我国大型公共体育场馆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研究/中国体育博士文丛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我国大型公共体育场馆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研究/中国体育博士文丛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