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徽商汪宽也

近代徽商汪宽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言行一 著
图书标签:
  • 徽商
  • 汪宽也
  • 近代史
  • 地方史
  • 商业史
  • 家族史
  • 安徽历史
  • 经济史
  • 人物传记
  • 清末民初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1398418
版次:1
商品编码:12343602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90
字数:172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本书真实记录了清末民初上海布业巨子汪宽也先生一生传奇故事。他一生恪守诚信,具有卓越人格魅力,信奉乐善好施,坚持以义取利,对当今的商业经营有很多启发。


内容简介

本书真实记录了一位一生恪守诚信,具有卓越人格魅力,信奉乐善好施,坚持以义取利的近代儒商形象。通过对清末民初上海布业巨子汪宽也先生一生故事的叙述,读者可以仔细寻觅清末民初时代的徽商踪迹,感受到一段难以忘记的近代中国城市和乡村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历史。

汪宽也先生,安徽休宁人,生于1866年,卒于1924年(农历甲子年腊月,公历1925年1月)。他出身于读书人家,父亲是当地县里公推的“学长”。十四岁时,他远离父母去上海祥泰布庄学生意。他一生勤劳、善学、执著、诚信,无论是当学徒,任经理,还是在任上海布业公所总董期间,对土布行业倾尽心力,为民族工业奔走呼号,为农民谋生计,至今对人们仍有许多教益。


作者简介

言行一,本名颜行一,1950年生于山东临沂。1970年毕业于青岛冶金建筑学校,先后任马鞍山日报副刊编辑、安徽日报记者和马鞍山市团委秘书; 1980年至2010年供职于马鞍山市人大常委会,长期从事教科文卫工作。1997年出版散文集《我的星辰》;2009年至2011年先后出版人物传记《咱村的赵树理》、音乐人物传记《王洛宾》(与王海成合著)、国内首部孤残儿童养育纪实《我妈我爸我的家》。《近代徽商汪宽也》是作者的第四部纪实作品。


目录

相识徽商(引子)

壹 休宁少年郎

一 祖孙情深

二 家道中落

三 祥泰东家汪厚庄

四 泪别学塾

贰 上海,一位土布商人的故事

五 布庄来了个汪宽也

六 看布师傅

七 拍案而起

八 踏访三林塘

九 创出了风靡市场的祥泰毛蓝

十 先开钱庄,后开当铺

十一 土布公所

十二 整顿牌谱

十三 打掉津贴和厘金

十四 绝处逢生难

叁 甲子悲情

十五 作别沪上

十六 重返故里

十七 再做孝子

十八 殒弟之痛

十九 沪上五佳音

二十 魂归何方

二十一 雁过留声

偶然回到了清末民初(代后记)



《江浙风云:近代商帮的兴衰与转型》 书籍简介: 本书以宏大的历史视野,深入剖析了近代中国,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几大主要商帮的崛起、鼎盛、困境与最终的转型历程。它并非专注于某一个体人物的生平记录,而是着力于描绘一个复杂、多维的商业生态系统,探讨商帮如何在传统与现代的巨大张力中求生存、谋发展。 全书结构严谨,叙事兼具学术深度与可读性,分为四个主要部分,层层递进地揭示了近代商业变革的内在逻辑。 第一部分:传统基石与区域格局的奠定(1840-1870年代) 本部分聚焦于晚清前期,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尚未完全渗透、传统经济结构仍占据主导地位的时期。我们首先勾勒了以地域、血缘和宗族关系为纽带的早期商业网络的形成机制。重点分析了区域经济地理如何决定了早期资本的流向与行业壁垒的构建。 茶叶、丝绸与典当业的复兴: 详细考察了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传统优势产业(如江南的丝绸、安徽的茶叶再贸易)如何通过新的金融手段(如票号、钱庄的相互支持)实现了资本的初步积累。研究不仅关注了贸易的量化数据,更深入探讨了“信誉资本”在商业交往中的核心作用——这种“信誉”是如何通过宗族监管和地域声望体系来维护和传承的。 地域性社团的政治经济学: 阐述了商帮如何在地方性社会结构中嵌入,如何通过建立同乡会馆、建立地域性的慈善机构,来扮演半官方的社会治理角色。这种社会职能的延伸,是其商业垄断地位得以巩固的重要保障。本部分强调,此时期的商帮仍然深受传统士大夫文化的影响,其商业道德与儒家伦理存在复杂的互动关系。 第二部分:洋务运动与商业资本的初次碰撞(1870年代-1890年代) 随着中国近代化的启动,以“自强”为口号的洋务运动为传统商帮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本部分着重分析了商帮资本对新兴工业和官督商办企业的参与模式。 “搭便车”与合伙制: 探讨了商帮如何利用其雄厚的民间资本和成熟的贸易网络,与官僚集团建立起“官商结合”的模式。这并非简单的依附,而是一种复杂的利益博弈。书中通过对几家大型民营制造企业的案例分析,展示了商帮如何从传统贸易的“中间商”向“投资者”的角色过渡,尽管初期仍受制于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匮乏。 交通革命对商业版图的重塑: 铁路、轮船的出现,极大地压缩了传统水路运输的时间成本和风险。本书详细分析了这种基础设施的变革如何动摇了依赖传统交通网络的商帮(如内河驳运商)的根基,同时也催生了新兴的物流和金融服务需求,为那些反应更快的商帮资本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金融工具的现代化尝试: 考察了钱庄如何应对新的票据和汇兑需求,以及部分具有前瞻性的商帮资本对近代银行和保险业务的早期试探性投资。这种尝试往往充满摸索和失败,但标志着商业思维向现代金融理念的转变。 第三部分:民族资本的觉醒与商业文化的冲突(1890年代-1910年代) 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空前加深,激发了民间兴办实业的热潮。本部分聚焦于商帮资本在这一历史阶段展现出的激进姿态及其面临的内在矛盾。 “实业救国”的商业实践: 分析了在“实业救国”思潮的驱动下,商帮资本如何大规模投入纺织、面粉等轻工业领域。这种投入的特点是资本集中度高,但管理模式仍带有浓厚的家族色彩。书中对比了不同地域商帮在产业选择上的差异,揭示了区域性资源禀赋和历史积累的长期影响。 人才与管理的“现代性”困境: 这是商帮发展的关键瓶颈。本书深入探讨了家族制管理与现代企业制度之间的紧张关系。如何在保证家族核心利益不受损的前提下,引进和留住受过新式教育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专才,成为衡量商帮能否持续发展的试金石。部分商帮因固守传统,在人才战略上的失误,导致其在面对新式企业竞争时逐渐落后。 商业伦理的重塑: 在自由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传统商业行为准则受到冲击。书中通过对商业合同纠纷、知识产权(如商号、商标)保护的早期案例,探讨了法律和制度环境如何影响商业信任的构建。如何从依靠“人情”维系的信用体系,过渡到依赖“契约”保障的现代市场体系,是当时所有商帮面临的文化重构。 第四部分:军阀混战与商帮的最终分化(1910年代-1930年代) 辛亥革命后的社会动荡,对以地域为基础的商业网络构成了严峻考验。本部分是全书的总结和展望,分析了在政治权力频繁更迭下,不同商帮的最终命运。 政治风险与资本流向: 阐述了军阀割据如何直接威胁到商帮的贸易路线和工厂安全。部分商帮被迫将资本转移到政治环境相对稳定的中心城市,或寻求特定军阀的庇护,这加速了其地域性的弱化。 专业化与跨界转型: 展现了那些成功延续下来的商业力量,已经完成了从“地域性商帮”向“现代跨行业企业集团”的蜕变。他们不再仅仅依赖某一特定商品的贸易优势,而是将资本分散投资于金融、地产、工业等多个领域,形成了更加多元化和抗风险能力更强的结构。 遗产与反思: 最终,本书总结了这些近代商帮对中国现代商业文明留下的复杂遗产——他们既是积累早期民族资本的中坚力量,也是传统商业文化与现代企业精神冲突的缩影。他们的兴衰史,是中国近代经济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页,为理解当代中国企业的基因提供了深刻的历史参照。 --- 本书特色: 本书摒弃了简单的历史叙事,注重社会网络分析与经济制度变迁的交叉研究。它将商业活动置于复杂的政治、社会和文化背景中进行考察,避免了将商帮视为孤立的经济单元进行分析的局限性,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理解近代中国商业社会“活的肌理”的综合性框架。全书引用了大量的档案、地方志和企业史料,力求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题目——《近代徽商汪宽也》,带着一种历史的沉淀感和人物的聚焦感。我一看到这个名字,立刻就想到了那个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徽商群体。而“汪宽也”这个具体的名字,则为我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徽商的绝佳视角。我很好奇,这位汪宽也究竟是何许人也?他的人生经历,定然充满了那个时代的跌宕起伏。他是否经历过鸦片战争的冲击,又如何在中国近代化的大潮中,抓住机遇,发展自己的事业?他的商业经营模式,是否有什么特别之处,能够让他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我非常期待能够在这本书中,看到关于他商业策略的详细阐述,以及他对风险的把控能力。同时,我也想了解他的个人品格,他的家庭生活,他的社会交往,这些细节的描绘,将能让我更立体地理解一个活生生的人物,而非仅仅是一个历史符号。这本书,仿佛是一把钥匙,能让我打开通往近代徽商内心世界的大门。

评分

这本《近代徽商汪宽也》的书名,在众多历史人物传记中显得格外引人注目。汪宽也这个名字,对我来说既陌生又带着些许历史的厚重感。想象一下,在那个人才辈出的近代,一位徽商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自己的名字,必定有着非同寻常的故事。是怎样的商业头脑,怎样的社会洞察力,让他能够在这复杂的时代潮流中脱颖而出?他是否像许多徽商那样,从一个小小的商铺起步,一步步拓展自己的商业版图?又或者,他是否在变革的浪潮中,找到了新的机遇,尝试了前所未有的商业模式?我很好奇他的家族背景,他接受了怎样的教育,又是什么样的经历塑造了他的商业品格?更重要的是,他的经营之道,他的待人接物,他的风险控制,他的创新思维,这些是否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这本书仿佛是一面镜子,让我得以反射出那个时代的商业生态,以及那个时代中的个体命运。我迫不及待地想去了解,这位汪宽也,究竟是如何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舞台上,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评分

《近代徽商汪宽也》的书名,让我联想到了一幅画卷,一幅描绘着中国近代商业风云变幻的画卷,而汪宽也,无疑是这幅画卷中一位重要的、值得浓墨重彩描绘的人物。我对近代徽商的了解,多是基于一些概括性的描述,比如他们重视教育、讲究诚信、善于经营。但这本书,似乎给了我一个机会,去细致地了解一个“具体”的徽商,去触摸他真实的人生轨迹。我很好奇,他所处的时代,是怎样的社会环境?当时的商业竞争又是怎样的激烈?他又是如何在这种环境中,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努力,一步步走向成功?书名中的“汪宽也”三个字,虽然听起来平实,却让我感觉蕴含着无限的故事。他可能不仅仅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他或许也是一个有着深刻思想的智者,一个对社会有着自己独特见解的观察者。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揭示出,在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个体是如何在时代洪流中,书写自己的传奇。

评分

读到《近代徽商汪宽也》这个书名,我脑子里立刻蹦出的是“商道”二字。徽商的商业文化,一直是我非常感兴趣的研究方向,而“汪宽也”这个具体的名字,则像是一个鲜活的切入点,让我可以深入了解一位具体的近代徽商的生活和事业。我很好奇,这位汪宽也的成功,究竟是源于他个人过人的才能,还是得益于徽商这个庞大而有组织的群体?他是否像传说中的徽商那样,在经营中融入了儒家思想的精髓,讲究“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他又是如何在这个政治、经济都发生巨大变化的近代社会中,保持自己商业的韧性和活力?我猜测,书中一定会有关于他如何应对时代变迁,如何抓住机遇,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的详细描述。同时,我也期待着书中能够展现出他个人的生活细节,他的家庭、他的朋友圈、他的社会活动,这些都会让这个人物更加立体和真实。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一个人的传记,更像是一扇窗口,让我得以窥见一个时代的缩影,以及那个时代商业文明的独特魅力。

评分

我一直对徽商这个群体充满好奇,他们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那种精明、诚信、以及对家族事业的传承,总让我觉得充满故事。最近恰好读到一本名为《近代徽商汪宽也》的书,虽然我还没有来得及深入翻阅,但仅仅是书名就勾起了我浓厚的兴趣。我脑海中已经开始勾勒出一位近代徽商的形象,他可能在风云变幻的时代背景下,凭借过人的智慧和坚韧的毅力,在商海中乘风破浪。他或许经历过辉煌的巅峰,也可能遭遇过低谷的挑战,但无论如何,他身上一定凝聚着徽商特有的那种精神气质——“诚信为本,以义生利”。这本书的出现,对我来说就像是打开了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那段波澜壮阔的商业历史,也希望能从中学习到一些宝贵的经验和智慧,理解徽商如何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建立起自己的商业帝国,并在家族中传承下去。我期待着在这本书中,能够找到更多关于这个群体的鲜活的细节和深刻的解读,去感受他们的时代印记和商业传奇。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