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級物聯網開發與應用

企業級物聯網開發與應用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廖建尚 著
圖書標籤:
  • 物聯網
  • 企業級應用
  • 開發
  • 架構
  • 通信協議
  • 邊緣計算
  • 雲平颱
  • 數據分析
  • 安全
  • 行業解決方案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電子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1338465
版次:1
商品編碼:12332331
包裝:平裝
叢書名: 物聯網開發與應用叢書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8-03-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556
字數:889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本書結閤CC2530、ZigBee、STM32和Contiki操作係統等多種技術介紹物聯網開發技術,由淺入深地對企業級物聯網係統的開發進行瞭詳細的介紹。本書采用項目式開發的學習方法,給齣瞭28個貼近社會和生活的物聯網應用案例,每個案例均有完整的開發過程,分彆是明確的開發目標、詳細的係統設計過程、深入淺齣的原理學習、詳細的開發內容和完整的開發驗證,最後進行總結和拓展,將理論學習和開發實踐結閤起來。每個案例均給齣瞭完整的開發代碼,讀者可以在源代碼的基礎上快速地進行二次開發。

作者簡介

廖建尚,男,副教授,畢業於廣東工業大學通信與信息係統專業,現任職於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長期從事物聯網技術的開發和教學工作。

目錄

第1章 物聯網概論 1
1.1 物聯網及其發展概況 1
1.1.1 物聯網概念與基本特徵 1
1.1.2 我國物聯網産業發展現狀 3
1.1.3 我國物聯網産業麵臨的形勢和發展目標 5
1.1.4 我國物聯網發展任務 6
1.2 物聯網係統架構模型 12
1.3 物聯網開發預備知識 12
第2章 物聯網項目應用開發基礎 14
2.1 認識物聯網項目應用平颱 14
2.1.1 應用開發平颱總體概述 14
2.1.2 無綫傳感節點 14
2.2 物聯網通信協議 19
2.2.1 通信協議 19
2.2.2 定義與分析 19
2.3 項目開發調試工具 22
2.3.1 Lite節點開發工具的安裝與調試 22
2.3.2 Plus節點開發工具的安裝與調試 32
2.3.3 Android開發環境 38
2.3.4 HTML5 Web開發環境 43
2.4 物聯網項目應用平颱配置與調試 45
2.4.1 雲平颱配置 45
2.4.2 ZCloodTools調試工具 47
2.4.3 FwsTools調試工具 49
2.5 CC2530節點硬件驅動開發 52
2.5.1 ZigBee協議棧分析 52
2.5.2 ZStack的結構 52
2.5.3 ZStack中的尋址 55
2.5.4 ZStack OSAL調度管理 56
2.5.5 ZStack配置信道 58
2.5.6 ZStack硬件驅動分析 59
2.6 STM32節點硬件驅動開發 70
2.6.1 Contiki操作係統分析 70
2.6.2 Contiki操作係統的數據結構 73
2.6.3 硬件驅動分析 76
2.7 雲平颱開發應用接口 82
2.7.1 Android開發應用接口 82
2.7.2 Web開發應用接口 87
第3章 基於CC2530和ZigBee的物聯網應用係統開發 92
3.1 環境溫濕度信息采集係統設計與開發(案例1) 92
3.1.1 開發目標 93
3.1.2 係統設計 93
3.1.3 開發內容 96
3.1.4 開發驗證 107
3.1.5 總結與拓展 110
3.2 室內空氣PM質量監測係統設計與開發(案例2) 110
3.2.1 開發目標 111
3.2.2 係統設計 112
3.2.3 開發內容 114
3.2.4 開發驗證 129
3.2.5 總結與拓展 130
3.3 農作物光照度監測係統設計與開發(案例3) 130
3.3.1 開發目標 131
3.3.2 係統設計 131
3.3.3 開發內容 134
3.3.4 開發驗證 143
3.3.5 總結與拓展 144
3.4 農業大棚CO2監測係統設計與開發(案例4) 145
3.4.1 開發目標 146
3.4.2 係統設計 146
3.4.3 開發內容 149
3.4.4 開發驗證 157
3.4.5 總結與拓展 159
3.5 廚房燃氣安全監測與報警係統設計與開發(案例5) 159
3.5.1 開發目標 160
3.5.2 係統設計 160
3.5.3 開發內容 161
3.5.4 開發驗證 173
3.5.5 總結與拓展 175
3.6 倉儲倉庫火焰監測與報警係統設計與開發(案例6) 175
3.6.1 開發目標 175
3.6.2 係統設計 175
3.6.3 開發內容 177
3.6.4 開發驗證 189
3.6.5 總結與拓展 191
3.7 室內人員入侵監測與防護係統設計與開發(案例7) 191
3.7.1 開發目標 191
3.7.2 係統設計 191
3.7.3 開發內容 193
3.7.4 開發驗證 204
3.7.5 總結與拓展 206
3.8 門窗非法闖入監測與報警係統設計與開發(案例8) 206
3.8.1 開發目標 206
3.8.2 係統設計 206
3.8.3 開發內容 207
3.8.4 開發驗證 216
3.8.5 總結與拓展 217
3.9 無綫智能遙控器係統設計與開發(案例9) 217
3.9.1 開發目標 217
3.9.2 係統設計 218
3.9.3 開發內容 219
3.9.4 開發驗證 236
3.9.5 總結與拓展 237
3.10 無綫智能LED燈控製係統設計與開發(案例10) 237
3.10.1 開發目標 238
3.10.2 係統設計 238
3.10.3 開發內容 239
3.10.4 開發驗證 250
3.10.5 總結與拓展 251
3.11 智能無綫門禁係統設計與開發(案例11) 251
3.11.1 開發目標 252
3.11.2 係統設計 252
3.11.3 開發內容 254
3.11.4 開發驗證 270
3.11.5 總結與拓展 271
3.12 智能無綫門鎖係統設計與開發(案例12) 271
3.12.1 開發目標 271
3.12.2 係統設計 272
3.12.3 開發內容 273
3.12.4 開發驗證 287
3.12.5 總結與拓展 288
3.13 智能無綫報警係統設計與開發(案例13) 288
3.13.1 開發目標 288
3.13.2 係統設計 289
3.13.3 開發內容 290
3.13.4 開發驗證 300
3.13.5 總結與拓展 301
3.14 無綫排氣扇的遠程控製係統設計與開發(案例14) 301
3.14.1 開發目標 301
3.14.2 係統設計 302
3.14.3 開發內容 303
3.14.4 開發驗證 313
3.14.5 總結與拓展 314
3.15 無綫控製器係統設計與開發(案例15) 314
3.15.1 開發目標 314
3.15.2 係統設計 315
3.15.3 開發內容 316
3.15.4 開發驗證 328
3.15.5 總結與拓展 329
3.16 遠程無綫智能電錶係統設計與開發(案例16) 329
3.16.1 開發目標 330
3.16.2 係統設計 330
3.16.3 開發內容 332
3.16.4 開發驗證 348
3.16.5 總結與拓展 349
3.17 智能無綫插座係統設計與開發(案例17) 349
3.17.1 開發目標 350
3.17.2 係統設計 350
3.17.3 開發內容 351
3.17.4 開發驗證 356
3.17.5 總結與拓展 357
第4章 基於STM32和Contiki的物聯網應用係統開發 358
4.1 自助健康醫療信息采集係統設計與開發(案例18) 358
4.1.1 開發目標 359
4.1.2 係統設計 359
4.1.3 開發內容 362
4.1.4 開發驗證 391
4.1.5 總結與拓展 393
4.2 流水綫分揀係統設計與開發(案例19) 393
4.2.1 開發目標 394
4.2.2 係統設計 394
4.2.3 開發內容 395
4.2.4 開發驗證 407
4.2.5 總結與拓展 408
4.3 智能無綫可控電磁閥係統設計與開發(案例20) 408
4.3.1 開發目標 408
4.3.2 係統設計 409
4.3.3 開發內容 410
4.3.4 開發驗證 415
4.3.5 總結與拓展 416
4.4 遠程傳送帶控製係統設計與開發(案例21) 417
4.4.1 開發目標 417
4.4.2 係統設計 417
4.4.3 開發內容 419
4.4.4 開發驗證 425
4.4.5 總結與拓展 426
4.5 智能無綫電機控製係統設計與開發(案例22) 426
4.5.1 開發目標 427
4.5.2 係統設計 427
4.5.3 開發內容 429
4.5.4 開發驗證 441
4.5.5 總結與拓展 442
4.6 智能無綫水泵控製係統設計與開發(案例23) 442
4.6.1 開發目標 443
4.6.2 係統設計 443
4.6.3 開發內容 444
4.6.4 開發驗證 449
4.6.5 總結與拓展 450
4.7 智能無綫氣泵控製係統設計與開發(案例24) 450
4.7.1 開發目標 450
4.7.2 係統設計 451
4.7.3 開發內容 452
4.7.4 開發驗證 457
4.7.5 總結與拓展 458
4.8 智能無綫土壤溫濕度監測係統設計與開發(案例25) 458
4.8.1 開發目標 458
4.8.2 係統設計 459
4.8.3 開發內容 461
4.8.4 開發驗證 475
4.8.5 總結與拓展 476
4.9 智能無綫水體pH值監測係統設計與開發(案例26) 477
4.9.1 開發目標 477
4.9.2 係統設計 477
4.9.3 開發內容 479
4.9.4 開發驗證 490
4.9.5 總結與拓展 492
4.10 智能無綫水位水溫測量係統設計與開發(案例27) 492
4.10.1 開發目標 493
4.10.2 係統設計 493
4.10.3 開發內容 495
4.10.4 開發驗證 509
4.10.5 總結與拓展 510
4.11 室外風速風嚮檢測係統設計與開發(案例28) 511
4.11.1 開發目標 512
4.11.2 係統設計 512
4.11.3 開發內容 515
4.11.4 開發驗證 535
4.11.5 總結與拓展 536
附錄A 常見硬件及問題 537
附錄A.1 Android網關 537
附錄A.2 無綫節點鏡像固化 539
附錄A.3 無綫節點修改網絡信息 539
附錄A.4 無綫節點讀取IEEE地址 541
參考文獻 542

前言/序言

近年來,物聯網、大數據和雲計算的迅猛發展,正在改變著社會的生産方式,大大提高瞭生産效率和社會生産力。工業和信息化部在《物聯網發展規劃(2016—2020年)》中提齣瞭物聯網發展的六大任務、四大關鍵技術和六大重點領域應用示範工程,為下一步的物聯網發展指齣瞭一條鮮明的道路。其中,六大任務分彆是強化産業生態布局、完善技術創新體係、推動物聯網規模應用、構建完善標準體係、完善公共服務體係、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四大關鍵技術分彆是傳感器技術、體係架構共性技術、操作係統,以及物聯網與移動互聯網、大數據融閤關鍵技術;六大重點領域應用示範工程分彆是智能製造、智慧農業、智能傢居、智能交通和車聯網、智慧醫療和健康養老、智慧節能環保。由此可以看齣我國在推動物聯網廣泛應用的堅定決心,相信物聯網規模會越來越大。

物聯網係統涉及的技術很多,從感知層到應用層都有不同的開發技術。相關從業人員需要掌握處理器外圍接口和相應傳感器的驅動開發技術,能開發Web應用程序和Android移動互聯網程序。本書將詳細分析基於CC2530、ZigBee、STM32和Contiki操作係統的傳感器的驅動方法,以及和ZigBee無綫傳感網絡結閤技術,基於HTML5的Web應用開發技術,基於Android的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高級應用技術。本書具有理論知識點清晰,實踐案例豐富的特點,可帶領讀者快速掌握物聯網開發技術。

本書采用任務式開發的學習方法,采用瞭28個貼近社會和生活的企業級應用案例,由淺入深地介紹物聯網感知層驅動和應用層功能的開發。每個案例均有完整的開發過程,分彆是明確的開發目標、詳細的係統設計過程、深入淺齣的原理學習、詳細的開發內容和完整的開發驗證,最後進行總結和拓展,將理論學習和開發實踐結閤起來。每個案例均給齣瞭完整的開發代碼,可以為工程技術開發人員和科研工作人員進行科研項目開發提供較好的參考資料。讀者可以在源代碼的基礎上快速地進行二次開發,將其轉化為各種比賽和創新創業的案例。

第1章首先引導讀者初步認識物聯網的發展概況、概念與基本特徵,然後結閤我國目前的物聯網發展戰略,闡述瞭我國物聯網産業的發展現狀、麵臨的形勢和發展目標,進一步描述瞭當前我國物聯網發展的六大任務,最後建立瞭物聯網係統架構模型,並就物聯網開發所需的基本知識進行瞭介紹。

第2章詳細介紹瞭本書的物聯網開發平颱、物聯網通信協議、項目開發與調試工具,並介紹瞭物聯網開發平颱的基本配置和調試,分析瞭ZigBee架構,以及基於CC2530微處理器和ZigBee的硬件驅動開發方法;也分析瞭Contiki操作係統架構,以及基於STM32微處理器和Contiki操作係統的硬件驅動開發,最後學習Android和Web應用開發接口。本章的寫作目的是使讀者快速掌握物聯網開發的基礎知識,從而具備物聯網的基本開發能力。

第3章介紹瞭利用CC2530和ZigBee實現的物聯網係統節點的數據采集和設備控製的案例,包括環境溫濕度信息采集係統設計與開發(案例1)、室內空氣PM質量監測係統設計與開發(案例2)、農作物光照度監測係統設計與開發(案例3)、農業大棚CO2監測係統設計與開發(案例4)、廚房燃氣安全監測與報警係統設計與開發(案例5)、倉儲倉庫火焰監測與報警係統設計與開發(案例6)、室內人員入侵監測與防護係統設計與開發(案例7)、門窗非法闖入監測與報警係統設計與開發(案例8)、無綫智能遙控器係統設計與開發(案例9)、無綫智能LED燈控製係統設計與開發(案例10)、智能無綫門禁係統設計與開發(案例11)、智能無綫門鎖係統設計與開發(案例12)、智能無綫報警係統設計與開發(案例13)、無綫排氣扇的遠程控製係統設計與開發(案例14)、無綫控製器係統設計與開發(案例15)、遠程無綫智能電錶係統設計與開發(案例16)、智能無綫插座係統設計與開發(案例17)。讀者可利用這些案例掌握基於ZigBee和CC2530的物聯網係統開發。

為瞭能在單個節點實現更多、更強大的物聯網係統節點數據采集和設備控製,第4章介紹瞭利用STM32處理器和Contiki操作係統實現節點的數據采集和設備控製的案例,包括自助健康醫療信息采集係統設計與開發(案例18)、流水綫分揀係統設計與開發(案例19)、智能無綫可控電磁閥係統設計與開發(案例20)、傳送帶遠程控製係統設計與開發(案例21)、無綫電機控製係統設計與開發(案例22)、智能無綫水泵控製係統設計與開發(案例23)、智能無綫氣泵控製係統設計與開發(案例24)、智能無綫土壤溫濕度監測係統設計與開發(案例25)、智能無綫水體pH值監測係統設計與開發(案例26)、智能無綫水位水溫測量係統設計與開發(案例27)、室外風速風嚮檢測係統設計與開發(案例28)。讀者可以利用這些案例掌握基於ZigBee和STM32的物聯網係統開發,涉及感知層的環境信息采集和控製,實現瞭更為復雜的應用層功能,構建瞭更為完整的物聯網知識框架。

本書的特色如下所述。

(1)任務式開發。本書選取閤適的案例,將理論與實踐結閤起來,通過理論學習和項目開發,快速入門,由淺入深地掌握物聯網開發技術。

(2)多種知識點的融閤。本書將嵌入式係統的開發技術、CC2530與STM32處理器基本接口驅動技術、傳感器驅動技術、ZigBee無綫傳感網絡無綫技術、Android移動互聯網開發技術和Web開發技術等結閤在一起,實現瞭物聯網數據采集、傳輸和處理等功能和應用。

(3)為瞭使單個節點能在工業應用中實現更為強大的物聯網係統節點數據采集和設備控製功能,本書采用瞭STM32處理器和Contiki操作係統,實現節點的數據采集和設備控製,再通過ZigBee無綫傳感網絡實現更為復雜的應用層功能,從而構建強大的物聯網係統。

本書既可作為高等院校相關專業師生的教學參考書、自學參考書,也可供相關領域的工程技術人員查閱。對於物聯網開發愛好者,本書是一本深入淺齣的技術讀物。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藉鑒和參考瞭國內外專傢、學者、技術人員的相關研究成果,我們盡可能按學術規範予以說明,但難免會有疏漏之處,在此謹嚮有關作者錶示深深的敬意和謝意,如有疏漏請及時通過齣版社與作者聯係。

本書的編寫得到瞭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2017ZC0358)、廣州市科學研究計劃(2018-1002-SF-0140)、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校級重點科研項目(2017-1-001)和廣東省高等職業教育品牌專業建設項目(2016GZPP044)的資助。感謝中智訊(武漢)科技有限公司在本書編寫過程中提供的幫助,特彆感謝電子工業齣版社在本書齣版過程中給予大力支持。

由於本書涉及的知識麵廣,時間倉促,限於作者的水平和經驗,疏漏之處在所難免,懇請專傢和讀者批評指正。



作者

2018年1月



《智能互聯:賦能産業升級的新篇章》 在這個萬物互聯的時代,信息如同血液般在龐大的網絡中奔湧,連接著每一個設備、每一個場景、每一個個體。這股強大的力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著我們的生産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思維方式。而這一切的底層驅動力,正是那些默默構建起龐大智能網絡的“神經元”和“血管”——物聯網。 《智能互聯:賦能産業升級的新篇章》並非一本探討物聯網基礎技術原理或開發語言的書籍。它更像是一張詳盡的地圖,帶領讀者穿越浩瀚的“連接”之海,聚焦於物聯網如何在現實世界中落地生根,如何成為推動各行各業實現數字化轉型、智能化升級的核心引擎。本書將重點剖析物聯網技術從概念走嚮實際應用的關鍵路徑,深入挖掘其在不同産業場景下的落地策略、挑戰與成功經驗。 一、 洞悉産業變革的脈搏:物聯網的戰略意義與宏觀圖景 在本書的第一部分,我們將跳齣技術細節,迴歸到宏觀層麵,深入理解物聯網作為一種顛覆性技術,其戰略意義和對整個社會經濟格局的影響。我們不會贅述TCP/IP協議或傳感器分類,而是將著眼點放在: 物聯網的演進邏輯: 從最初的設備連接,到如今的萬物感知、數據驅動的智能決策,物聯網的進化路徑是怎樣的?它如何與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深度融閤,形成“組閤拳”? 重塑産業價值鏈: 物聯網如何打破傳統産業的壁壘,催生新的商業模式和服務?例如,在製造業,它如何從“大規模生産”走嚮“大規模定製”,實現柔性生産;在農業,它如何從“經驗依賴”轉嚮“數據指導”,實現精準種植與養殖;在城市管理中,它如何構建“智慧大腦”,提升運行效率與居民生活品質。 跨界融閤的機遇與挑戰: 物聯網的應用必然涉及跨部門、跨行業的協作。本書將探討在這種跨界融閤過程中,企業如何破除信息孤島,建立統一的協同平颱,以及可能麵臨的標準化、互操作性等挑戰。 國傢與區域的戰略布局: 各國政府和地區在發展物聯網産業方麵有哪些戰略考量和政策導嚮?這些宏觀層麵的推動力,又如何影響著企業的技術選型和市場拓展? 二、 場景為王:物聯網在重點産業的深度應用實踐 本書的核心內容將集中在物聯網在各個關鍵産業領域的具體應用實踐。我們不會從“如何搭建一個MQTT服務器”開始,而是直接切入“在XX行業,企業是如何利用物聯網解決XX問題的”。每一章節都將圍繞一個具體的産業,通過真實的案例分析,展現物聯網的落地價值: 智慧工廠與智能製造: 生産過程優化: 講解設備狀態監測、預測性維護如何大幅降低非計劃停機時間;講解通過實時數據采集,實現生産進度可視化、工藝參數動態調整,提升産品良率。 供應鏈協同: 探討如何通過物聯網技術實現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追蹤與追溯,提升供應鏈的透明度和響應速度。 能耗管理與綠色生産: 分析如何利用物聯網技術監測和優化能源使用,實現節能減排,符閤可持續發展要求。 人機協作與安全保障: 討論在危險或重復性高的工作場景下,物聯網如何與機器人、AR/VR技術結閤,提升作業效率和安全性。 智慧農業與精準賦能: 環境感知與智能決策: 介紹土壤傳感器、氣象站、無人機監測等如何實時收集作物生長所需的環境數據,為灌溉、施肥、病蟲害防治提供科學依據。 農機自動化與遠程管理: 探討物聯網如何實現農機的定位、遠程控製和作業狀態監測,提高農業生産效率。 食品安全追溯: 分析如何通過物聯網技術,從田間到餐桌,全程記錄農産品的生長、采摘、加工、運輸等環節信息,構建可信賴的食品供應鏈。 智能溫室與水産養殖: 案例分析如何通過物聯網控製溫室內的光照、溫度、濕度、CO2濃度,以及養殖水體的各項指標,實現精細化管理。 智慧交通與齣行革命: 車聯網應用: 探討 V2X (Vehicle-to-Everything) 通信、智能導航、車輛狀態監測、遠程診斷等如何提升駕駛安全與齣行體驗。 智能交通管理: 分析城市交通信號燈的智能調度、擁堵監測與疏導、公共交通優化等如何緩解城市交通壓力。 智慧物流: 講解貨物追蹤、倉儲自動化、冷鏈監控等如何提高物流效率和保障貨物安全。 共享齣行與自動駕駛的融閤: 討論物聯網在未來齣行生態中的角色,如共享單車/汽車的管理,以及與自動駕駛技術的協同。 智慧城市與民生改善: 智能傢居與社區服務: 介紹智能傢電的互聯互通,以及智能門禁、安防監控、社區服務平颱等如何提升居民生活便利性與安全性。 智慧能源與環境監測: 講解智能電網、智能水務、空氣質量監測、垃圾分類管理等如何提升城市資源利用效率和環境質量。 智慧醫療: 探討可穿戴設備、遠程醫療、智能醫院管理係統如何改善醫療服務效率和患者體驗。 公共安全與應急響應: 分析物聯網在火災監測、災害預警、應急調度等方麵的應用,如何提升城市安全水平。 三、 實踐中的“軟著陸”:物聯網落地麵臨的挑戰與應對策略 理論上的美好設想,在實際落地過程中總會遇到各種阻礙。本書第三部分將直麵物聯網應用的“痛點”,提供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 風險分析: 探討物聯網設備和數據在傳輸、存儲、處理過程中可能麵臨的安全威脅,如未經授權訪問、數據泄露、DDoS攻擊等。 技術與管理策略: 介紹加密技術、身份認證、訪問控製、安全審計等,以及企業在數據管理和隱私政策方麵的最佳實踐。 閤規性考量: 分析不同地區和行業在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方麵的法律法規要求,以及企業如何確保閤規。 互聯互通與標準化難題: 協議碎片化: 討論不同廠商、不同設備之間通信協議的差異性,如何實現異構係統的集成。 平颱選擇與生態構建: 分析企業在選擇物聯網平颱時需要考慮的因素,以及如何構建開放、可擴展的生態係統。 行業標準的重要性: 探討推動行業標準化對物聯網規模化應用的關鍵作用。 成本投入與效益評估: 投資迴報分析: 如何科學地評估物聯網項目的初期投入、持續運營成本,以及預期的經濟效益和戰略價值。 敏捷部署與迭代優化: 建議企業采用循序漸進、試點先行的方式,通過不斷迭代優化來降低風險,逐步實現投資迴報。 商業模式的創新: 探討基於物聯網服務的新型商業模式,如按需付費、平颱即服務(PaaS)、數據驅動的服務等。 組織轉型與人纔培養: 跨部門協作: 物聯網應用往往需要IT、OT(運營技術)、業務部門的緊密閤作,如何打破部門壁壘,建立高效的協作機製。 人纔缺口與能力建設: 分析物聯網領域所需的核心人纔畫像,以及企業如何通過內部培訓、外部招聘等方式彌補人纔短闆。 企業文化與創新思維: 培養麵嚮未來的、擁抱變革的企業文化,鼓勵創新和試錯。 四、 展望未來:物聯網的無限可能與持續演進 在本書的最後,我們將把目光投嚮更遠的未來,探討物聯網的持續演進趨勢及其帶來的更深遠影響: 邊緣智能的崛起: 分析計算能力從雲端嚮設備端遷移的趨勢,以及邊緣智能如何實現更低延遲、更高效率的應用。 數字孿生的深化應用: 探討數字孿生如何通過物理世界的實時數據映射,實現對復雜係統的模擬、預測和優化。 AI與物聯網的共生發展: 預判人工智能如何進一步驅動物聯網的智能化水平,實現更高級彆的自主決策和協同。 物聯網生態的進化: 預測物聯網平颱、應用、服務等環節將如何進一步整閤,形成更加成熟、繁榮的生態係統。 對人類社會的長遠影響: 思考物聯網的普及將如何改變我們的工作、生活,乃至社會的結構和倫理。 《智能互聯:賦能産業升級的新篇章》的目標是為所有對物聯網如何“落地”感興趣的讀者提供一個全麵、深入、實操性的視角。它適閤企業管理者、技術決策者、行業從業者,以及任何希望深刻理解連接的力量如何改變世界的人士。本書不提供“一行代碼”的指導,但它將幫助您構建起一套完整的物聯網戰略思維框架,識彆機遇、規避風險,並最終成功駕馭這股席捲而來的智能互聯浪潮,賦能您的企業、您的行業,乃至您所處的社會,邁嚮一個更加智能、高效、可持續的未來。

用戶評價

評分

在討論到物聯網平颱的架構設計時,我感受到瞭一種宏大而又細緻的視野。作者不僅描繪瞭典型的公有雲或私有化部署的整體藍圖,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對平颱中各個組件——從設備身份認證到數據存儲、再到應用服務的解耦——都進行瞭深入的模塊化分析。書中詳細對比瞭關係型數據庫、時序數據庫以及圖數據庫在不同業務場景下的適用性,並給齣瞭明確的選型建議,這在很多同類書籍中是看不到的。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探討瞭如何構建一個可擴展、高可用的管理中颱,裏麵涉及到的服務治理、容錯機製的設計思路,都是當下企業級應用麵臨的核心痛點。讀完這部分,我感覺自己對設計一套符閤未來發展趨勢的物聯網係統,有瞭一個更清晰、更穩健的戰略框架。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給我留下瞭深刻的第一印象,封麵采用瞭沉穩的深藍色調,搭配著抽象的電路闆紋理,視覺上就傳遞齣一種專業和前沿的氣息。拿到手裏時,它的紙張質感非常厚實,那種微微帶點啞光的觸感,讓人感覺作者和齣版方在細節上確實下瞭不少功夫,不是那種隨便應付的教材用紙。內頁的排版也相當講究,字體大小適中,段落間距閤理,長時間閱讀下來眼睛不容易疲勞。我尤其欣賞它在圖錶和示意圖上的處理,那些復雜的係統架構圖和數據流嚮圖,綫條清晰、色彩區分明確,即便是初次接觸這類概念的讀者,也能迅速抓住核心邏輯。這種對閱讀體驗的重視,從側麵反映瞭作者對待知識傳授的嚴謹態度,讓人不由自主地對後續的內容抱有更高的期待,覺得這不是一本簡單的理論堆砌之作,而是一本真正經過精心打磨的工具書或參考手冊。

評分

這本書的敘述風格非常接地氣,不像某些技術書籍那樣總是高高在上地拋齣復雜的數學模型,而是擅長用類比和生活化的例子來解釋深奧的底層原理。比如,它在解釋消息隊列的異步通信機製時,竟然用到瞭快遞分揀中心的概念,一下子就把原本抽象的“發布-訂閱”模型形象化瞭。這種敘事上的親和力,極大地降低瞭初學者進入物聯網領域的門檻。我發現即便是那些涉及網絡協議棧和安全加密的章節,作者也保持瞭剋製和清晰,避免瞭不必要的術語轟炸,而是循序漸進地引導讀者理解其背後的安全考量和設計哲學。這種寓教於樂又不失深度的錶達技巧,讓閱讀過程變成瞭一種探索和發現的樂趣,而不是枯燥的任務。

評分

我花瞭相當長的時間翻閱瞭它關於數據采集與邊緣計算的部分,感覺作者在技術選型和場景落地上展現齣瞭極高的實戰經驗。書中沒有停留在雲裏霧裏的大概念上,而是深入探討瞭不同工業現場可能遇到的具體挑戰,比如低功耗設備的選擇、網絡延遲對實時控製的影響,以及如何處理海量非結構化數據的初步清洗。特彆是它對幾種主流邊緣計算框架的對比分析,不僅列舉瞭各自的優缺點,還配上瞭典型的應用案例,比如某製造車間的柔性生産綫如何通過本地算力提升響應速度。這種“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講解方式,對於我們這些常年在一綫與硬件和代碼打交道的工程師來說,簡直是福音。它提供的代碼片段和配置示例,質量非常高,可以直接在項目中使用,省去瞭大量時間去排查環境配置的兼容性問題,非常實用。

評分

我尤其贊賞作者在內容編排上體現齣的前瞻性思維,它並沒有將重點僅僅停留在當前的流行技術上,而是預留瞭相當篇幅來討論未來趨勢和潛在的風險。例如,書中對量子計算對未來數據安全可能産生的影響進行瞭簡要的探討,並介紹瞭後量子密碼學的初步概念,這讓這本書的價值鏈得到瞭延伸,不再是一本“時效性”很強的指南,而更像是一份可以長期參考的戰略藍圖。此外,它在閤規性與隱私保護的章節,也提及瞭全球不同地區的數據主權要求,這對於計劃進行跨國業務部署的團隊來說,提供瞭極為寶貴的閤規性視角。這種對技術生命周期和宏觀環境的關注,使得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遠超齣瞭預期的範疇,讓人讀完後不僅掌握瞭技術,更提升瞭對行業未來走嚮的判斷力。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