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在世界现代金融史上,2014—2016年中国股市大波动属于第四大资本市场动荡。它集中反映了我国资本市场建设中的基本缺陷,暴露了一系列体制、机制、治理及监管的问题,是对我国金融市场体制、金融监管体系、危机管理机制的实际检验。而且,这次股市大波动还是对未来金融业全方位开放可能出现的市场危机及其应对的一次预演。我们必须从本轮股市大波动及政府的市场危机管理中汲取有益的经验与教训。因此,《2014-2016年中国股市大波动研究》对这一股市大波动的深层次原因进行了全面与系统的分析,对金融市场危机管理和相关社会经济结果进行了深入探讨,为改革与完善我国资本市场提供了必要的经验证据。
作者简介
俞乔,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经济与金融学教授、学术委员会主席。1977年12月考入四川大学经济系本科,1982年获经济学学士学位。此后赴美留学,1990年获密西根州立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曾任教于加里伯利大学经济系、新加坡国立大学经济系、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系。
研究专长为货币政策、国际货币体系、全球金融市场、公共财政与公共金融、系统性风险与金融危机、信息技术与货币及金融体系变革。在国内外主要学术杂志上发表了大量中英文学术论文。近年来,曾为美国的《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和英国的《金融时报》等报刊撰写英文专栏文章;2009年起,为布鲁金斯学会20国集团智库(G20 Think-Tank)撰写年度G20首脑峰会背景政策文稿。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部分 市场动荡与危机管理
第一章 股市高涨与暴跌
第一节 股市波动不同阶段
第二节 股市大波动的主要特点
第三节 上市公司绩效与股价
小结
附录1-1 美国市场成交金额急剧上升与股市波动
第二章 股市危机与政府拯救
第一节 第一波股市暴跌与政府拯救
第二节 第二波股市下跌与稳定措施
第三节 第三波股市震荡与对策
小结
附录2-1 政府拯救股市的主要措施摘要
附录2-2 汇率变化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附录2-3 各国熔断机制比较
第二部分 宏观经济与货币供给
第三章 国际经济环境
第一节 北美地区经济状况及风险
第二节 欧洲经济状况及风险
第三节 东亚地区经济状况及风险
第四节 新兴经济体(除中国外)经济状况及风险
第五节 主要经济组织发展前景及风险
小结
第四章 中国经济环境
第一节 中国经济的“新常态”与人口老龄化
第二节 宏观经济的主要问题
第三节 企业盈利下滑,新的增长点尚待培育
小结
第五章 流动性过剩
第一节 后危机时期国际货币环境
第二节 后危机时期的中国货币环境
第三节 全社会流动性与金融产业
第四节 全社会流动性与股市波动
小结
第三部分 金融系统与监管体制
第六章 金融系统特征
第一节 国有资本控制金融业
第二节 政策倾向国有金融机构
第三节 政府直接干预市场
小结
附录6-1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及控股类型
第七章 监管体制缺陷
第一节 金融监管的决策机制
第二节 我国的分业监管体制
第三节 分割的信息系统
第四节 监管体制的缺陷
小结
第八章 资本市场政策过程
第一节 政策制定过程
第二节 政策执行过程
第三节 政策传播过程
第四节 政策过程分析
小结
附录8-1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7号)
附录8-2 2014_2015年国务院文件与相关政府部门领导关于股市的讲话与表态
附录8-3 2014_2015年官方媒体关于股市的文章与评论
第四部分 资本市场与金融工具
第九章 市场微观主体
第一节 机构主体
第二节 个人交易者
第三节 特殊主体行为与市场波动
小结
第十章 金融杠杆效应
第一节 融资融券效应
第二节 场外配资业务
小结
第十一章 金融技术效应
第一节 程序化交易
第二节 股指期货
小结
第十二章 市场联动效应
第一节 证券市场与银行体系的联动
第二节 股市与债市、股市内部的联动
第三节 现货与期货市场之间的联动
第四节 股票市场与外汇市场的关系
第五节 境内股市与境外股市的关系
小结
第五部分 归纳与总结
第十三章 股市危机与政府拯救的国际经验
第一节 美国重要股市暴跌及政府救市
第二节 欧洲爆发的市场危机及政府救市
第三节 日本股市暴跌及政府救市
第四节 东南亚金融危机及政府救市
第五节 各国政府救市措施的异同
第六节 系统性风险管理
小结
附录13-1历次股市暴跌情景、原因及政府拯救对比
第十四章 成本与收益分析
第一节 经济成本与经济收益
第二节 社会成本与社会收益
小结
第十五章 总结
第一节 股市大波动
第二节 原因与教训
第三节 系统性风险的控制与危机管理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在2014年第三季度至2016年年初的18个月内,中国股市价格与成交量迅速上升后又急剧下降,最终导致了系统性风险的爆发与资本市场的大波动。与世界金融史上曾经发生过的股市大震荡极为相似的是,这一次中国股市大波动也经历了高涨、疯狂、恐慌与崩溃的阶段。
从2014年6月30日至2015年6月12日,上证综合指数急剧攀升,在11个半月的时间里自2048点飙升至5166点,涨幅达152%。在上市公司业绩无明显改善的情况下,以大盘蓝筹股为代表的沪深300指数市盈率达到23倍,上涨150%;中小板指数市盈率达到65倍,上涨128%;创业板指数市盈率达到135倍,上涨141%。上市公司市盈率普遍高于15-20倍的正常估值区间,大盘蓝筹股市盈率超过100倍。而国际市场上,道琼斯指数、标准普尔500指数和纳斯达克指数在2015年6月的市盈率分别约为17倍、20倍和30倍,相比之下A股估值明显过高。与此同时,A股成交金额也急剧膨胀:2015年4月、5月、6月的日均成交金额分别达到1.43万亿元、1.56万亿元和1.75万亿元,5月28日的单日成交金额更是高达2.36万亿元,创下全球股市单日成交金额的最高纪录。交易者的情绪达到空前狂热的地步,掀起了全民炒股的热潮。至此,中国股市总市值达78万亿元,跃居全球第二大股票市场,仅次于美国。
在此期间,中国股市的系统性风险也不断加速积累。当有关部门清理杠杆融资的措施引发股市骤然下跌后,系统性风险全面爆发。从2015年6月15日至7月8日,短短的17个交易日,上证综指由5166点跌至3507点,跌幅高达32010,中国股票市场市值蒸发近26万亿元。股市参与者中弥漫着极度悲观情绪,纷纷抛售股票,形成了巨大的市场雪崩效应。与过去应对中国股市波动不同,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史无前例的稳定性政策与拯救性措施,直接干预资本市场,才使股市逐步趋于稳定,恐慌情绪逐渐平静。但是,由于8月上旬汇率形成机制调整、人民币兑美元的名义汇率近十年来首次贬值,8月下旬股市又经历了第二波震荡下跌;而当2015年12月监管当局宣布执行旨在降低市场恐慌的熔断机制后,2016年1月初,股市一开盘又发生了第三波暴跌。至此,中国股市在短短的一年半内,爆发了波动幅度和损失程度均居世界金融危机史前茅的市场大震荡。
2014-2016年中国股市大波动研究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2014-2016年中国股市大波动研究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